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管道風機,包括相互連通的主風筒和分風筒,主風筒為直線風筒,主風筒和分風筒的軸線相交,緊鄰主風筒并靠近分風筒處設有外置電機座,外置電機座安裝有電機,電機的軸與主風筒共軸線,所述管道風機還包括一聯軸器和一伸入主風筒并與該主風筒共軸線的獨立軸,所述獨立軸一端通過所述聯軸器與所述電機的軸連接,另一端裝置風扇體,所述主風筒內設有至少一個支承所述獨立軸的軸承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安裝在管道彎折處,減少管道風阻,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設伸入主風筒的獨立軸,使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以采用常規電機,而不必使用特制的長軸電機,降低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制造成本,提高風機工作穩定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風機,尤其涉及一種管道風機。
技術介紹
軸流風機由其擁有的送風量大,結構簡單的突出優點在廣泛領域獲得應用。但其進排風方向同向,風筒局限為圓形結構以及電機裝置于風筒中維修不便的缺點也突出制約著軸流風機的應用領域擴展,特別在空調通送風系統的中繼送風領域,嚴重制約其在該領域的推廣應用。其原因有以下幾點1、軸流風機因進排風方向同向,只能串裝于空調通送風管路系統中,風機電機被裝置于通送風管路中,若軸流風機發生故障,需將軸流風機從所在管路中拆離,才能實施維護修理,維護不便的缺點明顯。2、由于軸流風機的電機置于通送風管路中,不僅會增加管路系統中的風阻,影響管道內輸送介質的流速,而且電機運行過程中的產熱會被管道內輸送的介質吸收,對于輸送冷風的空調系統而言,將導致其冷效的降低。要解決上述問題,可以將軸流風機的風筒改進,使其能安裝于管道的轉折處,并將電機外置以減少風筒的風阻,然而電機外置后由于常規電機的電機軸短,無法伸入風筒內,若設計專用的長軸電機,則會增加電機的制造成本,并且工作時容易失穩和產生噪音。因此需要針對電機軸和軸流風機的風筒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
技術介紹
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管道風機,該管道風機能安裝在管道彎折處,減少管道風阻且制造成本低、送風效果好。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管道風機,包括主風筒和與所述主風筒連通的至少一個分風筒,所述主風筒為直線風筒,所述主風筒和分風筒的軸線相交,緊鄰所述主風筒并靠近所述分風筒處設有外置電機座,所述外置電機座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軸與所述主風筒共軸線,所述管道風機還包括一聯軸器和一伸入主風筒并與該主風筒共軸線的獨立軸,所述獨立軸一端通過所述聯軸器與所述電機的軸連接,另一端設有風扇體,所述主風筒內設有至少一個支承所述獨立軸的軸承裝置。上述管道風機與管道裝配時,所述主風筒以及分風筒分別與管道連接,所述分風筒的數量依據與本技術連接的管道數量而定,若在四風道管道系統的交匯處,則需要設定三個分風筒與外風道連接,其中有一個外風道與主風筒連接;若在一個五風道管道系統的交匯處,則需要設定四個分風筒與外風道連接,其中有一個外風道與主風筒連接;依次類推。這樣使得主風筒和分風筒成為管道的一部分,電機驅動扇葉和扇葉作用于氣流,使氣流由主風筒流向分風筒,或由分風筒流向主風筒,氣流在流動時流向發生改變,由于電機是外置的,因此電機不會對管道內的氣流流動產生阻力,因此風筒內的風阻低,氣流流動順暢,電機運行過程中發出的熱量也不會被管道內的氣流吸收而影響管道氣流的溫度,由于常規電機的電機軸短,因此本技術特別為電機配置了一根伸入主風筒的獨立軸,使得本技術可以采用常規電機,而不必重新特別設計長軸電機,降低本技術的制造成本。相比于現有技術的軸流風機來說,本技術可改變進出風的方向,降低風筒內部的風阻,從而使本技術能安裝在管道彎折處,且具有制造成本低,送風效果好的優點。具體地,所述外置電機座設有與所述獨立軸共軸線的貫通孔,所述獨立軸穿過所述貫通孔。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外置電機座與電機之間設有便利聯軸器安裝的安裝架,所述聯軸器安裝于所述安裝架內。這樣的結構可便于聯軸器的安裝與維修。所述聯軸器的安裝位置還可以為所述外置電機座設有便利聯軸器安裝的裝置空間,所述聯軸器安裝于該裝置空間內。作為本技術的另一種情況,緊鄰所述主風筒與分風筒的連接處設有所述主風筒的延伸段,所述外置電機座安裝于所述延伸段末端口,所述外置電機座設有與所述獨立軸共軸線的貫通孔,所述獨立軸穿過所述貫通孔。具體地,所述主風筒與所述分風筒的連通處設有導風板,所述導風板與所述主風筒的軸線相交處設有通孔。具體地,所述主風筒內靠近所述風扇體的位置設有第一軸承支架,所述第一軸承支架上設有第一軸承。所述第一軸承支架裝置于風扇體之后也可以裝置于該風扇體之前。具體地,所述外置電機座上靠近所述聯軸器處設有用于支撐所述獨立軸的軸承裝置孔,所述軸承裝置孔裝置有第二軸承。具體地,所述主風筒內靠近所述獨立軸中點的位置設有第二軸承支架,所述第二軸承支架上設有第二軸承。具體地,所述主風筒和所述分風筒均為圓形風筒或矩形風筒。附圖說明圖1所示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管道風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所示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提供的一種管道風機的結構示意圖;圖3所示為本技術實施例二提供的一種管道風機的結構示意圖;圖4所示為本技術實施例三提供的一種管道風機的結構示意圖;圖5所示為本技術實施例四提供的一種管道風機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接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實施例一參見圖1至圖2,本技術提供一種管道風機1,包括主風筒11和與所述主風筒11連通的分風筒12,所述主風筒11與所述分風筒12均為矩形直線風筒,所述主風筒11和分風筒12在連通處圓滑過渡,所述主風筒11和分風筒12的軸線相交,緊鄰所述主風筒11并靠近所述分風筒12處設有外置電機座13,所述外置電機座13位于所述主風筒11的軸線上,所述外置電機座13安裝有電機14,所述電機14的軸141與所述主風筒11共軸線,所述管道風機I還包括一聯軸器16和一伸入主風筒的獨立軸15,所述主風筒11和分風筒12連通處設有一供所述獨立軸15伸入所述主風筒11的孔(圖中未標出),所述主風筒11與所述獨立軸15共軸線,所述獨立軸15 —端通過所述聯軸器16與所述電機14的軸141連接,另一端設有風扇體17,所述外置電機座13設有與所述獨立軸15共軸線的貫通孔131,所述獨立軸35穿過所述貫通孔131,所述外置電機座13設有便利聯軸器16安裝的裝置空間132,所述聯軸器16安裝于該裝置空間132內。上述管道風機I安裝在管道系統中時,所述主風筒11上與外置電機座13相對的一端以及分風筒12的末端分別與管道連接,這樣使得主風筒11和分風筒12成為管道的一部分,電機5驅動風扇體17和風扇體17作用于氣流,使氣流由主風筒11流向分風筒12,或由分風筒12流向主風筒11,氣流在流動時流向發生改變,由于電機14置于管道外,因此電機14不會對管道內的氣流流動產生阻力,因此風筒內的風阻低,氣流流動順暢,電機14運行過程中發出的熱量也不會為管道內的氣流所吸收,由于常規電機的電機軸短,因此本技術特別為電機14配置了一根伸入主風筒11的獨立軸15,使得本技術可以采用常規的電機,而不必使用特別設計的長軸電機,降低本技術的制造成本。因此,相比于現有技術的軸流風機來說,本技術可改變進出風的方向,降低風筒內部的風阻和電機的制造成本,提高風機工作的穩定性,且本技術能安裝在通送風系統管道的管道彎折處,制造成本低,送風效果好。具體地,所述主風筒11內靠近所述風扇體17的位置設有第一軸承支架18,該軸承支架18安裝在風扇體17之前,所述第一軸承支架18上設有第一軸承。所述外置電機座13上靠近所述聯軸器16處設有用于支撐所述獨立軸15的軸承裝置孔133,所述軸承裝置孔133裝置有第二軸承。這樣,第一軸承以及靠近聯軸器16的第二軸承共同支承獨立軸15,使所述獨立軸15在主風筒11內穩定運轉。實施例二 參見圖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道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風筒和與所述主風筒連通的至少一個分風筒,所述主風筒為直線風筒,所述主風筒和分風筒的軸線相交,緊鄰所述主風筒并靠近所述分風筒處設有外置電機座,所述外置電機座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軸與所述主風筒共軸線,所述管道風機還包括一聯軸器和一伸入所述主風筒并與該主風筒共軸線的獨立軸,所述獨立軸一端通過所述聯軸器與所述電機的軸連接,另一端裝置風扇體,所述主風筒內設有至少一個支承所述獨立軸的軸承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管道風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風筒和與所述主風筒連通的至少一個分風筒,所述主風筒為直線風筒,所述主風筒和分風筒的軸線相交,緊鄰所述主風筒并靠近所述分風筒處設有外置電機座,所述外置電機座安裝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軸與所述主風筒共軸線,所述管道風機還包括一聯軸器和一伸入所述主風筒并與該主風筒共軸線的獨立軸,所述獨立軸一端通過所述聯軸器與所述電機的軸連接,另一端裝置風扇體,所述主風筒內設有至少一個支承所述獨立軸的軸承裝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電機座設有與所述獨立軸共軸線的貫通孔,所述獨立軸穿過所述貫通孔。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電機座與電機之間設有便利聯軸器安裝的安裝架,所述聯軸器安裝于所述安裝架內。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電機座設有便利聯軸器安裝的裝置空間,所述聯軸器安裝于該裝置空間內。5.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曾德鄰,謝小蓮,
申請(專利權)人:曾德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