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超微棗粉及其制備方法,該超微棗粉的制備包括:1)將干棗清洗干凈后,晾干;2)晾干后的棗進行切片處理;3)將切片后的棗片,在溫度為10~100℃的條件下,真空脫水干燥;4)將脫水干燥后的棗片進行超微粉碎,收集粒徑為1.5~500微米的棗粉。本發明專利技術獲得的超微棗粉,在棗粉的分散度、溶解度、溶解速率、吸附性、生化活性等性能方面都優于常規的粉碎方法,其生物利用度和保健功效與普通粉碎法相比都有較大提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棗粉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大棗自古以來就是一味中藥,2003年3月I日被我國衛生部列為藥食同源的典型,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美味保健食品。大棗具有補中益氣、補脾和胃、養血安神、生津液、解藥毒等功效,至今在中藥配伍中應用仍非常廣泛。另外,大棗具有提高肌體免疫力、抗氧化及抗衰老、抗腫瘤、抗輻射突變、養脾護肝、降低血壓等作用。目前,我國紅棗的深加工率較低,不到總產量的10%。并且,其加工制品普遍存在產品種類與口味單一,附加值較低,營養功能成分損失較大;含糖量較高,不符合現代人的營養健康、低糖膳食要求,使其市場消費受到限制。在我國紅棗主要用于鮮食與干制。雖然紅棗加工歷史很久、品種較多,但大多是對紅棗整體或部分組織進行加工,加工技術含量較低,產品附加值提升困難。近年來,在引進國外技術的同時,隨著我國食品工業加工技術和工業制造水平的不斷提高,也相繼開發出一些新產品,如紅棗汁、紅棗醋、紅棗酒、玉棗、紅棗大豆冰淇淋、紅大棗蔬復合飲料、紅棗保健茶飲料和紅棗固體飲料等。但是,這些產品的生產加工工藝大多是通過參照其它果品的加工工藝生產的,而每種新產品的開發是依據此類原料的成分特點、加工特性以及現有技術水平上進行的。由此可見,目前紅棗深加工產品大多并沒有反映出紅棗自身的特點,尤其是針對含糖量較高的高品質大棗加工專用機械設備也很少,從而造成紅棗深加工產品品質不佳,不易被消費者接受等現狀,沒有形成有市場主導地位的紅棗產品。故此,針對高品質大棗開發出具有紅棗自身特色的,便于當前國內工業化生產水平加工的工藝方法,以滿足人們對更高品質紅棗功能保健產品的需求,成為該產業的新突破點。現有棗粉加工技術分析I)大棗的干燥加工由于鮮棗中含有約80%的水分,不易保藏,不易運輸,采收后的鮮棗易腐爛變質,若遇陰雨天,鮮棗則會更嚴重。據資料統計每年因腐爛損失的數量高達20% 30%。因而,干燥處理對鮮棗的加工尤為重要。干燥是食品保藏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項重要的食品加工技術。目前,能用于大棗加工的干燥技術主要有熱風干燥、微波加熱干燥、滾筒干燥、低溫真空干燥、冷凍真空干燥等。傳統的熱風干燥雖然解決了棗的腐爛,難保存的問題,但處理時間長,受溫度和氧化的雙重影響,隨干制程度的提高,棗的維生素C (Vc)含量損失較大,目前市售干棗的維生素C含量僅1. 5 50mg/100g,相對來講該方法加工簡單,但是干棗附加值低。冷凍干燥產品能較好地保持食品原來的形狀,減少食品色、香、味及營養成分的損失,如維生素C保持率在90%以上,減少了食品中脂質的氧化;凍干制品中蒸發走的水分空間還存在,因而具有多孔結構,速溶性和快速復水性很好,避免了一般干燥方法中因物料內部水分向表面遷移而營養損失等現象。真空低溫干燥和微波干燥加工的棗粉色澤保留較好,褐變度低,口感風味較好,有棗香味;熱風干燥所得產品維生素C含量低、色澤較差,焦苦味嚴重;從成本方面來考慮,微波干燥的成本最低,經濟效益好,可行性高,但從營養方面考慮,推薦真空低溫干燥方。2)大棗的粉碎加工粉碎是食品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粉碎可增大單位質量原料的總表面積,增加營養物質在人體中的溶解度,提高消化率;而且,粉碎原料粒度的大小對后續工序(如制粒等)的難易程度和成品質量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新鮮大棗經預處理、干燥、粉碎等步驟加工成棗粉,這種加工方法可以降低大棗水分含量,延長貯藏期,降低貯藏、運輸、包裝等費用;同時棗粉加工的原料利用率高、大棗制粉對原料的要求不高,特別是對原料的大小、形狀沒有要求;加工成棗粉后,拓寬了大棗原料的應用范圍,可以廣泛應用于各種食品的加工工業中。研究表明,棗粉幾乎能應用到食品加工的各個領域,可用于提高產品的營養成分,改善產品的色澤和風味等。目前,對紅棗粉加工工藝方法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噴霧干燥、真空干燥紅棗汁和真空冷凍干燥紅棗漿。由于高品質紅棗中糖含量較高,特別是單糖如葡萄糖和果糖等,嚴重影響到紅棗粉的干燥效果。因此,在紅棗粉生產過程中,一般需要加入適量的助干劑。另外,紅棗粉極易吸潮板結,一些學者通過加入適量的抗凝結劑和防潮包裝來解決這一難題。噴霧干燥法是紅棗粉生產研究中最常采用的干燥方法,它具有生產效率高、時間短、溫度低,適合連續性大批量生產。但是,在紅棗粉的生產過程中容易發生粘壁、焦糊化等問題,因而其出粉率較低,嚴重影響到紅棗粉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真空干燥法生產紅棗粉品質較佳,但干燥時間長、耗能大,不適合大批量連續化大規模生產,嚴重影響實際生產效率、不適宜工業化生產。然而,真空冷凍干燥紅棗漿生產紅棗粉,不僅紅棗粉感官品質較佳,而且營養成分保留較完全。但是設備一次性投入較大,耗能高、單批次生產時間長,不適合大批量連續化生產。可見,當前紅棗粉的生產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問題,并嚴重影響到紅棗粉新產品的研發和工業化生產。由于紅棗粉加工存在的諸多問題,目前市場上暢銷的紅棗粉產品不多,一般的棗粉生產過程,通過加入助干劑調配生產出速溶性好,感官指標較好的棗粉。但是仍然存在口感風味、紅棗香氣較差,長時間放置易分層,并且沖調液中有少量上浮物漂浮等諸多問題。超微粉碎技術是近20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項高新技術,可以把原材料加工到微米甚至納米級,已經在各個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與傳統的粉碎技術相比,超微粉碎技術得到的粉體粒徑更小。超微粉碎技術具有粉體粒徑細,粒徑分布均勻,對物料的活性和營養特性破壞小,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等優點。目前,超微粉碎設備主要有氣流粉碎機、高頻振動式超微粉碎機、旋轉球(棒)磨式超微粉碎設備、沖擊式超微粉碎設備、超聲波粉碎機和膠體磨等。超微氣流粉碎技術是以高速氣流為載體賦予顆粒以極高的速度,由送料噴嘴高速射入粉碎室內,產生高達每秒幾百米至上千米的速度,由于粉碎噴嘴與粉碎室形成一個銳角(粉碎角),被粉碎的物料在粉碎噴嘴噴射出的高速旋流帶動下做旋轉運動。顆粒之間、顆粒與機體間產生相互沖擊、碰撞摩擦而粉碎。由于氣流粉碎強度很大,且大多數氣流粉碎機又具有在高速主旋流中進行自行分級的能力,所以比一般機械式粉碎機粉碎的產品粒徑要小得多,粒度分布均勻,并具有顆粒無團聚和粉碎過程不產生熱量的特點,這一特點能很好的保持功能因子的生物活性。因此,結合紅棗的質構特征、營養成分、功能價值及加工特性,采用先進的加工工藝和技術設備,開發出食用方便、營養價值保留完全的紅棗產品,滿足消費者對紅棗產品的高品質需求,同時也為大棗超微粉碎的加工提出了新的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通過本專利技術,可將棗粉碎到幾微米以下,同時還能保持棗的營養成分,沖泡后,口感清爽、香甜。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超微棗粉的制備方法,包括步驟I)將干棗清洗干凈后,晾干;2)晾干后的棗進行切片處理;3)將切片后的棗片,在溫度為10 100°C的條件下,真空脫水干燥;4)將脫水干燥后的棗片進行超微粉碎,利用氣流超微粉碎機將棗粉碎到細胞破壁范圍,收集粒徑為1. 5 500微米的棗粉。所述超微棗粉的制備方法,還包括步驟5)將棗粉進行密封封裝。所述步驟I)中,干棗可為市售的各種干棗,或為自行采集并干燥后的干棗。所述步驟2)中,切片的厚度范圍可根據具體的操作條件進行限定,如在大型的氣流超微粉碎機上,也可以直接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超微棗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1)將干棗清洗干凈后,晾干;2)晾干后的棗進行切片處理;3)將切片后的棗片,在溫度為10~100℃的條件下,真空脫水干燥;4)將脫水干燥后的棗片進行超微粉碎,收集粒徑為1.5~500微米的棗粉。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超微棗粉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1)將干棗清洗干凈后,晾干;2)晾干后的棗進行切片處理;3)將切片后的棗片,在溫度為10 100°C的條件下,真空脫水干燥;4)將脫水干燥后的棗片進行超微粉碎,收集粒徑為1.5 500微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增祥,史吉平,劉莉,姜標,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中科高等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