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將較低的直流電壓調整到較高的直流電壓的升壓電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升壓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輸入模塊、升壓模塊、比較模塊、調節模塊和輸出模塊;所述輸入模塊包括輸入端,所述輸入端與第一電容的正極相連;所述輸入端與第二電容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電容的另一端和第一電容的負極相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升壓電路,實現了把不穩定的直流電壓轉換為大小可調的穩定直流電壓,方便了人們的使用,尤其是方便了在戶外環境下等電力來源不穩定的環境中使用,保護了用電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升壓電路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路,尤其涉及一種升壓電路。
技術介紹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戶外活動,尤其是露營等活動越來越受到現代人的 青睞。在戶外就意味著缺乏穩定的電力來源,尤其是對于現代人來說手機、平板電腦、導航 設備都要電力來驅動,在大型的戶外活動來說可以通過自備發電機來實現穩定的電力來 源。但對于輕裝上陣的人來說,只能準備一些小型的發電設備,像是太陽能板,小型手搖式 發電機等等。但是這種發電得來的電力來源多為直流電,電壓電流不穩定,而且,即使加上 了穩壓器其產生的電壓最終仍會與我們需求的電壓有所區別。對于手機電池等物品來說, 這種不穩定、不可調的電壓嚴重的影響其使用壽命,已經不能滿足現有實際情況的需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將較低的直流電壓調整到較高的直流 電壓的升壓電路。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升壓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輸入模塊、升壓模 塊、比較模塊、調節模塊和輸出模塊;所述輸入模塊包括輸入端,所述輸入端與第一電容的正極相連;所述輸入端與第 二電容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電容的另一端和第一電容的負極相連;所述升壓模塊包括升壓芯片,所述升壓芯片的al引腳串聯有第一電阻,所述第一 電阻的兩端并聯有第三電容,所述第一電阻與第二電阻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電阻的另一 端與升壓芯片的a3引腳相連;所述升壓芯片的a8引腳與第四電容一端相連,所述第四電 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壓芯片的a8引腳與第三電阻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三電阻的另一端 與升壓芯片的a4引腳相連;所述升壓模塊中還包含第五電容,所述第五電容的一端與升 壓芯片的a4引腳相連,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壓芯片的a5引腳接地;升壓芯片的a7引腳與 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相連,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與第六電容的一端相連,所述第六電 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壓模塊中還包含第一穩壓二極管和第四電阻,所述第一穩壓二極 管的負極與第一三極管的基極相連,所述第一穩壓二極管的正極接地,所述第四電阻的一 端與第一三極管的基極相連,另一端與輸入模塊的輸入端相連;所述升壓模塊中還包含第 二三極管、第五電阻、第六電阻和第二三極管;所述第二三極管為場效應管與穩壓二極管復 合而成的三極管;所述第五電阻的一端與第二三極管中的柵極相連,另一端與升壓芯片的 a6引腳相連;所述第六電阻的一端與第二三極管的源極相連,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電感 的一端與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相連,另一端與第二三極管的漏極相連;所述比較模塊包括第一二極管、第二電感、第七電容、第八電容和第七電阻;所述 第七電容和第八電容并聯連接,第七電容和第八電容并聯后的負極接地,正極與第一二極 管的正極相連;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與第二三極管的漏極相連;所述第二電感的兩端分別與第一二極管的負極和第七電阻相連;所述調節模塊包括檔位開關、第八電阻、第九電阻和第十電阻;所述第八電阻、第九電阻和第十電阻依次串聯,所述第十電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八電阻的一端與第七電阻相連;所述檔位開關并聯在第九電阻兩端;所述檔位開關與升壓芯片的a2引腳相連;所述輸出模塊包括輸出端和第九電容;所述第九電容的正極與第二電感連接,所述第九電容的負極與輸出端相連。進一步,所述第一電容為帶有極性的電容。進一步,所述第一電容的負極接地。進一步,所述升壓芯片為UC3845。進一步,所述第一三極管為NPN型三極管。進一步,所述第二三極管為一個N溝道絕緣柵增強型場效應管與穩壓二極管復合而成的三極管,所述穩壓二極管的正極與場效應管的源極相連,所述穩壓二極管的負極與場效應管的漏極相連。進一步,所述第七電容和第八電容均為帶有極性的電容。進一步,所述第七電阻為可調電阻。進一步,所述第九電阻為可調電阻。進一步,所述檔位開關設有多個可調的開關檔位。進一步,所述第九電容為帶有極性的電容。進一步,所述第一二極管為雙向管MBR2045。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升壓電路,實現了把不穩定的直流電壓轉換為大小可調的穩定直流電壓,方便了人們的使用,尤其是是方便了在戶外環境下等電力來源不穩定的環境中使用,保護了用電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電路圖。其中1、輸入模塊,2、升壓模塊,3、比較模塊,4、調節模塊,5、輸出模塊,6、輸入端,7、輸出端,8、升壓芯片,R1、第一電阻,R2、第二電阻,R3、第三電阻,R4、第四電阻、R5、第五電阻,R6、第六電阻、R7、第七電阻,R8、第八電阻、R9、第九電阻,R10、第十電阻、Cl、第一電容,C2、第二電容,C3、第三電容,C4、第四電容,C5、第五 電容,C6、第六電容,C7、第七電容,C8、第八電容,C9、第九電容,L1、第一電感,L2、第二電感,Q1、第一三極管,Q2、第二三極管, Dl、第一二極管,D2、第一穩壓二極管,S1、檔位開關。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出簡要說明。一種升壓電路,如圖1所示,包括輸入模塊1、升壓模塊2、比較模塊3、調節模塊4 和輸出模塊5。所述輸入模塊I包括輸入端6,所述輸入端6與第一電容Cl的正極相連。所述輸入端6與第二電容C2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電容C2的另一端和第一電容Cl的負極相連, 所述第一電容Cl為帶有極性的電容,所述第一電容Cl的負極接地。所述升壓模塊2包括升壓芯片8,所述升壓芯片8為UC3845。所述升壓芯片8的 al引腳串聯有第一電阻R1,所述第一電阻Rl的兩端并聯有第三電容C3,所述第一電阻Rl 與第二電阻R2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升壓芯片8的a3引腳相連。所述升壓芯片8的a8引腳與第四電容C4 一端相連,所述第四電容C4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壓芯片8的a8引腳與第三電阻R3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與升壓芯片8的a4 引腳相連。所述升壓模塊2中還包含第五電容C5,所述第五電容C5的一端與升壓芯片8 的a4引腳相連,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壓芯片8的a5引腳接地;升壓芯片8的a7引腳與第一三極管Ql的發射極相連,所述第一三極管Ql為NPN型三極管,所述第一三極管Ql的發射極與第六電容C6的一端相連,所述第六電容C6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壓模塊2中還包含第一穩壓二極管D2和第四電阻R4,所述第一穩壓二極管D2的負極與第一三極管Ql的基極相連,所述第一穩壓二極管D2的正極接地,所述第四電阻R4的一端與第一三極管Ql的基極相連,另一端與輸入模塊I的輸入端6相連。所述升壓模塊2中還包含第二三極管Q2、 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和第二三極管Q2。所述第二三極管Q2為一個N溝道絕緣柵增強型場效應管與穩壓二極管復合而成的三極管,所述穩壓二極管的正極與場效應管的源極相連,所述穩壓二極管的負極與場效應管的漏極相連。所述第二三極管Q2為場效應管與穩壓二極管復合而成的三極管。所述第五電阻R5的一端與第二三極管Q2中的柵極相連,另一端與升壓芯片8的a6引腳相連。所述第六電阻R6的一端與第二三極管Q2的源極相連,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電感LI的一端與第一三極管Ql的集電極相連,另一端與第二三極管 Q2的漏極相連。所述比較模塊3包括第一二極管D1、第二電感L2、第七電容C7、第八電容C8和第七電阻R7,所述第七電容C7和第八電容CS均為帶有極性的電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升壓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輸入模塊、升壓模塊、比較模塊、調節模塊和輸出模塊;所述輸入模塊包括輸入端,所述輸入端與第一電容的正極相連;所述輸入端與第二電容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電容的另一端和第一電容的負極相連;所述升壓模塊包括升壓芯片,所述升壓芯片的a1引腳串聯有第一電阻,所述第一電阻的兩端并聯有第三電容,所述第一電阻與第二電阻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電阻的另一端與升壓芯片的a3引腳相連;所述升壓芯片的a8引腳與第四電容一端相連,所述第四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壓芯片的a8引腳與第三電阻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三電阻的另一端與升壓芯片的a4引腳相連;所述升壓模塊中還包含第五電容,所述第五電容的一端與升壓芯片的a4引腳相連,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壓芯片的a5引腳接地;升壓芯片的a7引腳與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相連,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與第六電容的一端相連,所述第六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壓模塊中還包含第一穩壓二極管和第四電阻,所述第一穩壓二極管的負極與第一三極管的基極相連,所述第一穩壓二極管的正極接地,所述第四電阻的一端與第一三極管的基極相連,另一端與輸入模塊的輸入端相連;所述升壓模塊中還包含第二三極管、第五電阻、第六電阻和第二三極管;所述第二三極管為場效應管與穩壓二極管復合而成的三極管;所述第五電阻的一端與第二三極管中的柵極相連,另一端與升壓芯片的a6引腳相連;所述第六電阻的一端與第二三極管的源極相連,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電感的一端與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相連,另一端與第二三極管的漏極相連;所述比較模塊包括第一二極管、第二電感、第七電容、第八電容和第七電阻;所述第七電容和第八電容并聯連接,第七電容和第八電容并聯后的負極接?地,正極與第一二極管的正極相連;所述第一二極管的正極與第二三極管的漏極相連;所述第二電感的兩端分別與第一二極管的負極和第七電阻相連;所述調節模塊包括檔位開關、第八電阻、第九電阻和第十電阻;所述第八電阻、第九電阻和第十電阻依次串聯,所述第十電阻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八電阻的一端與第七電阻相連;所述檔位開關并聯在第九電阻兩端;所述檔位開關與升壓芯片的a2引腳相連;所述輸出模塊包括輸出端和第九電容;所述第九電容的正極與第二電感連接,所述第九電容的負極與輸出端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升壓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輸入模塊、升壓模塊、比較模塊、調節模塊和輸出模塊; 所述輸入模塊包括輸入端,所述輸入端與第一電容的正極相連;所述輸入端與第二電容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電容的另一端和第一電容的負極相連; 所述升壓模塊包括升壓芯片,所述升壓芯片的al引腳串聯有第一電阻,所述第一電阻的兩端并聯有第三電容,所述第一電阻與第二電阻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電阻的另一端與升壓芯片的a3引腳相連;所述升壓芯片的a8引腳與第四電容一端相連,所述第四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壓芯片的a8引腳與第三電阻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三電阻的另一端與升壓芯片的a4引腳相連;所述升壓模塊中還包含第五電容,所述第五電容的一端與升壓芯片的a4引腳相連,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壓芯片的a5引腳接地;升壓芯片的a7引腳與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相連,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與第六電容的一端相連,所述第六電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升壓模塊中還包含第一穩壓二極管和第四電阻,所述第一穩壓二極管的負極與第一三極管的基極相連,所述第一穩壓二極管的正極接地,所述第四電阻的一端與第一三極管的基極相連,另一端與輸入模塊的輸入端相連;所述升壓模塊中還包含第二三極管、第五電阻、第六電阻和第二三極管;所述第二三極管為場效應管與穩壓二極管復合而成的三極管;所述第五電阻的一端與第二三極管中的柵極相連,另一端與升壓芯片的a6引腳相連;所述第六電阻的一端與第二三極管的源極相連,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電感的一端與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相連,另一端與第二三極管的漏極相連; 所述比較模塊包括第一二極管、第二電感、第七電容、第八電...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桐林,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市桐林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