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垃圾桶,所述垃圾桶包括主桶體(1)、副桶體(2)和漏斗(3);所述主桶體(1)與副桶體(2)并排放置并相連,所述副桶體(2)能和所述主桶體(1)相拆離,所述漏斗(3)一邊接有一轉軸(7),在所述主桶體(1)與所述副桶體(2)的中間上端設有安裝位(8),所述安裝位(8)與所述主桶體(1)相連,所述轉軸(7)安裝在所述安裝位上,所述漏斗(3)能繞所述轉軸(7)轉動,所述漏斗(3)能隨著轉動分別正置于副桶體(2)的上方及反置于主桶體(1)的上方。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垃圾桶能干濕分離,體積緊湊、成本低、使用方便,衛生。(*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垃圾桶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干濕垃圾桶。
技術介紹
在現實生活當中往往會遇到許多濕的垃圾,這類垃圾的處理不如干垃圾那樣方便,在使用普通垃圾袋套裝時極易泄露。現有的干濕分離式垃圾桶往往是在一個大垃圾桶上放一個小垃圾桶,小垃圾桶用于過濾水分,大垃圾他桶用于盛過濾下來的水。這種垃圾桶往往還需要另外一個垃圾桶來盛過濾后的垃圾,這就增加了成本,工具過多而占用空間,并且使用繁瑣。根據生活的習慣,垃圾濾下的液體較臟需要及時處理,并且液體往往可以通過家中的下水道,廁所等快速處理。而干燥的垃圾則往往是集中處理,這就需要一種干濕分離式垃圾桶使其在處理液體時可以不去移動干燥的垃圾,從而達到使用方便,衛生的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能干濕分離,使用方便,衛生的干濕垃圾桶,。(二)技術方案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包括主桶體、副桶體和漏斗;所述主桶體與副桶體并排放置并相連,所述副桶體能和所述主桶體相拆離,所述主桶體與所述副桶體的中間上端設有安裝位,所述安裝位與所述主桶體相連,所述轉軸安裝在所述安裝位上,所述漏斗能繞所述轉軸轉動,所述漏斗能隨著轉動分別正置于副桶體的上方及反置于主桶體的上方。所述漏斗與所述轉軸的連接為固定連接,所述轉軸的一端固定有一轉盤,所述漏斗能隨轉盤的轉動而轉動。使用時,旋轉轉盤使漏斗正置于副桶體的上方,把濕的垃圾丟入漏斗內,漏斗便能過濾垃圾中的水分。當水分過濾完成后,旋轉轉盤使漏斗倒置于主桶體上方,漏斗中的垃圾便進入主桶體,此時便可把空的漏斗轉回原位,繼續過濾垃圾中的水分。特別的漏斗的轉動還可以通過其他手段,如在漏斗上安裝把手,或直接用手去托,均可到達本技術的目的,只是本技術的轉盤使用方便且衛生。進入副桶體內的水分可隨時清除,由于副桶體可與主桶體為并排放置且可拆離,便可在不去翻動主桶體的情況下,取下副桶體完成液體的清理,從而達到更衛生更方便的使用效果。此外副桶體內可預先盛一定量的水,該漏斗可用于過濾煙灰等粉塵。另外根據實際需要該垃圾桶可制造成各種形狀,如方便移動搬運的家庭使用的圓筒狀,容積較大可與市場上相應產品如垃圾袋等相配合使用的8字形狀,以及適于公共場合使用容積較大的長方體狀等等。進一步,為了提高整個垃圾桶的整體性。所述主桶體下端伸出形狀與副桶體相對于的平臺,所述上端伸出一護欄,所述平臺上有一與所述副桶體相對應的凹槽,所述副桶體高度低于所述護欄,所述副桶體可沿護欄的下方嵌入所述凹槽。進一步,為了是副桶體方便移動,所述副桶體外側桶壁接有一把手。為了垃圾袋等的配合使用,所述垃圾桶還包括一桶沿蓋,所述桶沿蓋為環狀,所述桶沿蓋上有一與主桶體桶沿形狀相同凹槽,所述桶沿蓋能蓋在所述主桶體的桶沿上。最后為了方便主桶體套置垃圾袋,所述垃圾桶還包括一壓蓋,所述壓蓋形狀與所述主桶體桶沿形狀相對應,所述壓蓋上有一與主桶體桶沿形狀相同凹槽,所述壓蓋能蓋在所述主桶體的桶沿上。(三)有益效果本技術的垃圾桶能干濕分離,體積緊湊、成本低、使用方便,衛生。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垃圾桶實施例1的一個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垃圾桶實施例1的另一個使用狀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垃圾桶實施例1的主桶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垃圾桶實施例1的副桶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垃圾桶實施例2的整體機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實施例1圖1與圖2為本技術垃圾桶實施的兩個使用狀態示意圖;所述垃圾桶包括主桶體1、副桶體2和漏斗3 ;所述主桶體I與副桶體2并排放置并相連,所述副桶體2能和所述主桶體I相拆離,所述漏斗3 —邊接有一轉軸7,在所述主桶體I與所述副桶體2的中間上端設有安裝位8,所述安裝位8與所述主桶體I相連,所述轉軸)安裝在所述安裝位上,所述漏斗3能繞所述轉軸7轉動,所述漏斗3能隨著轉動分別正置于副桶體2的上方及反置于主桶體I的上方。所述漏斗3與所述轉軸7的連接為固定連接,所述轉軸7的一端固定有一轉盤4,所述漏斗3能隨所述轉盤4的轉動而轉動。使用時,旋轉轉盤使漏斗正置于副桶體的上方,把濕的垃圾丟入漏斗內,漏斗便能過濾垃圾中的水分。當水分過濾完成后,旋轉轉盤使漏斗倒置于主桶體上方,漏斗中的垃圾便進入主桶體,此時便可把空的漏斗轉回原位,繼續過濾垃圾中的水分。特別的漏斗的轉動還可以通過其他手段,如在漏斗上安裝把手,或直接用手去托,均可到達本技術的目的,只是本技術的轉盤使用方便且衛生。進入副桶體內的水分可隨時清除,由于副桶體可與主桶體為并排放置且可拆離,便可在不去翻動主桶體的情況下,取下副桶體完成液體的清理,從而達到更衛生更方便的使用效果。此外副桶體內可預先盛一定量的水,該漏斗可用于過濾煙灰等粉塵。圖3與圖4為方便為本技術垃圾桶的主桶體與副桶體結構示意圖;所述垃圾桶整體上為圓桶形,所述主桶體為半圓桶形1,所述副桶體2為相應的半圓桶形,所述主桶體與所述副桶體相配合形成圓桶形。所述主桶體I下端伸出形狀與所述副桶體2相對應的平臺6,所述主桶體I上端伸出一護欄(5),所述平臺(6)上有一與所述副桶體2桶底相對應的凹槽,所述副桶體2高度低于所述護欄5下方,所述副桶體2可沿護欄5的下方嵌入所述凹槽。所述副桶體外側桶壁接有一把手9。另外為了方便主桶體套置垃圾袋,所述垃圾桶還包括一壓蓋,所述壓蓋形狀與所述主桶體I桶沿形狀相對應,所述壓蓋上有一與主桶體I桶沿形狀相同凹槽,所述壓蓋能蓋在所述主桶體I的桶沿上。實施例2圖5為本技術垃圾桶實施例2的整體結構示意圖;與實施例1相同,所述垃圾桶包括主桶體1、副桶體2和漏斗3 ;所述主桶體I與副桶體2并排放置并相連,所述副桶體2能和所述主桶體I相拆離,所述漏斗3 —邊接有一轉軸7,在所述主桶體I與所述副桶體2的中間上端設有安裝位8,所述安裝位8與所述主桶體)相連,所述轉軸(7)安裝在所述安裝位上,所述漏斗3能繞所述轉軸7轉動,所述漏斗3能隨著轉動分別正置于副桶體2的上方及反置于主桶體I的上方。所述漏斗3與所述轉軸7的連接為固定連接,所述轉軸(7)的一端固定有一轉盤4,所述漏斗3能隨所述轉盤4的轉動而轉動。其區別在于,所述垃圾桶整體上為8字形,所述主桶體I為圓桶形,所述副桶體2為相應的圓桶形,所述主桶體I與所述副桶體2相配合形成8字形。此外本技術垃圾桶還可根據實際需要該垃圾桶可制造成各種形狀,如適于公共場合使用容積較大的長方體狀等等。本技術的有益效果能干濕分離,體積緊湊、成本低、使用方便,衛生。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包括主桶體(1)、副桶體(2)和漏斗(3);所述主桶體(1)與副桶體(2)并排放置并相連,所述副桶體(2)能和所述主桶體(1)相拆離,所述漏斗(3)一邊接有一轉軸(7),在所述主桶體(1)與所述副桶體(2)的中間上端設有安裝位(8),所述安裝位(8)與所述主桶體(1)相連,所述轉軸(7)安裝在所述安裝位上,所述漏斗(3)能繞所述轉軸(7)轉動,所述漏斗(3)能隨著轉動分別正置于副桶體(2)的上方及反置于主桶體(1)的上方。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包括主桶體(I)、副桶體(2)和漏斗(3);所述主桶體(I)與副桶體(2)并排放置并相連,所述副桶體(2)能和所述主桶體(I)相拆離,所述漏斗(3) —邊接有一轉軸(7),在所述主桶體(I)與所述副桶體(2)的中間上端設有安裝位(8),所述安裝位(8)與所述主桶體(I)相連,所述轉軸(7)安裝在所述安裝位上,所述漏斗(3)能繞所述轉軸(7)轉動,所述漏斗(3)能隨著轉動分別正置于副桶體(2)的上方及反置于主桶體(I)的上方。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3)與所述轉軸(7)的連接為固定連接,所述轉軸(7)的一端固定有一轉盤(4),所述漏斗(3)能隨所述轉盤(4)的轉動而轉動。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整體上為圓桶形,所述主桶體(O為半圓桶形,所述副桶體(2)為相應的半圓桶形,所述主桶體(I)與所述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陸奕臣,
申請(專利權)人:陸奕臣,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