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按摩沙發,包括沙發本體,其中,在所述沙發本體內設置有用于按摩的電錘,所述電錘包括:固定在所述沙發本體內的電錘底座,通過連接件與所述電錘底座固定連接的上蓋,設置在所述電錘底座與所述上蓋之間的線軸,以及,繞在所述線軸上的線圈,一鐵芯以及設置于鐵芯一端的按摩頭;所述電錘底座、上蓋以及線軸設置有中心孔,所述鐵芯設置于所述線軸中心孔內,所述線圈經導線與一電源及一控制器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按摩沙發由于采用電錘作為按摩結構設置在靠背部,可穩定用于人體按摩,按摩時更加順暢、穩定,且其噪音小,讓使用者感受真人般的按摩體驗。(*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沙發,尤其涉及一種按摩性能好的環保型沙發。
技術介紹
現有的按摩沙發是在隔墊中設有震動棒或震動頭,但其使用時的噪音很大,且按摩的穩定性不強,按摩的舒適度不夠,無法模仿按摩師用拳頭輕輕敲擊時的按摩力度和感受。此外,現有市場上的沙發,多以海綿或其它柔性材料作為內襯,其發熱性能不夠理想,而在沙發上加一層由普通金屬絲發熱的隔墊,其材質太硬,耐折抗牽拉性能較差,運行電壓和功率都比較大,且金屬絲發熱和散熱都比較慢,不利于調節,安全性不高,長時間使用有漏電的危險。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于改進和發展。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發熱、按摩性能好,且安全環保、耐用的沙發。本技術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種按摩沙發,包括沙發本體,其中,在所述沙發本體內設置有用于按摩的電錘,所述電錘包括固定在所述沙發本體內的電錘底座,通過連接件與所述電錘底座固定連接的上蓋,設置在所述電錘底座與所述上蓋之間的線軸,以及,繞在所述線軸上的線圈,一鐵芯以及設置于鐵芯一端的按摩頭;所述電錘底座、上蓋以及線軸設置有中心孔,所述鐵芯設置于所述線軸中心孔內,所述線圈經導線與一電源及一控制器連接。所述的按摩沙發,其中,所述沙發本體包括一支撐架,在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靠背部和座部,并在所述座部設置有發熱墊。所述的按摩沙發,其中,在所述靠背部內設置所述電錘,并且設置所述電錘為陣列排列的多個。所述的按摩沙發,其中,所述發熱墊內設置有碳纖維發熱片。所述的按摩沙發,其中,所述碳纖維發熱片設置包括面層,以及,夾設于所述面層間的碳纖維發熱絲和外覆絕緣層的金屬導線。所述的按摩沙發,其中,與所述碳纖維發熱絲連接還包括用于控制所述碳纖維發熱片溫度的溫度控制器。所述的按摩沙發,其中,還包括在所述支撐架上還設置有一托腳部以及用于調節所述靠背部和所述托腳部的伸縮架,在所述伸縮架上設置有用于驅動該伸縮架伸縮的驅動>J-U ρ α裝直。本技術所提供的按摩沙發,由于采用電錘作為按摩結構設置在靠背部,可穩定用于人體按摩,按摩時更加順暢、穩定,且其噪音小,讓使用者感受真人般的按摩體驗。同時,本技術按摩沙發采用碳纖維發熱絲作為發熱體,其發熱和散熱快,比普通金屬發熱絲節電,且更加安全環保、耐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按摩沙發的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按實施例的按摩沙發內部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按實施例的按摩沙發各部件關聯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的發熱墊的剖面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中電錘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按摩沙發,如圖1和圖2所示,包括沙發本體10,該沙發本體10可由烏金木作為整體支架,以柔性材料作為內襯,如海綿,由真皮面料緊密將內襯和烏金木包住,所述沙發本體10包括一支撐架11,和,設置在所述支撐架上的靠背部12、座部13、扶手14和托腳部15,如圖2所示;其中,在所述座部13上設置有發熱墊16,在所述靠背部還設置有按摩裝置組17,如圖1所示,發熱墊和按摩裝置組在沙發對應部位,通過可拆卸連接、粘貼、縫制等方式設置在沙發表面,使用者可同時享受按摩和加熱的雙重體驗,可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如圖5所示,所述按摩沙發內設置有用于按摩的電錘22,所述電錘22包括電錘底座171,通過連接件172與所述電錘底座171固定連接的上蓋173,設置在所述電錘底座171與所述上蓋173之間的線軸174,繞在所述線軸174上的線圈175,一鐵芯176以及設置于鐵芯176 —端的按摩頭177,按摩頭177可用較軟的材質。所述電錘底座171、上蓋173以及線軸174設置有中心孔,所述鐵芯176設置于所述線軸174中心孔內,所述線圈175經導線與一電源連接;對線圈175反復地通、斷電,鐵芯176不斷吸合、分開,帶動按摩頭177作往復運動,如此可達到按摩的目的。更具體的,所述鐵芯176可設置有多個鐵件,以及在所述相鄰鐵件或者鐵件與按摩頭之間設置隔墊,用于所述各鐵件以及隔墊與按摩頭通過連接件連接。所述隔墊包括一本體以及自本體往外延伸形成的多個延伸部分,相鄰延伸部分間隔設置,所述隔墊延伸部分遠離本體的一端設置有通孔,還設置有與所述通孔相通的開槽。另外,本技術所述發熱墊16內還設置有碳纖維發熱片160,呈矩陣排列,兩列之間的距離適于人體雙腿坐臥時的距離,也可直接在發熱墊內設置網格編織狀的碳纖維發熱絲。具體的,所述碳纖維發熱片160包括面層161,夾設于所述面層161間的碳纖維發熱絲162和外覆絕緣層的金屬導線163,如圖4所示,優選的,在所述碳纖維發熱片160上還設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碳纖維發熱片溫度的溫度控制器164。碳纖維發熱絲162可設置成U形或網格狀,使用碳纖維發熱絲作為發熱介質,只需低電壓即可啟動,如5V、12V、15V,發熱時功率小,環保節電,比普通金屬發熱絲節電百分之三十,符合全球低碳的前景,起效快,數秒內可發熱和散熱,而且效果好,遠紅外發射率高達百分之八十六,是普通金屬發熱絲的三倍,另外是此類發熱絲安全性能非常高,是有機發熱絲,不漏電,無明火,耐折抗牽拉,能降低和屏蔽低強度電磁輻射,集合了安全、環保、耐用的優點。本技術所述按摩沙發較佳實施例中還包括如圖2所示,設置在所述支撐架11上用于調節所述靠背部12和所述托腳部15的俯仰角度的伸縮架18,設置在所述伸縮架18上的驅動裝置19,所述驅動裝置19可以是氣壓驅動,也可以是電機驅動。結合圖1和圖2所示,所述伸縮架18包括設置在所述扶手14兩內側的由多根相互活動連接的連桿組成的連桿裝置,設置在所述連桿裝置間的且與所述連桿裝置活動連接的兩根橫桿,所述驅動裝置19垂直連接在此兩橫桿間,所述連桿裝置的兩端部分別與所述靠背部12和所述托腳部15活動連接,當驅動裝置19伸展時,兩橫桿撐開,優選的,所述連桿裝置的連桿為帶有復孔的合金碳鋼桿。優選的,所述伸縮架的各活動連接處設置有固體潤滑劑,如石墨、二硫化鑰和滑石粉,在調節靠背部和托腳部的過程中能大大減小其噪音。所述按摩沙發還包括一用于調控各部件的控制系統及與控制系統相連的控制器20,還有一開關電源201與所述控制系統相連,所述控制器20可以是用線纜與控制系統相連,設置在兩側或一側的扶手上,也可經紅外遙控操作,所述控制器20設置有調節發熱絲溫度、調節沙發俯仰角度以及調節按摩頻率的按鍵,如圖3所示,控制系統裝于一控制盒21內,該控制盒上設置有集線插孔,處理調節系統等。應當理解的是,本技術的應用不限于上述的舉例,對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可以根據上述說明加以改進或變換,所有這些改進和變換都應屬于本技術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按摩沙發,包括沙發本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沙發本體內設置有用于按摩的電錘,所述電錘包括:固定在所述沙發本體內的電錘底座,通過連接件與所述電錘底座固定連接的上蓋,設置在所述電錘底座與所述上蓋之間的線軸,以及,繞在所述線軸上的線圈,一鐵芯以及設置于鐵芯一端的按摩頭;所述電錘底座、上蓋以及線軸設置有中心孔,所述鐵芯設置于所述線軸中心孔內,所述線圈經導線與一電源及一控制器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按摩沙發,包括沙發本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沙發本體內設置有用于按摩的電錘,所述電錘包括 固定在所述沙發本體內的電錘底座,通過連接件與所述電錘底座固定連接的上蓋,設置在所述電錘底座與所述上蓋之間的線軸,以及,繞在所述線軸上的線圈,一鐵芯以及設置于鐵芯一端的按摩頭; 所述電錘底座、上蓋以及線軸設置有中心孔,所述鐵芯設置于所述線軸中心孔內,所述線圈經導線與一電源及一控制器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沙發,其特征在于,所述沙發本體包括一支撐架,在所述支撐架上設置有靠背部和座部,并在所述座部設置有發熱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按摩沙發,其特征在于,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騰新,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左右家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