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照明裝置。該照明裝置包括:光源,其包括被安裝在基板上的至少一列LED元件,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被配置為由所述基板向外出射光線;配光元件,其被設置在所述光源上方,并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所述配光元件用于透射從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射出的光線;其中,由所述配光元件射出的光線在與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光線輸出分布具有中心線,所述配光元件使得與所述中心線夾角小于預定角度的各個出射方向上的光強差異減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照明
,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照明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的熒光燈燈管是通過填充在燈管內的汞蒸氣放電產生的紫外輻射激發燈管壁上的熒光粉而發光的。在垂直于燈管延伸方向的截面上,熒光燈燈管出射光線的強度是均勻的,各個方向的光強差異很小。然而,對于照明應用而言,均勻光強的光線分布并非理想的光線分布。因此,用于安裝熒光燈燈管的燈具需要被特別地設計以優化熒光燈燈管的光強分布。隨著發光二極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照明技術的迅速發展,燈管型發光二極管(Tubular LED,TLED)燈被廣泛應用于各種照明場合中,并用于取代傳統的熒光燈燈管。然而,TLED燈射出的光線通常僅由TLED燈的發光面向其一側射出。這導致其出射光線的配光曲線呈朗伯分布(Lambertian distribution)。圖1即示出了 TLED燈的配光曲線10,其中出射角度為零的出射方向是LED元件發光面的法線方向。可以看出,光線在發光面的法線方向的強度最高,并且隨著相對于該法線方向出射角度增大,光強逐漸減弱。這不同于熒光燈燈管的光強分布。因此,當原本用于安裝傳統熒光燈燈管的燈具被用來安裝燈光型發光二極管燈時,為實現均勻照明,燈具的距高比(距高比是指燈具光中心之間的距離與燈具懸掛高度之比,其中懸掛高度是由燈具中心至工作面的高度)會降低,從而導致照明效果下降。在一些其他的TLED應用中,燈具中需要添加一些附件來實現特定的光線分布,這會增加燈具的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需要一種具有較佳照明效果的采用TLED燈的照明裝置。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照明裝置,包括光源,其包括被安裝在基板上的至少一列LED元件,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被配置為由所述基板向外出射光線;以及配光元件,其被設置在所述光源上方,并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所述配光元件用于透射從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射出的光線;其中,由所述配光兀件射出的光線在與所述至少一列LED兀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光線輸出分布具有中心線,所述配光元件使得與所述中心線夾角小于預定角度的各個出射方向上的光強差異減小。對于上述方面的照明裝置,其中的配光元件能夠擴張由光源射出的光線的光束角,并且使得光線在該光束角內的均勻性較好。因而,該照明裝置能夠實現與傳統熒光燈燈管大體相等的距高比,并且能夠很好地適用于為安裝傳統熒光燈燈管所設計的燈具。在一個實施例中,在與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對應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線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配光元件具有透射率不同的多個區域。對應于配光元件在不同區域不同的透射率,以不同光束角從光源所出射光線的光強變化也不同,這使得光源出射光線的光強差異至少被部分地減小。在一個實施例中,在與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對應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線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配光元件具有厚度不同的多個區域。對應于配光元件在不同區域不同的厚度,以不同光束角從光源所出射光線的光強變化也不同,這使得光源出射光線的光強差異至少被部分地減小。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配光元件朝向所述光源的內表面的至少部分區域具有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的多個溝槽,在與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對應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線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多個溝槽的深度和/或密度不同。配光元件上的溝槽具有使得光線重新定向的作用,從而可以衰減從光源出射光線的強度。溝槽的深度越深、密度越高,其對光線強度的衰減作用越強。在一個實施例中,在與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對應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線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配光元件的光學性質漸變,或者所述配光元件包括多個連續相鄰且光學性質不同的部分,其中每個部分中的不同區域的光學性質相同。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配光元件在遠離所述光源的外表面和/或朝向所述光源的內表面具有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兀件的列方向延伸的多個棱鏡,所述多個棱鏡用于偏折光線以改變所透過光線的光強分布。配光兀件表面的棱鏡可以偏折光線的出射方向,從而使得光線能夠由透射前強度較高的出射方向偏折向透射前強度較低的出射方向,進而減小光強分布的差異。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預定角度不小于40度。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配光元件被配置為使得與所述中心線夾角小于預定角度的各個出射方向上的光強差異小于5%。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包括兩列以上LED元件,所述基板被設置為使得所述兩列以上LED元件的出射光線以不同方向照射到所述配光元件。對于具有兩列以上LED元件的光源,可以通過設置不同LED元件發光面的位置和朝向來改變整個光源出射光線的強度分布,進而配合配光元件的透射來改變照明裝置出射光線的光強分布。在一個實施例中,在與所述至少一列LED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所述兩列以上的LED元件相對于所述中心線對稱地設置。本技術的以上特性及其他特性將在下文中的實施例部分進行明確地闡述。附圖說明通過下文對結合附圖所示出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本技術的上述以及其他特征將更加明顯,本技術附圖中相同或相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圖1示出了 TLED燈的配光曲線;圖2示出了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照明裝置100 ;圖3示出了圖2的照明裝置100出射光線的配光曲線;圖4至圖10示出了圖2的照明裝置100中配光元件的一些例子;圖11至圖12示出了圖2的照明裝置100中光源的一些例子;圖13示出了根據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的照明裝置1100 ;圖14示出了根據本技術又一實施例的照明裝置1200 ;圖15示出了根據本技術再一實施例的照明裝置1300。具體實施方式下面詳細討論實施例的實施和使用。然而,應當理解,所討論的具體實施例僅示范性地說明實施和使用本技術的特定方式,而非限制本技術的范圍。圖2示出了根據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照明裝置100。該照明裝置100的形狀大體呈長管狀,其適于被安裝在例如針對熒光燈燈管所設計的燈具中,或者其他適合安裝管狀燈的燈具中。如圖2所示,該照明裝置100包括光源101,其包括被安裝在基板103上的至少一列LED元件105,該至少一列LED元件105被配置為由基板103向外出射光線;以及配光元件107,其被設置在光源101上方,并沿至少一列LED元件105的列方向延伸,該配光元件107用于透射從至少一列LED元件105射出的光線;其中,由配光元件107射出的光線在與至少一列LED元件105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光線輸出分布(Light OutputProfile)具有中心線,該配光元件107使得與中心線夾角小于預定角度的各個出射方向上的光強差異減小。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至少一列LED元件105與配光元件107均沿同一方向延伸,因而光線輸出分布均是針對與該延伸方向垂直的各個截面。具體地,光線輸出分布的中心線是指由照明裝置100出射后的光束中心線。在一些例子中,該光束中心線是照明裝置100整體出射光線強度最大值處的出射光線。在一些情況下,該光束中心線也可以并非是出射光線強度最大值處的出射光線。在另一些例子中,照明裝置100的光線輸出分布是對稱分布,則該中心線即為光線輸出分布對稱軸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照明裝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源(101),其包括被安裝在基板(103)上的至少一列LED元件(105),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被配置為由所述基板向外出射光線;配光元件,其被設置在所述光源上方,并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所述配光元件用于透射從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射出的光線;其中,由所述配光元件射出的光線在與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光線輸出分布具有中心線,所述配光元件使得與所述中心線夾角小于預定角度的各個出射方向上的光強差異減小。
【技術特征摘要】
1.ー種照明裝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源(101),其包括被安裝在基板(103)上的至少一列LED元件(105),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被配置為由所述基板向外出射光線; 配光元件,其被設置在所述光源上方,并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所述配光元件用于透射從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射出的光線;其中,由所述配光元件射出的光線在與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的光線輸出分布具有中心線,所述配光元件使得與所述中心線夾角小于預定角度的各個出射方向上的光強差異減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與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對應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線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配光元件(407,507)具有透射率不同的多個區域。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在與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列方向垂直的截面上,對應于所述配光元件出射光線的不同出射方向,所述配光元件(207,307,1207,1307)具有厚度不同的多個區域。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光元件(607,1107,1307)朝向所述光源的內表面的至少部分區域具有沿所述至少一列LED元件的列方向延伸的多個溝槽(609,1109,1309),在與所述至少一列LED兀件列方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志鴻,楊雪飛,李葉飛,姚振寧,王華建,王忠,J·P·雅各布斯,
申請(專利權)人:飛利浦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