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單元式養蟾系統。
技術介紹
蟾蜍,也叫蛤蟆,兩棲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在我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我國緊缺的藥材。夏秋兩季的時候,蟾蜍白天常棲息在溝邊、草叢、屋后的磚石孔等陰暗潮濕的地方,傍晚和清晨出來覓食,半夜里最為活躍,如遇陰雨天也會成群出來活動。蟾蜍除雌雄異體,雌體產卵于淺水中,每只每年產卵2-5次,每次產卵3000-5000粒,3月產的卵,4月孵化成蝌蚪,5月長成小蟾蜍。冬季檔氣溫下降到10°C以下時,先后鉆入磚石、土穴或潛入水底冬眠,停止進食,靠消耗體內的甘糖維持最低的新陳代謝,次年氣溫回升到10-20°C的時,才能夠結束冬眠。目前,隨著動物實驗不斷發展,對蟾蜍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重視,但是由于實驗室對所使用的蟾蜍要求一般比較高,故其使用的蟾蜍一般需要特別的飼養。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適用于動物實驗養殖蟾蜍的單元式養蟾系統。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單元式養蟾系統,包括缸體、與所述缸體配合用以蓋盒在缸體上的頂蓋、固定在所述頂蓋上的水箱、位于所述缸體內的潛水泵、以及一端與所述潛水泵連接的排水管,所述頂蓋具有貫通所述頂蓋并且用以連通所述缸體和所述水箱的開口,所述水箱包括固定在所述頂蓋上的箱體和填充所述開口的過濾網,所述排水管另一端設置在 所述箱體內且位于所述過濾網上方。進一步的,所述單元式養蟾系統還包括位于所述缸體內的恒溫電加熱器。進一步的,所述恒溫電加熱器設置在所述缸體底面。進一步的,所述單元式養蟾系統還包括貫通所述缸體底面的溢流口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元式養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式養蟾系統包括缸體(1)、與所述缸體(1)配合用以蓋盒在缸體(1)上的頂蓋(2)、固定在所述頂蓋(2)上的水箱(3)、位于所述缸體(1)內的潛水泵(4)、以及一端與所述潛水泵(4)連接的排水管(5),所述頂蓋(2)具有貫通所述頂蓋(2)并且用以連通所述缸體(1)和所述水箱(3)的開口(211),所述水箱(3)包括固定在所述頂蓋(2)上的箱體(31)和填充所述開口(211)的過濾網(32),所述排水管(5)另一端設置在所述箱體(31)內且位于所述過濾網(32)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單元式養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式養蟾系統包括缸體(I)、與所述缸體(I)配合用以蓋盒在缸體(I)上的頂蓋(2)、固定在所述頂蓋(2)上的水箱(3)、位于所述缸體(I)內的潛水泵(4)、以及一端與所述潛水泵(4)連接的排水管(5),所述頂蓋(2)具有貫通所述頂蓋(2)并且用以連通所述缸體(I)和所述水箱(3)的開口(211),所述水箱(3) 包括固定在所述頂蓋(2)上的箱體(31)和填充所述開口(211)的過濾網(32),所述排水管(5)另一端設置在所述箱體(31)內且位于所述過濾網(32)上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元式養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式養蟾系統還包括位于所述缸體(I)內的恒溫電加熱器(6)。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單元式養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恒溫電加熱器(6)設置在所述缸體(I)底面。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單元式養蟾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單元式養蟾系統還包括貫通所述缸體(I...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馮建洪,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馮氏實驗動物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