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路斷路器,其在實現電路斷路器的緊湊化的情況下,確保觸點的穩定接觸。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位于負載側端子部和開關機構部收容室之間,開關機構部收容室位于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和電源側端子部之間,消弧板收容室位于電源側端子部和負載側端子部之間,并位于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以及開關機構部收容室的下方,觸點部收容室位于消弧板收容室內的電源側端子部側的端部,在消弧板的與開關機構部的可動件前端部的可動接觸件臂上的可動觸點安裝面相對的部分處,在固定觸點側設置有成為凹形狀的可動接觸件臂抵接避讓凹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在例如配電盤等中使用的電路斷路器。
技術介紹
在現有的電路斷路器中,設置有作為可動件的引導部的凸部,該可動件與手柄的接通、斷開操作聯動而使觸點分離/接觸(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9 一 161643號公報(圖4及其說明)
技術實現思路
在現有的電路斷路器中,如圖12所示,設置有作為可動件8的引導部的可動件引導凸部9,該可動件8與手柄的接通、斷開操作聯動而使觸點分離/接觸。因此,存在下述課題,即,在將手柄斷開時,可動件8進入框體的間隙,被鎖止而導致開關故障。另外,還存在下述課題,即,可動件變形或者可動件的分離/接觸時的軌道變得不穩定,無法使觸點穩定接觸。此外,還存在下述課題,S卩,在開關機構由于過電流而跳閘時,斷路時產生的氣體從可動件和框體的基座之間的間隙向過電流跳閘部流出,有可能導致絕緣惡化。本專利技術就是鑒于上述實際情況而提出的,其第I目的在于,在實現電路斷路器的緊湊化的情況下,確保觸點的穩定接觸。另外,第2目的在于,在由于過電流而跳閘時,對斷路時產生的電弧氣體泄漏至過電流跳閘部這一情況進行抑制,抑制或防止由電弧氣體導致的過電流跳閘部的絕緣惡化。本專利技術涉及下述內容,S卩,在框體內形成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開關機構部收容室、消弧板(arc barrier)收容室和觸點部收容室,上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位于負載側端子部和上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之間,上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位于上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和電源側端子部之間,上述消弧板收容室位于電源側端子部和負載側端子部之間,并且位于上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以及上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的下方,上述觸點部收容室位于上述消弧板收容室內的電源側端子部側的端部處,上述消弧板收容室內的消弧板上,在與上述開關機構部的可動件前端部的可動接觸件臂中的可動觸點安裝面相對的部分處,在固定觸點側設置有成為凹形狀的可動接觸件臂抵接避讓凹部。專利技術的效果在本專利技術中,由于在框體內形成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開關機構部收容室、消弧板收容室和觸點部收容室,上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位于負載側端子部和上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之間,上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位于上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和電源側端子部之間,上述消弧板收容室位于電源側端子部和負載側端子部之間,并且位于上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以及上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的下方,上述觸點部收容室位于上述消弧板收容室內的電源側端子部側的端部處,上述消弧板收容室內的消弧板上,在與上述開關機構部的可動件前端部的可動接觸件臂中的可動觸點安裝面相對的部分處,在固定觸點側設置有成為凹形狀的可動接觸件臂抵接避讓凹部,因此,具有下述效果,即,在實現電路斷路器的緊湊化的情況下,可以確保觸點的穩定接觸。附圖說明圖1是例示出應用本專利技術的電路斷路器的ー個例子的斜視圖。圖2是以側視圖例示出將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應用于圖1的電路斷路器中的情況下的內部構造的圖,例示出在手柄進行了接通操作的情況下的各部分的狀態。圖3是以側視圖例示出將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應用于圖1的電路斷路器中的情況下的內部構造的圖,例示出在手柄進行了斷開操作的情況下的各部分的狀態。圖4是以側視圖例示出將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應用于圖1的電路斷路器中的情況下的內部構造的圖,例示出在進行了跳閘動作的情況下的各部分的狀態。圖5是表不圖3的A — A剖面的圖,例不了設置于框體內部的作為可動件的引導部的凸部的剖面形狀。圖6是圖2 圖4所例示的消弧板的放大側視圖。圖7是以側視圖例示出將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2應用于圖1的電路斷路器中的情況下的內部構造的圖,例示出在手柄進行了接通操作的情況下的各部分的狀態。圖8是以側視圖例示出將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2應用于圖1的電路斷路器中的情況下的內部構造的圖,例示出在手柄進行了斷開操作的情況下的各部分的狀態。圖9是以側視圖例示出將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2應用于圖1的電路斷路器中的情況下的內部構造的圖,例示出在進行了跳閘動作的情況下的各部分的狀態。圖10是圖7 圖9所例示的可動件的放大側視圖。圖11是例示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3的圖,是例示出可動件的其它例子的放大側視圖。圖12是表示現有的電路斷路器中的可動件和作為可動件引導部的凸部的要部放大斜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方式I下面,基于圖1至圖6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圖1是例示出應用本專利技術的電路斷路器的ー個例子的斜視圖,圖2是以側視圖例示出將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應用于圖1的電路斷路器中的情況下的內部構造的圖,例示出在手柄進行了接通操作的情況下的各部分的狀態。圖3是以側視圖例示出將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應用于圖1的電路斷路器中的情況下的內部構造的圖,例示出在手柄進行了斷開操作的情況下的各部分的狀態。圖4是以側視圖例示出將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應用于圖1的電路斷路器中的情況下的內部構造的圖,例示出在進行了跳閘動作的情況下的各部分的狀態。圖5是表示圖3的A — A剖面的圖,例示了設置于框體內部的作為可動件的引導部的凸部的剖面形狀。圖6是圖2 圖4所例示的消弧板的放大側視圖。圖1所例示的電路斷路器如圖所示,具有下述構造,即,由絕緣物制的框體中央殼體部IA和框體側板部IB、IC構成框體I,在框體中央殼體部IA的上表面露出用于從外部人為地使觸點部分離/接觸的手柄3的操作端,其中,框體中央殼體部IA的內部收容有過電流跳閘部、開關機構部、觸點部、消弧板等電路斷路器的中樞構造部,框體側板部1B、1C將該框體中央殼體部IA的兩側面閉塞,在框體中央殼體部IA的左右端部,設置有電源側端子部6以及負載側端子部7。如圖2所例示,在框體中央殼體部IA內形成有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1ACRC、開關機構部收容室1A0MC、觸點部收容室1A2CC、以及消弧板收容室1AABC。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IACRC位于負載側端子部7和開關機構部收容室1A0MC之間。開關機構部收容室1A0MC位于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IACRC和電源側端子部6之間。消弧板收容室IAABC位于電源側端子部6和負載側端子部7之間,并且位于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IACRC以及開關機構部收容室1A0MC的下方。觸點部收容室1A2CC形成為位于消弧板收容室IAABC內的電源側端子部6側的端部處,并且位于開關機構部收容室1A0MC的下方。在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IACRC內,收容有構成過電流跳閘部5的雙金屬片16、電磁鐵17、可動片25等的組裝體(assembly)。 雙金屬片16如眾所周知的那樣,與過電流進行熱隨動,經由可動片25驅動開關機構部的跳閘桿18,使電路斷路器進行跳閘動作。電磁鐵17具有被電磁鐵線圈(省略圖示)磁化的磁軛17A,如眾所周知的那樣,與短路電流等故障電流隨動,通過由磁軛17A利用電磁力吸引可動片25而驅動開關機構部的跳閘桿18,使電路斷路器進行跳閘動作。在開關機構部收容室1A0MC內,收容有構成開關機構部的跳閘桿18、手柄3的內端部、跳閘接通用的彈簧15、可動件8等的組裝體(assembly)。在觸點部收容室1A2CC內,收容有構成觸點部2的可動接觸件臂2a、可動觸點2ac、固定接觸件臂2b、固定觸點2bc等。可動接觸件臂2a在可動件8的前端部一體形成。固定接觸件臂2b在電源側端子6的內端側一體形成。在可動接觸件臂2a的前端一體形成有可動側電弧滾環2a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路斷路器,其特征在于,在框體內形成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開關機構部收容室、消弧板收容室和觸點部收容室,所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位于負載側端子部和所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之間,所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位于所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和電源側端子部之間,所述消弧板收容室位于電源側端子部和負載側端子部之間,并且位于所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以及所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的下方,所述觸點部收容室位于所述消弧板收容室內的電源側端子部側的端部處,所述消弧板收容室內的消弧板上,在與所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內的開關機構部的可動件前端部的可動接觸件臂中的可動觸點安裝面相對的部分處,在固定觸點側設置有成為凹形狀的可動接觸件臂抵接避讓凹部。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9.30 JP 2011-2161561.一種電路斷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框體內形成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開關機構部收容室、消弧板收容室和觸點部收容室, 所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位于負載側端子部和所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之間, 所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位于所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和電源側端子部之間, 所述消弧板收容室位于電源側端子部和負載側端子部之間,并且位于所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以及所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的下方, 所述觸點部收容室位于所述消弧板收容室內的電源側端子部側的端部處, 所述消弧板收容室內的消弧板上,在與所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內的開關機構部的可動件前端部的可動接觸件臂中的可動觸點安裝面相對的部分處,在固定觸點側設置有成為凹形狀的可動接觸件臂抵接避讓凹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路斷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動接觸件臂抵接避讓凹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可動接觸件臂的上下方向的尺寸。3.一種電路斷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框體內形成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開關機構部收容室、消弧板收容室和觸點部收容室, 所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位于負載側端子部和所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之間, 所述開關機構部收容室位于所述過電流跳閘部收容室和電源側端子部之間, 所述消弧板收容室位于電源側端子部和負載側端子部之間,并且位于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池田清二,
申請(專利權)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