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低能耗自循環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好氧附著的生物濾池法,使微生物好氧附著在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并吸附降解有機物,讓進水與濾液混合稀釋,處理的污水在其裝置內部不斷循環過濾,與生物膜不斷接觸,以達到凈化目的。突出的特點是利用“循環”,使來水經過多次過濾,有效地抗擊水量的沖擊負荷。本發明專利技術無需人員看管,工藝流程簡單,是一個完全自動運行處理污水的系統,唯一的動力就是位于水池內的潛水泵。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特別是一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農村生活污水的水質差別不大。農村生活污水主要為沖廁污水和洗衣、洗米、洗菜、洗澡廢水。污水中主要是生活廢料和人的排泄物,一般不含有毒物質,往往含有N、 P等營養物質,還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但一天之內的有機負荷變化較大,在高峰時段有機負荷會變得很高,在低峰期有機負荷可能會很低。另外,一般農村生活污水量都比較小,污水排放不均勻,水量變化明顯,瞬時變化較大。由于農村居民生活規律相近,農村污水的排放一般在上午、中午、下午有一個高峰時段,夜間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斷流,即污水排放呈不連續狀態。現階段,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有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生物濾池法,生物接觸氧化法、 MBR法、土地處理技術和smart小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等。現有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存在許多問題1、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厭氧處理作為一種低能耗、低成本,可回收資源的處理工藝,出水水質好,同時還能產生生物能——沼氣。但是,結合農村的生活現狀,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的反應條件比較苛刻,需要嚴格的控制溫度,酸堿度,碳氮比和厭氧條件。而且堿性消化階段的反應速率很慢,不能有效的適應農村污水水量變化大的特點。2、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濾池法同屬于利用生物膜法來處理污水的方法。生物接觸氧化是一種好氧懸浮的處理技術。既然是懸浮態的濾料,就需要增設曝氣裝置,這對于農村來說算是一種較為復雜的裝置,且占地面積大,抗有機負荷能力較低。而生物濾池是好氧附著的處理技術,但是考慮到農村生活污水的排放現狀可知,污水排放呈不連續狀態,特別是到了夜間,幾乎是零排放,這樣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會因得不到有機物而大量死亡,且整套工藝比較復雜,更傾向于城市污水處理,不適合農村的生活污水處理。3、MBR是膜生物反應器,是利用微生物對水中有機物進行生物轉化,然后用膜組件分離生物處理產生的污泥。MBR工藝師將傳統的懸浮態生物處理與和膜分離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新型水處理系統。但對于缺乏專業管理人員的農村來說,MBR的工藝流程還是比較復雜的,需要排泥且成本較高。膜的清理和維護比較苛刻,不能有效應對水量的沖擊負荷。4、土地處理技術,包括穩定塘和人工濕地處理技術,比較適合于資金少,能源短缺,技術人員匱乏的中小城鎮和農村,但是占地面積很大,凈化效果受氣候和植物生長影響大,有異味蚊蠅滋生,抗有機負荷和水力負荷的能力較弱。5、smart小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包括預處理區,生物強化處理區和后處理區。 其核心的處理工藝是“生物轉盤+纖維濾布過濾”。雖然其占地面積較小 ,能耗較低,但水流的輸送較為復雜,需要幾臺水泵的投入使用;并且,微孔纖維濾布易堵塞,需要頻繁的清洗,維護和管理不如本專利技術簡便。而且不能有效的應對水量的沖擊負荷。另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還存在很多難點資金能源短缺;維護管理技術人員及運行管理經驗嚴重缺乏;污水成分日益復雜,各種污染成分濃度較低,波動性很大,難以正確評估生活污水的污染負荷及其晝夜、季節性變化;人口少,用水量標準較低.污水處理規模小,造成工程建設費及運行費用過高。所以農村污水的處理不能延用和照搬大、中型規模城市污水處理工藝及設計參數,避免造成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過高,應根據農村具體現狀、特點、風俗習慣以及自然、經濟與社會條件,因地制宜地進行選擇。所以,市場一直迫切需要簡單而適合于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低能耗自循環污水處理方法,其簡單而適合于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為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其特征在于,待處理污水的進水口(7)與進水池(3)連通,進水池(3)與調節池⑵連通,調節池⑵與出水口連通,砂濾池(I)并聯在進水池⑶與調節池⑵之間,進水池⑶通過回流泵(6)與砂濾池(I)連通,進水池(3)與調節池(2)之間設有允許從調節池(2)至進水池(3)的止回閥(5),待處理污水從進水口(7)進入進水池(3),與處理后的循環水混合稀釋,由回流泵(6) 抽送至砂濾池(I),砂濾池出水進入調節池(2),然后通過止回閥(5)流入進水池(3),如此循環,當運行穩定后,出水量與進水量通過溢流堰(4)的調節達到相同大小,采用好氧附著的生物濾池法,使微生物好氧附著在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并吸附降解有機物,讓進水與濾液混合稀釋,處理的污水在其裝置內部不斷循環過濾,與生物膜不斷接觸,以達到凈化目的。特別是,本專利技術的污水處理方法用于生活污水處理。特別是,本專利技術的污水處理方法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優選地,調節池包括用于控制水位的溢流堰及池中起連通器作用的一豎隔板,隔板防止砂濾池的出水直接經溢流堰流出,保證其流入進水池繼續循環處理。優選地,當進水水量增大時,調節池的水位同時上升,當高度超過溢流堰的高度后,則開始向外排水。優選地,整個調節池具有二沉池的作用,故出水的SS也可穩定達標。優選地,進水池的水位低于調節池水位,調節池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進水池,實現污水的循環處理。優選地,化糞池中的來水進入到進水池,與調節池的過濾水混合稀釋,由泵抽送至砂濾池;中間的一豎隔板使過濾水和進水充分混合。優選地,基本上所有的污染物在`砂濾池中被去除;砂濾池進水通過布水器均勻地分散在整個池中,利用重力作用,從上而下流經附有微生物的砂濾層,經過一系列的物理、 化學、或生物作用處理后由集水器收集出水。優選地,進水池內裝有回流泵;調節池和進水池間裝有止回閥,使調節池的水單向流入進水池;砂濾池中的水則由重力作用流入調節池。優選地,通過循環方法進行有機負荷的補償。根據本專利技術,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法占地面積盡量小;建設投資省,運行管理方便,運行費用低;無需技術人員,不要有例行的工藝操作,動力來源要少;最好選擇好氧附著生物膜處理技術,但要保證微生物的存活;能夠適應水質水量的變化,有效的抗擊水力負荷和有機負荷的變化;出水水質穩定,且能達到國家排放標準的要求。根據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用循環的方法來進行有機負荷的補償,進水與濾液混合稀釋, 混合液在其裝置內部不斷循環過濾,與濾料上附著的生物膜不斷接觸。無論有沒有進水,在其裝置內部的水是不斷循環過濾的,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超低負荷的“循環生物濾池”,能夠很好的抗擊水力負荷和有機負荷的變化。根據本專利技術,流程簡單,工藝較少,占地和投資必然很小。根據本專利技術,也不需要例行的工藝操作,無需技術人員,唯一的動力來源就是位于進水池里的潛水泵。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控。根據本專利技術,用本方法所處理的污水出水水質穩定良好,SS極低。根據本專利技術,可實現完全的自動控制連續處理,無需操作維護人員;對進水水量變化幅度較大的地區,該技術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多次循環砂濾處理,保證出水水質的達標。附圖說明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生活污水處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圖2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生活污水處理方法的循環砂濾池流程圖3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生活污水處理方法的調節池示意圖4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生活污水處理方法的進水池示意圖5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生活污水處理方法的砂濾池示意圖。圖6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種生活污水處理方法的布水器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污水處理方法是一種好氧附著的生物濾池法,是指微生物好氧附著在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并吸附降解有機物,以達到凈化目的。與其他 生物接觸氧化法不同,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低能耗自循環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待處理污水的進水口(7)與進水池(3)連通,進水池(3)與調節池(2)連通,調節池(2)與出水口連通,砂濾池(1)并聯在進水池(3)與調節池(2)之間,進水池(3)通過回流泵(6)與砂濾池(1)連通,進水池(3)與調節池(2)之間設有允許從調節池(2)至進水池(3)的止回閥(5),待處理污水從進水口(7)進入進水池(3),與處理后的循環水混合稀釋,由回流泵(6)抽送至砂濾池(1),砂濾池出水進入調節池(2),然后通過止回閥(5)流入進水池(3),如此循環,當運行穩定后,出水量與進水量通過溢流堰(4)的調節達到相同大小,采用好氧附著的生物濾池法,使微生物好氧附著在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并吸附降解有機物,讓進水與濾液混合稀釋,處理的污水在其裝置內部不斷循環過濾,與生物膜不斷接觸,以達到凈化目的。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低能耗自循環農村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待處理污水的進水口(7)與進水池(3)連通,進水池(3)與調節池(2)連通,調節池(2)與出水口連通,砂濾池(I)并聯在進水池(3)與調節池(2)之間,進水池(3)通過回流泵(6)與砂濾池(I)連通,進水池(3)與調節池(2)之間設有允許從調節池(2)至進水池(3)的止回閥(5),待處理污水從進水口(7)進入進水池(3),與處理后的循環水混合稀釋,由回流泵(6)抽送至砂濾池(1),砂濾池出水進入調節池(2),然后通過止回閥(5)流入進水池(3),如此循環,當運行穩定后,出水量與進水量通過溢流堰(4)的調節達到相同大小,采用好氧附著的生物濾池法,使微生物好氧附著在濾料表面,形成生物膜,并吸附降解有機物,讓進水與濾液混合稀釋,處理的污水在其裝置內部不斷循環過濾,與生物膜不斷接觸,以達到凈化目的。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生活污水處理,優選地,用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3.如權利要求1和2所述的污水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優選地,調節池(2)包括溢流堰及池中的一豎隔板,溢流堰主要用于控制水位,隔板則起到連通器的作用,防止砂濾池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洪臣,羅濤,梁帆,齊魯,
申請(專利權)人:王洪臣,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