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剛性四桿平衡起重機,其特征在于:具有門架總成,旋轉平臺樞設在門架總成上;下大梁鉸接在旋轉平臺上;上拉桿位于下大梁的上方,一個配重連桿上的上鉸接點鉸接在上拉桿上,配重連桿上的下鉸接點鉸接在下大梁上,一個前大梁上的上鉸接點鉸接在上拉桿上,前大梁上的下鉸接點鉸接在下大梁上,上述四個鉸接點之間的連線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下液壓缸的一端鉸接在旋轉平臺上,另一端鉸接在下大梁的中部;一個上液壓缸的一端鉸接在下大梁上,另一端鉸接在配重連桿的中部;前大梁的下端設有液壓抓斗。本發明專利技術操作簡單,自重降低,維修成本降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一種起重機械,尤其涉及一種門座式起重機。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的門座式起重機的技術方案之一是四連桿門座式起重機。四連桿門座式起重機的結構型式四連桿起重臂,齒條變幅,平衡配重,小拉桿兩端分別與平衡配重和主臂架相連,可正反回轉360°。旋轉支承裝置采用回轉大軸承。起重機能做起升、旋轉、變幅及行走等運動。四連桿門座式起重機的工作原理兩套起升機構,一套負責抓斗支撐;一套負責抓斗開閉。通過PLC控制實現抓斗開閉及起吊作業。上述四連桿門座式起重機的缺點是缺點1:維修保養費用高,比較低的可靠性,比較低的生產效率;缺點2 自重大,適應的場地少。現有技術的門座式起重機的技術方案之二是單臂架門座式起重機。單臂架門座式起重機的結構型式單桿起重臂,齒條變幅,平衡配重,小拉桿兩端分別與平衡配重和單桿臂架相連,可正反回轉360°。旋轉支承裝置采用回轉大軸承。起重機能做起升、旋轉、變幅及行走等運動。單臂架門座式起重機的工作原理兩套起升機構,一套負責抓斗支撐;一套負責抓斗開閉。通過PLC控制實現抓斗開閉及起吊作業。單臂架門座式起重機的缺點是缺點1:維修保養費用高,比較低的可靠性,比較低的生產效率;缺點2 :自重大,適應的場地少;缺點3 :起升鋼絲繩磨損比較快。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剛性四桿平衡起重機,其目的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使起重機的操作簡單,效率增加,自重降低,維修成本降低,可靠性提高。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剛性四桿平衡起重機,其特征在于具有門架總成,旋轉平臺以回轉軸承可轉動地樞設在門架總成上;下大梁以其上設置的鉸接點鉸接在旋轉平臺上;上拉桿位于下大梁的上方,一個配重連桿上的上鉸接點鉸接在上拉桿上,配重連桿上的下鉸接點鉸接在下大梁上,一個前大梁上的上鉸接點鉸接在上拉桿上,前大梁上的下鉸接點鉸接在下大梁上,配重連桿上的上鉸接點和下鉸接點之間的距離等于前大梁上的上鉸接點和下鉸接點之間的距離,配重連桿上的上鉸接點和前大梁上的上鉸接點之間的距離等于配重連桿上的下鉸接點和前大梁上的下鉸接點之間的距離;一個下液壓缸的一端鉸接在旋轉平臺上,另一端鉸接在下大梁的中部;一個上液壓缸的一端鉸接在下大梁上,另一端鉸接在配重連桿的中部;前大梁的下端設有液壓抓斗。在門架總成的下方設有大車行走總成。本專利技術的有益之處在于本專利技術在上液壓缸和下液壓缸的聯合作用的情況下,液壓抓斗可以有一個比較大的工作范圍;本專利技術起重機沒有傳統四連桿起重機上的變幅和起升機構,實現變幅和起升兩個動作都通過上、下液壓缸的伸出收縮及他們的組合動作來完成,回轉和行走可以通過液壓馬達實現其動作;整機可以采用電纜卷筒供電,也可采用發電機組供電;整機可以布置在碼頭軌道上,也可采用履帶式的行走樣式。所以1、本起重機與傳統起重機區別非常大,可以大大的減輕司機的操作強度,整機結構簡單,不采用電機拖動,全部采用液壓系統,維修簡單,養護費用低廉。2、此起重機可以安裝在各種碼頭,鋼廠以及躉船上,適應性強,效率高。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下液壓缸處于收縮位置時的兩種狀態;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下液壓缸處于伸出位置時的兩種狀態;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液壓抓斗的工作區域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圖2所示,本專利技術的起重機是一種門座式起重機,是剛性四桿平衡式起重機,其具有門架總成1,門架總成I是現有技術,主要由圓筒、橫梁、端梁等構成,承受旋轉部分自重和起重載荷。在門架總成I的下方設置大車行走總成2,大車行走總成2為現有技術,主要由主動臺車、被動臺車、多級平衡梁、鉸軸等構成,實現起重機沿岸線的運行和支撐整機載荷,大車行走總成2采用可配輪式大車運行以及輪胎或履帶式底盤行走底座系統。在門架總成I上設有電纜卷筒3,電纜卷筒3安裝在門架總成I的端梁上面,電纜卷筒3是供電裝置,由電纜卷筒和動力電纜組成,為整機提供電源,如果自帶發電機組可不設此裝置。門架總成I和大車行走總成2之間還設有錨定夾軌器4,錨定夾軌器4安裝在門架總成I的端梁下面,錨定夾軌器4設置錨定銷軸和電動液壓夾軌器,實現防風抗滑移功倉泛。旋轉平臺5是基礎平臺,旋轉平臺5以回轉軸承可轉動地樞設在門架總成I上。門架結構I上合適位置設扶梯平臺可以上到旋轉平臺5,工檢修人員和司機通行,旋轉平臺5上面設置液壓集成系統、司機室。下大梁9為主要受力構件,下大梁9以其上設置的鉸接點90鉸接在旋轉平臺5上;鉸接點90位于下大梁9的后半部分。上拉桿10也是主要受力構件,上拉桿10位于下大梁9的上方 一個配重連桿7上的位于配重連桿7的上端部的上鉸接點710鉸接在上拉桿10的后端部上,配重連桿7上的位于配重連桿7的下端部的下鉸接點79鉸接在下大梁9的后端部上。配重連桿7為整機提供穩定性,防止整機傾覆。一個前大梁11上的位于前大梁11的上端部的上鉸接點1011鉸接在上拉桿10上,前大梁11上的位于前大梁11的上半部分的下鉸接點911鉸接在下大梁9的前端部上。前大梁11為主要受力構件,并支撐液壓抓斗12。前大梁11的下端設有液壓抓斗12。液壓抓斗12可以由設在旋轉平臺上的液壓集成系統及沿著下大梁9和前大梁11的液壓油路提供動力。傳統的鋼絲繩抓斗效率低,如果在傳動起重機上采用液壓抓斗,將使整機自重加大,因此采用剛性四桿,使液壓油路沿著起重機布置,解決了在傳統起重機上使用液壓抓斗所不能解決的問題。配重連桿7上的上鉸接點710和下鉸接點79之間的距離等于前大梁11上的上鉸接點1011和下鉸接點911之間的距離,配重連桿7上的上鉸接點710和前大梁11上的上鉸接點1011之間的距離等于配重連桿7上的下鉸接點79和前大梁11上的下鉸接點911之間的距離。也即上鉸接點710、下鉸接點79、上鉸接點1011、下鉸接點911這四個鉸接點之間的連線成為一個平行四邊形,配重連桿7、前大梁11、下大梁9、上拉桿10在上鉸接點710、下鉸接點79、上鉸接點1011、下鉸接點911這四個鉸接點之間的部分構成了一個平行四邊形連桿結構?!獋€下液壓缸6的一端鉸接在旋轉平臺5上,另一端鉸接在下大梁9的中部;通過下液壓缸6的收縮與伸出實現下大梁9的上下擺動,驅動平行四邊形連桿結構運動而最終提供液壓抓斗12的上下運動動作。一個上液壓缸8的一端鉸接在下大梁9的后半部分上,另一端鉸接在配重連桿7的中部;配重連桿7與下大梁9通過上液壓缸8的收縮與伸出可實現相對轉動,驅動平行四邊形連桿結構運動而最終實現液壓抓斗12的前后運動。因此,上液壓缸8和下液壓缸6的聯動就可以使液壓抓斗12上下前后運動,c從而實現在如圖3中網格線范圍中的運動。圖1中實線部分的配重連桿7、前大梁11、下大梁9、上拉桿10、上鉸接點710、上鉸接點1011、液壓抓斗12是下液壓缸6收縮、上液壓缸8伸出的狀態。圖1中雙點劃線線部分的配重連桿7’、前大梁11’、下大梁9’、上拉桿10’、上鉸接點710’、上鉸接點1011’、液壓抓斗12’是下液壓缸6收縮、上液壓缸8收縮的狀態。圖2中實線部分的配重連桿7、前大梁11、下大梁9、上拉桿10、上鉸接點710、上鉸接點1011、液壓抓斗12是下液壓缸6伸出、上液壓缸8伸出的狀態。圖2中雙點劃線部分的配重連桿7’、前大梁11’、下大梁9’、上拉桿10’、上鉸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剛性四桿平衡起重機,其特征在于:具有門架總成,旋轉平臺以回轉軸承可轉動地樞設在門架總成上;下大梁以其上設置的鉸接點鉸接在旋轉平臺上;上拉桿位于下大梁的上方,一個配重連桿上的上鉸接點鉸接在上拉桿上,配重連桿上的下鉸接點鉸接在下大梁上,一個前大梁上的上鉸接點鉸接在上拉桿上,前大梁上的下鉸接點鉸接在下大梁上,配重連桿上的上鉸接點和下鉸接點之間的距離等于前大梁上的上鉸接點和下鉸接點之間的距離,配重連桿上的上鉸接點和前大梁上的上鉸接點之間的距離等于配重連桿上的下鉸接點和前大梁上的下鉸接點之間的距離;一個下液壓缸的一端鉸接在旋轉平臺上,另一端鉸接在下大梁的中部;一個上液壓缸的一端鉸接在下大梁上,另一端鉸接在配重連桿的中部;前大梁的下端設有液壓抓斗。
【技術特征摘要】
1.剛性四桿平衡起重機,其特征在于具有門架總成,旋轉平臺以回轉軸承可轉動地樞設在門架總成上;下大梁以其上設置的鉸接點鉸接在旋轉平臺上;上拉桿位于下大梁的上方,一個配重連桿上的上鉸接點鉸接在上拉桿上,配重連桿上的下鉸接點鉸接在下大梁上,一個前大梁上的上鉸接點鉸接在上拉桿上,前大梁上的下鉸接點鉸接在下大梁上,配重連桿上的上鉸接點和下鉸接點之間的距離等于前大梁上的上鉸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鎖,霍洪瑞,仇步新,顧成敏,
申請(專利權)人:象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