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制動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剎車盤,還涉及一種包括該剎車盤的制動裝置。所述剎車盤包括圓形的盤狀體,在盤狀體的中心形成軸孔,所述剎車盤至少一個盤面還設置有溝槽;所述溝槽的外端延伸到所述盤狀體的外周面。所述制動裝置包括制動卡鉗,還包括上述剎車盤,所述制動卡鉗與所述剎車盤對應設置。使用該剎車盤及制動裝置可以降低剎車過程中制動卡鉗與剎車盤摩擦產生的粉末對制動裝置的制動效果產生的不利影響,提高制動裝置的可靠性,從而縮短制動距離。(*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制動
,尤其涉及一種剎車盤,還涉及一種包括該剎車盤的制動裝置。
技術介紹
當前,汽車或其他車輛上均安裝在制動裝置。制動裝置一般包括剎車盤和制動卡鉗。剎車盤包括一個圓形的盤狀體;在盤狀體的中心形成軸孔,軸孔的周圍還形成有多個安裝孔。使軸孔與車輪軸配合,并選用適當的緊固螺栓穿過安裝孔與車輪固定,可以將剎車盤固定在車輪上。制動卡鉗包括兩片分別設置在所述剎車盤兩側的剎車片;所述剎車片可以包括鋼板、粘接隔熱層和摩擦塊;所述摩擦塊由摩擦材料、粘合劑組成;摩擦塊形成與剎車盤側面相對的摩擦面。兩個剎車片的摩擦塊形成的摩擦面分別與剎車盤的兩個側面對應。在車輛正常行駛過程中,摩擦面與剎車盤的側面之間具有預定的間隙,此時,剎車片的摩擦塊與剎車盤之間無接觸,剎車盤可以相對于剎車片旋轉,不產生制動力。當需要車輛減速或者停車時,制動裝置啟動,使制動卡鉗的兩片剎車片向剎車盤移動,進而制動卡鉗將剎車盤夾住,使剎車片的摩擦塊與剎車盤的盤面接觸并對剎車盤施加作用力,二者之間的摩擦力產生制動力,使剎車盤轉動速度降低,使車輛減速。然而,制動卡鉗夾住剎車盤的過程中,由于摩擦塊與剎車盤的摩擦作用,摩擦塊磨損產生的粉末會附著在剎車盤的盤面上;在剎車片的摩擦塊與剎車盤接觸時,粉末相對于剎車片的摩擦塊和剎車盤均滾動,進而使摩擦塊與剎車盤之間的摩擦由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導致摩擦塊與剎車盤盤面之間的摩擦系數降低,產生的制動力降低,使得制動裝置制動可靠性降低,甚至還導致制動裝置失效。因此,如何降低摩擦塊磨損產生的粉末對制動裝置的制動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提高制動裝置的可靠性是當前制動技術的重要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種剎車盤,使用該剎車盤可以降低摩擦塊磨損產生的粉末對制動裝置的制動效果產生了不利影響,提高制動裝置的可靠性。本技術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該剎車盤的制動裝置。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剎車盤,包括圓形的盤狀體,在盤狀體的中心形成軸孔,所述剎車盤至少一個盤面設置有溝槽;所述溝槽的外端延伸到所述盤狀體的外周面。優選地,所述盤面設置有多條溝槽,多條所述溝槽等分所述剎車盤的盤面。優選地,所述溝槽為直線延伸的溝槽;所述溝槽的延伸方向與一參考直線之間的銳夾角為30° -60° ;所述參考直線通過所述盤面的中心和所述溝槽的外端。優選地,所述溝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參考直線之間的銳夾角為45°。優選地,所述剎車盤的兩個盤面均設置溝槽。優選地,所述溝槽為沿弧線延伸的溝槽。優選地,所述溝槽深度為0. 2-0. 5mm。優選地,所述溝槽深度為0. 4mm。優選地,所述剎車盤的兩盤面分別設置有六條溝槽,兩所述盤面的溝槽一一對應,且每一所述盤面的六條溝槽六等分該盤面。一種制動裝置,包括制動卡鉗,所述制動卡鉗包括剎車片,所述剎車片形成摩擦面,還包括如上所述的剎車盤,所述摩擦面與所述剎車盤的盤面對應。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點在于剎車過程中,在摩擦材料磨損后的粉末附著在剎車盤的盤面上時,由于剎車盤的盤面設置有溝槽,摩擦塊與剎車盤的盤面接觸的過程中,摩擦塊會將附著在剎車盤盤面的粉末推到溝槽內;同時由于所述溝槽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盤狀體的外周面,這樣,粉末在剎車盤轉動產生的離心力作用下,可以順著溝槽甩出到剎車盤外;進而可以減少附著在剎車盤盤面的摩擦材料的粉末,減少摩擦塊與剎車盤之間的摩擦由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的可能,保持摩擦材料與剎車盤盤面之間的摩擦系數,提高制動裝置的制動力,進而提高制動裝置的可靠性。另外,剎車過程中,剎車片與剎車盤的摩擦會使兩者接觸面的溫度升高,導致剎車片與剎車盤之間的摩擦系數降低,然而剎車盤盤面設置的溝槽在隨剎車盤轉動的過程中,會增加接觸面的空氣的流動,從而為剎車片與剎車盤接觸面提供前提,降低接觸面的溫度。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中,所述溝槽的深度為0. 2-0. 5mm,若溝槽深度太淺,與摩擦材料粉末的顆粒大小相當,無法將摩擦材料粉末順著溝槽甩出;若溝槽深度太深,會影響剎車盤的強度,降低剎車盤的壽命,該技術方案中溝槽可以使粉末更順利地甩出。再者,剎車盤在長時間使用后會磨損,可以利用溝槽深度變化,直觀地了解剎車盤磨損的程度,及時的更換剎車盤,避免剎車盤過度磨損造成剎車失靈。包括上述剎車盤的制動裝置,也能夠產生相應的技術效果。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一簡單地介紹。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提供的一種剎車盤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2提供的一種剎車盤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3提供的一種剎車盤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1所示,該圖為本技術實施例1提供的一種剎車盤的結構示意圖。該剎車盤包括圓形的盤狀體101,在所述盤狀體101的中心形成軸孔103,所述軸孔103的周圍還形成有多個安裝孔;使軸孔與車輪軸配合,并選用適當的緊固螺栓穿過所述安裝孔與車輪固定,可以將剎車盤固定在車輪上。在所述盤狀體101的盤面還設置有一個溝槽102,所述溝槽102的外端延伸到所述盤狀體101的外周面。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制動卡鉗的兩個摩擦面分別與所述盤狀體101的側面之間具有預定的間隙,此時,剎車片的摩擦塊與所述盤狀體101之間無接觸,剎車片及盤狀體101可以相對運動,不產生制動力。當需要車輛減速或者停車時,制動裝置啟動,使制動卡鉗的兩片剎車片向所述剎車盤的盤狀體101移動,進而使剎車片的摩擦塊與盤狀體101的盤面接觸并對盤狀體101施加作用力,摩擦塊的摩擦材料與盤狀體101的盤面摩擦,摩擦材料磨損后的粉末會附著在盤狀體101的盤面上,然而由于盤狀體101的盤面設置有溝槽102,摩擦塊與盤狀體101的盤面接觸的過程中,摩擦塊會將附著在盤狀體101的盤面的粉末推到溝槽102內,同時所述溝槽102的外端延伸到所述盤狀體101的外周面,再由剎車盤轉動產生的離心力,將粉末順著溝槽102甩出到剎車盤外,清除附著在盤狀體101的盤面的粉末,避免摩擦塊與盤狀體101之間的摩擦由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摩擦材料與盤狀體101之間的摩擦系數降低,制動力降低;因此提高了制動裝置的可靠性。使用包括上述剎車盤的制動裝置時,由于制動裝置的可靠性提高,產生的制動力比現有技術中制動裝置產生的制動力大,因此可以縮短制動距離。為了使所述溝槽102清理摩擦材料的粉末的效果更佳,可以在所述盤狀體101的盤面設置多個溝槽102,所述溝槽102可心為沿直線延伸的溝槽。當然,根據實際需要,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設置適當數量的溝槽102,以使清除粉末的效果最佳,同時不會因為過多的溝槽102而影響所述盤狀體101的強度。實施例2如圖2所示,該圖為本技術實施例2提供的一種剎車盤的結構示意圖。所述剎車盤包括圓形的盤狀體201,在所述盤狀體201的中心形成軸孔203,所述軸孔203的周圍還形成有多個安裝孔;使軸孔與車輪軸配合,并選用適當的緊固螺栓穿過所述安裝孔與車輪固定,可以將剎車盤固定在車輪上。在所述盤狀體201的一個盤面還設置有六個溝槽202,所述溝槽202的外端延伸到所述盤狀體201的外周面。優選技術方案中,所述盤狀體201的兩個盤面可以分別設置有六個溝槽20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剎車盤,包括圓形的盤狀體,在盤狀體的中心形成軸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盤至少一個盤面設置有溝槽;所述溝槽的外端延伸到所述盤狀體的外周面;?所述溝槽為直線延伸的溝槽或者所述溝槽為沿弧線延伸的溝槽;所述溝槽的延伸方向與一參考直線之間的銳夾角為30°?60°;所述參考直線通過所述盤面的中心和所述溝槽的外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剎車盤,包括圓形的盤狀體,在盤狀體的中心形成軸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剎車盤至少一個盤面設置有溝槽;所述溝槽的外端延伸到所述盤狀體的外周面;所述溝槽為直線延伸的溝槽或者所述溝槽為沿弧線延伸的溝槽;所述溝槽的延伸方向與一參考直線之間的銳夾角為30° -60° ;所述參考直線通過所述盤面的中心和所述溝槽的外端。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剎車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盤面設置有多條溝槽,多條所述溝槽等分所述剎車盤的盤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剎車盤,其特征在于,所述溝槽的延伸方向與所述參考直線之間的銳夾角為45°。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傅新建,
申請(專利權)人:傅新建,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