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線纜檢測設備,包括旋轉支架、用于夾持待測線纜第一端的夾具、設置于旋轉支架上對待測線纜進行定位及導向的導向機構、用于牽引及繃緊待測線纜的荷載以及驅動旋轉支架繞旋轉中心旋轉的驅動機構,所述荷載設于旋轉支架上并與旋轉支架在水平方向上相對固定,荷載重心線與旋轉支架的旋轉中心重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荷載重心線設計成與旋轉中心重合,從根本上避免了檢測過程中荷載甩動的現象,消除了旋轉角度和速度的限制,保證了準確無誤的檢測結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產品檢測
,尤其涉及一種線纜檢測設備。
技術介紹
電子產品的電源線、數據線等線纜在設計及生產時均需進行各種檢測以確保使用安全,其中有一項用于測試線纜的抗圓錐彎曲性能的圓錐檢測。一種現有的用于圓錐檢測的線纜檢測設備如圖1及圖2所示,其包括靠周沿處設有過線孔101的旋轉盤100、位于旋轉盤100的中心正上方的夾具200。進行檢測時,將線纜300 一端的插頭301由夾具200夾持固定不動,另一端穿過旋轉盤100上的過線孔101后由諸如砝碼400等荷載拉緊,從而使線纜的線材與豎直方向呈預定夾角,通常為45°夾角,然后驅動旋轉盤100繞旋轉盤100的中垂線旋轉,從而帶動線材沿著以被夾持的插頭300和線材的連接處為頂點的圓錐面旋轉,使得被夾持的插頭301與線材的連接處同步進行扭轉運動以驗證線材與插頭連接處的安全性。然而,上述現有的線纜檢測設備來測試線纜的抗圓錐彎曲性能時存在如下缺陷1、根據相關檢測標準,在做圓錐檢測時,線纜需受到恒定的預定角度方向的拉力,而實際檢測過程中,牽引線纜的砝碼除了受重力和線纜拉力外還受到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同時導致檢測過程中砝碼有甩動現象,也使測試無法提供準確結果,砝碼的不穩定也限制了圓錐檢測的旋轉角度和速度;2、由于夾具200的一夾臂固定不動,由另一夾臂進行相對運動而實現對插頭301的夾緊固定,在待測線纜的插頭形狀不規則時,無法證保證線材與插頭相連處始終位于旋轉中心,從而使得在測試過程中,其圓錐角不恒定。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線纜檢測設備,能有效確保在檢測過程中荷載穩定。本技術進一步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線纜檢測設備,能有效保證線材與插頭連接處始終位于旋轉中心。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線纜檢測設備,包括旋轉支架、位于旋轉支架的中心正上方用于夾持待測線纜第一端的夾具、設置于旋轉支架上對待測線纜進行定位及導向的導向機構、用于牽引及繃緊待測線纜的荷載以及驅動旋轉支架繞旋轉中心旋轉的驅動機構,所述荷載設于旋轉支架上并與旋轉支架在水平方向上相對固定,荷載重心線與旋轉支架的旋轉中心重合。進一步地,所述旋轉支架上設有中心線與旋轉支架的旋轉中心重合的荷載導套,所述荷載設置于荷載導套內,且荷載的尺寸與荷載導套的內腔相匹配。進一步地,所述夾具包括基板、分別沿基板的兩側垂直伸出的第一豎板和第二豎板、架設于第一豎板和第二豎板上的水平導桿、套于水平導桿上的第一夾臂和第二夾臂以及分別用于調節第一夾臂和第二夾臂在水平導桿上的位置的第一調節機構和第二調節機構。進一步地,所述第一調節機構包括第一螺桿及第一擋板,所述第一豎板上開設有第一螺孔,第一夾臂上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螺桿的一端設有操作部,而另一端螺紋配合地穿過所述第一螺孔并插入第一安裝孔內,第一擋板固定于第一夾臂上并蓋住第一安裝孔,第一螺桿對應于第一擋板處設有第一環形凹槽,第一擋板上對應設有與第一環形凹槽相匹配而防止第一螺桿從第一安裝孔中脫離的第一卡孔。進一步地,所述第二調節機構包括第二螺桿及第二擋板,所述第二豎板上開設有第二螺孔,第二夾臂上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二螺桿的一端設有操作部,而另一端螺紋配合地穿過所述第二螺孔并插入第二安裝孔內,第二擋板固定于第二夾臂上并蓋住第二安裝孔,第二螺桿對應于第二擋板處設有第二環形凹槽,第二擋板上對應設有與第二環形凹槽相匹配而防止第二螺桿從第二安裝孔中脫離的第二卡孔。進一步地,所述夾具還包括用于調節夾具高度的第三調節機構,所述第三調節機構包括橫梁座、穿設于橫梁座上且底端與基板固定的豎向導桿、螺紋配合地設置于橫梁座上的第三螺桿以及第三擋板,所述橫梁座上固定有與豎向導桿配合的豎向導套,橫梁座上還開設有第三螺孔,基板上設有第三安裝孔,所述第三螺桿的一端設有操作部,而另一端螺紋配合地穿過所述第三螺孔并插入第三安裝孔內,第三擋板固定于基板上并蓋住第三安裝孔,第三螺桿對應于第三擋板處設有第三環形凹槽,第三擋板上對應設有與第三環形凹槽相匹配而防止第三螺桿從第三安裝孔中脫離的第三卡孔。進一步地,所述導向機構包括第一定滑輪、第二定滑輪及第三定滑輪,第一定滑輪和第二定滑輪分別借助于第一滑輪座和第二滑輪座設置于旋轉支架靠兩側處,而第三定滑輪借助于第三滑輪座設置于旋轉支架中部并位于荷載上方。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滑輪座上設有滑塊,而旋轉支架上設有以旋轉支架旋轉中心為圓心的徑向滑槽,所述第一滑輪座借助于滑塊可滑動地安裝于旋轉支架的徑向滑槽中,并由鎖緊機構鎖固于徑向滑槽的預定位置。進一步地,所述鎖緊機構包括位于徑向滑槽下方并與第一滑輪座底部固定連接的夾板、平行于徑向滑槽設置的鎖固槽以及穿設于鎖固槽中并鎖定于夾板上的鎖固螺栓。進一步地,所述鎖固槽橫截面呈倒凸字形,包括位于下方的窄槽及位于窄槽上方與窄槽連通的寬槽,鎖固螺栓的頭部容置于寬槽內且頭部外徑大于窄槽的槽寬,鎖固螺栓的桿體部穿過窄槽。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技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荷載重心線與旋轉中心重合,從根本上避免了檢測過程中荷載甩動的現象,荷載穩定也消除了旋轉角度和速度的限制,保證了準確無誤的檢測結果;而夾具的第一夾臂和第二夾臂均可活動調節,夾具還可進行高度調節,從而可針對線纜的插頭中心位置實現三軸四自由度連續精確調節,可適用于各種形狀及尺寸的插頭,也精確保證了插頭與線材連接處位于旋轉中心。此外,第一定滑輪的位置可沿徑向滑槽連續調節,可適用于不同的圓錐角度,并能精確鎖定圓錐角度,提高了檢測過程的精確度。附圖說明圖1是現有線纜檢測設備的立體示意圖。圖2是現有線纜檢測設備的主視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線纜檢測設備的立體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線纜檢測設備的主視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線纜檢測設備的夾具沿圖4中的A-A面的剖視圖。圖6是本技術線纜檢測設備的夾具沿圖4中的B-B面的剖視圖。圖7是本技術線纜檢測設備的第一滑輪與旋轉支架的分解狀態示意圖。圖8是本技術線纜檢測設備的第一滑輪安裝于旋轉支架上后沿將夾板鎖固于第一滑輪座上的第一螺栓的中軸線平面的第一剖視圖。圖9是本技術線纜檢測設備的第一滑輪安裝于旋轉支架上后沿將夾板緊固于旋轉支架上的鎖固螺栓的中軸線平面的第二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技術特征可以相互結合,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3及圖4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線纜檢測設備,包括旋轉支架1、位于旋轉支架I的中心正上方用于夾持待測線纜2第一端的夾具3、設置于旋轉支架I上對待測線纜2進行定位及導向的導向機構4、用于牽引及繃緊待測線纜2的荷載5以及驅動旋轉支架I繞旋轉中心旋轉的驅動機構。在如圖3及圖4所示實施例中,所述旋轉支架I大體上呈矩形框架式結構,其頂框作為導向機構4的安裝基座,底框則與驅動機構的旋轉軸60相連接。所述荷載5設于旋轉支架I上并與旋轉支架I在水平方向上相對固定,荷載5重心線與旋轉支架I的旋轉中心重合,可以采用砝碼或其他配重塊作為荷載5。為便于設置荷載5,在所述旋轉支架I上還設有中心線與旋轉支架I的旋轉中心重合的荷載導套50,所述荷載5即設置于荷載導套50內,且荷載5的尺寸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線纜檢測設備,包括旋轉支架、位于旋轉支架的中心正上方用于夾持待測線纜第一端的夾具、設置于旋轉支架上對待測線纜進行定位及導向的導向機構、用于牽引及繃緊待測線纜的荷載以及驅動旋轉支架繞旋轉中心旋轉的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荷載設于旋轉支架上并與旋轉支架在水平方向上相對固定,荷載重心線與旋轉支架的旋轉中心重合。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線纜檢測設備,包括旋轉支架、位于旋轉支架的中心正上方用于夾持待測線纜第一端的夾具、設置于旋轉支架上對待測線纜進行定位及導向的導向機構、用于牽引及繃緊待測線纜的荷載以及驅動旋轉支架繞旋轉中心旋轉的驅動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荷載設于旋轉支架上并與旋轉支架在水平方向上相對固定,荷載重心線與旋轉支架的旋轉中心重合。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支架上設有中心線與旋轉支架的旋轉中心重合的荷載導套,所述荷載設置于荷載導套內,且荷載的尺寸與荷載導套的內腔相匹配。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具包括基板、分別沿基板的兩側垂直伸出的第一豎板和第二豎板、架設于第一豎板和第二豎板上的水平導桿、套于水平導桿上的第一夾臂和第二夾臂以及分別用于調節第一夾臂和第二夾臂在水平導桿上的位置的第一調節機構和第二調節機構。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調節機構包括第一螺桿及第一擋板,所述第一豎板上開設有第一螺孔,第一夾臂上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螺桿的一端設有操作部,而另一端螺紋配合地穿過所述第一螺孔并插入第一安裝孔內,第一擋板固定于第一夾臂上并蓋住第一安裝孔,第一螺桿對應于第一擋板處設有第一環形凹槽,第一擋板上對應設有與第一環形凹槽相匹配而防止第一螺桿從第一安裝孔中脫離的第一卡孑L。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檢測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調節機構包括第二螺桿及第二擋板,所述第二豎板上開設有第二螺孔,第二夾臂上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二螺桿的一端設有操作部,而另一端螺紋配合地穿過所述第二螺孔并插入第二安裝孔內,第二擋板固定于第二夾臂上并蓋住第二安裝孔,第二螺桿對應于第二擋板處設有第二環形凹槽,第二擋板上對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雄波,徐水元,劉詩月,張鑫海,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宏之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