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自動回轉刀架,包括上刀體、下刀體、絲桿套、定軸、撥位盤、定位盤和驅動絲桿套旋轉的驅動裝置以及檢測上刀體相對定軸轉動位置的位置檢測裝置,上刀體上具有第一齒盤部,下刀體上具有與第一齒盤部相配的第二齒盤部,上刀體與絲桿套通過螺紋連接,定軸和撥位盤分別與下刀體固定連接,撥位盤上開有與撥位銷上銷頭相配合的撥位槽,定位盤上開有與定位銷下銷頭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的定位銷和∕或撥位銷在其軸向方向上開有貫穿銷體的缺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定位銷和撥位銷在上刀體內潤滑良好,并且不會出現同時移動造成刀架不能正常運動的現象。(*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自動回轉刀架,屬于數控機床
技術介紹
目前,現有技術的自動回轉刀架在在刀架轉刀的過程中,定位銷和撥位銷容易相互悶死在孔里,也就是二個銷子同時上下,中國專利CN201316811Y公開了一種數控自動回轉刀架,在刀架轉刀的過程中,撥位銷和定位銷在上刀體孔里有上下運動,撥位銷和定位銷與孔的配合間歇比較小一般只有O. OfO. 02mm,為了使二種銷子在銷孔里有良好的潤滑,而且相對運動處必須有潤滑,因此在銷孔加潤滑劑。加了潤滑劑后有時產生銷子會相互悶死在孔里的現象,也就是二個銷子同時上下,而刀架的轉位過程需要銷子會單個運動當撥位銷工作時,首先要在孔里向上運動進入撥位盤的槽內,這時定位銷在孔里不動,當定位銷工作時,首先要在孔里向下運動進入定位盤的槽內,這時撥位銷在孔里不動。在上述運動過程中,由于油脂把銷子和孔的間歇封住,使銷子產生不能分開運動,造成刀架不能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自動回轉刀架,它的定位銷和撥位銷在上刀體內潤滑良好,并且不會出現同時移動造成刀架不能正常運動的現象。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回轉刀架,包括上刀體、下刀體、絲桿套、定軸、撥位盤、定位盤和驅動絲桿套旋轉的驅動裝置以及檢測上刀體相對定軸轉動位置的位置檢測裝置,上刀體上具有第一齒盤部,下刀體上具有與第一齒盤部相配的第二齒盤部,上刀體與絲桿套通過螺紋連接,定軸和撥位盤分別與下刀體固定連接,絲桿套可旋轉地支承在定軸上,撥位盤與絲桿套固定連接,上刀體內可移動地插裝有成對的定位銷和撥位銷,定位銷和撥位銷之間設置有彈簧,撥位盤上開有與撥位銷上銷頭相配合的撥位槽,定位盤上開有與定位銷下銷頭相配合的定位槽,所述的定位銷和/或撥位銷在其軸向方向上開有貫穿銷體的缺槽。進一步,所述的位置檢測裝置包括裝有磁鋼的發訊座和裝有霍爾元件的發訊盤,發訊座與所述的上刀體固定連接,發訊盤套裝在所述的定軸上。進一步,所述的驅動裝置包括蝸桿、電機和帶動絲桿套旋轉的蝸輪,電機通過聯軸器組與蝸桿固定連接,蝸桿與蝸輪嚙合。進一步,所述的缺槽為平槽。進一步,所述的缺槽為“V”型槽。進一步,所述的缺槽為“U”型槽。進一步,所述的缺槽為螺旋槽。更進一步,所述的缺槽為曲線槽。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后,本技術的定位銷或拔位銷或定位銷和撥位銷上的缺槽會讓這些銷子和上刀體插裝這些銷子的孔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隙,讓足夠的空氣可以在孔內流通,這樣就解決了定位銷和撥位銷在孔內被油脂封死的現象。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自動回轉刀架的結構剖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自動回轉刀架的驅動裝置的結構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的自動回轉刀架定位鎖緊時撥位銷和定位銷狀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自動回轉刀架轉位時撥位銷和定位銷狀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的撥位銷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的定位銷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5或圖6的A-A剖視的第一種形狀缺槽的結構圖;圖8為圖5或圖6的A-A剖視的第二種形狀缺槽的結構圖;圖9為圖5或圖6的A-A剖視的第三種形狀缺槽的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據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自動回轉刀架,包括上刀體1、下刀體2、絲桿套3、定軸4、撥位盤5、定位盤6和驅動絲桿套3旋轉的驅動裝置以及檢測上刀體2相對定軸4轉動位置的位置檢測裝置,上刀體I上具有第一齒盤部1-1,下刀體2上具有與第一齒盤部1-1相配的第二齒盤部2-1,上刀體I與絲桿套3通過螺紋連接,定軸4和撥位盤5分別與下刀體2固定連接,絲桿套3可旋轉地支承在定軸4上,撥位盤5與絲桿套3固定連接,上刀體I內可移動地插裝有成對的定位銷7和撥位銷8,定位銷7和撥位銷8之間設置有彈簧9,撥位盤5上開有與撥位銷8上銷頭相配合的撥位槽5-1,定位盤6上開有與定位銷7下銷頭相配合的定位槽6-1,定位銷7和/或撥位銷8在其軸向方向上開有貫穿銷體的缺槽10。這樣就可以讓這些銷子和上刀體I上插裝這些銷子的孔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隙,讓足夠的空氣可以在孔內流通,這樣就解決了定位銷7和撥位銷8在孔內被油脂封死的現象。位置檢測裝置可以通過下面的連接結構來實現,如圖1所示,位置檢測裝置包括裝有磁鋼11的發訊座12和裝有霍爾元件的發訊盤14,發訊座12與上刀體I固定連接,發訊盤14套裝在定軸4上。該種結構的位置檢測裝置較編碼器來控制,精度更高,反應速度也快,刀架的轉動誤差減少。驅動裝置可以通過下面的連接結構來實現,如圖2所示,驅動裝置包括蝸桿15、電機16和帶動絲桿套3旋轉的蝸輪17,電機16通過聯軸器組13與蝸桿15固定連接,蝸桿15與蝸輪17嚙合。蝸桿蝸輪傳動可以得到很大的傳動比,比交錯軸斜齒輪機構緊湊,承載能力大大高于交錯軸斜齒輪機構,蝸桿傳動相當于螺旋傳動,為多齒嚙合傳動,故本技術傳動平穩、噪音很小。缺槽10可以通過下面的形狀結構來實現其功能,如圖7所示,缺槽10為平槽,如圖8所示,缺槽10為“V”型槽,如圖9所示,缺槽10為“U”型槽,缺槽也可以為螺旋槽,也可以為曲線槽,但是本技術并不局限于這些形狀。在下刀體2上裝有防護圈18,防護圈18位于第一齒盤部1_1和第二齒盤部2_1的外側。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當刀架換刀時,系統控制電機16正轉,電機16通過聯軸器組13帶動蝸桿15旋轉,蝸桿15傳遞動力給蝸輪17,蝸輪17帶動絲桿套3旋轉,絲桿套3旋轉使上刀體I開始上升,使第一齒盤部1-1和第二齒盤部2-1脫開,脫開距離大約O. 8毫米,同時在上刀體I上升的過程中,絲桿套3帶動撥位盤5轉動,撥位銷8進入撥位槽5-1中,此時絲桿套3帶動撥位銷8、撥位盤5和上刀體I開始轉位,同時定位銷7從定位盤6的定位槽6-1內起出,上刀體I便開始轉位換刀;當上刀體I轉到系統設定刀位時,發訊盤14上的霍爾元件與磁鋼11感應發出到位信號,控制系統控制電機16反轉,絲桿套3帶動撥位盤5、撥位銷8、定位銷7和上刀體I反轉,當定位銷7在定位盤6平面上反轉進入定位槽6-1時,上刀體I無法再旋轉,實現了定位狀態,此時撥位盤5在絲桿套3的帶動下繼續反轉,撥位銷8從撥位盤5的撥位槽5-1中起出,上刀體I開始下降,上刀體I的第一齒盤部1-1直至與下刀體2的第二齒盤部2-1完全嚙合,實現精定位,刀架鎖緊,此時反轉時間到,反轉繼電器脫開,電機16停止轉動,刀架換刀程序結束,系統指令執行下一道加工程序。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回轉刀架,包括上刀體(1)、下刀體(2)、絲桿套(3)、定軸(4)、撥位盤(5)、定位盤(6)和驅動絲桿套(3)旋轉的驅動裝置以及檢測上刀體(2)相對定軸(4)轉動位置的位置檢測裝置,上刀體(1)上具有第一齒盤部(1?1),下刀體(2)上具有與第一齒盤部(1?1)相配的第二齒盤部(2?1),上刀體(1)與絲桿套(3)通過螺紋連接,定軸(4)和撥位盤(5)分別與下刀體(2)固定連接,絲桿套(3)可旋轉地支承在定軸(4)上,撥位盤(5)與絲桿套(3)固定連接,上刀體(1)內可移動地插裝有成對的定位銷(7)和撥位銷(8),定位銷(7)和撥位銷(8)之間設置有彈簧(9),撥位盤(5)上開有與撥位銷(8)上銷頭相配合的撥位槽(5?1),定位盤(6)上開有與定位銷(7)下銷頭相配合的定位槽(6?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銷(7)和∕或撥位銷(8)在其軸向方向上開有貫穿銷體的缺槽(1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動回轉刀架,包括上刀體(I)、下刀體(2)、絲桿套(3)、定軸(4)、撥位盤(5)、定位盤(6)和驅動絲桿套(3)旋轉的驅動裝置以及檢測上刀體(2)相對定軸(4)轉動位置的位置檢測裝置,上刀體(I)上具有第一齒盤部(1-1 ),下刀體(2)上具有與第一齒盤部(1-1)相配的第二齒盤部(2-1),上刀體(I)與絲桿套(3)通過螺紋連接,定軸(4)和撥位盤(5)分別與下刀體(2)固定連接,絲桿套(3)可旋轉地支承在定軸(4)上,撥位盤(5)與絲桿套(3)固定連接,上刀體(I)內可移動地插裝有成對的定位銷(7 )和撥位銷(8 ),定位銷(7 )和撥位銷(8)之間設置有彈簧(9),撥位盤(5)上開有與撥位銷(8)上銷頭相配合的撥位槽(5-1),定位盤(6)上開有與定位銷(7)下銷頭相配合的定位槽(6-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定位銷(7)和/或撥位銷(8)在其軸向方向上開有貫穿銷體的缺槽(10)。2.根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華平,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市宏達機床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