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綸廢水處理方法。提供了一種處理腈綸廢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對腈綸廢水進行超聲波水解處理;(b)對步驟(a)得到的經超聲波水解處理的腈綸廢水用生物反應池處理;以及(c)對步驟(b)得到的腈綸廢水進行Fenton處理。通過對腈綸廢水進行超聲波水解預處理,將廢水中的低聚物及難于生物降解的長鏈大分子分解并降解,明顯降低該類廢水的COD指標,提高其可生化性。超聲波水解的出水進入一體化生物反應池,進行脫氮、除碳生物反應,去除大部分COD和氨氮。一體化生物反應池出水通過Fenton工藝氧化去除殘余的難降解有機物,以保證出水水質。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腈綸廢水的處理方法,具體涉及一種包括超聲波水解的。
技術介紹
腈綸廢水是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其含有多種污染物,尤其是含有低分子聚合物, 因此對環境污染較大且難以處理,從而嚴重地阻礙了腈綸工業的發展。腈綸廢水處理是石油化工污染治理和控制的重點之一。由于腈綸生產過程中有機助劑的引入及低聚物含量較高等原因導致腈綸廢水可生化性極差,B0D5/C0D值在O.1 O. 2,具有污染物濃度高、N/C高、毒性高和B/C低的“三高一低”特點。研究表明,在腈綸廢水中,易生物降解類、可生物降解類、難生物降解類三類有機污染物所占質量分數分別為52. 28%,7. 09%,40. 63%。難生物降解及較難生物降解有機污染物質占總有機物量的一半左右,直接用生物法處理該廢水至達標較為困難。而且由于有機氮和氨氮的大量存在,導致現有的生化處理工藝不能達到很好的污水處理效果。因此需輔之以適當的預處理措施,以盡量降低難降解有機物含量,努力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國內外對腈綸廢水處理進行了大量的試驗研究,處理方法主要有化學法(化學混凝、化學氧化以及內電解法);生物法(SBR法、生物接觸氧化法、加壓好氧生化法、酸化法預處理、生物濾塔和添加特殊菌種);物理化學法(微孔過濾和吸附)。這些方法在腈綸生產企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存在的問題還很多,主要表現為(I) 出水難以達標,除COD外,出水中氨氮含量較高;(2)停留時間過長,造成初期投資和運行費用過高。另外,微孔過濾的生物膜堵塞和內電解的鐵碳床結疤問題,都影響處理系統的穩定運行。因此,采取適宜措施對腈綸廢水進行預處理,降低對生化有害的污染物濃度或提高有機污染物的降解效果,以保證后續生物處理的高效進行,優化出水水質,成為腈綸廢水處理的關鍵所在。專利CN1061949C公開了一種濕法紡絲腈綸工業綜合廢水處理方法。該專利根據腈綸工業廢水的水質特點,將廢水分成三股,先采用混凝氣浮法處理腈綸廢水,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紡絲回收廢水后,再將上述二股經過處理的廢水與丙烯腈、氰化鈉廢水混合進行A/0生化脫氮處理,從而達到去除廢水中COD、NaSCN, NH3-N等污染物的目的。中國專利CN101638278A公開了一種腈綸化工污水的預處理方法,該專利技術對pH值調節為小于6的腈綸化工污水進行內電解處理和Fenton試劑氧化處理,用以初步去除腈綸化工污水中的重金屬離子、氨氮化合物及有機物,并將難生化降解的有機物氧化分解為易生化降解的有機物。采用該專利技術的方法提高了經過預處理后的有機物可生化降解性,為后續的生化處理提供了良好的先決條件。但是,上述技術存在許多缺陷 (I)現有的加壓水解-生化處理法,加堿水解過程對低聚物的作用效果不大,低聚物也難以通過生化法去除,并且產生酸堿污染和氨氮污染問題。(2)采用混凝-沉淀、混凝-氣浮等工藝作為預處理工藝,出水B0D5/C0D值較低, 可生化降解能力依然很差,導致后續的生化處理,很難達到污水的達標排放;污染物的轉移,通過混凝-沉淀、混凝-氣浮、磁性樹脂吸附等方法將廢水中低聚物以泥餅形式從其中分離,其廢水中有毒有害物質由液相轉移到固相,產生了二次污染,污染環境。(3)現有的多級厭氧、好氧處理路線,腈綸廢水中的污染物會對厭氧生物產生抑制作用,且高、低聚物分子量大,難被生物降解,低聚物具有很強的粘連性,把厭氧池和好氧池的填料包裹,使微生物膜遭破壞,導致污水處理廠處理效率急劇下降。(4)傳統生化處理工藝(例如,A/0處理工藝等)處理流程長,占地面積大,投資大,處理費用高。(5)氨氮問題考慮不夠全面,無法保證硝化反硝化反應的正常進行,使出水難以達標,除COD含量高外,出水中氨氮含量較高。因此,目前國內已工業應用的處理腈綸廢水的技術都不能達到理想效果,很難將腈綸廢水中的COD降至250mg/L以下,且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很多缺陷。任何一種單一的處理方法都很難達到較高的處理效果,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合理有效的組合工藝成為研究探索的方向,以通過發揮各種方法的優勢最終達到改善腈綸廢水出水水質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處理腈綸廢水的方法,其具有成本低、出水水質高 (例如低COD值和高B/C值)以及工藝簡單等優點。本專利技術一方面提供了一種處理腈綸廢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對腈綸廢水進行超聲波水解處理;(b)對步驟(a)得到的經超聲波水解處理的腈綸廢水用生物反應池處理;以及(c)對步驟(b)得到的腈綸廢水進行Fenton處理。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例中,所述超聲波水解的條件如下頻率為10_750kHz,優選 10-200kHz,更優選 10-100kHz,最優選 20-50kHz ;聲能強度為 1-l00W/cm2,優選為 1-80W/ cm2,更優選為5-50W/cm2,最優選為5_20W/cm2 ;水力停留時間為0. 5_10h,優選為l_5h,更優選為l-4h,最優選為1. 5_3h。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例中,進行超聲波水解之前,優選將腈綸廢水的pH值進行調節,例如PH值優選為10-14,更優選為11-13,最優選為約12。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例中,所述生物反應池是一體化生物反應池。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例中,所述一體化生物反應池包括內置的曝氣管;優選地, 所述曝氣管的管體包括曝氣孔區和非曝氣孔區;所述的曝氣孔區位于管體橫截面圓心角 180° -300°位置的管壁;所述的曝氣孔區分布有多個貫穿管體壁的曝氣孔;所述的非曝氣孔區位于管體上除曝氣區以外的管壁。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例中,一體化生物反應池包括高效空氣動力裝置;優選地, 所述高效空氣動力裝置包括-多個空氣提升器單元,且所述空氣提升器單元包括-設在空氣提升器單元上部的空氣提升器供氣口;-設在空氣提升器單元側面的供氣支管;所述供氣支管連接空氣提升器曝氣管; 所述供氣支管和所述空氣提升器曝氣管之間設置多個使得空氣從供氣支管排入空氣提升器曝氣管的空氣提升器通氣口;-所述空氣提升器曝氣管的側面設置多個自閉式出氣孔;-污水區,所述污水區設在空氣提升器曝氣管的周圍,使得所述曝氣管內的氣體通過自閉式出氣孔分布于所述污水區。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例中,所述一體化生物反應池運行參數如下pH為6-10, 優選為6. 5-9,更優選為6. 5-8. 5,最優選為7-8. 5 ;水力停留時間為5_100h,優選為5_80h, 更優選為10-60h,最優選為15-40h ;溶解氧濃度0-5. Omg/L,優選為O. 1-3. Omg/L,更優選為O. 1-2. Omg/L,最優選為O. 1-0. 5mg/L ;污泥濃度為l_50g/L,優選為2_40g/L,更優選為 5-20g/L,最優選為 6-10g/L。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優選實例中,所述Fenton處理運行參數如下反應條件為常溫常壓,初始PH為3-6,優選為3-5,更優選為3. 5-4. 5,最優選為3. 5-4 ;反應時間為l_4h,優選為l_3h,更優選為l-2h ;H202和COD質量比為1_3,優選為1_2,更優選為1. 5-2 ;投加硫酸亞鐵的量,即H2O2和FeSO4摩爾比為3-6,優選為3_5,更優選為4_5。本專利技術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種制備腈綸的工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處理腈綸廢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a)對腈綸廢水進行超聲波水解處理;(b)對步驟(a)得到的經超聲波水解處理的腈綸廢水用生物反應池處理;以及(c)對步驟(b)得到的腈綸廢水進行Fenton處理。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處理腈綸廢水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a)對腈綸廢水進行超聲波水解處理; (b)對步驟(a)得到的經超聲波水解處理的腈綸廢水用生物反應池處理;以及 (c)對步驟(b)得到的腈纟侖廢水進行Fenton處理。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聲波水解的條件如下頻率為10-750kHz,優選 10-200kHz,更優選 IO-1OOkHz,最優選 20_50kHz ;聲能強度為 1-lOOW/cm2,優選為l-80W/cm2,更優選為5-50W/cm2,最優選為5_20W/cm2 ;水力停留時間為0. 5_10h,優選為l-5h,更優選為l_4h,最優選為1. 5_3h。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進行超聲波水解之前,優選將腈綸廢水的PH值進行調節,例如PH值優選為10-14,更優選為11-13,最優選為約12。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應池是一體化生物反應池。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體化生物反應池包括內置的曝氣管;優選地,所述曝氣管的管體包括曝氣孔區和非曝氣孔區;所述的曝氣孔區位于管體橫截面圓心角180° -300°位置的管壁;所述的曝氣孔區分布有多個貫穿管體壁的曝氣孔;所述的非曝氣孔區位于管體上除曝氣區以外的管壁。6.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體化生物反應池包括高效空氣動力裝置;優選地,所述高效空氣動力裝置包括 -多個空氣提升器單元,且所述空氣提升器單元包括 -設在空氣提升器單元上部的空氣提升器供氣口; -設在空氣提升器單元側面的供氣支管;所述供氣支管連接空氣提升器曝氣管;所述供氣支管和所述空氣提升器曝氣管之間設置多個使得空氣從供氣支管排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仝明,陳昕,林大泉,商佳吉,嚴奇偉,亢萬忠,王家騏,王宏偉,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浙江雙嶼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