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包括上均壓環、下均壓環和安裝套筒;上均壓環、下均壓環和安裝套筒同軸設置,安裝套筒設置于上均壓環和下均壓環之間;上均壓環和安裝套筒之間設有若干根支撐桿,下均壓環和安裝套筒之間設有若干根支撐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能夠有效的避免或減小電暈放電對局部放電信號的干擾,增加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的準確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
本技術涉及電力
,特別涉及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
技術介紹
青藏±400kV直流聯網工程于2011年底投入運行,是迄今為止世界上高海拔、高寒地區建設的規模最大的輸電工程。它不僅能滿足青海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用電需求、 服務青海經濟社會發展,更重要的將從根本上解決西藏地區缺電及電網穩定性差的問題, 為邊疆地區經濟社會的繁榮、和諧、穩定做出突出貢獻。換流變壓器內絕緣結構主要是油紙絕緣,變壓器在工作電壓下的局部放電是使油紙絕緣老化并發展到擊穿的重要因素。油紙絕緣中的局部放電往往是從其中的氣泡、雜質、 導體表面的毛刺以及油隙等處開始發生的。導致變壓器絕緣中產生氣泡的因素主要有 一、變壓器絕緣結構和制造工藝上的缺陷,如在變壓器固體結構中由于浸潰不善而殘留的氣泡,或局部電場過高,油在高電場作用下析出氣體,局部過熱使固體和液體分解產生氣體等;二、變壓器在長期的運行過程中絕緣材料的老化、劣化,如絕緣受潮,其中的水分在過熱點汽化成氣泡,或水分在高電場作用下電解產生氣泡。由此可見,局部放電既是變壓器絕緣劣化的征兆,又是變壓器絕緣劣化的原因,測量局部放電能有效地發現變壓器內部絕緣的固有缺陷和因長期運行使絕緣老化而產生的局部隱患。因此,局部放電試驗是及時發現變壓器潛伏故障的重要手段。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信號一般較小,常常淹沒于各種干擾信號之中,要準確測量局部放電信號,必須將各種干擾排除在外。柴達木換流變壓器網側330kV套管、閥側星形套管首端、閥側角形套管首端由于電壓較高,再加上換流站海拔高,空氣稀薄,單位長度氣隙更易放電。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以避免或減小電暈放電對局部放電信號的干擾,增加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的準確性。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包括上均壓環、下均壓環和安裝套筒; 上均壓環、下均壓環和安裝套筒同軸設置,安裝套筒設置于上均壓環和下均壓環之間;上均壓環和安裝套筒之間設有若干根支撐桿,下均壓環和安裝套筒之間設有若干根支撐桿。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上均壓環和下均壓環的外徑和截面直徑相同。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上均壓環和下均壓環的外徑大于安裝套筒的外徑。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安裝套筒的外徑為45cm,高度為10cm。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上均壓環和安裝套筒之間均勻設有三根支撐桿。 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下均壓環和安裝套筒之間均勻設有三根支撐桿。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上均壓環和下均壓環的外徑均為140cm,截面直徑均為30cm ;上均壓環的頂面與下均壓環的底面之間的距離為100cm。本技術進一步的改進在于上均壓環和下均壓環的外徑均為110cm,截面直徑均為20cm ;上均壓環的頂面與下均壓環的底面之間的距離為85cm。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能夠有效的避免或減小電暈放電對局部放電信號的干擾,增加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的準確性。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描述。請參閱圖1所示,本技術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包括上均壓環1、下均壓環2、安裝套筒3和支撐桿4 ;上均壓環1、下均壓環2和安裝套筒3同軸設置,安裝套筒3設置于上均壓環I和下均壓環2之間;6根支撐桿4中的3根一端連接上均壓環的下端,另一端連接安裝套筒3的上端;另3根支撐桿4 一端連接安裝套筒3的下端, 另一端連接下均壓環2的上端。使用時,通過安裝套筒3可將本技術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安裝于換流變壓器網側330kV套管、閥側星形繞組首端或閥側角形繞組首端上,其相對于單均壓環均壓效果更好,更適合于高海拔地區。上均壓環I和下均壓環2的外徑和截面直徑相同,上均壓環I和下均壓環2的外徑大于安裝套筒3的外徑;安裝套筒3的外徑為45cm,高度為10cm。根據靜電場分析,通過電暈起始場強的經驗公式可以計算均壓環上的最大場強。外施電壓MPEniax間的關系為P 二五· I,式中,d為電極間距離,f為電場不均勻系數。試驗時計算均壓環最大場強采用球一板模型。已知均壓環距離構架平面距離d 為6m,則該模型幾何特性系數為pi= (r+d)/r=(0. 8+6)/0. 8=8. 5 ;p2= (r+d)/r= (O. 5+6)/0. 5=13。查表可得這時電場不均勻系數為fl=7. 8,f2=10. 6。試驗電壓為356. 3kV (因閥側角形電壓為297. 7kV,低于網側電壓,因此只需核算網側起暈場強),可得fEmaxl =U^l- = 356.3 x7.8/600=4.68kV/cradEmax2=171. 9X 10. 6/600=3. OkV/ cm柴達木換流站海拔約為2800m,空氣相對密度δ為O. 709,可得海拔修正后 Emaxl=4. 68/0. 709=6. 6kV/cm,Emax2=3. 0/0. 709=4. 2kV/cm。本技術包括第一均壓裝置和第二均壓裝置;第一均壓裝置的外徑為140cm,截面直徑為30cm ;第二均壓裝置的外徑為110cm,截面直徑為20cm。第一均壓裝置用于換流 變壓器網側330kV套管、閥側星形繞組首端,第二均壓裝置用于閥側角形繞組首端。第一均 壓裝置的總高度為100cm,第二均壓裝置的總高度為85cm ;經仿真計算,第一均壓裝置和第 二均壓裝置本身起暈電場強度分別為El=10kV/cm,E2=8kV/cm,滿足El > Emaxl, E2 > Emax20 盡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了描述,但是本技術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 人員在本技術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技術宗旨和權利要求所保護的范圍情況下, 還可以作出很多形式,這些均屬于本技術的保護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均壓環(1)、下均壓環(2)和安裝套筒(3);上均壓環(1)、下均壓環(2)和安裝套筒(3)同軸設置,安裝套筒(3)設置于上均壓環(1)和下均壓環(2)之間;上均壓環(1)和安裝套筒(3)之間設有若干根支撐桿(4),下均壓環(2)和安裝套筒(3)之間設有若干根支撐桿(4)。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均壓環(I)、下均壓環(2)和安裝套筒(3);上均壓環(I)、下均壓環(2)和安裝套筒(3)同軸設置,安裝套筒(3) 設置于上均壓環(I)和下均壓環(2)之間;上均壓環(I)和安裝套筒(3)之間設有若干根支撐桿(4 ),下均壓環(2 )和安裝套筒(3 )之間設有若干根支撐桿(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其特征在于,上均壓環(I)和下均壓環(2)的外徑和截面直徑相同。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其特征在于,上均壓環(I)和下均壓環(2)的外徑大于安裝套筒(3)的外徑。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換流變壓器局部放電試驗用均壓裝置,其特征在于,安裝套筒(3)的外徑為45cm,高度為...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麗山,楊小庫,張海寧,王煜杰,王生杰,馮超,廖鵬,李玉海,徐世山,康鈞,張仲秋,謝艷麗,何艷嬌,袁玉龍,沈潔,
申請(專利權)人:青海電力科學試驗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