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液流電池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圓形液流電池及包括其的圓形液流電池堆。
技術介紹
現有的液流電池堆,包括液流框I’、雙極板2’、多孔電極3’、離子交換膜4’按照圖1所示次序疊放并裝配而成,電池堆的組成由圖1中所示的結構重復疊放而成,由圖1和圖2可以看出,其單電池片為矩形,電解液進口在矩形一端,而出口在矩形另外一端。無論怎么進行電池內部流場設計,電解液都要逐漸從電池片的一端流向另一端導致電解液在電池片內反應不均勻。而且,在該流動過程中,充放電時,在其進口端電解液反應離子濃度大于出口端反應離子濃度,而且隨著電解液的流動及反應離子的消耗,反應離子濃度逐漸變小因此,進口端和出口端的電解液反應離子濃度有一定差異,而進口端和出口端電解液經過多孔電極的線速度是相同的(由于矩形電池片設計,其進出口截面積相等且進出口體積流速始終相等),從而進一步加劇了電解液反應不均勻、濃差極化以及電池效率的降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圓形液流電池及包括其的圓形液流電池堆,優化了電解液在反應過程中的反應離子濃度的均勻性。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圓形液流電池,圓形液流電池包括正極半電池;負極半電池;圓形的離子交換膜,設置在正極半電池和負極半電池之間;兩個分別向正極半電池和負極半電池提供電解液的圓形的進液端板,設置在圓形液流電池的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各進液端板分別包括圓形的進液內孔,設置在進液端板的圓心周圍處;多個相互隔離的圓形的進液邊槽,沿進液端板的周向均勻排布,各進液邊槽將進液內孔與正極半電池或負極半電池連通。進一步地,上述各進液端板背離離子交換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圓形液流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液流電池包括:正極半電池;負極半電池;圓形的離子交換膜(1),設置在所述正極半電池和所述負極半電池之間;兩個分別向所述正極半電池和所述負極半電池提供電解液的圓形的進液端板,設置在所述圓形液流電池的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各所述進液端板分別包括:圓形的進液內孔,設置在所述進液端板的圓心周圍處;多個相互隔離的圓形的進液邊槽,沿所述進液端板的周向均勻排布,各所述進液邊槽將所述進液內孔與所述正極半電池或所述負極半電池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圓形液流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圓形液流電池包括 正極半電池; 負極半電池; 圓形的離子交換膜(I),設置在所述正極半電池和所述負極半電池之間; 兩個分別向所述正極半電池和所述負極半電池提供電解液的圓形的進液端板,設置在所述圓形液流電池的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各所述進液端板分別包括 圓形的進液內孔,設置在所述進液端板的圓心周圍處; 多個相互隔離的圓形的進液邊槽,沿所述進液端板的周向均勻排布,各所述進液邊槽將所述進液內孔與所述正極半電池或所述負極半電池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圓形液流電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進液端板背離所述離子交換膜(I)的第一表面為平面,朝向所述離子交換膜(I)的第二表面包括 與所述進液端板同心的圓形凹陷部,所述進液內孔設置在所述圓形凹陷部中,所述進液邊槽設置在所述圓形凹陷部外圍靠近所述進液端板邊緣的位置,且兩個所述進液端板的圓形凹陷部大小相等; 多個導流槽,設置在所述進液邊槽與所述圓形凹陷部之間將所述電解液由所述進液內孔導流至所述進液邊槽。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圓形液流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槽的深度與所述圓形凹陷部的深度相同。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圓形液流電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進液端板的所述進液邊槽和所述導流槽均為四個。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圓形液流電池,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進液端板由外到內依次設置在所述圓形液流電池的同一端部, 位于外側的所述進液端板還包括與位于內側的所述進液端板的進液內孔位置對應且連通的圓形的進液導流孔,且所述進液導流孔的深度與所述位于外側的進液端板的厚度相同; 所述位于內側的進液端板還包括 多個圓形的進液邊孔,與所述位于外側的進液端板的進液邊槽對應且連通; 圓柱體,與所述位于外側的進液端板的進液內孔相對應且厚度與所述位于內側的進液端板的厚度相同。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圓形液流電池,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進液端板分別設置在所述離子交換膜(I)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任意一個進液端板的圓形凹陷部還設置有將來自另一個進液端板的電解液導出所述圓形液流電池的圓形的出液內孔,且所述出液內孔的深度與其所在的進液端板的厚度相同。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圓形液流電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極半電池和所述負極半電池分別包括 液流框(2),設置在所述離子交換膜(I)的一側,所述液流框(2)包括同心設置且相互連接的環形框(21)和圓板(22); 多孔電極(3),嵌設在所述液流框(2)的環形框(21)與圓板(22)之間; 雙極板(4),設置在所述多孔電極(3)遠離所述離子交換膜(I)的一側;絕緣板¢),設置在所述雙極板(4)遠離所述多孔電極(3)的一側,靠近所述雙極板(4)的側面具有凹槽; 集流板(5),嵌設在所述絕緣板¢)的所述凹槽中; 兩個所述進液端板分別為正極進液端板(7)和負極進液端板(8),所述正極進液端板(7)的進液內孔為正極進液內孔(71)、所述正極進液端板(7)的進液邊槽為正極進液邊槽(72);所述負極進液端板(8)的進液內孔為負極進液內孔(81)、所述負極進液端板(8)的進液邊槽為負極進液邊槽(83), 其中 所述正極進液端板(7)設置在靠近所述正極半電池的一側,來自所述正極進液內孔(71)的正極電解液依次經過所述正極半電池的絕緣板¢)、雙極板(4)和液流框(2)進入所述正極半電池的多孔電極(3)進行反應;或 所述正極進液端板(7)設置在遠離所述正極半電池的一側,來自所述正極進液內孔(71)的正極電解液依次經過所述負極半電池的絕緣板¢)、雙極板(4)、液流框(2)、離子交換膜(I)和正極半電池的液流框(2)進入所述正極半電池的多孔電極(3)進行反應;或所述負極進液端板(8)設置在靠近所述負極半電池的一側,來自所述負極進液內孔(81)的負極電解液依次經過所述負極半電池的絕緣板¢)、雙極板(4)和液流框(2)進入所述負極半電池的多孔電極(3)進行反應;或 所述負極進液端板(8)設置在遠離所述負極半電池的一側,來自所述負極進液內孔(81)的負極電解液依次經過所述正極半電池的絕緣板¢)、雙極板(4)、液流框(2)、離子交換膜(I)和所述負極半電池的液流框(2)進入所述負極半電池的多孔電極(3)進行反應。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圓形液流電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離子交換膜(I)、雙極板(4)、液流框(2)和靠近所述正極進液端板(7)或所述負極進液端板(8)的所述絕緣板(6)均具有 與所述正極進液邊槽(72)相對應的圓形的正極液流通孔(10),所述正極半電池的多孔電極(3)與所述正極液流通孔(10)相連通; 與所述負極進液邊槽(83)相對應的圓形的負極液流通孔(20),所述負極半電池的多孔電極(3)與所述負極液流通孔(20)相連通; 所述離子交換膜(I)和所述液流框(2)的所述圓板(22)上分別設置有 圓形的正極集液孔(30),與所述正極半電池的多孔電極(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殷聰,宋彥斌,湯浩,高玉,李云,高艷,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