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壓縮機,特別涉及一種離心式壓縮機。本發明專利技術主要適應于水蒸氣的壓縮。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有與進氣管(1)和出氣管(2)相連接的蝸殼(3),還包括有葉輪(10)和電機(5),葉輪(10)置于蝸殼(3)內,電機(5)的動力輸出端與葉輪(10)相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還設有含噴頭(901)的噴水管(9),噴水管(9)設置在所述進氣管(1)上,或者噴水管(9)設置在蝸殼(3)上,噴頭(901)朝向所述蝸殼(3)的內腔。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發明專利技術壓縮效率高,壓縮成本低,性能安生可靠性好,使用壽命長。且本發明專利技術實現了壓力和溫度的自動控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壓縮機,特別涉及一種離心式壓縮機。本專利技術主要適應于水蒸氣的壓縮。本專利技術屬于設備制造加工
技術介紹
離心式壓縮機是一種提高氣體壓力的通用機械,在國民經濟的許多部門得到應用。如將離心式壓縮機作為新興熱量循環回用裝置,其不但通過降低蒸發溫度,提高產品的質量,而且降低能源需求,同時實現能源、物料的循環經濟運行。中國專利公告號CN201335030Y公開一種離心壓縮機,其主要包括一個葉輪、電機,所述電機與所述葉輪直接連接,所述電機由變頻器控制;所述葉輪為三元葉輪。壓縮機工況依賴葉輪的旋轉,為提高壓縮機效率,有必要使壓縮機進口、壓縮機內部和/或壓縮機出口始終處于飽和狀態。上述現有技術無法保證壓縮機進口、壓縮機內部和/或壓縮機出口始終處于飽和狀態,即壓縮機對水蒸氣的壓縮過程無法始終保持飽和狀態。因此,致使現有的壓縮機存在著壓縮效率低、壓縮成本高的問題,造成能源的浪費。同時現有的壓縮機還存在著壓縮性能安全可靠性差、使用壽命短等問題。但現有技術的上述問題是一直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壓縮效率高、壓縮成本低、性能安生可靠性好、使用壽命長的離心式壓縮機。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離心式壓縮機,包括有與進氣管和出氣管相連接的蝸殼,還包括有葉輪和電機,葉輪置于蝸殼內,電機的動力輸出端與葉輪相連接。本專利技術還設有含噴頭的噴水管,噴水管設置在所述進氣管上,或者噴水管設置在蝸殼上,噴頭朝向所述蝸殼的內腔。進一步,還設有聯軸器、齒輪箱和供油組件,其中; ——齒輪箱包括有第一齒軸、第二軸和第二軸裝齒輪,第一齒軸與套裝在第二軸上的第二軸裝齒輪相哨合,所述電機通過聯軸器與第二軸的動力輸入端相連接,第一齒軸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葉輪相連接; —供油組件由主油泵、輔助油泵、冷卻器、油過濾器和油箱構成,油箱依次與主油泵、冷卻器、油過濾器和齒輪箱串聯成供油回路;輔助油泵并聯在油箱和冷卻器之間。更進一步,所述供油組件還包括安全閥,安全閥并聯在所述油箱和冷卻器之間。更進一步,還設有螺桿,螺桿穿過所述葉輪,并與第一齒軸的動力輸出端固接。更進一步,油箱通過油箱內油過濾器和電加熱器再分別與主油泵和輔助油泵相連接。進一步,還設有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溫度傳感器均設置在所述出氣管上。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專利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噴水管通過噴頭向蝸殼內噴水,提高離心式壓縮機進口水含量,保證壓縮機對水蒸氣的壓縮過程始終是在飽和狀態下進行,提高壓縮機的壓縮效率,使本專利技術壓縮效率高,同時使壓縮機工作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有利于減小壓縮機的熱變形和延長使用壽命。本專利技術壓縮成本低,節能降耗,避免浪費。(2)齒輪箱和供油組件配合形成供油回路,使壓縮機運行更平穩、可靠。(3)油箱和冷卻器之間并聯安全閥,提高供油回路的安全性。(4)通過螺桿固定葉輪,即螺桿一端穿過葉輪中心孔并與第一齒軸端部固定,螺桿上的螺母將葉輪壓緊,使螺桿達到一定的預緊力。使葉輪和第一齒軸之間連接更牢固,提高本專利技術的可靠性。(5)油箱通過油箱內油過濾器和電加熱器再分別與主油泵和輔助油泵相連接,更加方便控制供油管路,保證油箱供油達到要求質量。(6)壓力傳感器測得壓縮機出口的壓力數據,將該壓力數據傳遞給處理器,處理器依據現有熱力學計算出飽和溫度值;溫度傳感器測定壓縮機出口的溫度數據,將該溫度數據傳遞給處理器;處理器比較該溫度數據和飽和溫度值,然后依據比較結果控制壓縮機進口的水進入量。如此控制壓縮機出口溫度。因此,本專利技術壓縮效率高,壓縮成本低,性能安生可靠性好,使用壽命長。且本專利技術實現了壓力和溫度的自動控制,自動化程度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主視結構示意 圖2為圖1的俯視 圖3為圖1的側視 圖4為本專利技術局部剖開的俯視結構示意 圖5為圖1中A-A局部剖視 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供油組件主視 圖7為圖6的俯視 圖8為本專利技術供油組件的管路圖。圖中1、進氣管,2、出氣管,3、蝸殼,4、齒輪箱,401、第一齒軸,402、第二軸,403、第二軸裝齒輪,404、軸裝齒輪,5、電機,6、油箱內油過濾器,7、壓力傳感器,8、溫度傳感器,9、噴水管,901、噴頭,10、葉輪,1001、螺桿,1002、螺母,11、聯軸器,12、主油泵,13、輔助油泵,13-1輔助油泵電機,14、冷卻器,15、油過濾器,16、油箱,17、電加熱器,18、單向閥,19、閥門,20、安全閥,B、供油口,C、主油泵吸油口,D、油箱供油口,E、冷卻器冷卻劑進口,F、冷卻器冷卻劑出口,G、油箱回油口。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實施例如圖1 圖3以及圖5所示,一種離心式壓縮機,包括有與進氣管I和出氣管2相連接的蝸殼3,還包括有葉輪10和電機5,葉輪10置于蝸殼3內,依據現有技術可知電機5能夠直接與葉輪10相連接,即電機5的動力輸出端與葉輪10相連接。為提高壓縮機的壓縮效率,采取下列技術措施增設含噴頭901的噴水管9,噴水管9設置在所述進氣管I上,或者噴水管9設置在蝸殼3上,噴水管9的噴頭901朝向蝸殼3的內腔,即噴頭901朝向葉輪10。如此,噴水管9通過噴頭901向蝸殼3內噴水,保證壓縮機對水蒸氣的壓縮過程始終是在飽和狀態下進行。為進一步提高離心式壓縮機的平穩性,延長使用壽命,如圖1 8所示,還設置有聯軸器11、齒輪箱4和供油組件。齒輪箱4設置在電機5和葉輪10之間。其中 ——齒輪箱4包括有第一齒軸401、第二軸402和第二軸裝齒輪403,第一齒軸401與套裝在第二軸402上的第二軸裝齒輪403相嚙合,所述電機5通過聯軸器11與第二軸402的動力輸入端固接,第一齒軸401的動力輸出端與所述葉輪10相連接; —供油組件由主油泵12、輔助油泵13、冷卻器14、油過濾器15和油箱16構成,油箱16依次與主油泵12、冷卻器14、油過濾器15和齒輪箱4串聯成供油回路;輔助油泵13并聯在油箱16和冷卻器14之間。為方便控制供油管路,保證油箱供油達到要求質量,上述油箱16依據需要通過油箱內油過濾器6和電加熱器17再與主油泵12連接;同理,上述油箱16依據需要通過油箱內油過濾器和電加熱器17再與輔助油泵13連接;主油泵12和輔助油泵13的出口依據需要分別連接單向閥18 ;主油泵12和輔助油泵13的出口之間還設有連通兩者管路的閥門19。正常工作時,先啟動輔助油泵13,主機達到一定轉速,主油泵12正常工作后,關閉輔助油泵13。當關閉時,先打開輔助油泵13,主油泵12自然關閉,最后延遲關閉輔助油泵13。對輔助油泵13而言油箱16中的潤滑油通過油箱供油口 D供應給輔助油泵13,并依次流過單向閥18、冷卻器14和油過濾器15,然后潤滑油通過供油口 B進入齒輪箱4中,最后齒輪箱4中的潤滑油通過油箱回油口 G回流進油箱16。對主油泵12而言,油箱16中的潤滑油通過油箱供油口 D、主油泵吸油口 C供應給主油泵12,并依次流過單向閥18、冷卻器14和油過濾器15,然后潤滑油通過供油口 B進入齒輪箱4中,最后齒輪箱4中的潤滑油通過油箱回油口 G回流進油箱16。上述油過濾器15優選雙筒油過濾器。事實上,為提高供油回路的安全性,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離心式壓縮機,包括有與進氣管(1)和出氣管(2)相連接的蝸殼(3),還包括有葉輪(10)和電機(5),葉輪(10)置于蝸殼(3)內,電機(5)的動力輸出端與葉輪(10)相連接,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含噴頭(901)的噴水管(9),噴水管(9)設置在所述進氣管(1)上,或者噴水管(9)設置在蝸殼(3)上,噴頭(901)朝向所述蝸殼(3)的內腔。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離心式壓縮機,包括有與進氣管(I)和出氣管(2)相連接的蝸殼(3),還包括有葉輪(10)和電機(5),葉輪(10)置于蝸殼(3)內,電機(5)的動カ輸出端與葉輪(10)相連接,其特征在于還設有含噴頭(901)的噴水管(9),噴水管(9)設置在所述進氣管(I)上,或者噴水管(9)設置在蝸殼(3)上,噴頭(901)朝向所述蝸殼(3)的內腔。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離心式壓縮機,其特征在于還設有聯軸器(11)、齒輪箱(4)和供油組件,其中; ——齒輪箱(4)包括有第一齒軸(401)、第二軸(402)和第二軸裝齒輪(403),第一齒軸(401)與套裝在第二軸(402)上的第二軸裝齒輪(403)相嚙合,所述電機(5)通過聯軸器(11)與第二軸(402)的動カ輸入端相連接,第一齒軸(401)的動カ輸出端與所述葉輪(10)相連接; ——供油組件由主油泵(12)、輔助油泵(13)、冷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春龍,王正全,
申請(專利權)人:溧陽德維透平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