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一種Web服務的雙路緩存機制設計方法,基于動態頁面和靜態頁面兩種緩存機制,通過數據庫和xml緩存文件進行雙路讀寫,同步操作觸發更新的緩存機制,以xml緩存模塊作為用戶訪問時的使用庫,應用系統中的數據庫作為備用庫,數據的讀寫操作均在xml緩存文件中完成;其設計內容包括雙路緩存機制的管理過程、雙路緩存機制的讀取流程和雙路緩存機制的寫入流程。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動靜結合的雙路緩存機制能較大程度上提高系統對海量數據處理的實時性和準確性,提高了Web服務器的性能和服務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Web服務的雙路緩存機制設計方法
本專利技術涉及到計算機應用
,具體的的說是一種Web服務的雙路緩存機制設計方法。
技術介紹
由于傳統的基于B/S(Browser/Server)架構的Web應用系統沒有采用負載均衡機制,尤其是那種大用戶量訪問的應用系統在高峰時段的系統訪問容易帶來web信息系統事務請求響應時間延長,吞吐量降低,資源利用率不高等性能問題。因此,人們在不斷尋找一些優化方法來提高web信息系統的性能。在現階段,基于B/S架構的Web應用系統的高速緩存技術主要存在如下缺點:1、現在主要使用的動態頁面緩存的特點是將經常訪問的內容放到內存中,下次訪問時只需要動態加載內存中的內容,從而減輕了應用系統的訪問壓力。這種緩存機制缺點是過分使用內存容易導致系統性能下降,效率不高,緩存是占用一定內存單元的,大數據量的訪問會占用大量的內存單元。這樣就會導致數據被頻繁加載,有可能造成緩存失效,而且內存使用過大一旦緩存不及時的釋放,會造成服務器內存資源耗盡,會造成Web應用系統出現假死現象。2、現在主要使用的靜態頁面緩存的特點是采用預編譯模板技術,使用數據變更觸發機制,生成關于數據內容的靜態頁,用戶訪問數據時直接訪問所生成的靜態頁面而不是訪問數據庫。這種機制的缺點在于對于以前生成的靜態頁面的內容很難再修改,這就導致了這種方法的重用性比較差,很難做到修改數據的及時更新。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針對目前Web應用系統的緩存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一種Web服務的雙路緩存機制設計方法。本專利技術是基于動態頁面和靜態頁面兩種緩存機制相結合,而提出的一種雙路緩存機制,該緩存機制是按如下方式解決所述技術問題的:通過數據庫和xml緩存文件進行雙路讀寫,同步操作觸發更新的緩存機制,以xml緩存模塊作為用戶訪問時的使用庫,應用系統中的數據庫作為備用庫,數據的讀寫操作均在xml緩存文件中完成;該緩存機制的設計內容由雙路緩存機制的管理過程、雙路緩存機制的讀取流程和雙路緩存機制的寫入流程組成。下面對本專利技術的雙路緩存機制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說明:所述雙路緩存機制的管理過程是:對于xml緩存和頁面緩存的管理都是由系統緩存管理模塊統一進行的,關于頁面緩存模塊,對于在一定時間內沒有訪問的頁面緩存信息會進行刪除,釋放內存;對于xml緩存,專門建立了一個分區來進行xml緩存數據的存儲管理,對于xml的刪除時間是根據應用系統的規模設定一個xml緩存文件個數的臨界值,當xml緩存的xml文件個數達到閥值的時候,緩存管理模塊的管理進程會觸發xml緩存模塊的刪除機制。這個機制是按照最長時間不調用的原理進行刪除,它首先會按照訪問時間進行排序,把最長時間不訪問的臨界值10%的xml文件進行刪除操作。所述雙路緩存機制的讀取流程是:當用戶進行數據的讀取操作時,首先應用系統的緩存管理模塊調用管理進程,來判斷應用系統的xml緩存模塊中是否存在所訪問數據的xml文件,若存在,則直接讀取xml緩存模塊中的這個文件,然后解析出數據,以html方式返回給用戶;若不存在,則需要管理進程去頁面緩存中查看是否存在該數據的緩存信息,若存在,則把這些信息引入到xml緩存中,然后再根據xml的處理機制去提供用戶的使用,若不存在,則需要管理進程從數據庫中調用相關的數據表信息,然后進行頁面緩存的保存。所述雙路緩存機制的寫入流程是:當用戶進行的是注冊等數據的錄入操作時,用戶在頁面填寫完數據信息后,則會調用緩存管理進程,將數據存入數據庫,同時在頁面緩存和xml緩存中存儲一個緩存數據;若在頁面緩存和xml緩存中已經存在該數據的緩存信息,則更新這個緩存數據。此外,本專利技術的Web服務雙路緩存機制可以根據Web服務的業務量進行擴充和設定,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所述xml機制可以滿足跨平臺的應用需求,具有很好的移植性。本專利技術的一種Web服務的雙路緩存機制設計方法的有益效果是:該Web服務雙路緩存機制動靜結合的雙路緩存機制能較大程度上提高應用系統服務器性能,提高系統對海量數據處理的實時性和準確性,減輕應用系統服務器的訪問壓力,提高對用戶的服務質量。附圖說明附圖1為該Web服務的雙路緩存機制的讀取流程圖;附圖2為該Web服務的雙路緩存機制的寫入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一種Web服務的雙路緩存機制設計方法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是基于動態頁面和靜態頁面兩種緩存機制相結合,而提出的一種雙路緩存機制,是通過數據庫和xml緩存文件進行雙路讀寫,同步操作觸發更新的緩存機制,以xml緩存模塊作為用戶訪問時的使用庫,應用系統中的數據庫作為備用庫,數據的讀寫操作均在xml緩存文件中完成;其設計內容由雙路緩存機制的管理過程、雙路緩存機制的讀取流程和雙路緩存機制的寫入流程三部分組成。通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案進一步了解該緩存機制的技術特征:首先,在Web應用系統中創建一個分區用來作為xml緩存模塊數據存儲的地方,這個分區的大小需要根據本系統的實際數據產生量來設定,當然,也不能太大,會造成用戶空間的浪費,這個xml緩存空間的創建,大小的更改以及xml緩存文件的創建、刪除和管理都有緩存管理模塊進行統一的管理。其次,緩存管理模塊利用數組創建動態頁面緩存機制,先定義一個一維數組,數組中放置兩個元素,第一個元素是用來存放緩存數據的,第二個元素是表示該緩存數據的已經存在時間的。第一個元素是在數據調用時加載顯示,在顯示時首先要判斷該緩存數據是否過期,這個操作主要是通過元素的第二個元素的時間來判斷,沒過期就加載該緩存單元過期就刪除該數據,重新從數據庫中進行讀取,并引入緩存函數,生成緩存數據和標志時間。再次,對于雙路緩存的管理過程是由系統的緩存管理模塊統一的調度和管理,對于頁面緩存模塊,對于一定時間沒有訪問的頁面緩存信息會進行刪除,因為xml緩存占用的不是內存信息而是分區空間,因此在本專利技術的設計中,對于xml的刪除時間沒有做嚴格的規定,而是根據應用系統的規模也就是數據量的大小建立了一個xml文件個數的臨界值,當xml緩存模塊中的xml文件達到一定個數的時候,在本方案中,對于xml緩存占用的空間做了最大量的估計,即最大量的緩存內容只占整個緩存分區的60%-80%,這樣保證了xml的緩存模塊的穩定運行,消除空間占滿導致xml緩存失效的危險。當xml緩存的xml文件個數達到閥值的時候,緩存管理模塊的管理進程會觸發xml緩存模塊的刪除機制,這個機制是按照最長時間不調用的原理進行刪除,它首先會按照訪問時間進行排序,把最長時間不訪問的臨界值10%的xml文件進行刪除操作,這樣就保證了最大空間的利用和xml緩存的最大數量的保存,消除了內存不斷變換引起的系統性能下降的問題,提高了用戶訪問的效率。此外,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雙路緩存機制的讀取流程如下:當用戶進行數據的讀取操作時,首先應用系統的管理模塊會調用管理進程,由此進程去判斷應用系統中的xml緩存模塊中是否存在所訪問數據的xml文件,如果存在,就直接讀取xml緩存模塊中的這個文件,然后解析出數據,以html方式返回給用戶;如果在xml緩存模塊中不存在所要訪問數據的xml文件,這就需要管理進程去頁面緩存中查看是否存在該數據的緩存信息,如果存在就需要把這些信息引入到xml緩存中,然后再根據xml的處理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Web服務的雙路緩存機制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緩存機制是基于動態頁面和靜態頁面兩種緩存機制相結合,形成的一種雙路緩存機制,是通過數據庫和xml緩存文件進行雙路讀寫,同步操作觸發更新的緩存機制,以xml緩存模塊作為用戶訪問時的使用庫,應用系統中的數據庫作為備用庫,數據的讀寫操作均在xml緩存文件中完成;該緩存機制的設計內容由雙路緩存機制的管理過程、雙路緩存機制的讀取流程和雙路緩存機制的寫入流程三部分組成;?該緩存機制的實現過程為:首先,在Web應用系統中創建一個分區用來作為xml緩存模塊數據存儲的地方,這個分區的大小由本系統的實際數據產生量來設定,這個xml緩存空間的創建、大小的更改以及xml緩存文件的創建、刪除和管理都由緩存管理模塊進行統一的管理;其次,緩存管理模塊利用數組創建動態頁面緩存機制,先定義一個一維數組,數組中放置兩個元素,第一個元素是用來存放緩存數據的,第二個元素是表示該緩存數據的已經存在時間的;第一個元素是在數據調用時加載顯示,第二個元素的時間用來判斷該緩存數據是否過期,沒過期就加載該緩存單元,過期就刪除該數據,重新從數據庫中進行讀取,并引入緩存函數,生成緩存數據和標志時間;再次,由系統的緩存管理模塊對雙路緩存的管理過程進行統一的調度和管理。...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Web服務的雙路緩存機制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該緩存機制是基于動態頁面和靜態頁面兩種緩存機制相結合,形成的一種雙路緩存機制,是通過數據庫和xml緩存文件進行雙路讀寫,同步操作觸發更新的緩存機制,以xml緩存模塊作為用戶訪問時的使用庫,應用系統中的數據庫作為備用庫,數據的讀寫操作均在xml緩存文件中完成;該緩存機制的設計內容由雙路緩存機制的管理過程、雙路緩存機制的讀取流程和雙路緩存機制的寫入流程三部分組成;該緩存機制的實現過程為:首先,在Web應用系統中創建一個分區用來作為xml緩存模塊數據存儲的地方,這個分區的大小由Web應用系統的實際數據產生量來設定,這個xml緩存空間的創建、大小的更改以及xml緩存文件的創建、刪除和管理都由緩存管理模塊進行統一的管理;其次,緩存管理模塊利用數組創建動態頁面緩存機制,先定義一個一維數組,數組中放置兩個元素,第一個元素是用來存放緩存數據的,第二個元素是表示該緩存數據的已經存在時間的;第一個元素是在數據調用時加載顯示,第二個元素所表示的時間用來判斷該緩存數據是否過期,沒過期就加載該緩存數據,過期就刪除該數據,重新從數據庫中進行讀取,并引入緩存函數,生成緩存數據和標志時間;再次,由系統的緩存管理模塊對雙路緩存的管理過程進行統一的調度和管理。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緩存機制設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雙路緩存機制的管理過程如下:由系統緩存管理...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硯波,王東風,
申請(專利權)人: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