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可發光扶手,包括扶手本體和位于所述扶手本體兩端的支座,至少其一所述支座內設有發光體以及與所述發光體電連接的發光控制裝置,且所述該支座的表面設有可以開啟的頂蓋,所述發光控制裝置包括電源、與所述電源相連的控制基板、位于所述支座內表面的人體感應器和光強感應器,所述人體感應器和光強感應器均與所述控制基板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公開的扶手的支座在需要照明的情況下,當人體接近時會自動發光,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的同時也能夠節約用電。(*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可發光扶手,特別涉及一種可以自動控制發光的扶手。
技術介紹
扶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品,為了支撐通行者的身體,在一些樓梯、走廊等處均會設置一些扶手。普通的扶手一般沒有照明的作用,如果走廊的燈具不亮的話,使用者很難找到扶手所在的位置,有時候也很難找到開燈的開關。于是,人們也研究開發了一些具有發光功能的扶手,這種扶手通常是由人工控制,到了夜間,位于樓梯或者走廊等地方的扶手會統一發光,給人們的行動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是這樣會造成極大的浪費,在沒有人經過時,尤其是深夜,人比較稀少的時候,這種扶手持續發光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后來也出現了一些聲控或者人體感應的可發光扶手,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這種扶手在白天,光線好的時候也會受到感應而發光,而這樣是人們所不需要的,也會造成資源的浪費。
技術實現思路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發光扶手,既能在光線弱的時候自動控制發光,又能在光線強的時候自動停止發光,以達到既能為人們提供便利,又能起到省電的目的。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可發光扶手,包括扶手本體和位于所述扶手本體兩端的支座,至少其一所述支座內設有發光體以及與所述發光體電連接的發光控制裝置,且所述該支座的表面設有可以開啟的頂蓋,所述發光控制裝置包括電源、與所述電源相連的控制基板、位于所述支座內表面的人體感應器和光強感應器,所述人體感應器和光強感應器均與所述控制基板電連接。優選地,所述扶手本體和所述支座為可以拆分的個體,安裝時可以組裝在一起,在搬運過程中可以拆開,方便包裝。優選地,其中一個所述支座內設有發光體和發光控制裝置,且所述該支座的表面設有可以開啟的頂蓋。優選地,所述兩個支座的底端均開設有安裝孔,可以用來安裝螺絲,將可發光扶手固定于墻面等位置。優選地,所述扶手本體為直線型,所述兩個支座均呈J型,可以起到美觀的作用。[0011 ] 優選地,所述扶手本體上設有至少一個中間支撐材料,所述中間支撐材料內安裝有所述發光體,所述發光體與所述發光控制裝置電連接,當扶手本體比較長時,中間支撐材料可以起到支撐作用。通過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提供的可發光扶手包括扶手本體和可以發光的支座,可以給使用者提供支撐的位置,而且還具有照明的功能;人體感應器可以接收外界的信號,控制發光體的發光;光強感應器可以檢測外界的光強,當光強達到一定值的時候,會控制人體感應器停止接收外界人體的信號,所以該扶手僅在需要照明的時候發光,還可以起到省電的目的。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所公開的一種可發光扶手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一所公開的一種可發光扶手的支座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二所公開的一種可發光扶手的示意圖;圖4為圖3中所示的可發光扶手的支座和中間支撐材料的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可發光扶手,如圖1所示的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該扶手安裝在走廊或者樓梯等處,既能給人提供手扶的地方,也能在光線弱的時候提供照明。實施例一所示的可發光扶手,包括扶手本體I和位于扶手本體I兩端的支座2,其中至少有一個支座2內設有發光體3以及與發光體3電連接的發光控制裝置4,且該支座2的表面設有可以開啟的頂蓋5,可以用于內部元件的維護和更換,發光控制裝置4包括電源41、與電源41相連的控制基板42、位于支座2頂端的人體感應器43和位于支座2基端的光強感應器44,人體感應器43和光強感應器44均與控制基板42電連接。本實施例一中的電源41可以為普通的干電池或充電電池,可以更換,也可以用交流電源;發光體3為目前比較常用的LED燈;人體感應器43的感應面一 43a位于支座2的表面,可以感知與之靠近的人體,并發出信號傳送至控制基板42,再由控制基板42發出指令,控制LED燈的發光;光強感應器44的感應面二 44a也位于支座2的表面,可以感知外界的光線強弱,當光強超過設定的數值時,光強感應器44會發出信號,使人體感應器43停止工作,不再接收由人體傳來的信號,這樣LED燈便會停止工作,可以起到省電的目的。本實施例一中的扶手本體I和支座2為可以拆分的個體,安裝時可以組裝在一起,在搬運過程中可以拆開,方便包裝;當然也可以為一個整體,選用同樣的材料,如合成樹脂,不銹鋼,鋁合金等,本實施例一中的扶手本體I為木質材料,支座2為鋁合金材料制成;扶手本體I的形狀不限于圖2中的圓柱形,也可以為菱柱形,菱筒形等形狀,而且扶手本體I也不限于為直線狀,彎曲的也可以;兩個支座2的形狀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且形狀也不限于J型,可以為L型或者是T型,本實施例一是從美觀的角度出發進行的選擇。本實施例一中只有一個支座2內設有發光體3和發光控制裝置4,且該支座2的表面設有可以開啟的頂蓋5,也可以兩個支座2內均設有發光體3和發光控制裝置4,照明效果更好。從圖2中可以看出支座2的內部結構,電源41和控制基板42安裝于支座2的內部,安裝于頂蓋5也可以;在頂蓋5的J型彎曲部位外側形成窗口 6,窗口 6內安裝有透光體7,透光體7的下方設有支撐板8,在支撐板8上分布著數個發光體3。透光體7和支撐板8的形狀都是根據支座2的形狀進行的彎曲,透光體7可以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窗口 6不限于在頂蓋5的J型彎曲部位的外側,也可以在支座2的側面或者內側彎曲部位。在本實施例一中,有多個發光體3LED燈安裝于支撐板8上,但不限于此種結構,也可以采用由丙烯樹脂、聚酯等透明材料形成的棒狀透光體7和一個LED燈的組合,此透光體7沿著上述窗口 6安裝,在透光體7的一端安裝LED燈,在此狀態下,LED燈發出的光線可以沿著透光體7傳播,進而從窗口 6中向外照射。兩個支座2的底端均開設有安裝孔9,可以用來安裝螺絲,將可發光扶手固定于墻面10等位置。控制基板42可以設定時間,達到預定的時間后發光體3會自動停止發光,節省用電。需要說明的是扶手本體I和支座2的連接處,以及人體感應器43和光強感應器44在支座2表面的安裝處都要密封,要達到不漏液體的狀態,可以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并能避免在使用時有雨水或者其它的液體進入到扶手內,造成扶手的損壞。可發光扶手在使用安裝時上下安裝也可以,在樓梯等處傾斜安裝也可以,可以發光的支座2可位于上方,也可位于下方,位于支座2頂部的人體感應器43總是朝向墻面10的外側,會及時接收到來自人體的信號,發出指令,光線可以朝向任何一個方向發射,均能起到照明的作用。如圖3所示的實施例二的示意圖,在扶手本體I的中部設有中間支撐材料21,把扶手本體I分為兩部分,該中間支撐材料21包括安裝部22和與之相連的支撐部23,支撐部23的前端形成容器部24,容器部24與扶手本體I相連,容器部24內安裝有發光體3,如圖4中所示,該發光體3與發光控制裝置4相連,容器部24的頂端設有可以開閉的蓋子25,圖4中省略了容器部24頂端的蓋子25,容器部24的兩端設有通孔26,可供電線28穿過,安裝部22的底端設有定位孔27,用于將安裝部22固定于墻面10等位置。扶手本體I不限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發光扶手,包括扶手本體和位于所述扶手本體兩端的支座,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一所述支座內設有發光體以及與所述發光體電連接的發光控制裝置,且所述該支座的表面設有可以開啟的頂蓋,所述發光控制裝置包括電源、與所述電源相連的控制基板、位于所述支座內表面的人體感應器和光強感應器,所述人體感應器和光強感應器均與所述控制基板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發光扶手,包括扶手本體和位于所述扶手本體兩端的支座,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一所述支座內設有發光體以及與所述發光體電連接的發光控制裝置,且所述該支座的表面設有可以開啟的頂蓋,所述發光控制裝置包括電源、與所述電源相連的控制基板、位于所述支座內表面的人體感應器和光強感應器,所述人體感應器和光強感應器均與所述控制基板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發光扶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本體和所述支座為可以拆分的個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發光扶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川島浩二,大島康弘,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瑪依斯特,松六株式會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