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椅具承載面邊框管體制造方法,涉及一種椅子部件的制造,主要解決該方法的制品能使承載面不會產生斷裂且組裝省時、省工序等問題,其相應技術方案包括下列步驟,先取一鋼板,將鋼板輸送在整平機構上整平,整平后經第一、二、三、四輥輪組輥壓,將鋼板輥壓成半成品管體,再送入高周波發生器中,進行高熱熔接焊合,再送入在修邊機構中,進行焊接處的修邊,再由第五輥壓組進行管體成形輥壓,即輥壓形成一椅具承載面邊框的管體,可運用于各式椅具承載面。(*該技術在202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椅子的部件,特別是一種承載面邊框的制造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休閑椅具體積小、重量輕,易于使用者搬動擺設,且其價格便宜,因此廣為消費者使用,但是,休閑椅在使用上仍存在許多問題。因為休閑椅在承載人體的承載部如果是以圓形鋼管組合成一承載邊框,然后將布質、皮革的邊緣車縫一套合部,在組裝時,可直接將圓形鋼管套入該套合部內,或利用一彈簧連接在布質、皮革和承載邊框問,但是,這種休閑椅在承載人體重量時,其皮革或布質的車縫處易裂開,或木質邊框會產生斷裂,而且釘合處也易造成布質或皮革斷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該方法的制品能使承載面不會產生斷裂現象,且制品在裝配時更省時、省工序。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有下列步驟a.先取一鋼板,將鋼板輸送在整平機構上整平;b.待上述鋼板整平后,經第一、二、三、四輥壓組輥壓,將鋼板輥壓成半成品管體;c.在上述的半成品管體輥壓后,送入高周波發生器中,進行高熱熔接焊合;d.在上述焊合后,再送入在修邊機構中,進行焊接處的修邊;e.在上述的半成品管體修邊后,再由第五輥壓組進行管體成形的輥壓,即輥壓形成一可運用在椅具承載面邊框的管體。本專利技術利用連續性輥壓方式,將基材輥壓成型為管體,并經裁切可組構成一承載面邊框,而承載面能直接嵌入在管體內部,在承載面承載人體重量時不會產生斷裂現象,組裝時更省時、省工序,且其成型的管體斷面形狀可輔助承載面承載人體重量,不易變形,更可有效防止承載面的斷裂。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制造流程示意圖(一)。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半成品示意圖(一)。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制造流程示意圖(二)。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半成品示意圖(二)。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制造流程示意圖(三)。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制造流程示意圖(四)。圖7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半成品示意圖(三)。圖8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制造流程示意圖(五)。圖9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制造流程示意圖(一’)。圖10是本專利技術的半成品示意圖(一’)。圖11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制造流程示意圖(二’)。圖12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半成品示意圖(二’)。圖13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制造流程示意圖(三’)。圖14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制造流程示意圖(四’)。圖15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半成品示意圖(三’)。圖16是本專利技術的管體制造流程示意圖(五’)。圖17是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管體完成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包括有前段制程10、中段制程30及后段制程40,藉此三段制程,可將一鋼板或其他金屬薄板20輥壓成型為一可運用在椅具承載面邊框的管體。上述管體制造時,先取一鋼板20為管體基板,在前段制程10中,先將鋼板20輸送在整平機構1上(如圖1所示),整平機構1利用復數只輥壓筒11將鋼板20表面整平,消除鋼板20表面的凹凸不平現象,改善管體制造的品質;在鋼板20經整平機構1整平后,經第一輥壓組3的上輥輪31及下輥輪32的凹面311和凸面321輥壓后,鋼板20形成如圖2所示的斷面形狀具有一凸部2及承接在凸部兩側的平面部21;在上述輥壓完成后,將半成品鋼板20輸送在第二輥壓組4(如圖3),此時凸部2內部由第一導引片41進入后,位于第一導引片41兩側的壓制輥輪42、42’壓制在鋼板20的凸部2和平面部21承接處,在壓制輥輪42、42’輥壓時,可將鋼板20輥壓抵制在第一導引片41上,致使原先凸部2內徑開口22處縮小,同時,位于第一導引片41上方的壓形輥輪43的凹面431輥壓在凸部2的弧面23上,再經第二輥壓組4輥壓后,即形成如圖4的斷面形狀。在上述前段制程10完成后,將半成品鋼板20輸送至中段制程30,半成品鋼板20的凸部2經第三輥壓組5的第二導引片51導入后(如圖5),由位于第二導片51兩側的側輥輪52、52’將凸部2兩側的平面部21輥壓成向凸部2中央變形,此時,凸部2再進入上、下壓形輥輪53、54的凹面531和凸面541,同時下壓形輥輪54的凸面541兩側凹面542再次讓半成品鋼板20的平面部21更向凸部2中央變形;在第三輥壓組5輥壓完成后,即進入第四輥壓組6(如圖6),由上、下壓形輥輪61、62及兩側輥輪63、63’的輥壓后,致使半成品鋼板20的平面部21兩端變形(兩自由端趨于接近)于凸部2上方(如圖7);經第四輥輪組6輥壓后,即由一高周波發生器7的高熱熔接焊合,由修邊機構8進行半成鋼板20的毛邊修整。在上述中段制程30完成后,再將半成品鋼板20輸送至后段制程40中,此時,由第五輥輪組9(如圖8)的兩側輥輪91、91’引入后,由上壓形輥輪92的凹面921將半成品鋼板20的平面部21的兩端輥壓成一弧面或一平面,同時下壓形輥輪93的兩凸面931、931’將半成品鋼板20的平面部21和凸部2承接處輥壓成一弧面或一平面后,再由第五輥輪組9末端的輸送輥輪94、94’將輥壓成型的管體輸出,即完成椅具承載面邊框管體的制作。藉上述的步驟在改變輥壓組輥輪表面形狀后,可制成另一種管體,該管體在制造時,先取一鋼板(或其他金屬薄板)20為管體的基材,在前段制程10中,先將鋼板20輸送在整平機構1上(如圖9),該平整機構1以復數只輥壓筒11將鋼板20表面整平,消除鋼板20表面的凹凸不平現象,改善管體制造的品質;在鋼板20整平后,經第一輥壓組3A的上輥輪31A及下輥輪32A的連續凹凸面311A、321A輥壓后,鋼板20形成如圖10的斷面形狀有一連續凸部2A及承接于凸部2A兩側的平面部21A;在上述輥壓完成后,將半成品鋼板20輸送在第二輥壓組4A(如圖11),由第二輥壓組4A的上壓形輥輪41A及下壓形輥輪42A的凸凹部411A及421A輥壓后,使連續凸部2A兩側的平面部21A形成向上傾斜狀態如圖12所示的斷面形狀。在上述的前段制程10完成后,半成品鋼板20輸送至中段制程30(如圖13),半成品鋼板20經第三輥壓組5A的第一側輥輪51A、52A及于第一側輥輪51A、52A后方的第二側輥輪53A、54A和一位于第二側輥輪53A、54A下方的下壓形輥輪55A的凹部511A、521A、531A、541A、551A輥壓后,即可使鋼板20兩側的平面部21A呈往上卷收狀態,再經上壓形輥輪56A的凹部561A輥壓后,使鋼板20的平面部21A兩端向中央形成接近狀態;在第三輥壓組5A輥壓后,進入第四輥壓組6A(如圖14),以第四輥壓組6A的側輥輪61A、62A的凹部611A、621A將鋼板20的平面部21A輥壓更呈弧形狀態(如圖15); 在第四輥壓組6A輥壓后,由一高周波發生器7的高熱熔接焊合,使平面部21A兩端焊接,再由修邊機構8進行半成品鋼板20的毛邊修整;在上述中段制程30完成后,再將半成品鋼板20輸送至后段制程40中,此時,由第五輥壓組9A(如圖16)的上、下壓形輥輪91A、92A將半成品鋼板20輥壓成扁平狀后,再由側輥輪93A、94A將鋼板20側邊輥壓成弧狀后,即完成椅具承載面邊框管體(如圖17)的制作。上述制成的管體可運用在椅具承載面的邊框,當制造椅具承賁面時,可先量好承載面面積后,再依循承載面所需的邊框而裁切管體,裁切后的管體可組構成一承載面的邊框,而承載面可直接嵌入在管體內部,以形成一椅具的承載面構造。上述管體成型后,該管體的斷面形狀可輔助承載面承載人體重量,不易變形,更可有效防止承載面的斷裂。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椅具承載面邊框管體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驟: a.先取一鋼板(20),將鋼板(20)輸送在整平機構(1)上整平; b.在上述鋼板(20)整平后,經第一、二、三、四輥壓組(3、3A、4、4A、5、5A、6、6A)輥壓,將鋼板(20)輥壓成半成品管體; c.在上述半成品管體輥壓后,送入高周波發生器(7)中,進行高熱熔接焊合; d.在上述焊合后,再送入在修邊機構(8)中,進行焊接處的修邊; e.在上述的半成品管體修邊后,再由第五輥壓組(9、9A)進行管體成形的輥壓,即輥壓形成一可運用在椅具承載面邊框的管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宗信,
申請(專利權)人:劉宗信,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