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混合和通風裝置以及一種用于使在液體處理裝置、尤其水處理裝置的槽中的液體、尤其水體混合和通風的方法,混合和通風裝置具有混合和通風設備,其帶有:包括第一殼體件和第二殼體件的殼體;布置在第一殼體件中的電動馬達;延伸通過第一殼體件和第二殼體件的軸,其在第一軸端處由電動馬達圍繞旋轉軸線(A)旋轉地來驅動;與面對第一軸端的第二軸端相連接的輪轂;至少兩個布置在輪轂處的葉片和聯接到殼體處的供氣管。鄰接第一殼體件與第二殼體件的連接部位,第一殼體件具有聯接裝置,其帶有在徑向上關于旋轉軸線(A)延伸的開口。在聯接裝置處聯接有供氣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使在液體處理裝置、尤其水處理裝置的槽(Becken)中的液體、尤其水體(Wassermasse)混合和通風的混合和通風裝置以及一種利用這樣的裝置的方法,混合和通風裝置具有混合和通風設備,其帶有包括第一殼體件和第二殼體件的殼體;布置在第一殼體件中的電動馬達;延伸通過第一殼體件和第二殼體件的軸,其在第一軸端處由電動馬達圍繞旋轉軸線旋轉地來驅動;與面對第一軸端的第二軸端相連接的輪轂;至少兩個布置在輪轂處的葉片和聯接到殼體處的供氣管。
技術介紹
由文件DE 34 25 791 Al已知用于在生物學上改善水體的這種類型的混合和通風裝置。水下馬達(Unterwassermotor)經由軸驅動螺旋槳,其中,軸延伸通過加裝到水下馬達處的漏斗(Trichter)。螺旋槳利用軸上的輪轂來引導、可在其上轉動并且在中空輪轂(Hohlnabe)中由可調節的摩擦連結部(Reibkupplung)攜帶。中空輪轂由罩(Kappe)封閉。漏斗的背對馬達的前部包括或圍繞中空輪轂的外徑而不接觸它,因此為通風保留了間隙,其可實施為環形間隙或如花鍵套輪廓(Keilnabenprofil)。為了使水體通風,供氣管經由供給接管(Zufuehrstutzen)聯接到漏斗處。在驅動螺旋槳時,其將水從水體中抽吸到圍繞螺旋槳的螺旋槳室中并且排出這些水。在水迅速流過環形間隙時,在那里產生負壓,由此,外界空氣經由供氣管被抽吸到漏斗中并且在環形間隙中旋入流過的水中并且與水作為水-氣泡射束排出。在此不利的是,該設備必須被安裝在附加地供使用的固定部處并且該設備復雜地來構建。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使在液體處理裝置的槽中、尤其在水處理裝置中的液體、尤其水通風和混合的混合和通風裝置,在其中混合和通風設備不帶有附加的保持裝置并且具有簡單的構造。根據本專利技術,該目的由此來實現,即鄰接第一與第二殼體件的連接部位,第一殼體件具有聯接裝置,其帶有在徑向上關于旋轉軸線延伸的開口,其中,在聯接裝置處聯接有供氣管。對于混合和通風裝置因此可使用殼體件,其已在其它的設備、例如離心泵中獲得其應用。根據一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設計方案,軸從借助于第一殼體件來限制的內腔延伸到由第一和第二殼體件形成的另一內腔中。兩個內腔通過布置在第一殼體件內的壁部來流體密封地分離,由此實現混合和通風設備的可靠運行。為了對水體的徹底混合和通風實現一有利的設計方案,設置成,第二殼體件具有面對第一殼體件來構造的凹口,軸和/或與軸相連接的輪轂從第二殼體件延伸通過該凹□。此外,中空的、圓頂式地形成的輪轂體在輪轂的背對軸的側面處焊接到其處并且從輪轂的背對軸的側面延伸返回到第二殼體件的凹口中。一設計方案證明為對于好的徹底混合和通風有利,據此,在輪轂體處構造有多個葉片,其大致在徑向上延伸離開輪轂體,并且在葉片附近、在其與第二殼體件之間設置有大致徑向地延伸通過輪轂體的通孔。根據另一設計方案設置成,固定在混合和通風設備的聯接裝置處的供氣管延伸通過放置在槽之上的保持和/或調節裝置的外管(Ueberrohr)。一設計方案證明為特別可靠,據此,外管延伸通過構造在保持和/或調節裝置的承載板中的開口。如果加固板不僅與外管而且與承載板相連接,則產生外管與承載板的非常穩定的連接。為了使混合和通風裝置在槽I之上簡單地定位和固定,承載板與第一支承軌和第二支承軌相連接,它們在槽之上延伸。為了通過混合和通風設備的一定的取向實現安全且可靠的運行,供氣管在外管中在高度上可調節地且相對于外管可旋轉來布置。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一備選的設計方案,外管沿著管中心縱軸線分開地來構造,以便能夠從保持和/或調節裝置中拆卸混合和通風設備。為了操作友好地執行可能的維護工作,外管的兩部分理想地借助于多個鉸鏈和/或至少一個鉸鏈帶(Scharnierband)相對于彼此可旋轉或可翻開地相連接,其中,一個或多個關閉裝置布置在大致面對鉸鏈的側面上。此外通過一設計方案使維護工作容易,據此,保持和/或調節裝置包括在槽之上延伸的軌道元件。為此,軌道元件具有在其之上延伸的第一凹槽和以相同的方式延伸的第二凹槽,第一支承軌安裝到第一凹槽中,第二支承軌安裝到第二凹槽中。為了將混合和通風設備可靠地保持在它的設置用于運行的位置中,第一支承軌利用至少一個固定裝置可相對于軌道元件固定。在一種用于使在液體處理裝置、尤其水處理裝置的槽中的液體、尤其水體混合和通風的方法中,使用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混合和通風裝置。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在附圖中示出并且在下面詳細地來說明。其中 圖1示出了帶有水體和用于在生物學上改善水體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混合和通風裝置的槽, 圖2在詳細的剖面圖中示出了根據圖1的混合和通風裝置的混合和通風設備, 圖3在詳細的剖面圖中示出了用于保持根據圖2的混合和通風設備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混合和通風裝置的保持和/或調節裝置, 圖4在詳細的剖面圖中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混合和通風裝置的保持和/或調節裝置的另一實施形式,圖5示出了根據圖4中的線A-A的剖面圖以及 圖6在詳細的剖面圖中示出了根據圖3或4的保持和/或調節裝置的另一設計方案。 附圖標記清單I槽2水體 3混合和通風設備 4混合和通風裝置 5保持和/或調節裝置 6殼體 7第一殼體件 8第二殼體件 9連接部位 10螺栓 11電動馬達 12軸 13轉子 14第一軸端 15聯接口 16內腔 17第一軸承 18內腔 19第二軸承 20壁部 21第二軸端 22軸適配器 23螺栓 24外維體(Auflenkonus) 25鉆孔(Bohrung) 26鉆孔 27第一截段 28第二截段 29螺紋孔 30螺栓 31輪轂適配器 32外錐體 33開口 34輪轂 35螺栓 36鉆孔37第一鉆孔截段 38第二鉆孔截段 39螺紋孔 40凹口 41輪轂體 42葉片 43通孔 44聯接裝置 45開口 46供氣管 47外管 47a關閉裝置 47b關閉裝置 48承載板 49開口 50加固板 51第一支承軌 52第二支承軌 53端部截段 54導向套 55端部截段 56環 57內錐體 58 夾緊套(Spannhiilse) 59外錐體 60鎖緊螺母 61軌道元件 62第一凹槽 63第二凹槽 64固定裝置 65鉆孔 A旋轉軸線 B管中心縱軸線。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示出了槽I,例如在廢水泵站(Abwasserpumpstation)等中的沉淀槽(Kl^rbecken)或水槽。在位于槽I中的廢水體或水體2的表面之下布置有用于使水體2通風和混合的混合和通風裝置4的混合和通風設備3,其經由保持和/或調節裝置5被保持在其位置中。圖2詳細地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的混合和通風設備3。混合和通風設備3包括帶有第一殼體件7和第二殼體件8的殼體6。第一和第二殼體件在連接部位9處借助于多個螺栓10(僅示出其中的ー個)相互連接。在兩個殼體件之間還可設置有未示出的密封部。在第一殼體件7中布置有電動馬達11、尤其防爆式電動馬達,其由在第一軸端14附近放置在軸12上的電氣轉子13和圍繞轉子13布置的、然而未示出的定子形成。電動馬達以圍繞旋轉軸線A轉動的方式驅動軸12。電氣聯接經由未示出的導線實現,其密封地延伸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使在液體處理裝置、尤其水處理裝置的槽中的液體、尤其水體混合和通風的混合和通風裝置,所述混合和通風裝置具有混合和通風設備,其帶有:包括第一殼體件和第二殼體件的殼體;布置在所述第一殼體件中的電動馬達;延伸通過所述第一殼體件和第二殼體件的軸,其在第一軸端處由所述電動馬達圍繞旋轉軸線旋轉地來驅動;與面對所述第一軸端的第二軸端相連接的輪轂;布置在所述輪轂處的至少兩個葉片和聯接到所述殼體處的供氣管,其特征在于,鄰接第一殼體件(6)與第二殼體件(7)的連接部位(8),所述第一殼體件(6)具有聯接裝置(44),其帶有在徑向上關于所述旋轉軸線(A)延伸的開口(45),其中,在所述聯接裝置(44)處聯接有供氣管(46)。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9.29 DE 102011114495.51.一種用于使在液體處理裝置、尤其水處理裝置的槽中的液體、尤其水體混合和通風的混合和通風裝置,所述混合和通風裝置具有混合和通風設備,其帶有包括第一殼體件和第二殼體件的殼體;布置在所述第一殼體件中的電動馬達;延伸通過所述第一殼體件和第二殼體件的軸,其在第一軸端處由所述電動馬達圍繞旋轉軸線旋轉地來驅動;與面對所述第一軸端的第二軸端相連接的輪轂;布置在所述輪轂處的至少兩個葉片和聯接到所述殼體處的供氣管,其特征在于,鄰接第一殼體件(6)與第二殼體件(7)的連接部位(8),所述第一殼體件(6)具有聯接裝置(44),其帶有在徑向上關于所述旋轉軸線(A)延伸的開口(45),其中,在所述聯接裝置(44)處聯接有供氣管(46)。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軸(12)從借助于所述第一殼體件(6)來限制的內腔(16)延伸到由所述第一殼體件和第二殼體件出,7)形成的另一內腔(18)中。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內腔(16,18)由布置在所述第一殼體件出)內的壁部(20)來流體密封地分離。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殼體件(7)具有面對所述第一殼體件(6)來構造的凹口(40),所述軸(12)和/或與所述軸(12)相連接的輪轂(34)從所述第二殼體件(7)延伸通過所述凹口(40)。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中空的、圓頂式地形成的輪轂體(41)在所述輪轂(34)的背對所述軸(12)的側面處固定在其處并且從所述輪轂(34)的背對所述軸(12)的側面延伸返回到所述第二殼體件(7)的凹口(40)中。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輪轂體(41)處構造有多個葉片(42),其大致在徑向上延伸離開所述輪轂體(41),并且在所述葉片(42)附近、在所述葉片(42)與所述第二殼體件(7)之間設置有大致徑向地延伸通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C耶格爾,O施特拉特,S韋爾,R維策爾,H布勞恩,M布歇爾,
申請(專利權)人:KSB股份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