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零排放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滲濾液回灌區、調節池、滲濾液強化蒸發區和循環池,其中:滲濾液回灌區位于滲濾液原液所在的填埋作業區,滲濾液強化蒸發區和循環池位于填埋封場區;所述的連接通過鋪設管道方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工藝簡單、處理效果好、處理費用低;通過蒸發滲濾液中的水分,將污染物部分遺留在蒸發區植被并通過定期清理污泥實現污染物固化填埋,進而實現滲濾液的零排放。(*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的是一種環境保護
的裝置,是一種適用于年蒸發量 > 年降雨量,常年平均風速> 3m/s區域的滲濾液產生量小于100t/d的中小型填埋場的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零排放處理系統。
技術介紹
隨著城市人口的增長和城市規模的擴大,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年平均增長率高達8% -10%,一些城市的增長率甚至高達15% -20%。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生活垃圾清運已達1. 58億噸,其中衛生填埋量為1. 06億噸,占清運總量的67%。而在垃圾填埋過程中,由于降水的滲入和垃圾的生物化學降解作用,產生了一種含有高濃度懸浮物和高濃度的液體-滲濾液。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具有來源多樣、成分復雜、污染物濃度極高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等特性,是環境領域面臨的主要難題之一。滲濾液傳統處理工藝可以分為3大類(a)生物降解好氧和厭氧工藝;(b)物理化學方法化學氧化、吸附、化學沉淀、混凝/絮凝(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CF)、沉降/浮選和空氣吹(c)滲濾液與城市污水混合處理和填埋場回灌。采用滲濾液與城市污水混合處理和填埋場回灌的方法處理費用低,但是回灌方法仍有部分滲濾液需要排放,同時隨著回灌時間累積,滲濾液中氨氮不斷積累,導致高濃度氨氮廢水難以處理。采用化學法處理滲濾液存在處理效率低,處置費用高的缺點。采用生物降解的方法處置工藝流程長,需要較長的時間,同時處理效果往往難以達到國家規定的排放要求。此外,我國2008年將《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標準》進行更新,對滲濾液排放標準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要求化學需氧量(COD)低于100mg/L,氨氮低于25mg/L,且總氮要求低于40mg/L,這使得生物處理和化學處理滲濾液的難度更加提高。經過對現有技術的`檢索發現,中國專利文獻號CN1785850,公開日20060614,記載了一種“長填齡填埋場滲濾液的植被處理方法”,該技術先按灌溉負荷控制要求,構建有植被覆蓋的土壤層、即植被-土壤層,和灌溉輸水、布水設施,然后將B0D5質量體積濃度小于200mg/L的滲濾液,通過灌溉輸水、布水設施,每天2次或I次,按照下列方法進行灌溉平均氣溫彡15°C時,15L/m2 ·(!;平均氣溫4 15°C時,8L/m2 · d ;平均氣溫< 4°C時或當日降雨量大于15mm,停止灌溉;日降雨量8-15mm時,按上述水量負荷的1/2的量對植被-土壤層灌溉;滲濾液灌溉后,通過植物根系及土壤層中的微生物代謝作用使滲濾液凈化,C0D、氨氮、總氮的去除率可分別達到90%、95%和80% ;同時利用植被與土壤表面的蒸發、蒸騰作用,使滲濾液減量;每平方米植被-土壤層、每天灌溉的長填齡或短填齡經生物處理后出水滲濾液的COD和氨氮負荷的上限分別為24g和18g。但該技術主要針對滲濾液污染物的去除,未實現滲濾液的零排放;滲濾液蒸發區域設置未能強化滲濾液蒸發效果;大量植物修剪后需要焚燒處理處置。綜上,現有的蒸發技術一般采用焚燒加熱或太陽能加熱方式對滲濾液進行蒸發處理,不僅需要特定的加熱設備、消耗焚燒能源,且由于蒸發溫度高,蒸發蒸汽冷凝后需要后續處理,存在投資成本高、運行成本高的問題。因此現階段急需一種針對滲濾液處理效果好且費用低的新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種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零排放處理系統及處理方法,工藝簡單、處理效果好、處理費用低;通過蒸發滲濾液中的水分,將污染物部分遺留在蒸發區植被并通過定期清理污泥實現污染物固化填埋,進而實現滲濾液的零排放。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技術涉及一種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零排放處理系統,包括依次連接的滲濾液回灌區、調節池、滲濾液強化蒸發區和循環池,其中滲濾液回灌區位于滲濾液原液所在的填埋作業區,滲濾液強化蒸發區和循環池位于填埋封場區;所述的連接通過鋪設管道方式實現。所述的滲濾液回灌區位于填埋場的覆蓋堆體上方,其厚度為O. 5 lm。所述的調節池的容積大小為10000m3,該調節池為長方體池形,長寬高分別為50m、50m和4m,其內壁設有HDPE (高密度聚乙烯)層并在頂部設有池蓋。所述的滲濾液強化蒸發區位于填埋場的封場區域上方,包括蒸發池、圍堰、細沙層、植被處理層及覆蓋框架,其中蒸發池的深度為O. 6m,圍堰位于蒸發池的四周地曲部分且高度為O. 3m,細沙層位于蒸發池的底部且厚度為O. 5m,植被處理層位于圍堰的表面及周邊,覆蓋框架固定設置于蒸發池正上方。所述的蒸發池的總體蒸發面積為3000m2,由一個蒸發池或三個相連的蒸發子池組成,每個蒸發子池的面積為1000m2。所述的細沙層由粒徑彡3mm,滲透系數彡10_5cm/s的細沙組成,該細沙層能夠增加比表面積且強化蓄熱能力。所述的植被處理層包括植狗牙根、狗尾草、蘆葦、高羊茅等。所述的覆蓋框架為金屬支架,支架中軸處的高度為lm,底部O. 5m處設有垂直支腳,該覆蓋框架整體為拱形結構,其頂部鋪設有用于防止雨水的塑料薄膜。所述的循環池位于填埋場的封場區域上方作為蒸發池的緩沖區域,當滲濾液強化蒸發區的水位超過限制高度時,則將強化蒸發區的水導流至循環池,待強化蒸發區水位下降后,將循環池中滲濾液均勻回抽至強化蒸發區繼續蒸發。所述的調節池和滲濾液強化蒸發區之間設有水泵;本技術通過以下方式實現滲濾液處理整體處理由系統構建和系統維護兩部分實現,其中系統構建部分包括I)構建滲濾液回灌區在填埋場中間覆蓋堆體上方構建滲濾液回灌區,滲濾液回灌區域構造為O. 5 Im厚度的生活垃圾層,水力負荷要求小于50 100L/m2 ·(!,設定布水方式為間歇布水,每隔2小時進水一次,進入滲濾液回灌區的滲濾液原液水質=CODcr(化學需氧量)為 30000mg/L 50000mg/L,氨氮為 1500 2000mg/L ;滲濾液回灌區本質為以穩定化后的生活垃圾為濾料的生物濾池,具有比表面積大,優勢微生物含量高的優點。同時,垃圾層厚度小,以厭氧反應為主,同時空氣中氧氣易進入垃圾層,形成局部兼氧狀態,實現滲濾液回灌區滲濾液出水水質為COD ( 10000mg/L,氨氮為 1000 1500mg/L。2)構建調節池可利用填埋場自身已有的調節池,對調節池進行防滲結構處理,池體采用HDPE 土工膜水平防滲膜,池頂加蓋;按照填埋場的滲濾液日產量,設定調節池的容積,從而使滲濾液在調節池停留時間不小于50d,實現依靠兼性厭氧作用進一步降解滲濾液中的有機污染物,通過長時間(大于50d)的停留,調節池中厭氧微生物和兼性厭氧微生物進一步進行生物反應,從而實現調節池出水水質C0Dcr ( 6000mg/L,氨氮含量為1000 1500mg/L。3)構建滲濾液強化蒸發區在填埋場封場區域上方構建蒸發區,表面負荷為10 20mm/m2 · d,通過蒸騰作用和植物的吸收作用及有機物降解作用,實現強化蒸發區出水水質C0Dcr為500-800mg/L,氨氮含量150 250mg/L,硝態氮含量為80 120mg/L。4)構建循環池在填埋場封場區域上方構建循環池。所述的系統維護部分包括設定強化蒸發區維護周期為I年,使用I年后,將強化蒸發區中的細沙層及覆蓋于其上的表層污泥以及植被處理層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零排放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滲濾液回灌區、調節池、滲濾液強化蒸發區和循環池,其中:滲濾液回灌區位于滲濾液原液所在的填埋作業區,滲濾液強化蒸發區和循環池位于填埋封場區;所述的連接通過鋪設管道方式實現;所述的滲濾液強化蒸發區位于填埋場的封場區域上方,包括:蒸發池、圍堰、細沙層、植被處理層及覆蓋框架,其中:蒸發池的深度為0.6m,圍堰位于蒸發池的四周地曲部分且高度為0.3m,細沙層位于蒸發池的底部且厚度為0.5m,植被處理層位于圍堰的表面及周邊,覆蓋框架固定設置于蒸發池正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零排放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接的滲濾液回灌區、調節池、滲濾液強化蒸發區和循環池,其中滲濾液回灌區位于滲濾液原液所在的填埋作業區,滲濾液強化蒸發區和循環池位于填埋封場區;所述的連接通過鋪設管道方式實現; 所述的滲濾液強化蒸發區位于填埋場的封場區域上方,包括蒸發池、圍堰、細沙層、植被處理層及覆蓋框架,其中蒸發池的深度為O. 6m,圍堰位于蒸發池的四周地曲部分且高度為O. 3m,細沙層位于蒸發池的底部且厚度為O. 5m,植被處理層位于圍堰的表面及周邊,覆蓋框架固定設置于蒸發池正上方。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滲濾液回灌區位于填埋場的覆蓋堆體上方,其厚度為O. 5 lm。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是,所述的調節池的容積大小為10000m3,該調節池為長方體池形,長寬高分別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錫培,張曉星,吳長淋,汪力勁,鄒廬泉,陸斌,王志國,陳寧,王奇,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城投瀛洲生活垃圾處置有限公司,上海市固體廢物處置中心,崇明縣綠化和市容管理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