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全景立體視覺技術、氣動伺服控制技術和水下機器人技術在海底生物資源探索和捕撈方面的應用,尤其適用于海參等海底棲生物的捕撈。
技術介紹
深海生物捕撈,即對深海生物進行捕撈,把生物從深海捕獲出水進行科學研究或者其他商業用途。目前通常采用一種拖網捕獲技術,它是一種利用船舶航行的拖拽式捕撈方式。底拖網是一種用于對深海底棲生物等小型生物進行捕獲技術。這種底拖網技術對生態系統造成了災難性傷害,珊瑚、海綿、魚類和其它動物都將因此受到捕殺。同時眾多海洋生物的棲息地一海山等水下生態系統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種捕撈方式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由于拖網技術很難對生物進行有針對性的捕獲,往往造成不分青紅皂白的“濫殺無辜”,成功率低且浪費資源。近年來水下機器人越來越多地運用于人類對深海資源的探索。其中,對深海生物資源的探索也是極為重要的一環。深潛器最直觀的優點在于科學家可以遠程進行操控并且針對性高,也不會對深海環境造成破壞。但是目前水下機器人十分昂貴,應用于商業用途的海底生物捕撈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水下機器人又稱無人遙控潛水器,其工作方式是由水面母船上的工作人員通過連接潛水器的臍帶提供動力,操縱或控制潛水器,采用水下電視、聲吶等專用設備進行觀察,并由機械手進行水下作業。在深海生物捕獲中,水下機器人使用機械手把捕獲的生物放入收集艙中帶上水面。其中水下電視系統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一種觀察設備。如美國的伍茲霍爾(Woods Hole)海洋研究所開發了一臺名為“全球最棒的漂流者”的深潛水下機器人,它配備有高清晰度攝像頭,能在深達3000米的水下工作,科學家可遠距離操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仿生海底生物捕撈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撈機器人的本體,基于人工肌肉的具有海底行走和捕撈海底生物兩種功能的四肢,用于感知水深的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捕撈機器人行走方向的數字羅盤,用于獲取捕撈機器人周邊360°的全景立體視覺視頻圖像的雙目立體全景視覺傳感器和用于控制四肢協調海底行走、對捕撈對象的識別和空間定位、自主導航、控制捕撈動作以及與水面母船進行信息交互的智能體,與水面母船進行通信和能源設備提供設備連接的臍帶;所述的捕撈機器人的本體內部分隔成為三個空間,一個空間為收集艙,位于本體的底部,用于存放捕撈對象;一個空間為控制設備儀器儀表艙,位于本體的背部,控制設備儀器儀表艙中安裝著所述的智能體、其他控制儀器儀表以及備用電源,所述的臍帶接入到控制設備儀器儀表艙內與所述的智能體通信接口和備用電源進行連接;一個空間為浮力艙,位于收集艙和控制設備儀器儀表艙之間,主要用于控制所述的捕撈機器人行走時的穩定性以及升降;所述的雙目立體全景視覺傳感器,自帶有為捕撈機器人提供照明的環形LED光源,固定在所述的捕撈機器人本體的背部上,用于獲取仿生海底生物捕撈機器人周邊的全景立體視覺視頻圖像,接入到控制設備儀 ...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仿生海底生物捕撈機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捕撈機器人的本體,基于人工肌肉的具有海底行走和捕撈海底生物兩種功能的四肢,用于感知水深的壓力傳感器,用于檢測捕撈機器人行走方向的數字羅盤,用于獲取捕撈機器人周邊360°的全景立體視覺視頻圖像的雙目立體全景視覺傳感器和用于控制四肢協調海底行走、對捕撈對象的識別和空間定位、自主導航、控制捕撈動作以及與水面母船進行信息交互的智能體,與水面母船進行通信和能源設備提供設備連接的臍帶;所述的捕撈機器人的本體內部分隔成為三個空間,一個空間為收集艙,位于本體的底部,用于存放捕撈對象;一個空間為控制設備儀器儀表艙,位于本體的背部,控制設備儀器儀表艙中安裝著所述的智能體、其他控制儀器儀表以及備用電源,所述的臍帶接入到控制設備儀器儀表艙內與所述的智能體通信接口和備用電源進行連接;一個空間為浮力艙,位于收集艙和控制設備儀器儀表艙之間,主要用于控制所述的捕撈機器人行走時的穩定性以及升降;所述的雙目立體全景視覺傳感器,自帶有為捕撈機器人提供照明的環形LED光源,固定在所述的捕撈機器人本體的背部上,用于獲取仿生海底生物捕撈機器人周邊的全景立體視覺視頻圖像,接入到控制設備儀器儀表艙內與所述的智能體的USB接口進行連接;所述的壓力傳感器固定在所述的捕撈機器人本體的背部上,接入到控制設備儀器儀表艙內與所述的智能體的A/D接口進行連接,用于檢測所述的捕撈機器人本體所受到的海水壓力,從而從壓力值推算出所述的捕撈機器人本體所處的深度;所述的數字羅盤安置在控制設備儀器儀表艙內,與所述的智能體的I/O接口進行連接,用于檢測所述的捕撈機器人的行走方向,根據所述的捕撈機器人行走控制與行走方向得到所述的捕撈機器人在海底行走的軌跡;所述的智能體包括全景立體圖像獲取單元、與母船信息交互模塊、升降控制模塊、自主導航模塊、行走控制模塊、智能視頻分析模塊和捕撈控制模塊;其中,所述的全景立體圖像獲取單元,用于獲取初始化信息和全景立體視頻圖像;所述的與母船信息交互模塊,用于將所述的捕撈機器人周圍的全景立體視頻圖像傳輸給母船、接受從母船發出的控制指令;所述的升降控制模塊,用于控制所述的捕撈機器人的浮力艙中的真空量,以實現所述的捕撈機器人的升降;所述的自主導航模塊,用于從所述的雙目立體全景視覺傳感器獲取的全景立體視覺視頻圖像,解析仿生海底生物捕撈機器人周圍的地域環境,完成路徑規劃和避障任務;所述的行走控制模塊,用于控制所述的捕撈機器人的四肢的協調動作,以實現所述的捕撈機器人在海底的行走;所述的智能視頻分析模塊,用于從所述的雙目立體全景視覺傳感器獲取的全景立體視覺視頻圖像,從全景立體視覺視頻圖像中解析出捕撈對象、捕撈對象大小以及所處的空間位置,為針對性的捕撈提供捕撈口的空間位置信息;所述的捕撈控制模塊,用以控制所述的基于人工肌肉的捕撈管道的三個自由度的動作,使得捕撈口對準捕撈對象;當捕撈口對準捕撈對象時控制脈沖式負壓發生模塊動作產生脈沖式負壓將捕撈對象吸入到捕撈管道中。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海底生物捕撈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四肢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的捕撈機器人本體的收集艙兩側前后,類似于海龜的四肢,由人工肌肉制成;所述的四肢的外形呈管三自由度肌肉狀,管內分隔成三個互成120°的扇形柱狀空腔,通過分別控制三個空腔的水壓力來實現沿中心軸Z方向的伸縮及任意一個方向的彎曲,實現三個自由度的控制;在所述的捕撈機器人行走時,所述的四肢支撐著所述的捕撈機器人本體;在所述的捕撈機器人進行捕撈時,所述的四肢的前端對準捕撈對象實現對準捕撈對象吸入捕撈;在所述的四肢中設置有捕撈管道,以下簡稱基于人工肌肉的捕撈管道,當所述的四肢的前端對準捕撈對象時所述的捕撈管道中產生脈沖式負壓,將捕撈對象吸入到所述的捕撈管道中,然后隨著所述的捕撈管道進入到所述的捕撈艙內。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生海底生物捕撈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收集艙在安裝所述的四肢的部位配置有四個口,四個口的閥門開與關均由四個收集艙電磁閥控制,收集艙電磁閥處于開的狀態時所述的捕撈管道與所述的收集艙是相通的;在所述的捕撈機器人行走時或者升降時,收集艙電磁閥處于關閉狀態,這樣能保證捕撈對象不會倒流到海中,同時也實現了對捕撈對象的保壓;只有當所述的四肢的前端對準捕撈對象時,收集艙電磁閥處于開啟狀態;所述的收集艙固定在所述的捕撈機器人本體的底部,所述的捕撈機器人本體的底部與本體是可分離的;當所述的捕撈機器人完成捕撈作業后浮到海面上并收回到母船時,作業人員將所述的捕撈機器人本體的底部從本體上卸下,用內空的收集艙更換盛滿了捕撈對象的收集艙,重新將所述的捕撈機器人本體的底部連接到本體上,然后將所述的捕撈機器人放入海中繼續進行捕撈。4.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生海底生物捕撈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力艙上開有兩個口,一個口用浮力艙電磁閥控制其開和閉,當浮力艙電磁閥處于開的狀態時浮力艙與外界相通,當浮力艙電磁閥處于閉的狀態時所述的浮力艙與外界隔絕;另一個口與水泵輸入口連接,水泵工作時將所述的浮力艙的海水抽出,在浮力艙中形成一定的真空,使得捕撈機器人上浮;因此當要控制捕撈機器人的下降時,控制浮力艙電磁閥打開讓海水進入所述的浮力艙;當要控制捕撈機器人的上升時,控制浮力艙電磁閥關閉然后使水泵工作讓所述的浮力艙中的海水抽出,使得捕撈機器人具有向上的浮力。5.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生海底生物捕撈機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于人工肌肉的捕撈管道的外形呈管三自由度肌肉狀,管內分隔成三個互成120°的扇形柱狀空腔;通過分別控制三個空腔的壓力來實現沿中心軸Z方向的伸縮及任意一個方向的彎曲,實現三個自由度的控制;在所述的基于人工肌肉的捕撈管道的內外管壁的橡膠基體中,夾有芳香族聚酰胺增強纖維,纖維走向與肌肉的軸向有一夾角α,考慮到所述的基于人工肌肉的捕撈管道的柔軟性,將夾角α設計為70° 10° ;將所述的基于人工肌肉的捕撈管道分成管道終端、管道終端密封體、管道本體、管道連接密封體、管道連接法蘭和通液管;其組裝過程是首先,將所述的管道終端密封體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湯一平,俞立,孫明軒,倪洪杰,余世明,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