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三級水輪泵,包括泵體及可轉動的設置在泵體內的泵軸,所述泵體包括泵腔及水輪腔,泵腔位于水輪腔的上方,泵軸分為第一段軸及第二段軸;所述第一段軸上固定三個同向的葉輪,所述泵腔對應葉輪的內壁上設置有導葉;所述泵體的上方設置有供泵腔相通的第一進水口,所述泵腔的底部設置有使水上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端軸上固定有轉輪,所述泵體上對應轉輪設置有導水座,所述泵體上設置有供水流入水輪腔的第二進水口,所述泵體的底端設置有第二出水口,水流出第一級葉輪的出口通過流道式導葉進入第二級葉輪的進口,再以同樣方式進入第三級葉輪,它的出口水流由泵殼匯集后輸出,這種結構使得最終通過第一出水口的水揚程廣。(*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提水機械,尤其涉及一種水輪泵,具體的是一種三級水輪泵。
技術介紹
水輪泵是一種環保節能的提水工具。它是由水輪機和水泵按一定方式組成的提水機器,具有一定能量的水流驅動水輪機轉輪利用豐富的水力資源進行提水,不耗電、不耗油、水輪泵作為人們的農、林、牧業生產、生活用水當中重要的發展方向。傳統的水輪泵一般是采用一個葉輪進行轉動從而帶動水流上揚,一個葉輪的驅動力有限,使得這種結構的水輪泵揚程有限,如果需要達到更高的揚程,即使增加了葉輪的轉速也是無濟于事,因此,這種結構的水輪泵并不適應現在的市場。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實用方便、提水范圍廣、高揚程的三級水輪泵。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三級水輪泵,包括泵體及可轉動的設置在泵體內的泵軸,所述泵體包括泵腔及水輪腔,所述泵腔位于水輪腔的上方,泵軸分為位于泵腔內的第一段軸及位于水輪腔內的第二段軸;所述第一段軸上固定三個同向的葉輪,所述泵腔對應葉輪的內壁上設置有導葉,所述導葉為多個,圍繞泵軸的軸線呈螺旋放射狀設置;所述泵體的上方設置有供泵腔相通的第一進水口,所述泵腔的底部設置有使水上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端軸上固定有轉輪,所述泵體上對應轉輪設置有導水座,所述泵體上設置有供水流入水輪腔的第二進水口,所述泵體的底端設置有第二出水口。本技術改進有,所述葉輪上開設有凹槽,所述主軸上對應三個葉輪位置開設有鍵槽,所述葉輪與泵軸通過鍵互相固定。本技術改進有,所述泵軸通過深溝球軸承和導軸承可轉動的設置在泵體上,所述導軸承的材質為橡膠。本技術改進有,所述泵體的頂端設置有軸承體,所述深溝球軸承設置在軸承體內,所述泵軸伸入軸承體內并與深溝球軸承配合,所述泵軸與軸承體的出口端設置有油封和螺旋密封套。本技術改進有,所述第一進水口為喇叭狀進水口,喇叭狀進水口的大口朝上。本技術改進有,所述泵體的第一進水口固定有防止水草雜物進入的濾網。本技術的有益效果為三個葉輪同軸同向安裝,泵體的最上部為進水口,水流出第一級葉輪的出口通過流道式導葉進入第二級葉輪的進口,再以同樣方式進入第三級葉輪,它的出口水流由泵殼匯集后輸出,這種結構使得最終通過第一出水口的水揚程廣,整體結構緊湊、操作方便、減少水流損失、增大水頭比,提高利用效率,適用范圍廣。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的三級水輪泵的結構示意圖;標號說明1_泵體;11_泵腔;111-第一進水口 ;112-第一出水口 ;12_水輪腔;121-第二進水口 ;122_第二出水口 ;13_導水座;2-泵軸;3-葉輪;4-導葉;5-轉輪;6-導軸承-J-軸承體;71_軸承蓋;8_濾網。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1,附圖所示本技術提供的一種三級水輪泵,包括泵體I及可轉動的設置在泵體I內的泵軸2,所述泵體I包括泵腔11及水輪腔12,所述泵腔11位于水輪腔12的上方,泵軸2分為位于泵腔11內的第一段軸及位于水輪腔12內的第二段軸;所述第一段軸上固定三個同向的葉輪3,所述泵腔11對應葉輪3的內壁上設置有導葉4,所述導葉4為多個,圍繞軸線呈螺旋放射狀設置;所述泵體I的上方設置有供泵腔11相通的第一進水口 111,所述泵腔11的底部設置有使水上揚的第一出水口 112 ;所述第二端軸上固定有轉輪5,所述泵體I上對應轉輪5設置有導水座13,所述泵體I上設置有供水流入水輪腔12的第二進水口 121,所述泵體I的底端設置有第二出水口122。具體的,所述泵軸2可轉動的設置在泵體I上,其可以通過軸承來實現,具體的是通過深溝球軸承來承受水輪泵在運轉中產生的雙向軸向力,當然,本實施例并不限制軸承的類型,也可以采用向心球軸承等來實現本技術的目的,另一方面,靠近轉輪5的軸承上設置有導軸承6,導軸承6是直接裝在泵體I的導水殼(導水殼是水水輪腔12內是對第二進水口 121進入的水進行導向的弧形表面)的軸承孔內,其可替換,具體的是采用橡膠制造,保證了其表面的附著力。本實施例中,請參閱圖1,所述泵體I的頂端設置有軸承體7,軸承體7內設置有供泵軸2穿入的孔,孔上設置有適配深溝球軸承的臺階,其尾端固定一個軸承蓋71,所述深溝球軸承設置在軸承體7內,所述泵軸2伸入軸承體7內并與深溝球軸承配合;為了防止輪滑油的泄露和泥沙的傾入,在所述泵軸2與軸承體7的出口端設置有油封和螺旋密封套。本實施例中,所述葉輪3與泵軸2具有旋轉定位關系,即所述泵軸2與葉輪3同步轉動,具體的,所述葉輪3上開設有凹槽,所述主軸上對應三個葉輪3位置開設有鍵槽,所述葉輪3與泵軸2通過鍵互相固定,鍵卡入鍵槽與凹槽中,并同步轉動,當然,這只是本技術的一種實施例,其他實施例中可以采用花鍵軸與葉輪3的配合等方式來實現。本實施例中,所述葉輪3并列等距的設置在泵軸2上,使其再帶動水流轉動時更加均勻省力。本實施例,所述第一進水口 111為喇叭狀進水口,喇叭狀進水口的大口朝上,喇叭狀的進水口可以增加流入第一進水口 111的流速,進一步提高了第一出水口 112的揚程。本實施例中,所述泵體I的第一進水口 111固定有防止水草雜物進入的濾網8,保證了水質。運行時,首先將泵體I固定在需要移水的地方,通過泵體I的底面設置的孔再配合地腳螺栓固定,之后水由于重力的作用,從水水輪腔12的第二進水腔進入經過導流殼流至轉輪5,轉輪5對應的泵體I上設置有導水座13,導水座13在本實施例中是通過16片固定導葉4組成,具有一定角度,即形成一個繞泵軸2軸線呈螺旋反射狀的設置,流入的水會順著一定方向沖擊轉輪5,加快了轉輪5的旋轉,之后水會通過第二出水口 122流出;泵軸2轉動后,帶動葉輪3轉動,葉輪3從上至下分為第一級葉輪3、第二級葉輪3、第三級葉輪3,水從第一進水口 111流入,通過流道式的導葉4進入第一級葉輪3,第一級葉輪3開始轉動,產生的離心力將水送到第二級葉輪3的進水口,再以同樣方式進入第三級葉輪3,并最終從泵腔11底部的第一出水口 112流出,通過三級葉輪3的帶動,使得最終出水揚程大大提高。具體的三級水輪泵的運行指標如下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三級水輪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體及可轉動的設置在泵體內的泵軸,所述泵體包括泵腔及水輪腔,所述泵腔位于水輪腔的上方,泵軸分為位于泵腔內的第一段軸及位于水輪腔內的第二段軸;?所述第一段軸上固定三個同向的葉輪,所述泵腔對應葉輪的內壁上設置有導葉,所述導葉為多個,圍繞泵軸的軸線呈螺旋放射狀設置;?所述泵體的上方設置有供泵腔相通的第一進水口,所述泵腔的底部設置有使水上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端軸上固定有轉輪,所述泵體上對應轉輪設置有導水座,所述泵體上設置有供水流入水輪腔的第二進水口,所述泵體的底端設置有第二出水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三級水輪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體及可轉動的設置在泵體內的泵軸,所述泵體包括泵腔及水輪腔,所述泵腔位于水輪腔的上方,泵軸分為位于泵腔內的第一段軸及位于水輪腔內的第二段軸;所述第一段軸上固定三個同向的葉輪,所述泵腔對應葉輪的內壁上設置有導葉,所述導葉為多個,圍繞泵軸的軸線呈螺旋放射狀設置;所述泵體的上方設置有供泵腔相通的第一進水口,所述泵腔的底部設置有使水上揚的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二端軸上固定有轉輪,所述泵體上對應轉輪設置有導水座,所述泵體上設置有供水流入水輪腔的第二進水口,所述泵體的底端設置有第二出水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三級水輪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葉輪上開設有凹槽,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興國,肖方行,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尤溪長波水力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