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網絡線纜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固定于絕緣本體上的若干導電端子、與導電端子電性連接的若干線纜以及包覆在絕緣本體上的金屬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前端面、與所述前端面相對的后端面、若干端子收容槽及貫穿所述后端面的收容腔,金屬遮蔽殼體包括套在絕緣本體上的套筒部及自所述套筒部向后延伸而位于絕緣本體后端面后方的用于定位線纜的收縮部,所述收縮部具有用于固定線纜的線纜孔,線纜孔在鉚接線纜之前和之后均為非圓形,可固定線徑粗的線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網絡線纜連接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網絡線纜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具有線纜定位塊的 CAT6A (超6類)或CAT7跳線連接器。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的網絡線纜連接器通常包括絕緣本體(housing)、固定于絕緣本體內的若干導電端子、與導電端子電性連接的線纜及用以定位所述線纜的定位件(spacer)、包覆在絕緣本體外圍的金屬遮蔽殼體。所述金屬遮蔽殼體后端設置有收容線纜的線纜孔,網絡線纜連接器的標準即FCC規范中對線纜孔的最大厚度有定義,現有的線纜孔為圓形,適用范圍窄,只適合安裝線徑小的線纜,不適合快速彈性制造不同的網絡線纜連接器。因此,有必要對現有的技術進行改進,以克服以上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方便彈性制造的網絡線纜連接器。為解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網絡線纜連接器,其包括絕緣本體、固定于絕緣本體上的若干導電端子、與導電端子電性連接的若干線纜以及包覆在絕緣本體上的金屬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前端面、與所述前端面相對的后端面、 若干端子收容槽及貫穿所述后端面的收容腔,金屬遮蔽殼體包括套在絕緣本體上的套筒部及自所述套筒部向后延伸而位于絕緣本體后端面后方的用于定位線纜的收縮部,所述收縮部具有用于固定線纜的線纜孔,線纜孔在安裝固定線纜之前和之后均為非圓形。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線纜孔為橢圓形。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線纜孔為帶有棱角的多邊形。作為本技術進一步改進的技術方案線纜孔為跑道形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通過將金屬遮蔽殼體的線纜孔在安裝固定線纜之前和之后均設置為非圓形,在符合FCC規范的前提下可以安裝線徑粗的線纜,實現彈性制造, 便于量產不同型號的網絡線纜連接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網絡線纜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是本技術網絡線纜連接器的絕緣本體的立體圖。圖3是本技術網絡線纜連接器的線纜定位塊的立體圖。圖4是圖2另一角度的立體圖。圖5是圖3另一角度的立體圖。圖6是導電端 子排成一排的示意圖。圖7是導電端子分開成長端子和短端子的示意圖。圖8是線纜和線纜定位塊的組合示意圖。圖9是金屬遮蔽殼體的立體圖。圖10是圖9另一角度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圖1及圖2所示,本技術揭示了一種網絡線纜連接器100,其包括絕緣本體1、固定于絕緣本體I上的若干導電端子2、與這些導電端子2電性連接的線纜3、收容于絕緣本體I內且用以定位所述線纜3的線纜定位塊4、以及至少部分包覆于絕緣本體I外圍的金屬遮蔽殼體5。在本技術圖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網絡線纜連接器100為CAT6A(超 6類)或CAT7跳線連接器。請參圖2至圖4所示,所述絕緣本體I包括前端部11及相對于前端部11呈收縮狀的后端部12。所述前端部11設有前端面111、垂直所述前端面111的對接面112、貫穿所述前端面111及所述對接面112的若干端子收容槽113、及形成所述端子收容槽113的若干隔欄114。所述前端部11還包括與所述對接面112相對且傾斜延伸的鎖扣臂115。所述后端部12包括與所述前端面111相對的后端面121、貫穿所述后端面121且用以完全收容所述線纜定位塊4的收容腔122、及形成該收容腔122的若干外壁123。所述收容腔122進一步向前延伸至所述前端部11內,直至位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13的下方。所述若干外壁包括頂壁124、底壁125及連接頂壁124與底壁125的兩側壁126。每一個側壁 126設有與所述收容腔122連通的至少一個側向貫穿的卡槽127。所述卡槽127向下貫穿所述側壁126。當然,所述卡槽127也可以不貫穿絕緣本體的外壁,僅僅在外壁的內表面內凹。請參圖3及圖5所示,所述線纜定位塊4包括呈矩形的定位部41、垂直所述定位部41且向上延伸的抬高部42及自抬高部42的兩側向后延伸的一對呈懸臂狀的彈性的扣持臂43。所述定位部41設有用以定位所述線纜3的若干定位槽411及若干狹槽412。每一個定位槽411前后貫穿所述定位部41以便于線纜3從后向前穿過。所述狹槽412位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13的下方且與對應的端子收容槽113對齊,以便于所述導電端子2自上而下刺入這些狹槽412中。所述扣持臂43高于所述抬高部42,每一個扣持臂43包括自所述抬高部42的兩側向后延伸的延伸部431及自所述延伸部431進一步向后延伸而成的傾斜部432。所述傾斜部432位于所述扣持臂43的自由末端且向外擴張。所述傾斜部432的截面積小于所述延伸部431的截面積,如此設置,一方面截面積較大的延伸部431具備較佳的強度,能夠支撐所述傾斜部432 ;另一方面截面積較小的傾斜部432能夠具備較佳的彈性??ú?27設定在預定的位置上,這樣通過扣持臂43與卡槽127的配合,方便將線纜組裝到預定的準確位置,保證線纜頭部與絕緣本體前端面之間的距離控制在合理范圍。組裝時,所述線纜定位塊4從后向前插入所述收容腔122內,原先向外擴張的傾斜部432抵壓于所述兩側壁126的內側而向內發生變形。當線纜定位塊4插入至所述收容腔 122的前端時,所述扣持臂43剛好對應于所述卡槽127,此時,向內發生變形的傾斜部432 釋放彈力,使所述傾斜部432的末端卡持于所述卡槽127內,以防止所述線纜定位塊4向后脫離所述收容腔122。在此情形下,所述傾斜部432通過所述卡槽127暴露在外面,如此設置的好處是萬一需要更換線纜定位塊4,只需要同時按壓所述傾斜部432,再施加向后的拉力便可將其取出,非常方便。請參圖6及圖7,導電端子2包括有長端子24和短端子25,每一個導電端子2包括固定于所述端子收容槽113內的固定部21、向上凸出所述固定部21的凸角22及向下延伸到所述狹槽412而與所述線纜3相刺破進行接觸的刺入部23。所述固定部21設有用以與絕緣本體I相卡扣以提高干涉力的若干倒刺211。所述凸角22僅為一個且位于所述固定部21的前端角落處,所述凸角22設有用以與對接插座的端子相接觸的接觸斜面221。固定部21的頂端面212為一水平面,凸角22與該水平面相連。當然,頂端面也可以為比凸角 22尺寸更小的波浪狀曲面或者鋸齒狀曲面等。由于所述凸角22僅為一個,因此能夠節省端子材料。另外,為了提高電性性能及插拔壽命,導電端子2的凸角22通常需要鍍金,由于所述凸角22僅為一個,相應的鍍金面積也就減少了。本實施方式中的凸角為四分之一圓形,當然,凸角也可以為二分之一圓形、 或三角形、或鉤狀或多邊形等。請參圖9及圖10所示,在本技術圖示的實施方式中,所述金屬遮蔽殼體5為一體式結構,實現更好的防EMI效果。所述金屬遮蔽殼體5包括套接于所述絕緣本體I后端部12上的套筒部51及自所述套筒部51延伸且用以定位所述線纜3的收縮部52。套筒部51前端設有用于和絕緣本體I上的凹部進行卡扣的扣持片55。所述套筒部51包括第一側壁53及第二側壁54。所述第一側壁53設有向外凸出的第一肋部531及分別位于第一肋部531上、下兩側的一對第三肋部532。所述第二側壁 54設有向外凸出的第二肋部541及分別位于第二肋部541上、下兩側的一對第四肋部542。所述第一肋部531 位于所述第一側壁53的中間,所述第二肋部541位于所述第二側壁54的中間,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網絡線纜連接器(100),其包括絕緣本體(1)、固定于絕緣本體(1)上的若干導電端子(2)、與導電端子(2)電性連接的若干線纜(3)以及包覆在絕緣本體上的金屬遮蔽殼體(5),所述絕緣本體(1)包括前端面(111)、與所述前端面相對的后端面(121)、若干端子收容槽(113)及貫穿所述后端面的收容腔(122),金屬遮蔽殼體包括套在絕緣本體上的套筒部(51)及自所述套筒部向后延伸而位于絕緣本體后端面后方的用于定位線纜的收縮部(52),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縮部具有用于固定線纜的線纜孔(521),線纜孔在安裝固定線纜之前和之后均為非圓形。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網絡線纜連接器(100),其包括絕緣本體(I)、固定于絕緣本體(I)上的若干導電端子(2)、與導電端子(2)電性連接的若干線纜(3)以及包覆在絕緣本體上的金屬遮蔽殼體(5),所述絕緣本體(I)包括前端面(111)、與所述前端面相對的后端面(121)、若干端子收容槽(113)及貫穿所述后端面的收容腔(122),金屬遮蔽殼體包括套在絕緣本體上的套筒部(51)及自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國梁,程衛亞,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市力發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