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包括平衡支架和設置在平衡支架上的平衡導軌,平衡導軌為多列可拆卸的平衡導軌。通過將平衡導軌設置為可拆卸的方式,回轉體平衡裝置利用平衡導軌對回轉體進行靜平衡調節工作,當長期使用導致平衡導軌上產生磨損時,通過其可拆卸的安裝結構,可以方便的對平衡導軌拆卸后進行磨削,使得打磨過程中平衡導軌的精度易于實現控制,降低了平衡導軌的打磨工作難度。同時通過分布在平衡導軌兩側的雙頂尖支架的頭架、尾架夾緊回轉體,校準回轉體相對于回轉軸心的偏心及偏擺,以通過靜平衡裝置達到動平衡的試驗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
本技術涉及傳動設備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技術背景精密齒輪作為傳動系統中重要的回轉部件,其在各種設備得到廣泛的應用,為保 證其在高速運轉過程起到低噪平穩傳動的功能,要求精密齒輪具有嚴格的安裝基準精度、 齒部精度以及齒輪各位置形位公差要求。靜平衡和動平衡是制造行業解決回轉體不平衡問題的傳統的工藝方式,靜平衡是 指當回轉體的寬度與直徑之比(寬徑比)小于O. 2時,其所有的質量都可以看作分布在垂直 于軸線的同一平面內。然而當回轉體的質心位置不在回轉軸線上時,工件高速回轉過程中 會由于不同截面上的不平衡量而產生振動,即不平衡現象,影響回轉體正常使用。為了保證回轉各工件的全部截面組合后非旋轉狀態下的平衡,一般需要對回轉體 進行靜平衡試驗,然后通過動平衡設備對回轉體進行動平衡試驗并去重或配重平衡,以保 證回轉體的平衡性。傳統的靜平衡裝置采用固定雙軌結構,廠家的靜平衡裝置出廠時保證了導軌的平 行度、直線度等精度要求,然而在導軌出現磨損后,使用廠家很難有對導軌精度的修復手 段。此外,動平衡設備能解決回轉部件的動平衡問題,但動平衡設備一般為專用設備,工藝 復雜,投入成本高,對寬徑比不大于O. 3的工件,造成較大的設備資源的浪費。因此,如何降低靜平衡裝置的導軌磨損后的修復難度,是目前本領域技術人員亟 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以實現降低靜平衡裝置 的導軌磨損后的修復難度。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包括平衡支架和設置在所述平衡支架上的平衡導軌, 所述平衡導軌為多列可拆卸的平衡導軌。優選地,在上述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中,所述平衡導軌和所述平衡支架之間設置 有導軌安裝座,所述平衡導軌可拆卸的安裝在所述導軌安裝座上。優選地,在上述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中,所述平衡支架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支架 和第二支架,所述平衡導軌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第一導軌和第二導軌。優選地,在上述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中,所述平衡支架上還設置有架設在所述平 衡導軌上方的雙頂尖支架,所述雙頂尖支架的頭架和尾架分別設置在所述平衡導軌相互遠 離的兩側。優選地,在上述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中,所述尾架上的尾架頂尖可沿其軸向滑移的設置在所述尾架上。優選地,在上述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中,所述尾架頂尖上設置有沿其軸向設置的 平移滑槽,所述尾架上設置有與所述平移滑槽配合設置的定位螺栓。優選地,在上述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中,所述的尾架上還設置有對所述尾架頂尖 的滑移距離進行調節的調節盤。優選地,在上述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中,所述調節盤和所述尾架頂尖之間設置有 調節螺桿。優選地,在上述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中,所述調節盤的邊緣設置有對所述調節盤 進行轉動調節的助力手柄。優選地,在上述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中,所述雙頂尖支架設置于所述平衡導軌的 中部。本技術提供的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包括平衡支架和設置在平衡支架上的平 衡導軌,平衡導軌為多列可拆卸的平衡導軌。通過將平衡導軌設置為可拆卸的方式,回轉體 平衡裝置利用平衡導軌對回轉體進行靜平衡調節工作,當長期使用導致平衡導軌上產生磨 損時,通過其可拆卸的安裝結構,可以方便的對平衡導軌拆卸后進行磨削,使得打磨過程中 平衡導軌的精度易于實現控制,降低了平衡導軌的打磨工作難度。平衡導軌的兩側還設置有雙頂尖支架,其頭架、尾架分別設置在平衡導軌的兩側, 在通過雙頂尖支架夾緊回轉體時,可通過雙頂尖結構對回轉體相對于回轉軸心的偏心及偏 擺進行校準,從而實現了通過靜平衡裝置對回轉體的動平衡效果進行試驗,使得本實用新 型提供的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同時實現了對回轉體的靜平衡和動平衡進行檢測。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 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 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 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實現了降低靜平衡裝置的導軌磨損 后的修復難度。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 清楚、完整的描述,顯然,所描述的事實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事實例,而不是全部的 實施例。基于本技術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 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所示,圖1為本技術提供的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包括平衡支架2和設置在平衡支架 2上的平衡導軌1,平衡導軌I為多列可拆卸的平衡導軌。通過將平衡導軌I設置為可拆卸的方式,回轉體平衡裝置利用平衡導軌I對回轉體進行靜平衡調節工作,當長期使用導致平衡導軌I上產生磨損時,通過其可拆卸的安裝 結構,可以方便的對平衡導軌I拆卸后進行磨削,使得打磨過程中平衡導軌I的精度易于實 現控制,降低了平衡導軌的打磨工作難度。平衡導軌I在靜平衡調節過程中,發生磨損的位置通常導軌平面上直接滑動接觸 的部位,若在平衡導軌I發生磨損后即進行打磨工作,無疑增加了平衡導軌I的打磨次數, 且由于平衡導軌I在整個柱面上均可以起到導向作用,在一處發生磨損無疑也會使得導軌 其他位置工作面的使用浪費。在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中,平衡導軌I和平衡支架2之間設置有導軌安裝座 4,平衡導軌I可拆卸的安裝在所述導軌安裝座4上。通過在平衡導軌I和平衡支架2之間 設置導軌安裝座4,由導軌安裝座4提供平衡導軌I的安裝支撐,同時由導軌安裝座4提供 平衡導軌I的安裝定位。由導軌安裝座4支撐平衡導軌I時,若在平衡導軌I由于長時間 使用產生磨損后,可通過可拆卸的連接方式將平衡導軌I在導軌安裝座4上轉動一個角度, 使得利用平衡導軌I未發生磨損的位置進行導向動作。從而實現了對平衡導軌I的多次利 用,同時利用可拆卸進行打磨的設置,延長了平衡導軌I的使用壽命,方便的對平衡導軌I 進行加工。靜平衡裝置一般采用固定雙導軌的結構的導軌形式,在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 中,平衡支架2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平衡導軌I包括分別設置在第 一支架21上的第一導軌11和設置在第二支架22上的第二導軌12。將對平衡導軌I支撐 的平衡支架2設置為單獨支撐的形式,可在保證第一導軌11和第二導軌12的導向精度的 同時,在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之間設置一定間距,使得在利用雙導軌對回轉體進行檢 測時,減少了對回轉體寬徑比的要求,即在面對直徑較大的回轉體時,仍可以起到靜平衡的 檢測功能。在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中,平衡支架2上還設置有架設在平衡導軌I上方的 雙頂尖支架3,雙頂尖支架3的頭架31和尾架32分別設置在平衡導軌I相互遠離的兩側。 頭架31和尾架32設置在平衡導軌I的兩側,由于平衡導軌I具有第一導軌11和第二導軌 12的結構,因此雙頂尖支架3在設置時,需要對同時架設在第一導軌11和第二導軌12上 的回轉體進行支撐。通過設置雙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支架(2)和設置在所述平衡支架(2)上的平衡導軌(1),所述平衡導軌(1)為多列可拆卸的平衡導軌。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衡支架(2)和設置在所述平衡支架(2)上的平衡導軌(1),所述平衡導軌(I)為多列可拆卸的平衡導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導軌(I)和所述平衡支架(2)之間設置有導軌安裝座(4),所述平衡導軌(I)可拆卸的安裝在所述導軌安裝座⑷上。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支架(2)包括間隔設置的第一支架(21)和第二支架(22),所述平衡導軌(I)包括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支架(21)和所述第二支架(22)上的第一導軌(11)和第二導軌(1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回轉體平衡調節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支架(2)上還設置有架設在所述平衡導軌(I)上方的雙頂尖支架(3 ),所述雙頂尖支架(3 )的頭架(31)和尾架(32 )分別設置在所述平衡導軌(I)相互遠離的兩側。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回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喬新武,羅建云,
申請(專利權)人:株洲高精齒輪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