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艙用小型空調的換熱系統,包括換熱器與風機,所述換熱器的下部設在深水槽內,換熱器是由第一蒸發器與第二蒸發器通過各自邊板并聯組成的一個整體;所述第一蒸發器與第二蒸發器的中間上部設有折流板,第二蒸發器的上端設有擋板。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利用折流板與深水槽的兩個面形成3個折流面,使換熱通道變成波型流道,強化換熱、加快換熱速度;再將兩個相同的蒸發器并聯成一個整體的換熱器,使空調結構緊湊減小體積并增加其制冷量,深水槽避免冷凝水濺出或溢出而污染艙內環境。(*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空調,具體涉及一種艙用小型空調的換熱系統。
技術介紹
坦克、裝甲車和方艙等車輛在軍事演習及作戰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隨著技術的發展更新及其車輛系統的升級,人們越來越重視人-機-環技術協調與優化,所以在坦克、裝甲車和方艙車輛等配套有改善艙內環境的空調,其中蒸汽壓縮式制冷空調作為改善艙室內工作環境的空調之一近年來得到了大量運用。但由于受到艙內空間結構的限制,艙用空調面臨著小型化、高效、節能、環保、舒適和相關綜合技術的提升的難題,如空調一味的追求小型化,則空調制冷量往往不能滿足艙內需求,達不到改善艙內環境的目的。而且,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出現的高強度顛簸、振動、沖擊或爬坡,往往會使空調的冷凝水濺出或溢出水槽,造成艙內滲水影響了艙內環境。另一方面,該類型艙用空調一般用車載直流電源,其風機多數為離心式,壓頭較高(一般300Pa以上),而這類艙室一般沒有復雜的高風阻風道,往往造成空調出風口風壓過大,出現噪聲增大或吹水等不利因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就是要解決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制冷量大、結構緊湊外形小的艙用空調的換熱系統,有效地改善艙內環境。為了達到上述效果,本技術提供一種艙用小型空調的換熱系統,包括換熱器與風機,所述換熱器的下部設在深水槽內,換熱器是由第一蒸發器與第二蒸發器通過各自邊板并聯組成的一個整體;所述第一蒸發器與第二蒸發器的中間上部設有折流板,第二蒸發器的上端設有擋板。所述第一蒸發器與第二蒸發器是尺寸相同的翅片式換熱器,其管簇為三角形叉排,總排數和總列數基本相當,第一蒸發器與第二蒸發器由相應連管焊接成一個整體的換熱器,其中間留有折流板厚度的空隙即可,如當縫隙較大時可填充材料,以避免流道短路。為了改善局部換熱,所述折流板中部設有通風孔。所述檔板是由折流板一體折彎成的L型薄板。直接將直角L型折流板插入第一蒸發器與第二蒸發器的上部,將它們上半部分隔開。所述風機設置于所述換熱器的上方或前后方。當風機置于換熱器前后時,實現對空調高度的控制,成為超薄型頂置式空調,以適應低矮型艙內空間;當風機置于換熱器的上方時,實現空調寬度的控制,成為超薄型壁掛式空調,以適應狹窄型艙內空間。上述方案的優選方案是,所述深水槽與折流板的高度均不小于所述換熱器高度的一半。所述深水槽的外周設有保溫層,深水槽的內部設有隔離層,所述隔離層上設有流水孔;所述換熱器置于所述隔離層的上端面。蒸發器上產生的冷凝水通過流水孔能快速流入深水槽的底層,同時減少流道短路現象。本技術由于折流板與深水槽的兩個面形成3個折流面,使換熱通道變成波型流道,強化換熱、加快換熱速度;再將兩個相同的蒸發器并聯成一個整體的換熱器,增加空調的制冷量;另外風機置于換熱器的上方或前后方,使空調結構緊湊而實現局部小型化。所以本換熱系統因制冷量大、體積小,而適用于坦克、裝甲和方艙等移動艙室內特殊空間的需要,具有很大的市場應用價值。本技術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利用折流板與深水槽的兩個面形成3個折流面,使換熱通道變成波型流道,強化換熱、加快換熱速度;再將兩個相同的蒸發器并聯成一個整體的換熱器,增加空調的制冷量,使其滿足優化艙內環境的要求。2、將兩個相同的蒸發器并聯成一個整體的換熱器,而且風機置于換熱器的上方或前后方,使空調結構緊湊而實現局部小型化,相比一般裝甲空調室內機體積可減小25%以上。3、換熱器的下半部設于深水槽內部,深水槽可滿足大傾角工作,避免冷凝水濺出或溢出水槽。4、在無風道或風道風阻小的艙室內,高壓頭離心式風機能克服緊湊式換熱器帶來的風阻影響,從而改善出風狀態。5、本技術成本低,安裝方便。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中換熱器的結構分解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中換熱器的主視圖;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圖4是本技術第一種情況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第二種情況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中深水槽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深水槽,11-隔離層,12-流水孔,2-換熱器,21-第一蒸發器,22-第二蒸發器,3-折流板,4-風機。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如圖1、圖2、圖3所示,換熱器2的下部設在深水槽I內,換熱器2是由第一蒸發器21與第二蒸發器22通過各自邊板并聯組成的一個整體;第一蒸發器21與第二蒸發器22的中間上部設有L型折流板3,折流板3的水平段置于第二蒸發器22的上端面而避免流道短路,折流板3的垂直段置于第一蒸發器21與第二蒸發器22的上部中間而將它們分隔開,折流板3的垂直段上還設有通風孔來改善局部換熱。深水槽I與折流板3的高度均略大于換熱器2的一半高度。實施例二 如圖4所示是本技術換熱系統的第一種情況結構示意圖,換熱器2的下部設在深水槽I內,換熱器2是由第一蒸發器21與第二蒸發器22通過各自邊板并聯組成的一個整體;第一蒸發器21與第二蒸發器22的中間上部設有L型折流板3,折流板3的水平段置于第二蒸發器22的上端面而避免流道短路。風機4置于換熱器2的后方,即位于第二蒸發器22的一側,從而實現對空調高度的控制,成為超薄型頂置式空調,以適應低矮型艙內空間。當然,風機4還可置于換熱器2的前方,即位于第一蒸發器21的一側,同樣實現對空調高度的控制,成為超薄型頂置式空調,以適應低矮型艙內空間。實施例三如圖5所示是本技術換熱系統的第二種情況結構示意圖,換熱器2的下部設在深水槽I內,換熱器2是由第一蒸發器21與第二蒸發器22通過各自邊板并聯組成的一個整體;第一蒸發器21與第二蒸發器22的中間上部設有L型折流板3,折流板3的水平段置于第二蒸發器22的上端面而避免流道短路。風機4置于換熱器2的上方,從而實現空調寬度的控制,成為超薄型壁掛式空調,以適應狹窄型艙內空間。實施例四如圖6是本技術中深水槽的結構示意圖,深水槽I的外周設有保溫層,深水槽I的內部設有隔離層11,隔離層11上設有流水孔12。換熱器置于隔離層的上端面,這樣蒸發器產生的冷凝水通過流水孔12就能快速流入深水槽I的底層,同時減少流道短路現象。以上實施例并非僅限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所有基于本技術的基本思想而進行修改或變動的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艙用小型空調的換熱系統,包括換熱器與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的下部設在深水槽內,換熱器是由第一蒸發器與第二蒸發器通過各自邊板并聯組成的一個整體;所述第一蒸發器與第二蒸發器的中間上部設有折流板,第二蒸發器的上端設有擋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艙用小型空調的換熱系統,包括換熱器與風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器的下部設在深水槽內,換熱器是由第一蒸發器與第二蒸發器通過各自邊板并聯組成的一個整體;所述第一蒸發器與第二蒸發器的中間上部設有折流板,第二蒸發器的上端設有擋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艙用小型空調的換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發器與第二蒸發器是尺寸相同的翅片式換熱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艙用小型空調的換熱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中部設有通風孔。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艙...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許文增,王偉,金從卓,許永峰,趙貝,
申請(專利權)人:合肥天鵝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