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面殼組件及便攜電子設備。該面殼組件包括設有展示窗口的框形主體、以及遮蓋所述展示窗口的面板組件。所述框形主體包括在正面設置的第一安裝位、以及在背面設置的第二安裝位。所述面板組件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一安裝位的第一安裝部、以及安裝在所述第二安裝位的第二安裝部。由于第一安裝部從框形主體的背面經展示窗口穿出裝配在正面的第一安裝位上、而第二安裝位和第二安裝部結合在框形主體的背面,并擋止第二安裝部穿出所述展示窗口,使得框形主體與面板組件的結合面分別在框形主體的兩側而更加的緊密,提高了安裝緊密度,使得整個設備更加的可靠。(*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產品組裝結構,特別是涉及一種可用于便攜電子設備的面殼組件及應用該面殼組件的便攜電子設備。
技術介紹
隨著技術的發展,平板電腦、手機、PDA等便攜電子設備越來越普及。現有的便攜電子設備通常包括顯示屏、以及遮蓋顯示屏的面殼組件。其中,面殼組件通常包括設有展示窗口的框形主體、以及遮蓋展示窗口的面板組件。面板組件為透光面板組件,以便于通過展示窗口展示顯示屏,以便于使用者觀看。通過面板組件的設置,可有效的保護顯示屏不被損壞,提高了產品使用的安全性。現有的框形主體和面板組件的結合,通常是在框形主體上設置環形支撐槽,直接將面板組件放置在環形支撐槽上,再利用膠粘、超聲波焊接等方式,將面板組件與框形組件緊密結合。然而,由于面板組件與框形主體的結合不太可靠,在使用過程中,容易造成面板組件的脫落,而使得顯示屏直接暴露,容易遭到損壞,不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結合可靠、安全的面殼組件。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另一技術問題在于,一種結合可靠、安全的便攜電子設備。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構造一種面殼組件,包括設有展示窗口的框形主體、以及遮蓋所述展示窗口的面板組件,所述框形主體包括設置在所述展示窗口部分周緣的正面的第一安裝位、以及設置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背面的第二安裝位;所述面板組件包括與第一安裝位相配合的第一安裝部、以及與第二安裝位相配合的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一安裝部從所述框形主體的背面經所述展示窗口穿出裝配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正面,并與所述第一安裝位相接合;所述第二安裝部裝配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背面,與所述第二安裝位相接合,所述第二安裝位擋止所述第二安裝部穿出所述展示窗P。在本技術的面殼組件中,所述第一安裝位包括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至少一側邊緣形成的安裝支撐槽位;所述第二安裝位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背面內側形成。在本技術的面殼組件中,所述面板組件包括相結合的、位于上層的第一板體和位于下層的第二板體;所述第一安裝部在所述第一板體的邊緣延伸形成,從所述框形主體的背面經所述展示窗口穿出裝配在所述支撐槽位上;所述第二板體突出所述第一板體的部分形成被所述第二安裝位擋止的所述第二安裝部。在本技術的面殼組件中,所述面板組件包括面板主體,所述面板主體的至少一側邊緣在其背面設置第一臺階,而形成所述第一安裝部;所述面板主體的其他邊緣在其正面設置第二臺階,而形成所述第二安裝部。在本技術的面殼組件中,所述面板組件為長方體形;所述第一安裝部在所述面板組件的一側邊緣形成;所述第二安裝部在所述面板組件的另外三側邊緣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安裝部的頂端抵住所述第一安裝位的頂端槽邊,和/或所述第二安裝部的頂端抵住所述第二安裝位的頂端槽邊。在本技術的面殼組件中,所述面板組件在所述第二安裝部與所述第一安裝部相鄰的一側設有安裝缺口。本技術還提供一種便攜電子設備,包括面殼組件、以及顯示屏,所述面殼組件包括設有展示窗口用于展示所述顯示屏的框形主體、以及遮蓋所述展示窗口的面板組件,所述面板組件為透光面板組件,所述框形主體包括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正面設置的第一安裝位、以及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背面設置的第二安裝位;所述面板組件包括第一安裝部、以及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一安裝部從所述框形主體的背面經所述展示窗口穿出裝配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正面,并與所述第一安裝位相接合;所述第二安裝部裝配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背面,與所述第二安裝位相接合,所述第二安裝位擋止所述第二安裝部穿出所述展示窗口。 在本技術的便攜電子設備中,所述第一安裝位包括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至少一側邊緣形成的安裝支撐槽位;所述第二安裝位在所述展示窗口的背面內側周緣形成。在本技術的便攜電子設備中,所述面板組件包括相結合的第一板體和第二板體;所述第一安裝部在所述第一板體的邊緣延伸形成,從所述框形主體的背面經所述展示窗口穿出裝配在所述支撐槽位上;所述第二板體突出所述第一板體的部分形成被所述第二安裝位擋止的所述第二安裝部。在本技術的便攜電子設備中,所述面板組件的第一板體為第一玻璃基板,所述第二板體為第二玻璃基板;所述第二玻璃基板表面設有電極引線,所述第二安裝部連接有柔性電路板,并由所述框形主體遮蓋;所述面板組件為電容屏、電阻屏或電磁屏中的任一種。實施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一安裝部從框形主體的背面經展示窗口穿出裝配在正面的第一安裝位上、而第二安裝位和第二安裝部結合在框形主體的背面,并擋止第二安裝部穿出所述展示窗口,使得框形主體與面板組件的結合面分別在框形主體的兩側而更加的緊密,提高了安裝緊密度,使得整個設備更加的可靠。附圖說明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中圖1是本技術的便攜電子設備一個實施例的面殼組件的組合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便攜電子設備一個實施例的面殼組件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便攜電子設備一個實施例的面殼組件的分解狀態縱向剖視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便攜電子設備一個實施例的面殼組件的組合狀態橫向剖視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便攜電子設備一個實施例的面殼組件的組合狀態橫向局部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至圖5示,是本技術的便攜電子設備的第一實施例,包括面殼組件、顯示屏。當然,該便攜電子設備還包括電路板、后殼等部件,本技術改進并不在此,故不贅述。該面殼組件包括框形主體10、以及面板組件30。該框形主體10可以與后殼固定連接,并且框形主體10的中間位置開設有展示窗口 11,用于供顯示屏向外展示。框形主體10可以采用塑膠、橡膠、金屬等各種材質做成。如圖所示,本實施例的框形主體10的外輪廓大致呈長方形,同時,展示窗口 11也為長方形;當然,框形主體10和展示窗口 11的形狀可以根據需要設計成其他各種形狀。可以理解的,框形主體10的表面還可以設置其他的裝飾條50,起到美化、裝飾作用。該面板組件30用于遮蓋展示窗口 11,對展示窗口 11內的顯示屏進行保護。為了便于使用者觀看顯示屏,該面板組件30為透光面板組件30。可以理解的,當該面板組件30用作其他場合時,也可以采用半透明或不透明面板組件30,以適應不同場合的使用。該面板組件30包括相結合的、位于上層的第一板體34和位于下層的第二板體35。在本實施例中,該面板組件30為電容屏,該第一板體34為第一玻璃基板;該第二板體35為第二玻璃基板,通過在第二玻璃基板表面布設電極引線,共同組成電容屏。該電容屏也可以用電阻屏、電磁屏等代替,通過連接線與便攜電子設備的電路板連接。在本實施例中,該電容屏通過柔性電路板與便攜電子設備的電路板連接。如圖5所示,第二玻璃基板伸出第一玻璃基板的部分形成第二安裝部,柔性電路板36連接在第二安裝部33上,實現與第二玻璃基板上的電極引線連接。為了使得面板組件30更加美觀,在第一板體34的周緣還設有覆蓋層37,用于遮蓋基板上的蝕刻電路;并且連同框形主體10可以完全遮蓋柔性電路板36的連接位置。與傳統技術相比,可以有效的減少覆蓋層對電容屏的遮蓋面積,使得有效觸摸面積變大。框形主體10和面板組件30組合后,設置在顯示屏的外側,起到保護顯示屏和作為輸入界面的作用。該框形主體10包括設置在展示窗口 11部分周緣的正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面殼組件,包括設有展示窗口的框形主體、以及遮蓋所述展示窗口的面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形主體包括設置在所述展示窗口部分周緣的正面的第一安裝位、以及設置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背面的第二安裝位;所述面板組件包括與第一安裝位相配合的第一安裝部、以及與第二安裝位相配合的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一安裝部從所述框形主體的背面經所述展示窗口穿出裝配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正面,并與所述第一安裝位相接合;所述第二安裝部裝配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背面,與所述第二安裝位相接合,所述第二安裝位擋止所述第二安裝部穿出所述展示窗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面殼組件,包括設有展示窗口的框形主體、以及遮蓋所述展示窗口的面板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框形主體包括設置在所述展示窗口部分周緣的正面的第一安裝位、以及設置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背面的第二安裝位; 所述面板組件包括與第一安裝位相配合的第一安裝部、以及與第二安裝位相配合的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一安裝部從所述框形主體的背面經所述展示窗口穿出裝配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正面,并與所述第一安裝位相接合;所述第二安裝部裝配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背面,與所述第二安裝位相接合,所述第二安裝位擋止所述第二安裝部穿出所述展示窗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面殼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裝位包括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至少一側邊緣形成的安裝支撐槽位; 所述第二安裝位在所述展示窗口周緣的背面內側形成。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面殼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組件包括相結合的、位于上層的第一板體和位于下層的第二板體; 所述第一安裝部在所述第一板體的邊緣延伸形成,從所述框形主體的背面經所述展示窗口穿出裝配在所述支撐槽位上; 所述第二板體突出所述第一板體的部分形成被所述第二安裝位擋止的所述第二安裝部。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面殼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組件包括面板主體,所述面板主體的至少一側邊緣在其背面設置第一臺階,而形成所述第一安裝部; 所述面板主體的其他邊緣在其正面設置第二臺階,而形成所述第二安裝部。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任一項所述的面殼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組件為長方體形; 所述第一安裝部在所述面板組件的一側邊緣形成;所述第二安裝部在所述面板組件的另外三側邊緣形成;并且,所述第一安裝部的頂端抵住所述第一安裝位的頂端槽邊,和/或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魯智勇,李銀平,周佳,杜國楹,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壹人壹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