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藥
,具體而言,本專利技術涉及一個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取代吡喃酮類化合物3-[(1-芐基-哌啶-4-基氨基)-甲基]-6-(2-溴-4,5-二甲氧基-苯基)-2H_吡喃-2-酮在制備抗真菌感染藥物中的用途。
技術介紹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各種新藥物和新技術如廣譜抗生素、激素、各種導管插管技術、化療、移植等醫療手段的廣泛使用,以及HIV感染和腫瘤,造成人類免疫系統被逐漸破壞的病例逐年增多,從而導致深部真菌病的發病率愈來愈高;而另一方面,隨著人類濫用抗生素和臨床抗真菌藥物的廣泛使用,導致傳統抗生素不能有效對抗某些嚴重真菌感染和細菌感染、真菌的耐藥現象日益嚴重。傳統抗生素的作用已經遭遇顯著瓶頸,大多數細菌、真菌對常見的抗生素產生了顯著的抗藥性;艾滋病患者、重癥患者、燒傷患者等并發真菌性感染更使病患危在旦夕。因此,尋找廣譜、高效、低毒的抗真菌新藥已成為藥物研究的熱點;對耐藥菌/頑固性真菌的研究迫在眉睫。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四類侵襲性真菌病與全身性真菌病(如曲霉病和念珠菌病等)、粘膜型真菌病(如“鵝口瘡”等)、淺表型皮膚真菌病(如“香港腳”或“頭皮癬”、“灰指甲”等)和過敏型真菌病(如哮喘與慢性炎癥等)。在以上四類真菌病中,以第一類對人類危害最 大,而后三類真菌病相應較輕一些。據來自國外的臨床統計資料,在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群中,有4%是死于全身性曲霉菌類真菌感染,大約2%的人死于全身性念珠菌感染。臨床統計資料表明,病人一旦患上全身性曲霉病,其死亡率高達85%,如患血液性念珠菌病則其死亡率可達40%。利用現有抗真菌藥物治療全身性真菌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式(1)所示之取代吡喃酮類化合物用于制備抗真菌感染的藥物用途,該化合物的名稱為:3?[(1?芐基?哌啶?4?基氨基)?甲基]?6?(2?溴?4,5?二甲氧基?苯基)?2H?吡喃?2?酮;FDA00002511509100011.jpg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式(I)所示之取代吡喃酮類化合物用于制備抗真菌感染的藥物用途,該化合物的名稱為3- [ (1-芐基-哌啶-4-基氨基)-甲基]-6- (2-溴-4,5- 二甲氧基-苯基)-2H-吡2.一種用于防治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的藥物組合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杜一民,陶晶,卜紹先,楊增福,黃照昌,趙昱,李輝,
申請(專利權)人:大理學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