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醫(yī)療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坐式產床,所述坐式產床包括床體,所述床體包括設置在床架上的上部床體和與所述上部床體鉸接的下部床體,所述上部床體上設有一個頸部氣囊和一個腰部氣囊,所述下部床體上設有臀部凹槽,所述上部床體與所述床架之間設置有支撐機構,所述下部床體的下方正對臀部凹槽的前方設置有監(jiān)控裝置,所述臀部凹槽的正下方設置有嬰兒巢。該坐式產床構造合理,能使產婦在分娩時感覺舒適,且既方便醫(yī)生清楚地觀察產婦的生產進程、及時對異常情況進行處理,又能夠避免急生嬰兒墜落嬰兒巢時被監(jiān)控裝置刮傷的情況,從而保證整個生產過程順利進行,能有效縮短產程和降低難產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醫(yī)療器械
,尤其涉及一種坐式產床。
技術介紹
現(xiàn)在使用的產床大多為仰臥式產床,這種仰臥式分娩方式主要靠產婦子宮的收縮·使得嬰兒由子宮進入產道,從而將嬰兒從母體中分娩出來,然而在醫(yī)療實踐中發(fā)現(xiàn),產婦采用仰臥式分娩時,盆骨難以擴張導致盆骨出口狹窄,增大的子宮壓迫盆腔大動脈和下腔靜脈,胎盤流血減少,胎兒缺氧,從而造成胎兒窒息;此外,產婦仰臥時間過程還會引發(fā)回心血量減少,導致產婦血壓降低。為解決上述問題,目前已出現(xiàn)了坐式產床,該坐式產床主要包括床體、支撐機構、調整機構、嬰兒巢和監(jiān)控裝置,該坐式產床雖然改變了產婦的生產姿勢,使胎兒對宮縮的壓迫力增加,增大了骨盆的傾斜度,降低了胎兒的窒息率,但是該坐式產床的嬰兒巢和監(jiān)控裝置都設置在床體的下部位置,這種構造不合理,如果將監(jiān)控裝置設置在嬰兒巢的上方,產婦急產時的嬰兒掉入嬰兒巢時難免會碰到監(jiān)控裝置,會出現(xiàn)監(jiān)控裝置將嬰兒刮傷等現(xiàn)象,如果將嬰兒巢置于監(jiān)控裝置的上方,嬰兒巢會遮住監(jiān)控裝置,不利于醫(yī)生對產程的觀察;且產婦長時間坐著,其腰部和頸部都會感到不舒服,從而會延長生產的時間。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構造合理、舒適、縮短產程和降低難產率的坐式產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坐式產床,包括床體,所述床體包括設置在床架上的上部床體和與所述上部床體鉸接的下部床體,所述上部床體上設有一個頸部氣囊和一個腰部氣囊,所述下部床體上設有臀部凹槽,所述上部床體與所述床架之間設置有支撐機構,所述下部床體的下方正對臀部凹槽的前方設置有監(jiān)控裝置,所述臀部凹槽的正下方設置有嬰兒巢。作為一種改進,所述支撐機構包括伸縮支桿,所述伸縮支桿的一端與所述床架鉸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部床體上。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監(jiān)控裝置活動連接在所述下部床體的下部。作為一種改進,所述頸部氣囊和所述腰部氣囊能夠沿所述上部床體的長度方向滑動。作為一種改進,所述下部床體的兩側分別設有手扶架。作為一種改進,所述下部床體的兩側分別設有托腿架。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托腿架能夠沿著所述下部床體的長度方向滑動。作為一種改進,所述下部床體的兩側分別設有腳蹬,所述腳蹬相對于所述下部床體能夠轉動。作為進一步地改進,所述腳蹬上設有腳帶。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臀部凹槽下方設有導流管,所述導流管與收納桶連通。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調整頸部氣囊和腰部氣囊的位置,使產婦能夠很舒服地靠在上部床體上,減輕產婦在分娩時的疲勞,有效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進而減輕產痛;監(jiān)控裝置設置在下部床體的下方且正對臀部凹槽的前方,而嬰兒巢設置在臀部凹槽的正下方,這種構造合理,既方便醫(yī)生清楚地觀察產婦的生產進程、及時對異常情況進行處理,又能夠避免急生嬰兒墜落·嬰兒巢時被監(jiān)控裝置刮傷的情況,從而保證整個生產過程順利進行,有效縮短了產程,降低了難產率。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提供的坐式產床的側面圖;圖2是本技術提供的坐式產床的正面圖;其中1-床架,2-上部床體,3-鉸接軸,4-下部床體,5-頸部氣囊,6-腰部氣囊,7-臀部凹槽,8-支撐機構,9-伸縮支桿,10-監(jiān)控裝置,11-嬰兒巢,12-導流管,13-收納桶,14-手扶架,15-托腿架,16-腳蹬,161-腳帶。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yōu)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圖1和圖2分別示出了坐式產床的側面圖和正面圖,為了便于說明,圖中僅提供與本技術有關的結構部分。床架I上設有上部床體2,上部床體2通過鉸接軸3與下部床體4鉸接起來,鉸接軸3使得上部床體2能夠相對于下部床體4轉動,在上部床體2的中上部設有一個頸部氣囊5,在上部床體2的中下部設有一個腰部氣囊6,頸部氣囊5和腰部氣囊6能夠沿著上部床體2的長度方向自由地滑動,這樣就能夠根據不同產婦的需要任意調節(jié)頸部氣囊和腰部氣囊的位置,從而使產婦非常地舒服,下部床體4上設置一臀部凹槽7,方便產婦分娩時很舒服地坐或躺在床體上,從而減少了產婦久坐或久躺帶來的不適;在床架I和上部床體2之間設有支撐機構8,支撐機構8包括伸縮支桿9,伸縮支桿9的一端固定在上部床體2上,另一端鉸接在床架I上,調節(jié)伸縮支桿就可以任意地調整上部床體與下部床體之間的角度,從而將上部床體調整到產婦感覺舒適的角度,使用起來方便、快捷。下部床體4的下方正對臀部凹槽7的前方設置有監(jiān)控裝置10,監(jiān)控裝置10活動連接在下部床體4的下部,該監(jiān)控裝置可以是反光鏡,調節(jié)監(jiān)控裝置的角度就可以清楚地觀察到產婦生產的進程,既方便醫(yī)生及時對異常情況進行處理,又避免了急生嬰兒墜落嬰兒巢時被監(jiān)控裝置刮傷的情況,從而保證整個生產過程順利進行,縮短了產程。臀部凹槽7的正下方設有嬰兒巢11,這樣能避免有些產婦由于急產嬰兒墜落到地面導致摔傷,或是醫(yī)生由于手滑未能接住嬰兒時導致的摔傷,從而保證新生嬰兒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醫(yī)療糾紛。臀部凹槽7的下方還設有導流管12,導流管12與收納桶13連通,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產生的羊水和陰道流血常常會弄臟產床或是地面,使得醫(yī)務人員清洗起來非常地麻煩,且這些羊水和流血還容易使產婦的陰道受到感染,導流管將這些羊水和流血導入到收納桶中,既避免了污染產床或地面,降低了產婦受感染的幾率,也減輕了醫(yī)務人員的清洗工作。下部床體4的兩側分別設有手扶架14和托腿架15,托腿架15可沿著下部床體4的長度方向自由地滑動,手扶架為產婦在分娩時常常由于疼痛而想抓住某樣東西,手扶架為其提供了方便,產婦在抓緊手扶架時能對宮縮產生壓迫力,從而有助于嬰兒的產出;產婦再生產過程中由于消耗很大地能量常常感到雙腿很累,將產婦的雙腿放在托腿架上可以使產·婦得到休息,根據不同身高的產婦的需要,滑動托腿架,將其調整到產婦感覺舒服的位置。下部床體4的兩側還分別設有腳蹬16,腳蹬16相對于下部床體4能夠任意轉動,腳蹬16上設有腳帶161,當產婦將雙腳放在腳蹬上時,產婦腿部和下身的肌體得到有效地收縮,使得胎兒對宮縮的壓迫力增加,骨盆的傾斜度也增大了,從而促進生產進程;腳蹬能夠上下活動一是為了適應坐式或仰臥式的需要,二是為了適應不同身高的產婦的需要,腳蹬上設有腳帶使產婦的腳能牢固的固定在腳蹬上,避免了孕婦由于疼痛亂動時腳滑落腳蹬而產生的損傷。本實施例提供的坐式產床構造合理、舒適且能有效縮短產程和降低難產率。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術,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坐式產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體,所述床體包括設置在床架上的上部床體和與所述上部床體鉸接的下部床體,所述上部床體上設有一個頸部氣囊和一個腰部氣囊,所述下部床體上設有臀部凹槽,所述上部床體與所述床架之間設置有支撐機構,所述下部床體的下方正對臀部凹槽的前方設置有監(jiān)控裝置,所述臀部凹槽的正下方設置有嬰兒巢。
【技術特征摘要】
1.坐式產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體,所述床體包括設置在床架上的上部床體和與所述上部床體鉸接的下部床體,所述上部床體上設有一個頸部氣囊和一個腰部氣囊,所述下部床體上設有臀部凹槽,所述上部床體與所述床架之間設置有支撐機構,所述下部床體的下方正對臀部凹槽的前方設置有監(jiān)控裝置,所述臀部凹槽的正下方設置有嬰兒巢。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坐式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機構包括伸縮支桿,所述伸縮支桿的一端與所述床架鉸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上部床體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坐式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監(jiān)控裝置活動連接在所述下部床體的下部。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坐式產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頸部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方婧,
申請(專利權)人:方婧,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