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汽車雨刮器,包括汽車前窗玻璃、雨刮器旋轉臂、與雨刮器旋轉臂鉸接的雨刮臂、雨刮器控制單元,所述的汽車前窗玻璃上設置有第一溫度感應器,所述的雨刮臂上設置有第二溫度感應器和電熱阻絲,所述的第一溫度感應器和第二溫度感應器分別與雨刮器控制單元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汽車雨刮器采用全自動控制,感應裝置可以根據需要隨時工作或停止,加熱阻絲采用網狀結構,可以減少摩擦阻力;雨刮器采用調節裝置,可以根據不同需要改變除霜/除霧效果;操作方便,除霜、除霧效果好,極大的改善了乘車安全,且該雨刮器結構簡單,成本低。(*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汽車雨刮器
本技術涉及汽車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種位于汽車前窗的汽車雨刮 器。
技術介紹
視野清晰是保證乘車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車前窗玻璃上有霧氣或者霜凍將極大 影響駕駛的視線清晰,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如果不能及時除去車前窗玻璃上的霧氣或者 霜凍,對駕駛員及乘員的人身安全是一種威脅;尤其在緯度偏高地區,嚴寒天氣較為常見, 車前窗玻璃上經常積壓一層厚厚的霜凍,一旦遇到這種情況處理起來費時費力,而且即便 暫時除掉了霜凍或霧氣,由于車內外的溫差,車前窗玻璃上還會重新出現霜凍或霧氣,直至 玻璃溫度與環境溫度平衡,而這段時間內,霜凍或霧氣對車輛行駛的影響是很大的,如果能 將這種影響程度減少乃至消除,無疑對行車安全是非常有好處的;汽車雨刮器是汽車前窗 常備的配件,如果在汽車雨刮器上改進加裝能除霜除霧的裝置,則既解決了問題,也不多占 用車上空間。中國專利文獻(公告日2007年8月15日,公告號CN2933961 Y)公開了一種雨刮 器,具體結構包括控制及傳動機構、刮水臂、雨刮片托架及雨刮片,雨刮片托架通過刮水臂 與控制及傳動機構傳動連接,雨刮片卡接在雨刮片托架上,在雨刮片托架上設置有發光機 構。上述技術方案里的雨刮器并沒有涉及到對車前窗玻璃的除霜除霧功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雨刮器無法實現對汽車前玻璃進行 除霜除霧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簡便、可對汽車前窗玻璃進行除霜除霧的汽車雨刮器。本技術實現其技術目的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汽車雨刮器,包括汽車前 窗玻璃、雨刮器旋轉臂、與雨刮器旋轉臂鉸接的雨刮臂、雨刮器控制單元,所述的汽車前窗 玻璃上設置有第一溫度感應器,所述的雨刮臂上設置有第二溫度感應器和電熱阻絲,所述 的第一溫度感應器和第二溫度感應器分別與雨刮器控制單元連接。該方案通過在汽車前窗 玻璃和雨刮器上分別設置溫度傳感器,兩個溫度傳感器分別與雨刮器控制單元連接,并且 在雨刮器上設置電報阻絲,當車前窗玻璃的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第一溫度感應器開始 發訊給雨刮器控制單元,雨刮器控制單元接收到訊號后,控制加熱電源起動,加熱阻絲開始 加熱,當加熱阻絲加熱到可以工作狀態,第二溫度感應器開始發訊給雨刮器控制單元,雨刮 器控制單元接收到訊號后給除霜/除霧雨刮器一個工作指令,雨刮器開始工作,雨刮器工 作完成后第一溫度感應器發訊雨刮器控制單元,雨刮器控制單元接收到訊號后給雨刮器一 個停止工作指令,雨刮器停止工作。該汽車雨刮器采用全自動控制,感應裝置可以根據需要 隨時工作或停止,操作方便,除霜、除霧效果好,極大的改善了乘車安全,且該雨刮器結構簡 單,成本低。作為優選,所述的雨刮臂包括U形底座和雨刮片,所述的電熱阻絲和第二溫度感 應器設置在雨刮片的表面。雨刮臂設置有U形底座和雨刮片,是便于連接和實現雨刮臂工 作的需要,電報阻絲設置在雨刮片表面,可以使雨刮片表面溫度迅速加熱,實現除霜除霧的 功能。作為優選,所述的電熱阻絲為網狀結構。電熱阻絲交錯排列成網狀,可以均勻分配 加熱區域,使雨刮片表面均勻受熱,而且網狀電熱阻絲在雨刮器旋轉工作時,與汽車前窗玻 璃的摩擦阻力較小,可以提高使用壽命。作為優選,雨刮片截面呈T字形結構,所述的雨刮片與汽車前窗玻璃接觸的工作 面呈弧形結構。雨刮片與汽車前窗玻璃接觸的工作面設置為弧形結構,這樣可以增加雨刮 片的工作面積,增加除箱除霧效果。作為優選,所述的雨刮臂上還設置有調節裝置。雨刮臂上設置調節裝置,可以通過 調節雨刮臂來調節對前窗玻璃的除霜除霧力度。作為優選,所述的調節裝置包括調節彈簧和調節螺栓。設置調節彈簧和調節螺栓, 使用除霜除霧功能時調整調節螺栓增大雨刮片與汽車前窗玻璃接觸面,電熱阻絲能發揮更 好作用,使用刮除雨水功能時,調整調節螺栓使雨刮片與汽車前窗玻璃接觸面向內凹陷成 弧面,這樣刮雨水時起作用的是弧面的兩邊,相當于有兩次刮除雨水效果,同樣效果顯著。作為優選,調節彈簧設置在U形底座內部,所述的調節螺栓依次將U形底座、調節 彈簧及雨刮片連接為一體。使用調節螺栓和調節彈簧對雨刮片與汽車前窗玻璃的接觸面 積,操作方便,結構簡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汽車雨刮器采用全自動控制,感應裝置可以根據需 要隨時工作或停止,加熱阻絲采用網狀結構,可以減少摩擦阻力;雨刮器采用調節裝置,可 以根據不同需要改變除霜/除霧效果;操作方便,除霜、除霧效果好,極大的改善了乘車安 全,且該雨刮器結構簡單,成本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汽車雨刮器的一種安裝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雨刮器局部剖面圖;圖3是本技術的雨刮片截面圖;圖中1、雨刮器旋轉臂,2、汽車前窗玻璃,3、雨刮器控制單元,4、雨刮臂,5、第一 溫度感應器,6、U形底座,7、雨刮片,8、調節彈簧,9、調節螺栓,10、電熱阻絲,11、第二溫度感 應器,12、調節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描述。實施例1 :在圖1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汽車雨刮器,包括汽車前窗玻璃2、雨刮器旋轉臂1、 與雨刮器旋轉臂I鉸接的雨刮臂4、雨刮器控制單元3,汽車前窗玻璃2上設置有第一溫度 感應器5,雨刮臂4上設置有第二溫度感應器11和電熱阻絲10 (見圖2),第一溫度感應器 5和第二溫度感應器11分別與雨刮器控制單元3連接。雨刮臂4包括U形底座6和雨刮片7,電熱阻絲10為網狀結構,電熱阻絲10和第 二溫度感應器11設置在雨刮片7的表面。雨刮片7截面呈T字形結構,雨刮片7與汽車前 窗玻璃2接觸的工作面呈弧形結構。雨刮臂4上還設置有調節裝置12 (見圖3),調節裝置12包括調節彈簧8和調節 螺栓9,調節彈簧8設置在U形底座6內部,調節螺栓9依次將U形底座6、調節彈簧8及雨 刮片7連接為一體。具體實施過程是,當天氣寒冷,汽車前窗玻璃2上開始出現霧、霜時,駕駛員接通 汽車電路,設置在汽車前窗玻璃2上的第一溫度感應器5感應到低溫后向雨刮器控制單元3 發送訊號,雨刮器控制單元3接到訊號后隨即發出指令,電熱阻絲10開始通電加熱,當電熱 阻絲10達到一定溫度后,設置在雨刮片7上的第二溫度感應器11向雨刮器控制單元3發 送訊號,雨刮器控制單元3接到訊號后再發出指令使電熱阻絲10通電保溫,同時雨刮器控 制單元3發出指令使汽車雨刮器工作,雨刮器旋轉臂I帶動雨刮臂4開始旋轉,此時雨刮片 7就開始除霜除霧,霜霧除去后,汽車前窗玻璃2的溫度上升,在汽車前窗玻璃2上的第一溫 度感應器5感應玻璃溫度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再向雨刮器控制單元3發送訊號,雨刮器控制 單元3隨即發出指令使汽車雨刮器停止工作,電熱阻絲10斷電;當天氣轉暖,無需再除霜除 霧時,利用調節裝置12中的調節螺栓9和調節彈簧8對雨刮片7的弧形結構進行調節,減 少雨刮片7與汽車前窗玻璃2接觸面積,這樣在雨天刮雨水時起作用的是雨刮片7向上翹 起的兩側邊,相當于有兩次刮除雨水效果,同樣效果顯著。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汽車雨刮器,包括汽車前窗玻璃(2)、雨刮器旋轉臂(1)、與雨刮器旋轉臂(1)鉸接的雨刮臂(4)、雨刮器控制單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車前窗玻璃(2)上設置有第一溫度感應器(5),所述的雨刮臂(4)上設置有第二溫度感應器(11)和電熱阻絲(10),所述的第一溫度感應器(5)和第二溫度感應器(11)分別與雨刮器控制單元(3)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汽車雨刮器,包括汽車前窗玻璃(2)、雨刮器旋轉臂(I)、與雨刮器旋轉臂(I)鉸接的雨刮臂(4)、雨刮器控制單元(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汽車前窗玻璃(2)上設置有第一溫度感應器(5),所述的雨刮臂(4)上設置有第二溫度感應器(11)和電熱阻絲(10),所述的第一溫度感應器(5)和第二溫度感應器(11)分別與雨刮器控制單元(3)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汽車雨刮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雨刮臂(4)包括U形底座(6)和雨刮片(7),所述的電熱阻絲(10)和第二溫度感應器(11)設置在雨刮片(7)的表面。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汽車雨刮器,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潘雷,李莉,劉強,馬芳武,趙福全,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車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