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虹膜IC卡識別儀,包括圖像采集裝置、A/D轉換器、RFID天線、RFID讀頭、語音播放器、數據存儲裝置和處理器,所述圖像采集裝置、所述A/D轉換器和所述處理器順序連接,所述RFID天線、所述RFID讀頭和所述處理器順序連接,所述處理器還分別與所述數據存儲裝置和所述語音播放器連接。在設備上實現虹膜特征點一對一的對比,識別時間可以小于2秒,誤識率小于為十億分之一,保證了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虹膜IC卡識別儀的應用場景中身份識別的幾乎絕對準確,杜絕了因身份誤識別而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提高了識別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虹膜IC卡識別儀
本技術涉及身份識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虹膜IC卡識別儀。
技術介紹
1.虹膜識別的發展歷程虹膜識別的發展歷程可以追溯至19世紀80年代。1885年,ALPH0NSEBERTILL0N 將利用生物特征識別個體的思路應用在巴黎的刑事監獄中,當時所用的生物特征包括耳朵的大小、腳的長度、虹膜等。1987年,眼科專家ARAN SAFIR和LEONARD FLOM首次提出利用虹膜圖像進行自動虹膜識別的概念,到1991年,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JOHNSON實現了一個自動虹膜識別系統。1993年,JOHN DAUGMAN實現了一個高性能的自動虹膜識別原型系統。2.現有虹膜裝置及特點虹膜識別是與眼睛有關的生物識別中對人產生較少干擾的技術。它使用相當普通的照相機元件,而且不需要用戶與機器發生接觸。另外,它有能力實現更高的模板匹配性能。因此,它吸引了各種人的注意。在所有生物識別技術中,虹膜識別是當前應用最為方便和精確的一種。現有虹膜識別設備主要由人機交互光學濾鏡、攝像頭、圖像處理單元、聲音提示單元等組成,配合網絡來實現門禁管理,企業考勤。現有虹膜識別設備具有識別精度高、誤識率低、識別速度快等優勢,所有這些優勢一是來自于虹膜本身I)虹膜本身具有的特征點非常多,多達Ik字節 兩個不同的虹膜信息有75%匹配信息的可能性是1: 106 等錯率1:1200000 兩個不同的虹膜產生相同Iris Code(虹膜代碼)的可能性是1:10522)1 N對比的N限制在1000以內。3、現有虹膜設備的缺點由于現有算法的局限性,在做1: N的對比的時候,檢索速度隨著人數的增加,將急劇下降。現在市面上的虹膜識別設備,虹膜的誤識率一般控制在 單眼能到達100萬之一 雙眼控制在10億分之一雖然這兩個數字都已經非常低了,但是還是存在著誤識概率。如果這些設備用在銀行、社保、監獄等等非常重要部門,一旦出現誤識后果將不堪設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虹膜IC卡識別儀,將每個人的虹膜特征點存放到個人的IC卡中,在設備上實現一對一的對比,識別時間小于2秒,誤識率小于為十億分之一,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前述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虹膜IC卡識別儀,包括圖像采集裝置、A/D轉換器、RFID天線、RFID讀頭、語音播放器、數據存儲裝置和處理器,所述圖像采集裝置、所述A/D轉換器和所述處理器順序連接,所述RFID天線、所述RFID讀頭和所述處理器順序連接,所述處理器還分別與所述數據存儲裝置和所述語音播放器連接。優選的,所述圖像采集裝置為CMOS攝像機。優選的,所述圖像采集裝置前邊設置有濾光片。優選的,所述虹膜IC卡識別儀還包括顯示屏,所述顯示屏與處理器連接。優選的,所述虹膜IC卡識別儀還包括通訊端口,所述通訊端口與處理器連接。優選的,所述通訊端口為有線網絡通訊端口和/或無線網絡通訊端口。優選的,所述有線網絡通訊端口為串行通訊端口和/或USB通訊端口和/或RJ45通訊端口。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技術的虹膜IC卡識別儀,將虹膜識別設備和IC卡讀寫設備有機結合,從而可以將每個人的虹膜特征點存放到個人的IC卡中,在設備上實現一對一的對比,識別時間可以小于2秒,誤識率小于為十億分之一,保證了本技術的虹膜IC卡識別儀的應用場景中身份識別的幾乎絕對準確,杜絕了因身份誤識別而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同時也提聞了識別效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虹膜IC卡識別儀的結構示意框圖;圖2是應用本技術的虹膜IC卡識別儀時的注冊流程圖;圖3是應用本技術的虹膜IC卡識別儀時的識別流程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所示,本技術公開的虹膜IC卡識別儀,包括圖像采集裝置、A/D轉換器、RFID天線、RFID讀頭、語音播放器、數據存儲裝置和處理器,所述圖像采集裝置、所述A/D轉換器和所述處理器順序連接,所述RFID天線、所述RFID讀頭和所述處理器順序連接,所述處理器還分別與所述數據存儲裝置和所述語音播放器連接。所述圖像采集裝置為CMOS攝像機。所述圖像采集裝置前邊設置有濾光片,用于濾除干擾光,以提高識別效率。所述虹膜IC卡識別儀還包括顯示屏,所述顯示屏與處理器連接,用于顯示提示信息或當前人員信息等。所述虹膜IC卡識別儀還包括通訊端口,所述通訊端口與處理器連接,用于擴展應用,比如通過通訊端口控制門禁開關等。所述通訊端口為有線網絡通訊端口和/或無線網絡通訊端口。所述有線網絡通訊端口為串行通訊端口和/或USB通訊端口和/或RJ45通訊端口,本實施例中優選使用串行通訊端口 ;所述無線網絡通訊端口可以是wifi通訊端口或藍牙通訊端口等。在應用本技術的虹膜IC卡識別儀時,主要通過兩個流程實現注冊流程和識別流程。如圖2所示,注冊流程包括以下步驟1.圖像采集裝置采集圖像,經過A/D轉換,傳入處理器;i1.處理器做圖像預處理,判斷圖像質量是否滿足識別要求,達到要求的圖像,做下一步處理,否則繼續等待圖像采集裝置傳入的下一幀圖像;ii1.處理器將預處理后的圖像,提取特征碼;iv.語音播放器,發出語音提示將卡片放入感應區;V. RFID讀頭判斷有無IC卡片進入,有IC卡進入后,驗證IC卡片是否為系統所發放IC卡片,如果是合法IC卡片,則將特征碼寫入IC卡內;如有必要還可以寫入持卡人員的其他息;處理器保留此條注冊記錄并將該記錄寫入數據存儲裝置,同時語音播放器提示注冊成功。如圖3所示,識別流程包括以下步驟1. RFID讀頭判斷有無IC卡片進入;i1.有IC卡時,判斷IC卡片是否為系統發行IC卡片,合法IC卡片則讀出IC卡內特征碼及人員相關信息;ii1.圖像采集裝置開始采集圖像,并經過A/D轉換,傳入處理器;iv.處理器做預處理判斷圖像質量,合格則提取特征碼,不合格,等待圖像采集裝置傳送的下一幀圖像,如果錯誤次數過多,則停止圖像采集裝置采集圖像的動作,并提示識別失敗;V.用讀取到的IC卡內的特征碼與圖像采集裝置采集到的特征碼做對比,如對比結果符合要求,則認定是同一人則提示識別成功,顯示識別人信息,保留此條識別記錄,由處理器將該條識別記錄寫入數據存儲裝置。為了更容易理解與實施本方案,下面對IC卡進行介紹1、IC卡技術介紹IC卡是大規模集成電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的英文簡稱。在其之前, 有在卡片上壓出凸出數字的凸字卡,有印刷上磁條的磁條卡,有打孔的光電卡,有恒定電子編碼的ID卡。各類卡片都是緊緊圍繞著卡片載入的信息量和其信息安全性發展的。隨著電子技術的不斷研究和發展,IC卡從功能上來說經歷了三代產品 第一代一存儲器卡存儲器卡內的集成電路是電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 (EEPROM)。通過讀寫器送來地址和啟動讀/寫的命令,完成與外設的信息傳遞與處理。存儲器卡上的信息很容易讀出,也能修改,有信息安全性問題。一般用在對安全性要求不高的場合。 第二代一邏輯加密卡為了增強信息安全性,在存儲卡的基礎上,芯片內增加密碼控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虹膜IC卡識別儀,其特征在于,包括圖像采集裝置、A/D轉換器、RFID天線、RFID讀頭、語音播放器、數據存儲裝置和處理器,所述圖像采集裝置、所述A/D轉換器和所述處理器順序連接,所述RFID天線、所述RFID讀頭和所述處理器順序連接,所述處理器還分別與所述數據存儲裝置和所述語音播放器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虹膜IC卡識別儀,其特征在于,包括圖像采集裝置、A/D轉換器、RFID天線、RFID 讀頭、語音播放器、數據存儲裝置和處理器,所述圖像采集裝置、所述A/D轉換器和所述處理器順序連接,所述RFID天線、所述RFID讀頭和所述處理器順序連接,所述處理器還分別與所述數據存儲裝置和所述語音播放器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IC卡識別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采集裝置為CMOS攝像機。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虹膜IC卡識別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圖像采集裝置前邊設置有濾光片。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于福勇,李明楚,許巖,
申請(專利權)人:大連虹海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