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種輸液管自動纏繞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8587772 閱讀: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18 01:25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輸液管自動纏繞裝置,包括:旋轉支座,其通過一旋轉軸與傳動機構連接,動力驅動旋轉軸帶動旋轉支座旋轉,該旋轉支座一端外側設置有夾緊頭;支撐桿,其為對稱布置的兩根,兩支撐桿下端分別安裝在旋轉支座相對的兩端端部;纏繞頭,其為并排對稱并間隔一定距離布置的兩個,兩纏繞頭一端分別與一支撐桿的上端固定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待纏繞的輸液管沿垂直于兩纏繞頭的軸線方向輸送到纏繞頭上,一端端部通過夾緊頭夾緊,旋轉支座旋轉帶動纏繞頭旋轉,進而將輸液管纏繞成圈束。本發明專利技術的輸液管纏繞裝置可以對輸液管自動夾緊、纏繞和松開,自動化程度高,易于實現輸液管的自動上料和纏繞好后的自動抓取,可以實現纏繞的完全自動化。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醫療器械生產設備
    ,具有涉及一種管狀醫療器械的纏繞裝置。
    技術介紹
    醫療行業里,一次性使用輸液管經常用到。輸液管一般是由滴斗組件、導管、穿刺器、藥液過濾器、流量調節器、靜脈針等組成,這類管狀醫療器械在出廠時都需要將其纏繞包裝起來,使用時不需要再次消毒,只需拆開包裝就可以使用。傳統工藝中對輸液管的纏繞都是通過手工操作進行的,但手工操作最大的缺點在于容易附上病菌,往往要對包裝工人進行嚴格的消毒,同時要在巨大的無菌凈化車間內進行操作,需消耗大量的能源和生產空間。另外,由于輸液管長度較長,手工包裝的效率也較低。中國專利文獻200810063756. 5公開了一種管狀醫療器械的繞圈裝置,該裝置由機座、轉盤、定位件、芯軸以及升降機構組成。該裝置能完成管狀醫療器械的纏繞,但是任然需要人工輔助操作,特別是管狀醫療器械的上料以及纏繞后的抓取都是人工操作,很難實現自動化,因此纏繞效率也較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輸液管手工纏繞的缺點,提供一種能自動完成輸液管纏繞的纏繞裝置,該裝置結合輸液管的自動上料,實現完全自動化的纏繞,并可以使纏繞后下一工序能夠自動抓取。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一種輸液管自動纏繞裝置,用于實現將組裝好的輸液管自動纏繞成圈束,以便于封裝,該自動纏繞裝置包括旋轉支座,其通過一旋轉軸與傳動機構連接,動力驅動該旋轉軸帶動該旋轉支座旋轉,該旋轉支座一端外側還設置有夾緊頭,用于在纏繞開始前夾緊輸液管一端端部;支撐桿,其為對稱布置的兩根,下端分別套裝在旋轉支座相對的兩端的端部;纏繞頭,其為并排對稱并間隔一定距離布置的兩個,一端分別與一支撐桿上端固定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用于纏繞輸液管;待纏繞的輸液管沿垂直于兩纏繞頭軸線方向輸送,其一端端部通過夾緊頭夾緊,旋轉支座旋轉帶動纏繞頭旋轉,進而將輸液管纏繞成圈束。作為本專利技術的改進,所述旋轉支座的該相對的兩端上分別開有內孔,兩伸縮桿分別同軸設置在其中一個內孔中,并分別可在各自對應的內孔中相對軸向移動,所述各支撐桿下端垂直套裝在相應的伸縮桿端部,伸縮桿的軸向移動可帶動纏繞頭相應運動,實現兩纏繞頭間隔距離的可調。作為本專利技術的改進,所述兩支撐桿中的任一個由一手指氣缸控制,使其下端可相對對應的伸縮桿端部軸向移動,以用于輸液管纏繞完畢后減小兩纏繞頭的間隔距離,便于取件。作為本專利技術的改進,所述的夾緊頭設置在旋轉支座一端的纏繞頭的外側。作為本專利技術的改進,旋轉支座的旋轉軸可相對旋轉地設置在一軸基座上,其一端與該旋轉支座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傳動機構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的改進,所述傳動機構為包括同步帶輪和同步帶的帶傳動機構,所述旋轉軸與同步帶輪旋轉軸連接,動力通過同步帶驅動同步帶輪旋轉,帶動該旋轉軸轉動。本專利技術傳動機構的動力可以由電動機和氣源提供動力,電動機和纏繞裝置之間用同步帶進行傳動,可以保證傳動的精確性。電動機和纏繞部分可以位于同步帶的一側,這樣可以使多排纏繞裝置并排布置時減少占地面積。本專利技術的纏繞裝置的旋轉軸可以為空心軸,一旋轉接頭與空心軸通過螺紋進行連接,接氣管與空心軸也是通過螺紋進行連接,旋轉接頭與接氣管分布在空心軸的兩側,從而把氣源引入旋轉支座。本專利技術的軸承座固定在支架上,空心軸通過軸承座上的軸承進行固定,同步帶輪與空心軸通過鍵進行連接,同步帶通過同步帶輪把動力傳遞到空心軸上。本專利技術的伸縮桿可以在旋轉支座的滑槽內進行滑動,以便調節纏繞的輸液管的長度,通過螺釘固定伸縮桿在旋轉支座的位置。本專利技術的手指氣缸缸體固定在旋轉支座上,手指氣缸活塞桿固定在支撐桿上,支撐桿可以在手指氣缸帶動下在伸縮桿上滑動,以便輸液管纏繞好以后適當放松有利于輸液管從纏繞頭上面取下來。本專利技術的纏繞頭設計成圓柱形,以免纏繞較緊時損壞輸液管。一定塊固定在纏繞頭上面,手指氣缸固定在纏繞頭的下面,纏繞頭開有內孔,一夾緊頭通過纏繞頭內孔與手指氣缸活塞桿連接,夾緊頭可以在手指氣缸帶動下與另一夾緊頭一起夾緊輸液管的一端或放松輸液管的一端。本專利技術的輸液管纏繞裝置可以對輸液管自動夾緊、自動纏繞、自動松開,自動化程度很高,且本裝置的結構易于實現輸液管的自動上料和纏繞好后的自動抓取,可以實現纏繞的完全自動化,取代手工纏繞,大大提高經濟效益。電動機可以在PLC控制下可以實現纏繞的精確控制,纏繞效率較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自動纏繞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自動纏繞裝置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自動纏繞裝置的另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自動纏繞裝置的又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自動纏繞裝置的再一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旋轉支座、2伸縮桿、3伸縮桿、4支撐桿、5支撐桿、6纏繞頭、7纏繞頭、8夾緊頭、9夾緊頭、10手指氣缸、11手指氣缸、12接氣管、13空心軸、14旋轉接頭、15同步帶、16同步帶輪、17軸承座、18電機。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闡述。但是,以下實施例僅是解釋性的,本專利技術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凡是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精神實質下所作的修改或變形,都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如圖1-5所示,本實施例的纏繞裝置包括動力部件、傳動部件以及纏繞部件。其中,動力部件用于提供纏繞動力,其可為步進電機18,可以由PLC進行控制。傳動部件用于將動力部件的動力傳遞到纏繞部件上,其包括同步帶15和同步帶輪16,電機的動力通過同步帶15和同步帶輪16后傳遞到纏繞部件上。傳動部件也可以為其他傳動形式,如齒輪傳動或鏈條傳動等。纏繞部件是本實施例裝置的核心部件,用于對輸液管進行纏繞。其中,纏繞部件包括軸承座17、旋轉支座1、伸縮桿2和3、支撐桿4和5、纏繞頭6和7、夾緊頭8和9、手指氣缸10和11和空心軸13。軸承座17固定設置在一固定支架上端,其上開有通孔,空心軸13穿過軸承座17上的通孔后一端與同步帶輪16中心軸連接,另一端與旋轉支座I連接,同步帶輪16的轉動通過該空心軸13帶動旋轉支座I旋轉。旋轉支座I相對的兩端開有孔,伸縮桿2和3分別容置在一端的孔中,并可在該孔內相對伸縮移動。伸縮桿2端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桿4,伸縮桿3端部固定連接有支撐桿5。支撐桿4另一端與纏繞頭7固定連接,支撐桿5另一端與纏繞頭8固定連接,兩纏繞頭7和8并排間隔一定距離布置,旋轉支座I旋轉時帶動兩纏繞頭7和8轉動,進而即可將其上的輸液管纏繞成一定尺寸的圈束。在旋轉支座I 一端位于纏繞頭6外側還設置有夾緊頭8和9,用于在纏繞開始前夾緊輸液管一端端部。伸縮桿2和伸縮桿3可在旋轉支座I中調節進行滑動,以調節纏繞輸液管的圈束大小,支撐桿4和支撐桿5可以避免送料時軸承座17的干涉。氣源由旋轉接頭14通過空心軸13引入,再由接氣管12分為兩路引入手指氣缸10和手指氣缸11。夾緊頭8和夾緊頭9通過手指氣缸10帶動下對輸液管的一端進行夾緊。支撐桿5可在伸縮桿3中由手指氣缸11帶動進行滑動,從而實現輸液管纏繞好以后的自動放松,以利于機械手對纏繞好以后的輸液管的抓取。纏繞部分處于水平位置時,輸液管由一邊水平送入,纏繞部分在電機帶動下旋轉30度,使輸液管一端進入夾緊頭8和夾緊頭9中,夾緊頭9在手指氣缸10帶動下夾緊輸液管。此時伸縮桿3在手指氣缸11帶動下伸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輸液管自動纏繞裝置,用于實現將組裝好的輸液管自動纏繞成圈束,以便封裝,其特征在于,該自動纏繞裝置包括:旋轉支座(1),其通過一旋轉軸(13)與傳動機構連接,動力驅動該旋轉軸(13)帶動旋轉支座(1)旋轉,該旋轉支座(1)一端外側設置有夾緊頭(8,9),用于在纏繞開始前夾緊輸液管一端端部;支撐桿(4,5),其為對稱布置的兩根,兩支撐桿(4,5)下端分別安裝在所述旋轉支座(1)相對的兩端端部;纏繞頭(6,7),其為并排對稱并間隔一定距離布置的兩個,兩纏繞頭(6,7)一端分別與一支撐桿(4,5)的上端固定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用于纏繞輸液管;待纏繞的輸液管沿垂直于兩纏繞頭(6,7)的軸線方向輸送到纏繞頭上,其一端端部通過所述夾緊頭(8,9)夾緊,所述旋轉支座(1)旋轉帶動所述纏繞頭(6,7)旋轉,進而將輸液管纏繞成圈束。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輸液管自動纏繞裝置,用于實現將組裝好的輸液管自動纏繞成圈束,以便封裝,其特征在于,該自動纏繞裝置包括旋轉支座(I ),其通過一旋轉軸(13)與傳動機構連接,動力驅動該旋轉軸(13)帶動旋轉支座(I)旋轉,該旋轉支座(I) 一端外側設置有夾緊頭(8,9),用于在纏繞開始前夾緊輸液管一端端部;支撐桿(4,5),其為對稱布置的兩根,兩支撐桿(4,5)下端分別安裝在所述旋轉支座(I)相對的兩端端部;纏繞頭(6,7),其為并排對稱并間隔一定距離布置的兩個,兩纏繞頭(6,7)—端分別與一支撐桿(4,5 )的上端固定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用于纏繞輸液管;待纏繞的輸液管沿垂直于兩纏繞頭(6,7)的軸線方向輸送到纏繞頭上,其一端端部通過所述夾緊頭(8,9 )夾緊,所述旋轉支座(I)旋轉帶動所述纏繞頭(6,7 )旋轉,進而將輸液管纏繞成圈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輸液管自動纏繞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支座(I)的該相對的兩端上分別開有內孔,兩伸縮桿(2,3)分別同軸設置在一個內孔中,并分別可在各自對應的內孔中相對軸向移動,各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友民張如杰吳波賈廣飛劉奧何純李延磊魏松林
    申請(專利權)人:華中科技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网站直播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一本一道VS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亚洲av无码专区青青草原|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最新无码av专区| 亚洲AV无码不卡在线观看下载| 国产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 18禁无遮挡无码网站免费| 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久|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精品| 曰产无码久久久久久精品| 日本无码色情三级播放| 午夜爽喷水无码成人18禁三级|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国产精品无码AV不卡|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久久免费一|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天天| 亚洲一区二区无码偷拍|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不卡|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浪潮AV|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之道高清无码视频| 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观看| 免费人妻无码不卡中文字幕系| 亚洲中文字幕伊人久久无码|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无广告|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免费|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暖暖| 国产精品多人p群无码| 中文字幕丰满乱孑伦无码专区 | 亚洲A∨无码无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无码麻豆| 无码人妻啪啪一区二区| 无码毛片内射白浆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