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設備間的接線裝置和方法,該接線裝置包括輸入總線、處理器和輸出總線,其中:輸入總線一端設置有多個輸入接口,另一端與處理器相連,用于將輸入信息流輸出至處理器;處理器用于根據輸入信息流中的信號的不同,對該信號添加信息頭,并將添加信息頭后的信息流編碼成為串行數據流;輸出總線一端與處理器相連,輸出串行數據流,另一端設置有至少一個輸出接口,該輸出接口根據信息頭過濾串行數據流,得到與輸出接口連接的設備對應的數據信號,并將該數據信號輸出至對應的設備。將多個輸入源的輸入信號編碼為串行數據后通過一條總線進行傳輸,取代了每個輸入源的輸入信號均單獨傳輸的接線方法,使得多臺設備間的接線更加簡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子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的發展,現在家庭影音產品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如電視上可連接DVD、音響以及機頂盒等多種設備,但是在電視與DVD、音響以及機頂盒等同時使用時,DVD、音響以及機頂盒等設備的接線都連接在電視機上,電視機背部的各種接線很多,且很凌亂,既不好看也不方便。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旨在使得設備間的接線更加簡潔。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設備間的接線裝置,包括接收至少兩種數據的輸入總線、處理器和輸出至少兩種數據的輸出總線,其中輸入總線一端設置有多個輸入接口,另一端與所述處理器相連,用于將輸入信息流輸出至處理器;處理器用于根據所述輸入信息流中的輸入信號的不同,對所述輸入信號添加不同信息頭,并將添加所述信息頭后的所述輸入信息流編碼成為串行數據流;輸出總線一端與所述處理器相連,輸出經處理器編碼后的串行數據流,另一端設置有至少一個輸出接口,所述輸出接口根據所述信息頭過濾所述串行數據流,得到與所述輸出接口連接的設備對應的數據信號,并將所述數據信號輸出至對應的設備。優選地,所述輸出接口設置有信號轉換模塊,將所述數據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優選地,所述輸入接口和輸出接口均包括有線接口和無線接口。優選地,所述有線接口設置為一端連接總線,另一端轉接標準接口的雙頭插頭。優選地,所述無線接口包括接收部分和轉接部分,接收部分用于解碼接收到的無線信號,或將有線信號編碼為無線信號;轉接部分將無線接口轉接為標準接口。本專利技術還提出一種設備間的接線方法,包括多個輸入接口沿輸入總線輸入信息流;處理器對所述信息流根據數據信號的不同添加信息頭,并將添加信息頭后的信息流編碼成為串行數據流至少一個輸出接口根據信息頭過濾所述串行數據流,得到與輸出接口連接的設備對應的數據信號,并將所述數據信號輸出至對應的設備。優選地,所述輸出接口設置有信號轉換模塊,將所述數據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優選地,所述輸入接口和輸出接口均包括有線接口和無線接口。優選地,所述有線接口設置為一端連接總線,另一端轉接標準接口的雙頭插頭。優選地,所述無線接口包括接收部分和轉接部分,接收部分用于解碼接收到的無線信號,或將有線信號編碼為無線信號;轉接部分將無線接口轉接為標準接口。本專利技術所提出的一種,將多個輸入源的輸入信號編碼為串行數據后通過一條總線進行傳輸,取代了每個輸入源的輸入信號均單獨傳輸的接線方法,使得多臺設備間的接線更加簡潔。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設備間的接線裝置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設備間接線方法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本專利技術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就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參照圖1,圖1為本專利技術設備間的接線裝置的較佳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提出的設備間的接線裝置,包括接收至少兩種數據的輸入總線10、處理器20和輸出至少兩種數據的輸出總線30,其中輸入總線10 —端設置有多個輸入接口 11,另一端與處理器20相連,用于將輸入信息流輸出至處理器20 ;處理器20用于根據輸入信息流中的輸入信號的不同,對不同的輸入信號添加不同的信息頭,并將添加信息頭后的輸入信息流編碼成為串行數據流;輸出總線30 —端與處理器20相連,輸出經處理器20編碼后的串行數據流,另一端設置有至少一個輸出接口 31,該輸出接口 31根據信息頭過濾串行數據流,得到與該輸出接口 31連接的設備對應的數據信號,并將數據信號輸出至對應的設備。在本實施例中,將多臺分別與輸入接口 11連接的輸入設備的輸入信號,經輸入接口 11進入輸入總線10形成輸入信息流,該信息流沿輸入總線傳輸至處理器20,處理器20根據該信息流中的輸入信號的不同,對不同的輸入信號添加不同的信息頭,并將添加信息頭后的輸入信息流編碼成為串行數據流,經輸出總線30輸出,至少一個輸出接口 31根據信息頭過濾串行數據流,得到與該輸出接口 31連接的設備對應的數據信號并將數據信號輸出至對應的設備。由于串行數據是按順序進行傳遞的,可通過一條導線進行傳輸,且可進行遠距離傳輸,該裝置通過可傳輸至少兩種信號的總線進行信號傳輸,取代了每個輸入源的輸入信號均單獨傳輸的接線方法,使得多臺設備間的接線更加簡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串行數據包括開始標識,固定字節標定數據包的開始;信號ID,分為兩部分,高四位表示端口類型,低四位表示同種端口不同的輸入數據流編號,用于區別不同的輸入數據流;字節長度,用于表示數據長度;信號數據,被傳輸的信號內容。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器編碼后的串行數據長度限定在32bit內。在本實施例中,輸出接口 31設置有信號轉換模塊(圖中未示出),將數據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當與輸出接口 31連接的設備需要接收的為數據信號時,則將過濾后得到的數據信號直接輸出,當與輸出接口 31連接的設備需要接收的信號為模擬信號時,將數字信號將信號轉換模塊(圖中未示出)轉換為模擬信號后再輸出。在本實施例中,輸入接口 11也設置有轉換模塊,可將輸入接11 口由標準接口轉換為多功能接口。標準接口只能傳輸單一種類信號,而多功能接口可傳輸多種信號,將輸入接口 11由標準接口轉換為多功能接口,可兼容多種信號在本實施例中,該裝置的輸入接口 11和輸出接口 31均包括有線接口和無線接口。該裝置的輸入接口 11和輸出接口 31設置為有線接口和無線接口,可傳輸無線信號和有線信號,應用廣泛。在本實施例中,有線接口設置為一端連接總線,另一端轉接標準接口的雙頭插頭。在本實施例中,無線接口包括接收部分和轉接部分,接收部分用于解碼接收到的無線信號,或將有線信號編碼為無線信號;轉接部分將無線接口轉接為標準接口。設置無線接口,數據可通過無線傳輸,使得數據傳輸更加方便,無線接口還設置有轉接部分,當數據需要有線傳輸時,可將該無線接口轉接為標準接口,并將數據進行有線傳輸。由于無線傳輸只能傳輸數字信號,所以傳統的模擬信號要先轉換為數字信號進行傳輸,然后再在終端處還原。參照圖2,圖2為本專利技術設備間接線方法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本實施例所提出的設備間接線方法包括S10,多個輸入接口沿輸入總線輸入信息流;S20,處理器將對所述信息流根據數據信號的不同添加信息頭,并將添加信息頭后的信息流編碼成為串行數據流;S30,至少一個輸出接口根據信息頭過濾串行數據流,得到與輸出接口連接的設備對應的數據信號,并將該數據信號輸出至對應的設備。將多個輸入源的輸入信號經多個輸入接口進入輸入總線形成輸入信息流,該信息流沿輸入總線傳輸至處理器,處理器根據該信息流中的輸入信號的不同,對不同的輸入信號添加不同的信息頭,并將添加信息頭后的輸入信息流編碼成為串行數據流,經輸出總線輸出,至少一個輸出接口根據信息頭過濾串行數據流,得到與該輸出接口連接的設備對應的數據信號并將數據信號輸出至對應的設備。由于串行數據是按順序進行傳遞的,可通過一條可傳輸至少兩種數據的導線進行傳輸,且可進行遠距離傳輸,該裝置通過可傳輸至少兩種信號的總線進行信號傳輸,取代了每個輸入源的輸入信號均單獨傳輸的接線方法,使得多臺設備間的接線更加簡潔。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設備間的接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至少兩種數據的輸入總線、處理器和輸出至少兩種數據的輸出總線,其中:輸入總線一端設置有多個輸入接口,另一端與所述處理器相連,用于將輸入信息流輸出至處理器;處理器用于根據所述輸入信息流中的輸入信號的不同,對所述輸入信號添加不同信息頭,并將添加所述信息頭后的所述輸入信息流編碼成為串行數據流;輸出總線一端與所述處理器相連,輸出經處理器編碼后的串行數據流,另一端設置有至少一個輸出接口,所述輸出接口根據所述信息頭過濾所述串行數據流,得到與所述輸出接口連接的設備對應的數據信號,并將所述數據信號輸出至對應的設備。
【技術特征摘要】
1.ー種設備間的接線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至少兩種數據的輸入總線、處理器和輸出至少兩種數據的輸出總線,其中 輸入總線一端設置有多個輸入接ロ,另一端與所述處理器相連,用于將輸入信息流輸出至處理器; 處理器用于根據所述輸入信息流中的輸入信號的不同,對所述輸入信號添加不同信息頭,并將添加所述信息頭后的所述輸入信息流編碼成為串行數據流; 輸出總線一端與所述處理器相連,輸出經處理器編碼后的串行數據流,另一端設置有至少ー個輸出接ロ,所述輸出接ロ根據所述信息頭過濾所述串行數據流,得到與所述輸出接ロ連接的設備對應的數據信號,并將所述數據信號輸出至對應的設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設備間接線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出接ロ設置有信號轉換模塊,將所述數據信號轉換為模擬信號。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輸入接口和輸出接ロ均包括有線接口和無線接ロ。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線接ロ設置為一端連接總線,另ー端轉接標準接ロ的雙頭插頭。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雷,
申請(專利權)人:TCL通力電子惠州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