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包括機械動力驅動系統和液壓動力驅動系統,兩套系統分別可以獨立工作,也可以同時工作。機械動力驅動系統獨立工作時,其性能如普通的機械壓力機,液壓缸可以作為普通機械壓力機的液壓墊使用;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的液壓動力驅動系統獨立工作時,可以充分發揮液壓油缸慣性小的特點,驅動下滑塊高頻小幅上下運動,極大減小沖制行程,實現高速沖壓;當機械動力驅動系統和液壓動力驅動系統同時工作時,機械動力驅動系統驅動壓力機的曲柄滑塊機構工作,在上滑塊帶動下滑塊向下運動的同時,液壓動力驅動系統通過液壓系統可以驅動下滑塊產生高頻振動,實現壓力機帶有振動加工工作方式,滿足特殊工藝要求。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壓カ機,具體涉及ー種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屬于電氣與機電
技術介紹
目前,壓カ機廣泛運用于金屬板材沖壓、拉伸、壓カ成型等加工。常見的壓力機有機械壓カ機和油壓機,普遍意義上認為機械壓カ機。機械壓カ機主要為曲柄滑塊機構,主要有驅動電機、減速機構、飛輪盤、離合器、曲軸(或偏心輪)、連桿、滑塊、床身、導軌、操作臺等組成。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電機驅動減速機構帶動飛輪盤轉動,沒有操作指令吋,飛輪盤與曲軸之間脫開連接,曲軸(或偏心輪)、連桿、滑塊組成的曲柄滑塊機構處于靜止狀態,壓カ機不產生沖壓動作;壓力機得到沖壓指令吋,飛輪盤通過離合器與曲軸接合,電機驅動減速機構帶動飛輪盤轉動,飛輪盤通過離合器帶動曲軸轉動,由曲軸(或偏心輪)、連桿、滑塊組成的曲柄滑塊機構開始工作,滑塊下移,壓カ機實現沖壓動作。由于不同的壓カ成型產品的加工エ藝要求不同,會對壓カ機提出很多不同的性能和功能要求,比如,滑塊下移過程中的附加振動、滑塊下死點附近的高頻低幅沖壓、產品成型過程中的成型速度規劃與控制等,對于以上的特殊加工エ藝要求,普通的機械壓カ機是無法滿足的,因此,針對成型產品不同的加工エ藝要求,必須開發出能夠滿足不同加工エ藝要求的各類壓カ機,或者能夠同時滿足多種加工エ藝要求的特殊壓カ機。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滿足產品壓力成型過程中的多種加工エ藝要求,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其同時包含有機械動カ驅動和液壓動カ驅動兩套驅動系統,其兩套驅動系統分別可以獨立工作,也可以同時工作。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 ー種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包括機械動カ驅動系統和液壓動カ驅動系統; 所述機械動力驅動系統包括上滑塊、模高調節機構、連桿、偏心旋轉機構、機械動力傳動機構、壓カ機床身、導軌;所述偏心旋轉機構、機械動カ傳動機構、導軌安裝在壓カ機床身上;所述連桿的上部擁有連桿上孔,連桿上孔與偏心旋轉機構的偏心軸之間形成動配合,兩者之間可以形成相對轉動;所述連桿的下部與模高調節機構的上部通過螺紋連接,兩者通過螺紋相對轉動可以實現軸線方向的相對移動,調節壓カ機模高;所述模高調節機構的下部與上滑塊相連接,兩者之間可以實現周向相對轉動;所述上滑塊安裝在導軌上,并在連桿的帶動下在導軌上實現上下移動; 所述液壓動カ驅動系統包括液壓系統、下滑塊、液壓缸;所述液壓系統包括液壓泵、壓力控制閥、電接點壓カ表、換向閥、蓄能器、液控單向閥、油箱;所述液壓系統的油液通過換向閥后,分別連接到液壓缸下腔的進出油口和液壓缸上腔的進出油ロ,并連接到液壓缸下腔和液壓缸上腔的內部;所述壓カ控制閥、電接點壓カ表、換向閥、蓄能器、液控單向閥起到液壓缸下腔的保壓作用;所述換向閥驅動液壓缸帶動下滑塊在導軌上上下移動;所述液壓缸包括缸體、液壓缸下腔、活塞、液壓缸上腔、端蓋、活塞桿;所述缸體與下滑塊做成一體;所述活塞與活塞桿相連接;所述端蓋通過螺釘可靠安裝在缸體的上部;所述活塞桿從端蓋的中心孔穿出,并通過上部的活塞桿連接螺紋與上滑塊的下部相連接;所述缸體和下滑塊安裝在導軌上;所述缸體和下滑塊可以在液壓缸下腔和液壓缸上腔內部油壓的作用下實現上下移動。所述偏心旋轉機構可以是曲軸,也可以是偏心輪。所述液壓系統中的電接點壓カ表可以是電接點壓カ表,也可以是壓力檢測元器件。所述液壓系統中的換向閥可以是手動換向閥、機動換向閥、電磁換向閥、電液換向閥,尤其也可以是比例換向閥或伺服閥。所述機械動カ驅動系統中所使用的電機可以是普通電機,也可以是伺服電機。所述液壓缸活塞桿可以通過螺紋與上滑塊的下部相連接,也可以通過法蘭與上滑塊的下部相連接。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能夠滿足產品壓力成型過程中的多種加工エ藝要求,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同時包含有機械動カ驅動和液壓動カ驅動兩套驅動系統,其兩套驅動系統分別可以獨立工作,也可以同時工作。機械動カ驅動系統獨立工作時,其性能如普通的機械壓カ機,液壓缸可以作為普通機械壓カ機的液壓墊使用;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的液壓動カ驅動系統也可以獨立工作,尤其是曲柄滑塊機構處于下死點時,液壓系統中使用比例換向閥或伺服閥,一方面可以合理設計沖壓エ藝曲線,充分滿足不同沖壓エ藝要求,另ー方面,可以通過比例換向閥或伺服閥的高頻換向,充分發揮液壓油缸慣性小的特點,驅動下滑塊高頻小幅振動,大幅減小沖壓行程,實現高頻沖壓;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的機械動カ驅動系統和液壓動カ驅動系統可以同時工作,當機械動カ驅動系統驅動壓カ機的曲柄滑塊機構工作,上滑塊向下沖壓同時,液壓動カ驅動系統可以驅動下滑塊產生高頻振動,滿足特殊エ藝要求。所以,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可以滿足產品壓力成型過程中的多種加工エ藝要求。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工作示意 圖2是圖1中液壓動カ驅動系統的放大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更進ー步的說明。如圖1、圖2所示,ー種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包括機械動カ驅動系統和液壓動カ驅動系統; 機械動カ驅動系統包括上滑塊4、模高調節機構5、連桿6、偏心旋轉機構7、機械動カ傳動機構8、壓カ機床身、導軌;所述偏心旋轉機構7、機械動カ傳動機構8、導軌安裝在壓カ機床身上;所述連桿6的上部擁有連桿上孔6-1,連桿上孔6-1與偏心旋轉機構7的偏心軸之間形成動配合,兩者之間可以形成相對轉動;所述連桿6的下部與模高調節機構5的上部通過螺紋連接,兩者通過螺紋相對轉動可以實現軸線方向的相對移動,調節壓カ機模高;所述模高調節機構5的下部與上滑4相連接,兩者之間可以實現周向相對轉動;所述上滑塊4安裝在導軌上,并在連桿6的帶動下在導軌上實現上下移動; 所述液壓動カ驅動系統包括液壓系統1、下滑塊2、液壓缸3 ;所述液壓系統I包括液壓泵1-1、壓カ控制閥1-2、電接點壓カ表1-3、換向閥1-4、蓄能器1-5、液控單向閥1-6、油箱1-7 ;所述液壓系統I的油液通過換向閥1-4后,分別連接到液壓缸下腔3-2的進出油口和液壓缸上腔3-4的進出油ロ,并連接到液壓缸下腔3-2和液壓缸上腔3-4的內部;所述壓カ控制閥1-2、電接點壓カ表1-3、換向閥1-4、蓄能器1-5、液控單向閥1-6起到液壓缸3下腔3-2的保壓作用;所述換向閥1-4驅動液壓缸3帶動下滑塊2在導軌上上下移動;所述液壓缸(3)包括缸體3-1、液壓缸下腔3-2、活塞3-3、液壓缸上腔3-4、端蓋3_6、活塞桿3_7 ;所述缸體3-1與下滑塊2做成一體;所述活塞3-3與活塞桿3-7相連接;所述端蓋3-6通過螺釘3-5可靠安裝在缸體3-1的上部;所述活塞桿3-7從端蓋3-6的中心孔穿出,并通過上部的活塞桿連接螺紋3-8與上滑塊4的下部相連接;所述缸體3-1和下滑塊2安裝在導軌上;所述缸體3-1和下滑塊2可以在液壓缸下腔3-2和液壓缸上腔3-4內部油壓的作用下實現上下移動。所述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的機械動カ驅動系統可以獨立工作,其性能如普通的機械壓カ機,液壓缸3可以作為普通機械壓カ機的液壓墊使用;所述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カ機的液壓動カ驅動系統可以獨立工作,尤其是連桿6和偏心旋轉機構7組成的機構處于下死點時,如果液壓系統I中使用的換向閥1-4為比例換向閥或伺服閥時,一方面可以合理設計沖壓エ藝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械動力驅動系統和液壓動力驅動系統;所述機械動力驅動系統包括上滑塊(4)、模高調節機構(5)、連桿(6)、偏心旋轉機構(7)、機械動力傳動機構(8)、壓力機床身、導軌組成;所述偏心旋轉機構(7)、機械動力傳動機構(8)、導軌安裝在壓力機床身上;所述連桿(6)的上部擁有連桿上孔(6?1),連桿上孔(6?1)與偏心旋轉機構(7)的偏心軸之間形成動配合,兩者之間可以形成相對轉動;所述連桿(6)的下部與模高調節機構(5)的上部通過螺紋連接,兩者通過螺紋相對轉動可以實現軸線方向的相對移動,調節壓力機模高;所述模高調節機構(5)的下部與上滑塊(4)相連接,兩者之間可以實現周向相對轉動;所述上滑塊(4)安裝在導軌上,并在連桿(6)的帶動下在導軌上實現上下移動;所述液壓動力驅動系統包括液壓系統(1)、下滑塊(2)、液壓缸(3);所述液壓系統(1)包括液壓泵(1?1)、壓力控制閥(1?2)、電接點壓力表(1?3)、換向閥(1?4)、蓄能器(1?5)、液控單向閥(1?6)、油箱(1?7);所述液壓系統(1)的油液通過換向閥(1?4)后,分別連接到液壓缸下腔(3?2)的進出油口和液壓缸上腔(3?4)的進出油口,并連接到液壓缸下腔(3?2)和液壓缸上腔(3?4)的內部;所述壓力控制閥(1?2)、電接點壓力表(1?3)、換向閥(1?4)、蓄能器(1?5)、液控單向閥(1?6)起到液壓缸(3)下腔(3?2)的保壓作用;所述換向閥(1?4)驅動液壓缸(3)帶動下滑塊(2)在導軌上上下移動;所述液壓缸(3)包括缸體(3?1)、液壓缸下腔(3?2)、活塞(3?3)、液壓缸上腔(3?4)、端蓋(3?6)、活塞桿(3?7);所述缸體(3?1)與下滑塊(2)做成一體;所述活塞(3?3)與活塞桿(3?7)相連接;所述端蓋(3?6)通過螺釘(3?5)可靠安裝在缸體(3?1)的上部;所述活塞桿(3?7)從端蓋(3?6)的中心孔穿出,并通過上部的活塞桿連接螺紋(3?8)與上滑塊(4)的下部相連接;所述缸體(3?1)和下滑塊(2)安裝在導軌上;所述缸體(3?1)和下滑塊(2)可以在液壓缸下腔(3?2)和液壓缸上腔(3?4)內部油壓的作用下實現上下移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機械液壓混合驅動壓力機,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械動力驅動系統和液壓動力驅動系統; 所述機械動力驅動系統包括上滑塊(4)、模高調節機構(5)、連桿(6)、偏心旋轉機構(7 )、機械動力傳動機構(8 )、壓力機床身、導軌組成;所述偏心旋轉機構(7 )、機械動力傳動機構(8)、導軌安裝在壓力機床身上;所述連桿(6)的上部擁有連桿上孔(6-1),連桿上孔(6-1)與偏心旋轉機構(7)的偏心軸之間形成動配合,兩者之間可以形成相對轉動;所述連桿(6)的下部與模高調節機構(5)的上部通過螺紋連接,兩者通過螺紋相對轉動可以實現軸線方向的相對移動,調節壓力機模高;所述模高調節機構(5)的下部與上滑塊(4)相連接,兩者之間可以實現周向相對轉動;所述上滑塊(4)安裝在導軌上,并在連桿(6)的帶動下在導軌上實現上下移動; 所述液壓動力驅動系統包括液壓系統(I)、下滑塊(2)、液壓缸(3);所述液壓系統(I)包括液壓泵(1-1)、壓力控制閥(1-2)、電接點壓力表(1-3)、換向閥(1-4)、蓄能器(1-5)、液控單向閥(1-6)、油箱(1-7);所述液壓系統(I)的油液通過換向閥(1-4)后,分別連接到液壓缸下腔(3-2 )的進出油口和液壓缸上腔(3-4 )的進出油口,并連接到液壓缸下腔(3-2 )和液壓缸上腔(3-4)的內部;所述壓力控制閥(1-2)、電接點壓力表(1-3)、換向閥(1-4)、蓄能器(1-5)、液控單向閥(1-6)起到液壓缸(3)下腔(3-2)的保壓作用;所述換向閥(1-4)驅動液壓缸(3)帶動下滑塊(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錢雪松,朱燈林,卞新高,梅志千,何鋼,張敏,周道尹,
申請(專利權)人: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