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內襯式包裝盒,包括蜂窩式內襯,所述蜂窩式內襯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上下貫通的容腔;所述蜂窩式內襯的上方設置有蓋板;所述蜂窩式內襯的下方設置有底板。所述蜂窩式內襯的外圍設置有圍板。所述蓋板的下端設置有蓋板凸起塊,所述圍板的上端相對應于蓋板凸起塊設置有圍板凹槽;所述底板的上端設置有底板凹槽,所述圍板的下端相對應于底板凹槽設置有圍板凸起塊。所述蓋板的上端相對應于蓋板凸起塊設置有蓋板凹槽;所述底板的下端相對應于底板凹槽設置有底板凸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包裝盒,尤其是一種。
技術介紹
包裝盒,在商品銷售的過程中,往往是顧客第一眼看到的,在拆開包裝盒之后,顧客才能真正的看到商品本身,所以包裝盒在商品的銷售過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現在的商品,做的越來越精密,包裝盒也是越來越漂亮,但是隨著交通的便利,一個商品往往要銷往很遙遠的地方,如果采用普通的包裝盒,往往在運輸的過程中,因內承受力不夠,而造成一些損壞;因而很多的包裝盒內往往內置保護套,完全的包裹住商品,使之不容易損壞,但是包裝盒為了節省成本,往往都是以方形或者圓形為主的,而商品往往又不是方形或者圓形的,往往不能契合包裝盒內腔,而內置的保護套又往往需要根據商品本身定制,不僅是增加了商品包裝的成本,對包裝盒內內部的空間也會造成極大的浪費;而有些產品直接以產品本身的樣子定制包裝盒,雖然可以解決包裝盒內空間浪費的情況,但是成本極高,所以商品本身的價值雖然沒有改變,但是往往由于包裝盒的成本大增,造成商品的成本提高,對消費者是及其不合理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內襯式包裝盒;包括蜂窩式內襯,所述蜂窩式內襯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上下貫通的容腔;所述蜂窩式內襯的上方設置有蓋板;所述蜂窩式內襯的下方設置有底板。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內襯式包裝盒的改進所述蜂窩式內襯的外圍設置有圍板。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內襯式包裝盒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蓋板的下端設置有蓋板凸起塊,所述圍板的上端相對應于蓋板凸起塊設置有圍板凹槽;所述底板的上端設置有底板凹槽,所述圍板的下端相對應于底板凹槽設置有圍板凸起塊。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內襯式包裝盒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蓋板的上端相對應于蓋板凸起塊設置有蓋板凹槽;所述底板的下端相對應于底板凹槽設置有底板凸起。一種內襯式包裝方法以蓋板為蓋,底板為底,蜂窩式內襯為盒身,通過蜂窩式內襯將盒內空間分隔,提高空間利用率;利用蜂窩式內襯做為蓋板和底板之間的支撐,增加支撐的強度。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內襯式包裝方法的改進所述蜂窩式內襯的外圍圍上圍板;通過圍板限制蓋板和底板的相對運動。本專利技術的通過圍板可以將底板和蓋板水平固定,還能起到一定的美觀作用,不至于將蜂窩式內襯直接外露,也可以保護蜂窩式內襯,使得在運輸的過程中,蜂窩式內襯不會磨損。而蜂窩式內襯起到將包裝盒內空間分割,提高包裝盒的空間利用效率,且生產過程簡單,只需要壓模后,就可以大批量的生產,成本極低。而且通過蜂窩式內襯,起到承壓的作用,將包裝盒承受的壓力均勻的分布到蜂窩式內襯上,極大的提高了包裝盒的承受壓力,在運輸的過程中,可以將若干的內襯式包裝盒疊放,節省了運輸時的放置空間,而且由于承受壓力較大,可以將若干的內襯式包裝盒相互疊放,通過各個內襯式包裝盒之間的蓋板凹槽和底板凸起相互扣牢,增加了若干個內襯式包裝盒之間的相互聯系,防止內襯式包裝盒疊得高的時候,會垮塌。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內襯式包裝盒的主要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蜂窩式內襯2和圍板4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的圍板4的主要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1的蓋板I的主要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1的底板3的主要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圖廣圖5給出了一種,包括蜂窩式內襯2,蜂窩式內襯2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上下貫通的容腔(如圖1所示,蜂窩式內襯2由若干大小不一樣的蜂窩狀容腔構成,通過蜂窩式內襯2內的蜂窩狀容腔,將蜂窩狀包裝盒的內部空間分割成若干個小空間,再根據空間的大小,放置入各種合適尺寸的物品,即可以確保包裝盒內的空間充分的被利用,又可以對包裝盒內的物品起到固定的作用,而包裝盒內的物品與物品之間又有蜂窩式內襯2相互間隔,不會相互混淆而造成影響);蜂窩式內襯2的上方設有蓋板I ;所述蜂窩式內襯2的下方設有底板3。蜂窩式內襯2的外圍設置有圍板4。蓋板I的下端設置有蓋板凸起塊12,蓋板I的上端相對應于蓋板凸起塊12設置有蓋板凹槽11 ;底板3的上端設置有底板凹槽31,底板3的下端相對應于底板凹槽31設置有底板凸起32 ;圍板4的上端相對應于蓋板凸起塊12設置有圍板凹槽41,圍板4的下端相對應于底板凹槽31設置有圍板凸起塊42。通過蓋板凸起塊12與圍板凹槽41以及底板凹槽31和圍板凸起塊42之間的相互作用,限制蓋板1、底板3和圍板4之間的活動,使得內襯式包裝盒在包裝完成之后結構穩定;而通過在蓋板I上設置蓋板凹槽11,且在底板3上設置底板凸起32,就可以將兩個內襯式包裝盒相互疊放,即分別將兩個內襯式包裝盒的蓋板凹槽11和底板凸起32相互扣牢,這樣就可以將兩個內襯式包裝盒組合,方便運輸過程。具體的使用過程如下1、將底板3放置,在底板3的上表面放置蜂窩式內襯2。2、根據蜂窩式內襯2內各個蜂窩狀容腔的大小,放入合適的物品。3、將圍板4放置在底板3上,圍板凸起塊42與底板凹槽31相配合,阻止圍板4在底板3上水平移動;4、將蓋板I放置在蜂窩式內襯2的正上方,蓋板凸起塊12卡入圍板凹槽41內;通過圍板4可以將底板3和蓋板I水平固定,還能起到一定的美觀作用,不至于將蜂窩式內襯2直接外露,也可以保護蜂窩式內襯2,使得在運輸的過程中,蜂窩式內襯2不會磨損。而蜂窩式內襯2起到將包裝盒內空間分割,提高包裝盒的空間利用效率,且生產過程簡單,只需要壓模后,就可以大批量的生產,成本極低,而且通過蜂窩式內襯2,起到承壓的作用,將包裝盒承受的壓力均勻的分布到蜂窩式內襯2上,極大的提高了包裝盒的承受壓力,在運輸的過程中,可以將若干的內襯式包裝盒疊放,節省了運輸時的放置空間,而且由于承受壓力較大,可以將若干的內襯式包裝盒相互疊放,通過各個內襯式包裝盒之間的蓋板凹槽11和底板凸起32相互扣牢,增加了若干個內襯式包裝盒之間的相互聯系,防止內襯式包裝盒疊得高的時候,會垮塌。最后,還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舉的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例。顯然,本專利技術不限于以上實施例,還可以有許多變形。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專利技術公開的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的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內襯式包裝盒;其特征是:包括蜂窩式內襯(2),所述蜂窩式內襯(2)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上下貫通的容腔;所述蜂窩式內襯(2)的上方設置有蓋板(1);所述蜂窩式內襯(2)的下方設置有底板(3)。
【技術特征摘要】
1.內襯式包裝盒;其特征是包括蜂窩式內襯(2),所述蜂窩式內襯(2)內設置有至少一個上下貫通的容腔; 所述蜂窩式內襯(2)的上方設置有蓋板(I); 所述蜂窩式內襯(2)的下方設置有底板(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襯式包裝盒,其特征是所述蜂窩式內襯(2)的外圍設置有圍板(4)。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內襯式包裝盒,其特征是所述蓋板(I)的下端設置有蓋板凸起塊(12),所述圍板(4)的上端相對應于蓋板凸起塊(12)設置有圍板凹槽(41); 所述底板(3)的上端設置有底板凹槽(31),所述圍板(4)的下端相對應于底板凹槽(31)設置有圍板凸起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付成,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樸上寸村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