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門鎖的鎖體,特別涉及具有雙鎖膽的防盜鎖體,包括鎖殼體、容納在所述鎖殼體內的驅動機構、斜鎖舌、第一方鎖舌和第二方鎖舌,還包括能夠分別驅動所述第一方鎖舌、第二方鎖舌的第一鎖膽和第二鎖膽;所述驅動機構能夠拖動所述斜鎖舌的頭部在所述殼體的面側壁上形成的開口部中伸出或縮回;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有能夠收回所述斜鎖舌的拐臂、能夠驅動所述拐臂轉動的推動臂和在所述第一方鎖舌上能夠轉動的第一傳導臂;所述拐臂包括橫向臂,所述橫向臂與所述斜鎖舌的桿體部結合聯動;所述推動臂呈雙臂狀,其尾端部與所述橫向臂連接,其頂端部與所述第一傳導臂的連接;為此可以應用到防盜門鎖的結構中。(*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門鎖的鎖體,特別涉及具有雙鎖膽的防盜鎖體。
技術介紹
使用雙鎖膽的防盜門及其防盜鎖已經在市場上開始使用,但這些具有雙鎖膽的鎖體,主要還是集中在一個鎖膽殼內設置兩個鎖膽,這樣雖然提高了無鎖匙開鎖的難度從而提高了安全性,但未提高防盜門鎖的機械強度。為此有人提出了一種在一個鎖體中分別設置兩個鎖膽及其所驅動的防盜用兩個方鎖舌和一個閉門用的斜鎖舌,但僅僅只能用不同的鑰匙分別開啟兩個方鎖舌后,再用門把手開啟斜鎖舌,顯然這種操作方式十分不便利,特別是當門把手被破壞后,將導致無法開啟斜鎖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之一在于改進雙鎖膽鎖體的驅動機構從而使其能夠反向收回所述斜鎖舌。所述反向收回斜鎖舌是指順時針旋轉鎖膽時能夠將所述斜鎖舌收回到鎖體內。為此,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具有雙鎖膽的防盜鎖體,所述鎖體包括鎖殼體、容納在所述鎖殼體內的驅動機構、斜鎖舌、第一方鎖舌和第二方鎖舌,還包括能夠分別驅動所述第一方鎖舌、第二方鎖舌的第一鎖膽和第二鎖膽;所述斜鎖舌位于所述第一方鎖舌和第二方鎖舌之間,所述斜鎖舌包括桿體部和設置在所述桿體部前端的并具有斜面的頭部,所述驅動機構能夠拖動所述斜鎖舌的頭部在所述殼體的面側壁上形成的開口部中伸出或縮回;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有能夠收回所述斜鎖舌的拐臂、能夠驅動所述拐臂轉動的推動臂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方鎖舌上并在所述第一方鎖舌上能夠轉動的第一傳導臂;所述拐臂包括橫向臂,所述橫向臂與所述斜鎖舌的桿體部結合聯動;所述推動臂呈雙臂狀,其尾端部與所述橫向臂連接,其頂端部與所述第一傳導臂的連接;所述第一鎖膽設置在所述第一方鎖舌與所述斜鎖舌之間,所述第一鎖膽的撥叉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第一傳導臂轉動,進而反向收回所述斜鎖舌,所述第一鎖膽的撥叉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第一方鎖舌伸出;所述驅動機構還包括能夠左右滑動的第二傳導臂,所述第二傳導臂繞過所述第二方鎖舌后其尾端連接到所述推動臂的頂端部,所述第二鎖膽設置在所述第二方鎖舌的右側,所述第二鎖膽的撥叉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第二傳導臂移動,進而反向收回所述斜鎖舌,所述第二鎖膽的撥叉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第二方鎖舌伸出。其中,所述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中的圖面方向為基準的方向。所述方鎖舌是指其伸出的頭部呈方形的鎖舌。根據上述結構,由于所述第一傳導臂和所述第二傳導臂同時連接到所述推動臂的頂端部,這樣無論最后開啟的是所述第一鎖膽或者是所述第二鎖膽,都能在反向旋轉最后開啟的所述第一鎖膽或者是所述第二鎖膽的時候開啟斜鎖舌。其次,由于所述第一傳導臂直接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第一方鎖舌上,這樣不僅節省了鎖體內的空間還能使所述第一傳導臂能夠隨所述第一方鎖舌移動而脫離所述推動臂的頂端部。最后,所述第二傳導臂與所述第一傳導臂共用一個所述推動臂,使所述驅動機構在能夠形成聯動的同時而其結構又非常簡單。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在所述第二方鎖舌上還設置有能左右移動的輔助傳導臂,所述輔助傳導臂連接到所述第二傳導臂,所述第二鎖膽的撥叉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輔助傳導臂移動,進而所述輔助傳導臂再驅動所述第二傳導臂移動,所述第二鎖膽的撥叉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第二方鎖舌伸出并使所述輔助傳導臂與所述第二傳導臂脫離。這樣可以使所述輔助傳導臂能夠隨所述第二方鎖舌的移動而脫離所述第二傳導臂,當所述第二方鎖舌伸出后則不能再驅動所述輔助傳導臂移動。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輔助傳導臂的頂端部呈拐臂狀,所述第二傳導臂的部分臂體能夠插入所述輔助傳導臂頂端部的拐臂槽中。這樣通過所述拐臂槽結構實現所述輔助傳導臂與所述第二傳導臂之間的傳動連接。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第一傳導臂呈L狀并能夠在所述方鎖舌上轉動,所述第一傳導臂的背部頂靠在所述推動臂的頂端部。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桿體部上設置擋塊,所述橫向臂結合在所述擋塊上。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桿體部的尾端部上套裝有復位彈簧,所述復位彈簧限定在所述擋塊與所述殼體之間。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拐臂的旋轉軸位置設置有門把手的轉軸。這樣可以通過所述門把手直接開啟所述斜鎖舌。由于本專利技術具有上述特點及優點,為此可以應用到防盜門鎖的結構中。附圖說明圖1是應用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鎖體布局結構示意圖;圖2是在圖1的基礎上,省略了所述第一方鎖舌、第二方鎖舌后結構布局示意圖;圖3是在圖2的基礎上,省略了第二傳導臂及其第二鎖膽后,順時針方向旋轉所述第一鎖膽使所述斜鎖舌收回的結構布局示意圖;圖4是圖1、圖2、圖3和圖7中所示的所述推動臂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1、圖2和圖3中所示的所述第一傳導臂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1、圖2和圖7中所示的所述輔助傳導臂側面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在圖2的基礎上,省略了第一傳導臂及其第一鎖膽后,順時針方向旋轉所述第二鎖膽使所述斜鎖舌收回的結構布局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1到圖7對應用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所述鎖體的結構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圖2、圖3和圖7所示,一種具有雙鎖膽的防盜鎖體I,所述鎖體I包括鎖殼體10、容納在所述鎖殼體10內的驅動機構、第二方鎖舌2、第一方鎖舌3和斜鎖舌4,所述斜鎖舌4位于所述第一方鎖舌3和第二方鎖舌2之間。所述鎖殼體10內還設置有能夠分別驅動所述第一方鎖舌3、第二方鎖舌2的第一鎖膽31和第二鎖膽21 ;所述斜鎖舌4包括桿體部41和設置在所述桿體部41前端的并具有斜面的頭部,所述驅動機構能夠拖動所述斜鎖舌4的頭部在所述鎖殼體10的面側壁上形成的開口部11中伸出或縮回。如圖1、圖2、圖3和圖7所示,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有能夠收回所述斜鎖舌4的拐臂7、能夠驅動所述拐臂7轉動的推動臂8。其中所述拐臂7包括有橫向臂71,所述橫向臂71上設置有過渡臂72 ;所述拐臂7的轉軸70處設置有門把手的轉軸,即所述拐臂7可以在門把手的驅動下轉動;在所述桿體部41上設置擋塊42,在所述擋塊42與所述鎖殼體10之間設置有復位彈簧43 ;所述拐臂7的所述橫向臂71頂壓在所述擋塊42上,這樣當所述拐臂7順時針方向旋轉時就能拖動所述斜鎖舌4向所述鎖殼體10內縮回,當釋放所述拐臂7,所述桿體部41尾端的所述復位彈簧43就能夠驅動所述桿體部41復位;即所述拐臂7的所述橫向臂71與所述桿體部41形成聯動。為了讓所述第一鎖膽31能夠與收回所述斜鎖舌4,在所述第一方鎖舌3上設置有能夠轉動的第一傳導臂9 ;如圖5所示,所述第一傳導臂9呈L狀,在所述第一傳導臂9的尾端部92上設置有轉軸90,所述轉軸90固連在所述第一方鎖舌3上,在其頂端部91上設置有長條孔93,所述長條孔93套在所述第一方鎖舌3上設置的連接柱95上,這樣所述第一傳導臂9能夠在所述連接柱95與所述長條孔93所界定的范圍內繞所述轉軸90旋轉,并且所述第一傳導臂9也能隨所述第一方鎖舌3的上下移動而移動。所述推動臂8設置在所述過渡臂72與所述第一傳導臂9的頂端部91之間。如圖4所示,所述推動臂8呈雙臂狀,其中央部位設置有轉軸80,所述轉軸80與所述鎖殼體10連接;所述推動臂8尾端部81連接到所述橫向臂71上設置的過渡臂72,其頂端部82與所述第一傳導臂9的背部94形成連接。所述第一鎖膽32設置在所述第一方鎖舌3與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具有雙鎖膽的防盜鎖體,所述鎖體包括鎖殼體、容納在所述鎖殼體內的驅動機構、斜鎖舌、第一方鎖舌和第二方鎖舌,還包括能夠分別驅動所述第一方鎖舌、第二方鎖舌的第一鎖膽和第二鎖膽;所述斜鎖舌位于所述第一方鎖舌和第二方鎖舌之間,所述斜鎖舌包括桿體部和設置在所述桿體部前端的并具有斜面的頭部,所述驅動機構能夠拖動所述斜鎖舌的頭部在所述殼體的面側壁上形成的開口部中伸出或縮回;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有能夠收回所述斜鎖舌的拐臂、能夠驅動所述拐臂轉動的推動臂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方鎖舌上并在所述第一方鎖舌上能夠轉動的第一傳導臂;所述拐臂包括橫向臂,所述橫向臂與所述斜鎖舌的桿體部結合聯動;所述推動臂呈雙臂狀,其尾端部與所述橫向臂連接,其頂端部與所述第一傳導臂的連接;所述第一鎖膽設置在所述第一方鎖舌與所述斜鎖舌之間,所述第一鎖膽的撥叉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第一傳導臂轉動,進而反向收回所述斜鎖舌,所述第一鎖膽的撥叉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第一方鎖舌伸出;所述驅動機構還包括能夠左右滑動的第二傳導臂,所述第二傳導臂繞過所述第二方鎖舌后其尾端連接到所述推動臂的頂端部,所述第二鎖膽設置在所述第二方鎖舌的右側,所述第二鎖膽的撥叉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第二傳導臂移動,進而反向收回所述斜鎖舌,所述第二鎖膽的撥叉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第二方鎖舌伸出。...
【技術特征摘要】
1.具有雙鎖膽的防盜鎖體,所述鎖體包括鎖殼體、容納在所述鎖殼體內的驅動機構、斜鎖舌、第一方鎖舌和第二方鎖舌,還包括能夠分別驅動所述第一方鎖舌、第二方鎖舌的第一鎖膽和第二鎖膽;所述斜鎖舌位于所述第一方鎖舌和第二方鎖舌之間,所述斜鎖舌包括桿體部和設置在所述桿體部前端的并具有斜面的頭部,所述驅動機構能夠拖動所述斜鎖舌的頭部在所述殼體的面側壁上形成的開口部中伸出或縮回;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機構包括有能夠收回所述斜鎖舌的拐臂、能夠驅動所述拐臂轉動的推動臂和設置在所述第一方鎖舌上并在所述第一方鎖舌上能夠轉動的第一傳導臂;所述拐臂包括橫向臂,所述橫向臂與所述斜鎖舌的桿體部結合聯動;所述推動臂呈雙臂狀,其尾端部與所述橫向臂連接,其頂端部與所述第一傳導臂的連接;所述第一鎖膽設置在所述第一方鎖舌與所述斜鎖舌之間,所述第一鎖膽的撥叉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第一傳導臂轉動,進而反向收回所述斜鎖舌,所述第一鎖膽的撥叉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第一方鎖舌伸出;所述驅動機構還包括能夠左右滑動的第二傳導臂,所述第二傳導臂繞過所述第二方鎖舌后其尾端連接到所述推動臂的頂端部,所述第二鎖膽設置在所述第二方鎖舌的右側,所述第二鎖膽的撥叉順時針方向旋轉時能夠推動所述第二傳導臂移動,進而反向收回所述斜鎖舌...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國基,馬宗獻,
申請(專利權)人:曹國基,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