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管道的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雙孔塑鋼壁排水管,包括異形鋼,所述管道的管壁中具有三個環孔,所述異形鋼置于第一環孔中,且抵接于所述第一環孔的上部,所述管壁對應于所述第一環孔處的外表面為光平面形狀,組成的管材外壁為光平的。這樣,整個管道的外表面呈光平狀,即管壁中放置有異形鋼的地方的外表面呈光平狀,且放置在第一管壁中的異形鋼的上部抵接在第一環孔的上部,第二和第三環孔為塑料空心四方孔,可大大減輕管材重量。這樣,外界壓在管道的管壁的大部分壓力則用管壁中的異形鋼來承受,而沒有放置異形鋼的管壁的地方從承受的壓力則很小,可以大大的提高管道的環剛度,降低管材的制造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管道的
,尤其涉及一種環剛度高的一種雙孔塑鋼壁排水管。
技術介紹
目前,城市排水、排污設施中使用的管道,多為純HDPE(高密度聚乙烯)的結構壁管,但是純HDPE的結構壁管的環剛度低,單位米重也比較大,生產效率低,另外結構壁管的板帶連接處薄,強度低,環柔性較差,存在分層,且非常容易出現板帶連接處脫開的現象;還有一些管道的管壁是采用塑料和鋼粘合在一起纏繞而成的,其技術缺陷在于塑料和鋼的漲縮比不一樣,這樣,該類管道在使用中受氣候變化的影響較大,天氣變冷或變熱時,塑料和鋼容易相互脫離,從而使得管道的環剛度受到嚴重破壞,安裝好的管線也會因此而發生塌方。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孔塑鋼壁排水管,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管道的環剛度較低的問題。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雙孔塑鋼壁排水管,包括異形鋼,所述管道的管壁中具有第一環孔,所述異形鋼置于所述第一環孔中,且抵接于所述第一環孔的上部,所述管壁對應于所述第一環孔處的外表面呈光平形狀。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環孔的上部呈光平形狀或弧形狀,所述異形鋼的上部都呈弧形狀,所述異形鋼的上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環孔的上部。進一步地,所述異形鋼的兩側卡合于所述第一環孔的側壁。進一步地,所述異形鋼的兩側具有卡鉤,所述第一環孔的側壁具有可與所述卡鉤相卡合的卡塊。進一步地,所述第一環孔均勻分布于所述管道管壁中。進一步地,所述管壁中還具有第二環孔和第三環孔,所述第二、第三環孔環孔置于兩相鄰的所述第一環孔之間。進一步地,所述第二和第三環孔的橫向截面為方形。進一步地,所述管道的管壁內側具有相互連接的雙方孔板帶,所述雙方孔板帶側面上設有將板帶連接的粘合槽,所述粘合槽設于所述雙方孔板帶側面相對應處。進一步地,所述粘合槽為設于所述板帶雙方孔板帶側面處的兩相對粘合孔,所述相互連接的雙方孔板帶側面處的兩相對粘合孔互相粘合。進一步地,所述粘合槽具有用于相互扣合的扣合齒。與現有技術相比,管壁相對應于管壁中的第一環孔處的外表面呈光平形狀,這樣,整個管道的外表面呈光平狀,即放置有異形鋼的地方呈光平形狀,而沒有放置鋼骨架的地方也是光平形狀,這樣,當管道埋在地下后,管壁所受的壓力會集中到管壁上表面處,即由異形鋼來承受壓力,而管壁中沒有放置異形鋼的地方則承受比較小的壓力,這樣,整個異形鋼所能承受的壓力就大大增加,即其環剛度高。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的雙孔塑鋼壁排水管經局部剖切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雙孔塑鋼壁排水管的管壁局部縱向剖切示意圖。圖3是圖1的雙孔塑鋼壁排水管的另一種管壁結構的局部縱向剖切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雙孔塑鋼壁排水管,包括異形鋼,所述管道的管壁中具有第一環孔,所述異形鋼置于所述第一環孔中,且抵接于所述第一環孔的上部,所述管壁對應于所述第一環孔處的外表面呈光平形狀。本技術中,管道的大部分壓力由管壁中的異形鋼來承受,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管道的環剛度。如圖1 2所示,顯示本技術實施例的雙孔塑鋼壁排水管,該排水管10為HDPE(高密度聚乙烯)和異形鋼材料制成,其中間具有管道孔,用于使用中排水、排污等作用,該管道的管壁中具有多個環繞該管道圓周的第一環孔15,第一環孔15中放置有異形鋼11,該異形鋼11抵接在第一環孔15的上部,從而當管道的管壁承受壓力時,壓力會傳遞到異形鋼11上,相對于HDPE,異形鋼11的剛度高得多,從而,異形鋼11可以大大的提高管道管壁的環剛度,管壁在對應設置第一環孔15處的上表面呈光平形狀,這樣,整個管道的管壁呈光平面形狀,即放置有異形鋼11的地方呈光平形狀,而沒有放置鋼骨架15的地方也是光平形狀,這樣,當管道埋在地下后,管壁所受的壓力會集中到管壁上表面處,即由異形鋼11來承受壓力,而管壁中沒有放置異形鋼11的地方則承受比較小的壓力,這樣,整個異形鋼11所能承受的壓力就大大增加,即其環剛度高。本實施例中,第一環孔15的上部呈弧形狀,即對應第一環孔15上部的管壁內表面為弧形,且異形鋼11的上部呈弧形狀的設置,這樣,異形鋼11的上部抵接在第一環孔15的上部上,可以大大的增加管道的承壓能力,當管壁外受到較大的壓力時,第一環孔15中的異形鋼11也會隨著變形,且異形鋼11的上部呈弧形狀的設置,緊貼管壁內表面,有利于異形鋼11的變形,避免異形鋼11受壓過大斷裂。在另一個實施例中,第一環孔15的上部也可以呈光平形狀,即對應第一環孔15上部的管壁內表面為光平形狀(或稱為平直形狀),異形鋼11的上部仍呈弧形狀的設置,也能通過異形鋼11的變形,由異形鋼11承受較大壓力。本實施例中,異形鋼11呈“n”形狀,其上部抵接在第一環孔15的上部,其兩側則卡合的第一環孔15的兩側壁上,當然,該異形鋼11的形狀并不是唯一確定,只要其上部呈弧形,兩側可以卡合在第一環孔15的側壁上則可。具體地,異形鋼11的兩側設有卡鉤,相對應地,第一環孔15的側壁上設有可與該卡鉤相互卡合的卡塊111,這樣,異形鋼11的卡鉤卡合在側壁的卡塊111上,弧形的上部則抵接在第一環孔15的上部,即使異形鋼11在受壓變形的過程,也保證該異形鋼11不會移位。為了使得管道受壓均勻,該管道管壁中的第一環孔15均勻分布于管壁中,且在管壁中的第一環孔15之間具有第二環孔16和第三環孔17,因為管壁的承受的大部分壓力由第一環孔15中的異形鋼11所承受,而第二環孔16和第三環孔17處的管壁所承受的壓力非常小,這樣,設置了第二環孔16和第三環孔17可以大大降低管道的單位米重。可以理解,第二和第三環孔實際上為雙空心四方孔塑料壁(即雙孔塑鋼壁)不斷排列組合連起來作為管道的管壁。本實施例中,第二環孔16和第三環孔17的縱向截面為方形,當然,也可以設置為其它形狀,具體的設計根據實際需要而定。管道管壁內側具有板帶,該板帶中具有可相互扣合連接的粘合槽126,以將板帶連接,該粘合槽126設置在第二環孔16和第三環孔17側壁處,這樣,在往第一環孔15中安裝異形鋼11時,可以直接異形鋼11安裝在第一環孔15中,從而,將異形鋼11安裝在第一環孔15中,安裝完畢后,利用該粘合槽126設置在第二環孔16和第三環孔17相對處,使得第一環孔11處于密封狀態。粘合槽126設于所述雙方孔板帶側面相對應處,即設置在第二環孔16和第三環孔17相對側壁處。具體地,粘合槽126為設于板帶雙方孔板帶側面處的兩相對粘合孔,所述相互連接的雙方孔板帶側面處的兩相對粘合孔互相粘合。在另一具體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該粘合槽126為設置在第二環孔16和第三環孔17側面相對應處,且粘合槽上具有可用于相互扣合的扣合齒128,這樣,利用扣合齒128的相互配合,實現板帶的扣合連接。當然,板帶的粘合槽126還可以設置為其它多種形式的結構,例如一些常見的扣合結構,并不僅僅限制于上述的結構。上述中扣合結構的厚度比板帶的厚度厚3mm 6mm,這樣,扣合結構的厚度大于板帶的厚度,可以增加板帶連接的強度和環柔性,使得板帶之間不容易分開。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孔塑鋼壁排水管,包括異形鋼,所述管道的管壁中具有第一環孔,所述異形鋼置于所述第一環孔中,且抵接于所述第一環孔的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對應于所述第一環孔處的外表面呈光平形狀。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雙孔塑鋼壁排水管,包括異形鋼,所述管道的管壁中具有第一環孔,所述異形鋼置于所述第一環孔中,且抵接于所述第一環孔的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壁對應于所述第一環孔處的外表面呈光平形狀。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孔塑鋼壁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孔的上部呈光平形狀或弧形狀,所述異形鋼的上部都呈弧形狀,所述異形鋼的上部抵接于所述第一環孔的上部。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雙孔塑鋼壁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異形鋼的兩側卡合于所述第一環孔的側壁。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雙孔塑鋼壁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異形鋼的兩側具有卡鉤,所述第一環孔的側壁具有可與所述卡鉤相卡合的卡塊。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孔塑鋼壁排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環孔均勻分布于所述管道管壁中。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玉波,符波,
申請(專利權)人:李玉波,符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