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母頭連接器,其包括母頭本體、延伸入母頭本體內的母頭端子、套在母頭本體上的外殼體,所述母頭本體包括用于和對接公頭連接器插接部配合的對接孔,所述母頭端子包括用于與公頭端子接觸的接觸端和用于和導線連接的固定端,母頭本體上設置有用于與外殼體扣持固定的卡塊,如此設置,有利于母頭連接器的組裝固定。(*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母頭連接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應用于新能源領域的母頭連接器。
技術介紹
新能源領域中的連接器對防水防塵性能要求很高,才能使內部的線纜或者端子避免受到水汽的影響,確保正常的電氣性能。然后,由于連接器內部元件數量較多,彼此之間容易存在縫隙,難以進行可靠固定,實現理想的密封效果。所以,有必要設計新的連接器,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具有改善固定效果的母頭連接器。為實現前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母頭連接器,其包括母頭本體、延伸入母頭本體內的母頭端子、套在母頭本體上的外殼體,所述母頭本體包括用于和對接公頭連接器插接部配合的對接孔,所述母頭端子包括用于與公頭端子接觸的接觸端和用于和導線連接的固定端,母頭本體上設置有用于與外殼體扣持固定的卡塊。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卡塊為一對并具有彈性。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外殼體靠近固定端的部位設置有用于和卡塊扣持固定的卡孔。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卡塊的末端設置有向外傾斜的導引面。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卡塊位于固定端和接觸端的外側。本技術通過在母頭本體上設置用于與外殼體扣持固定的卡塊,可以對外殼體進行有效固定,有利于母頭連接器的整體安裝固定。附圖說明圖1為公頭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圖2為公頭連接器的側視圖。圖3為公頭連接器的前視圖。圖4為公頭連接器的后視圖。圖5為公頭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6為母頭連接器的立體組合圖。圖7為母頭連接器的側視圖。圖8為母頭連接器的前視圖。圖9為母頭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見圖1至圖9所示,電連接器組合包括相互配合的板端公頭連接器100和線端母頭連接器200,用以傳輸電源信號。所述公頭連接器100包括由絕緣材料制成的公頭本體1、若干公頭端子2、定位體3、鎖扣件4、徑向密封件5、塑膠墊圈6、六角形螺母7及圓形螺栓8。請參見圖1至圖5所示,公頭本體I包括位于前端的插接部11、位于后端的主體部 13及連接插接部11與主體部13的鎖緊部12。插接部11的徑向寬度小于鎖緊部12,插接部11的橫截面大致為三角形,該三角形的三個角為圓角。插接部11包括三個插接孔112,該三個插接孔112的圓心分布于等腰三角形的三個頂點處,插接部11后端的外表面凹設有收容徑向密封件5的定位凹陷115,該定位凹陷115的形狀與插接部11的形狀相同。相對插接部11的前端,定位凹陷115更靠近于鎖緊部12并與鎖緊部12前后隔開,徑向密封件5還向外側凸伸超過插接部11的外表面。鎖緊部12為圓柱形,外表面凹設有與螺母7鎖緊的外螺紋120。螺母7內表面設有與外螺紋120相結合的內螺紋70。鎖緊部12前端面向后凹設有一軸向孔121,該軸向孔 121后端向外側延伸至鎖緊部12外表面形成有聯接孔122。主體部13前端向外側凸伸有徑向寬度大于鎖緊部12的凸緣131,凸緣131鄰接于鎖緊部12。塑膠墊圈6向后套設在鎖緊部12上而被夾持在凸緣131與螺母7之間,使得塑膠墊圈6、螺母7和凸緣131之間實現密封。主體部13設有前后貫通的容納孔135,鎖緊部12設有前后貫穿以與插接孔112與容納孔135貫通的經過孔,容納孔135外側壁的后端凹設有與容納孔135貫通的三個缺口 136。定位體3是向前組裝于公頭本體I主體部13的容納孔135內,定位體3設有前后貫穿并與公頭本體I插接孔112 —一對應的固定孔32,定位體3的后側凹設有與主體部13 缺口 136相互對齊的凹口 36。主體部13的外側設有若干卡持孔138,定位體3凸設有與卡持孔138相卡持的若干卡持塊38.公頭端子2為三根,用以與電源導線中的零線、火線及地線連接,公頭端子2整體收容于插頭本體I與定位體3內,每一公頭端子2包括固定部21、自固定部21向前延伸的圓柱形接 觸部22及自固定部21向后延伸的連接部23,固定部21固定于插頭本體I的鎖緊部12的經過孔內。接觸部22向前延伸入插接部11的插接孔112內,用于與母頭連接器 200接觸。連接部23固定于定位體3的固定孔32內,連接部23后端設有用以收容導線的連接孔230,外側面凹設有與螺栓8相鎖緊的鎖孔232,通過擰緊螺栓8可以使螺栓8向內側壓緊導線,保證導線與連接部23之間的連接可靠性,避免導線脫離連接部23。定位體3還具有向后延伸的三個延伸板35,三個延伸板35的內側端相連接在一起,使得三個延伸板35 形成一 “人”字形,以將零線、火線及地線相互隔離開。螺栓8包括螺釘81及位于螺釘81頂端的螺帽82,螺釘81固定于鎖孔232內,螺帽82裸露于公頭端子2的外側而位于定位體3凹口 36內,由于凹口 36與主體部13的缺口 136相互對齊,當螺栓8向外側移動時可以進入缺口 136內,從而方便導線與公頭端子2 固定或解除固定。鎖扣件4為彈性懸臂梁結構,其包括鎖定臂41及自鎖定臂41向后延伸的固定臂 42,鎖定臂41前端具有向上凸伸的鎖定塊410,固定臂41后端具有向上凸伸的固定塊420。鎖定塊410頂部設有向后及向上延伸的斜面,固定塊420頂部設有向前及向上延伸的斜面, 鎖定臂41與固定臂42前后對稱設置。固定臂42向后插接于公頭本體I的軸向孔121內,使得固定塊420鎖扣于聯接孔 122內,阻止固定臂42前后移動,鎖定臂41懸空在公頭本體I插接部11的外側而與插接部 11相互平行。鎖定臂41以鎖扣件4的中間部位為支點,可以上下偏移。請參見圖6至圖9所示,母頭連接器200包括母頭本體91、母頭端子92、固定體 93、外殼體94、封線塞95、鎖線螺帽96、圓形螺栓97、密封圈98。母頭本體91前端具有收容于公頭連接器10插接部11的對接孔911及位于對接孔911內的三個對接柱912,對接柱912具有前后貫穿用于收容母頭端子92的收容孔913, 對接孔911的內側壁的輪廓與插接部11的外側面的輪廓相同。母頭端子92具有向前延伸入收容孔913內的圓筒狀接觸端922及自接觸端922 向后延伸并固定在固定體93上的固定端923,固定端923后端設有用以收容導線的連接孔 924,外側面凹設有與螺栓97相鎖緊的鎖孔(未圖示),鎖孔與連接孔924貫通,通過擰緊螺栓97可以使螺栓97向內側壓緊導線,使得導線與母頭端子92可靠的連接在一起。母頭本體91后端靠近固定體93的位置凹設有收容密封圈98的槽道918,對接孔 911的側壁前端向后凹設有與公頭連接器100軸向孔121前后對齊的配接孔915及自配接孔915后端向外側延伸至母頭本體91外表面的鎖扣孔916。固定體93固定于母頭本體91的后端,其結構與公頭連接器100的定位體3的結構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贅述。外殼體94為中空結構,外殼體94具有前后貫穿的收容空間940,外殼體94向前套設在母頭本體91后端及固定體93的外側,即母頭本體91后端及固定體93收容于該收容空間940內。密封圈98向外側凸伸超過母頭本體91的外表面而與外殼體94收容空間940的內側壁相互壓緊在一起,確保外殼體94與母頭本體91之間實現有效密封。母頭本體91設有卡塊917,外殼體94具有與卡塊917相卡扣的卡孔945,使得外殼體94可以緊密固定在母頭本體91上。外殼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母頭連接器(200),其包括母頭本體(91)、延伸入母頭本體(91)內的母頭端子(92)、套在母頭本體上的外殼體(94),所述母頭本體(91)包括用于和對接公頭連接器(100)插接部(11)配合的對接孔(911),所述母頭端子(92)包括用于與公頭端子(2)接觸的接觸端(922)和用于和導線連接的固定端(923),其特征在于:母頭本體上設置有用于與外殼體(94)扣持固定的卡塊(917)。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母頭連接器(200),其包括母頭本體(91)、延伸入母頭本體(91)內的母頭端子(92)、套在母頭本體上的外殼體(94),所述母頭本體(91)包括用于和對接公頭連接器(100)插接部(11)配合的對接孔(911),所述母頭端子(92)包括用于與公頭端子(2)接觸的接觸端(922)和用于和導線連接的固定端(923),其特征在于母頭本體上設置有用于與外殼體(94)扣持固定的卡塊(917)。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暉,何玉峰,
申請(專利權)人:昆山格蘭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