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治療盆腔炎的中藥口服液及其制備方法,屬于中藥領域。該中藥制劑由以下各原料制成:制香附9~25份、川楝子9~25份、延胡索9~25份、五靈脂9~25份、當歸9~25份、烏藥9~25份、枳殼6~15份、木香6~15份、沒藥3~9份。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的功效,是一種安全可靠,無任何毒副作用,有效成分使用率高,見效快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盆腔炎的中藥口服液,屬于中藥領域。
技術介紹
盆腔炎是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鄰近結構的炎性損害,盆腔炎是婦科臨床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且復發率高。多見于育齡期婦女,其中20-35歲年輕性成熟婦女中最為常見。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性傳播疾病泛濫導致全世界每年新增3億3千多萬性病患者,其中有109Γ20%將發展成為慢性盆腔炎,其結果是帶來長期慢性盆腔炎、不孕不育或宮外孕等一系列家庭和社會問題嚴重印象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對該病采取的西醫治療主要手段是應用抗生素,但單純應用抗生素的西醫治療對腹腔鏡檢查證實形成盆腔炎廣泛粘連、嚴重雙側附件病變、明顯炎性包塊、膿腫等的病例大多療效不佳,多轉為慢性或反復性盆腔炎,最終導致不孕癥和頑固性盆腔疼痛等嚴重并發癥。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盆腔炎的中藥口服液,它具有活血化瘀、清熱利濕的功效。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治療盆腔炎的中藥口服液,由以下重量份各原料制成制香附擴25份、川楝子9 25份、延胡索9 25份 、五靈脂9 25份、當歸9 25份、烏藥9 25份、枳殼6 15份、木香6 15份、沒藥3、份。優選的,各原料重量份是制香附18份、川楝子18份、延胡索18份、五靈脂18份、當歸18份、烏藥18份、枳殼9份、木香9份、沒藥6份。藥理作用 制香附味辛、微苦、甘,性平。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功效。川楝子味苦,性寒;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有疏泄肝熱,行氣止痛,有除濕熱、清肝火、止痛、殺蟲的功效。延胡索味苦、辛,性溫;歸肝、心、胃經。具有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的功效。五靈脂味甘、性溫。有活血散瘀的功效。當歸味甘、辛、苦,性溫。歸肝、心、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的功效。烏藥辛,溫。歸肺、脾、腎、膀胱經。有行氣止痛,溫腎散寒的功效。積殼味苦、酸,性微寒。有破氣,行痰,消積的功效。木香味辛、苦,性溫。歸脾,胃,肝,肺經。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的功效。沒藥味苦、辛,性平。入肝、脾、心、腎經。有散血去瘀,消腫定痛的功效。本專利技術所用到的各種原料都可以從市場購買得到,其規格為醫藥級或食品級均可。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制備上述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另一個技術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治療盆腔炎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包括 (I)將制香附、川楝子、延胡索、五靈脂、當歸、烏藥、枳殼、木香、沒藥,以上九味按比例稱取原料備用。(2)制香附、延胡索、當歸、烏藥、木香、沒藥切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三次各I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并在80°C時加入2mol/L鹽酸溶液適量調節pH值至7. 0,再加等量乙醇,攪拌使溶解,濾過,濾液用2mol/L鹽酸溶液調節pH值至2. 0,60°C保溫30分鐘,靜置12小時,濾過,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7. 0,揮盡乙醇備用; (3)川楝子、五靈脂、枳殼加水溫浸半小時后,煎煮二次,每次1. 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0 1. 25 (70 80°C測),冷至40°C時緩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5%,充分攪拌,靜置12小時,濾取上清液,殘渣加75%乙醇適量,攪勻,靜置12小時,濾過,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入制香附、延胡索、當歸、烏藥、木香、沒藥提取物,并加水適量,以40%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至7. 0,攪勻,冷藏(4 8°C ) 72小時,濾過,濾液加入蔗糖300g,攪拌使溶解,再加入香精適量并調節pH值至7. 0,加水制成IOOOml,攪勻,靜置12小時,濾過,灌裝,滅菌,即得。本專利技術采用純中藥為原料,根據盆腔炎的發病原因及臨床特征,在中醫理論指導下進行組方在不是原材料的活性的基礎上制備而成。經臨床療效表明,該藥物對盆腔炎有確切的療效,是一種盆腔炎患者的理想治療用藥。典型病例 病例1:楊女士,30歲,病史患者少腹疼痛墜脹及腰骶部酸脹疼痛一年余,于經期加重,近半年白帶量多,色黃。婦檢外陰(婦檢外陰(一),陰道暢,內見中等黃色白帶,無臭味)宮頸I糜爛,宮體后位,活動度差,壓痛,雙附件增厚壓痛,白帶常見清潔度III,未見滴霉,診為慢性盆腔炎,用本專利技術藥物治療一周,治療后患者自覺腹痛及腰骶部酸脹疼明顯減少,婦檢復查子宮壓痛消失,雙附件壓痛減輕。病例2 :劉女士,25歲患者主訴,患慢性盆腔炎I年,近日感到腹部墜脹,疼痛、同時伴有腰酸、腰疼等癥狀。服用本專利技術藥物兩個療程后患者上述癥狀消失。隨訪一年無復發。病例3 :王女士,35歲,病史患者下腹疼痛3年,帶下量多,色白,質稀,時有行乞味,腰酸痛,二便正常。檢查下腹部壓痛,無反跳痛,全腹舞病理性腫塊。舌淡胖,邊有齒印,苔厚白,脈緩弱。診斷盆腔炎,中醫帶下病。服用本專利技術治療3周后癥狀消失。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本專利技術治療盆腔炎中藥口服液的制備 按下述重量稱取各原料(單位g):制香附18、川楝子18、延胡索18、五靈脂18、當歸18、烏藥18、枳殼9、木香9、沒藥6。制備方法 (I)將制香附、川楝子、延胡索、五靈脂、當歸、烏藥、枳殼、木香、沒藥,以上九味按比例稱取原料備用。(2)制香附、延胡索、當歸、烏藥、木香、沒藥切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三次各I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并在80°c時加入2mol/L鹽酸溶液適量調節pH值至7. O,再加等量乙醇,攪拌使溶解,濾過,濾液用2mol/L鹽酸溶液調節pH值至2. O,60°C保溫30分鐘,靜置12小時,濾過,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7. 0,揮盡乙醇備用; (3)川楝子、五靈脂、枳殼加水溫浸半小時后,煎煮二次,每次1. 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相對密度為1. 20 1. 25 (70 80°C測),冷至40°C時緩緩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75%,充分攪拌,靜置12小時,濾取上清液,殘渣加75%乙醇適量,攪勻,靜置12小時,濾過,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加入制香附、延胡索、當歸、烏藥、木香、沒藥提取物,并加水適量,以40%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值至7. 0,攪勻,冷藏(4 8°C ) 72小時,濾過,濾液加入蔗糖300g,攪拌使溶解,再加入香精適量并調節pH值至7. 0,加水制成IOOOml,攪勻,靜置12小時,濾過,灌裝,滅菌,即得。用法口服,一日3次,每次40毫升 實施例2本專利技術治療盆腔炎中藥口服液的制備 按下述重量稱取各原料(單位g):制香附20、川楝子20、延胡索18、五靈脂18、當歸20、烏藥18、枳殼12、木香12、沒藥6。制備方法 (I)將制香附、川楝子、延胡索、五靈脂、當歸、烏藥、枳殼、木香、沒藥,以上九味按比例稱取原料備用。(2)制香附、延胡索、當歸、烏藥、木香、沒藥切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三次各I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并在80°C時加入2mol/L鹽酸溶液適量調節pH值至7. 0,再加等量乙醇,攪拌使溶解,濾過,濾液用2mol/L鹽酸溶液調節pH值至2. 0,60°C保溫30分鐘,靜置12小時,濾過,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7. 0,揮盡乙醇備用; (3)川楝子、五靈脂、枳殼加水溫浸半小時后,煎煮二次,每次1. 5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盆腔炎的中藥口服液,由以下重量份各原料制成:制香附9~25份、川楝子9~25份、延胡索9~25份、五靈脂9~25份、當歸9~25份、烏藥9~25份、枳殼6~15份、木香6~15份、沒藥3~9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盆腔炎的中藥口服液,由以下重量份各原料制成制香附擴25份、川楝子 9 25份、延胡索9 25份、五靈脂9 25份、當歸9 25份、烏藥9 25份、枳殼6 15份、木香 6 15份、沒藥3、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盆腔炎的中藥口服液,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份是制香附18份、川楝子18份、延胡索18份、五靈脂18份、當歸18份、烏藥18份、枳殼 9份、木香9份、沒藥6份。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治療盆腔炎的中藥口服液的制備方法,其特征是由以下方法制備而成(1)將制香附、川楝子、延胡索、五靈脂、當歸、烏藥、枳殼、木香、沒藥,以上九味按比例稱取原料備用;(2)制香附、延胡索、當歸、烏藥、木香、沒藥切片,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2小時,第二、三次各I小時,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并在80°C時加入2mol/L鹽酸溶液適量調節pH值至.7.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海燕,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市市立醫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