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去腐生肌敷貼,其依次包括一個防水層、固定在所述防水層上的連接層,固定在所述連接層上的承載層,固定敷設在所述承載層上采用象皮、乳香、沒藥、冰片等原料調配出的用于對傷口去腐生肌的敷料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去腐生肌敷貼,其便于攜帶和使用,使得患者可以方便的自行對傷口進行換藥處理,從而免去了患者頻繁去醫院換藥的麻煩,其具有防水功能,從而使得患者在對傷口進行敷設后,不必擔心接觸水造成感染,減少了患者的生活中的麻煩。此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去腐生肌敷貼的保護層設計,能夠使得患者在需要進行傷口處理時,可以方便的將保護層脫離,對傷口進行敷貼貼合。(*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醫療用具,特別是一種用于敷設去腐生肌料層的敷貼。
技術介紹
目前在外傷治療方式上,主要采用縫合、抗炎處理結合的方式,容易造成傷口愈合慢,給患者帶來需要多次去醫院進行傷口處理的麻煩,而且縫合拆線過程會給患者帶來肉體疼痛。雖然現在也有部分去腐生肌藥物用于外傷治療,但現有的去腐生肌藥物往往只是簡單將藥物通過紗布覆蓋在傷口上,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仍然需要多次去醫院進行藥物更換和傷口處理,非常浪費時間精力。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去腐生肌敷貼,以減少或避免前面所提到的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出了一種去腐生肌敷貼,其依次包括一個防水層、固定在所述防水層上的連接層,固定在所述連接層上的承載層,固定敷設在所述承載層上采用象皮、乳香、沒藥、冰片等原料調配出的用于對傷口去腐生肌的敷料層。優選地,所述敷料層上設置有用于在所述去腐生肌敷貼進行保存時保護藥性不散發的保護層。優選地,所述防水層設置有一個凹形開口,所述保護層在對應于所述凹形開口處設置有一個中空通孔。優選地,所述凹形開口為正方形,邊長 大于1. 5cm,所述中空通孔直徑大于0.8cm。優選地,所述防水層由彈力膠制成。優選地,所述承載層為海藻纖維無紡布。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去腐生肌敷貼,其便于攜帶和使用,使得患者可以方便的自行對傷口進行換藥處理,從而免去了患者頻繁去醫院換藥的麻煩,其具有防水功能,從而使得患者在對傷口進行敷設后,不必擔心接觸水造成感染,減少了患者的生活中的麻煩。此外,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去腐生肌敷貼的保護層設計,能夠使得患者在需要進行傷口處理時,可以方便的將保護層脫離,對傷口進行敷貼貼合。附圖說明以下附圖僅旨在于對本技術做示意性說明和解釋,并不限定本技術的范圍。其中,圖1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一種去腐生肌敷貼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的防水層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的保護層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的防水層與圖3所示的保護層的組合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對本技術的技術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現對照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標號。下面參照附圖詳細說明根據本技術的一種去腐生肌敷貼的結構及其原理。圖1為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具體實施例的一種去腐生肌敷貼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去腐生肌敷貼,其依次包括一個防水層1、固定在所述防水層I上的連接層2,固定在所述連接層2上的承載層3,固定敷設在所述承載層3上采用象皮、乳香、沒藥、冰片等原料調配出的用于對傷口去腐生肌的敷料層4。所述去腐生肌敷貼可以靈活的制成多種規格大小,例如10cm*10cm、10cm*12cm等規格,從而可以用于不同的傷口。其便于攜帶和使用,使得患者可以方便的自行對傷口進行換藥處理,從而免去了患者頻繁去醫院換藥的麻煩。所述敷料層4為采用象皮、乳香、沒藥、冰片等原料調配出的用于對傷口去腐生肌的藥物,其主要用于對患者傷口進行去腐生肌治療處理。所述承載層3可以是醫用紗布,也可以是醫用無紡布,其主要用于使得敷設在其上的所述敷料層4均勻分布,從而保障對患者傷口的覆蓋。所述承載層3還可以是海藻纖維無紡布,這樣可以避免所述承載層3與傷口發生粘連。所述連接層2可以是雙面膠,其通過雙面的粘合將所述承載層3與所述防水層I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層2也可以固定在所述防水層I上的彈力布,通過涂抹醫用無毒丙烯酸涂層或者醫用無毒溶劑膠粘合固定所述承載層3,從而將所述承載層3與所述防水層I固定連接。所述防水層I可以是醫用膜,也可以是醫用PVC膜,其一方面能夠避免所述敷料層4失水硬化導致療效喪失,另外當所述去腐生肌敷貼貼合在患者傷口上時,所述防水層I能夠避免外部的污染,還能夠避免患者接觸水體時,水滲入患者傷口造成傷口感染。所述防水層I還可以是由彈力膠制成,這樣能夠當傷口面積較大,所述去腐生肌敷貼貼合在患者傷口上時,不影響患者移動時對傷口周圍皮膚的牽扯。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敷料層4上設置有用于在所述去腐生肌敷貼進行保存時保護藥性不散發的保護層5。所述保護層5可以是離型紙或者是PET離型膜,這樣當所述去腐生肌敷貼使用前保存時,所述保護層5可以避免外部環境對所述敷料層4帶來污染,同時避免所述敷料層4的藥性消失。圖2為圖1所示的防水層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1所示的保護層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2所示的防水層與圖3所示的保護層的組合示意圖。參見圖2-4所示,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防水層I設置有一個凹形開口 11,所述保護層5在對應于所述凹形開口11處設置有一個中空通孔51。這樣,患者在需要使用所述去腐生肌敷貼時,可以通過所述中空通孔51對所述保護層5施加外力,從而方便的將所述保護層5從所述敷料層4上脫離開。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凹形開口 11為正方形,邊長L大于1. 5cm,所述中空通孔51直徑D大于0. 8cm這樣患者可以方便的只用一只手,2個指頭通過所述中空通孔51對所述保護層5施加外力,其他的指頭固定所述防水層1,即可將所述保護層5從所述敷料層4上脫離開,從而實現一只手即可對所述去腐生肌敷貼進行操作,進而對傷口進行貼合處理。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去腐生肌敷貼,其便于攜帶和使用,使得患者可以方便的自行對傷口進行換藥處理,從而免去了患者頻繁去醫院換藥的麻煩,其具有防水功能,從而使得患者在對傷口進行敷設后,不必擔心接觸水造成感染,減少了患者的生活中的麻煩。此外,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去 腐生肌敷貼的保護層設計,能夠使得患者在需要進行傷口處理時,可以方便的將保護層脫離,對傷口進行敷貼貼合。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雖然本技術是按照多個實施例的方式進行描述的,但是并非每個實施例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中如此敘述僅僅是為了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加以理解,并將各實施例中所涉及的技術方案看作是可以相互組合成不同實施例的方式來理解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示意性的具體實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術的范圍。任何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技術的構思和原則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變化、修改與結合,均應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去腐生肌敷貼,其特征在于,其依次包括一個防水層、固定在所述防水層上的連接層,固定在所述連接層上的承載層,固定敷設在所述承載層上的用于對傷口去腐生肌的敷料層。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去腐生肌敷貼,其特征在于,其依次包括一個防水層、固定在所述防水層上的連接層,固定在所述連接層上的承載層,固定敷設在所述承載層上的用于對傷口去腐生肌的敷料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去腐生肌敷貼,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層上設置有用于在所述去腐生肌敷貼進行保存時保護藥性不散發的保護層。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去腐生肌敷貼,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層設置有一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付紅英,田曉濱,簡月奎,
申請(專利權)人:付紅英,田曉濱,簡月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