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智能新風系統技術方案

    技術編號:8530119 閱讀: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4-04 11:57
    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智能新風系統,包括主機箱、輔機箱、以及在輔機箱拆卸狀態下蓋于主機箱頂部的頂蓋板;主機箱內部空間通過一隔板隔成上下兩層結構,其下層空間內水平設有第一送風風機、上層空間為送風風道,主機箱的后壁上所述送風風道的位置設有送風風道進風口,輔機箱內水平設有第二送風風機;主機箱的隔板和頂壁上分別設有第一導風口和第二導風口,第一送風風機和第二送風風機分別通過第一導風口和第二導風口與送風風道連通;第一送風風道出風口、第二送風風道出風口分別設于主機箱的側壁上對應第一送風風機位置、輔機箱的側壁上對應第二送風風機位置。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緊湊、對小型機房有良好的適應性,且可在占用空間非常少的情況下根據需要靈活調節風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通信機房散熱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智能新風系統
    技術介紹
    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創造和諧社會,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隨著通信行業和經濟的共同迅猛發展,通信的普及需要大量的基站建設,機房的空調耗能和節能問題早已引起通信行業的普遍關注。響應國家節能減排號召,機房智能新風系統應時而生,目前已普遍用來冷卻機房進行節能降耗。近年來,我國的3G無線網絡的建設已趨于成熟,部分發達國家已經部署了 4G無限通訊網絡,而現有的3G無線通訊技術的未來趨勢都是向標準相近的4G網絡演進,為節約社會資源提高通訊網絡運營效率考慮,將會傾向于建設更多的共建共享基站。隨著共建共享的站點越來越多,一些新建基站機房往往都布置三大運營商的各種通訊設備,基站熱耗越來越大,機房散熱節能的問題也就越發突出,同時機房里留給散熱節能設備的安裝空間也非常有限。一些老舊的機房隨著共建共享的深入慢慢搬入了更多的通訊設備,機房內現有散熱設備散熱能力不足的問題也非常突出。智能新風系統通過設置送、排風機組,在室外溫度低于通信基站內控制溫度時,將室外新風空氣直接引入室內,通過室內外空氣的熱濕交換,有效地將基站內的熱量迅速向外遷移,從而達到降低基站內部溫度的目的。送風風機一般安裝在機房內的一側壁下部,排風機組在相對另一側壁頂部,也較好的實現了機房內底部送冷風,頂部排熱風的最佳散熱狀況。智能新風系統大大提高了換熱效率,能夠節省基站空調全年能耗的30% 80% (根據不同基站環境而定)。由于室內外空氣直接引入室內,為保證基站潔凈度要求,還可增設過濾網,并通過環境采樣裝置、控制電路對設備和機房環境進行監控,保證系統的正常換熱工作。然而,專利技術人在實施本專利技術的過程中發現,現有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設備寬度和設備深度尺寸較大,對小型機房的適應性較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智能新風系統,該系統結構緊湊、且可在占用空間非常少的情況下根據需要靈活調節風量。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智能新風系統,包括有設于機箱上的送風風道進風口、送風風道出風口,設于機箱內的送風風道、送風風機、與該送風風機電連接的控制電路,所述機箱包括有主機箱、與該主機箱可拆卸地上下設置的輔機箱、以及在所述輔機箱拆卸狀態下蓋于所述主機箱頂部的可拆卸的頂蓋板;所述主機箱內部空間通過一隔板隔成上下兩層結構,其下層空間內水平設有第一送風風機、上層空間為送風風道,所述主機箱的后壁上對應所述送風風道的位置設有所述送風風道進風口,所述輔機箱內水平設有第二送風風機; 在所述主機箱的隔板和頂壁上分別設有第一導風口和第二導風口,所述第一送風風機和第二送風風機分別通過所述第一導風口和第二導風口與所述送風風道連通;所述主機箱的一側壁上對應所述第一送風風機位置、所述輔機箱的一側壁上對應所述第二送風風機位置分別設有所述第一送風風道出風口、第二送風風道出風口。優選地,所述第一送風風道出風口、和/或第二送風風道出風口設于所述主機箱的前壁。優選地,該系統還包括有與所述控制電路電連接的環境采樣裝置,在所述送風風道進風口處還設有過濾網,所述環境采樣裝置包括有安裝在第一送風風機殼體頂部的多路室內溫度傳感器和溫濕度傳感器、和/或設于所述主機箱內部或者外表面上的壓力傳感器、和/或多路靠近所述過濾網外側設置的空氣潔凈度傳感器,其中,所述壓力傳感器具有分別設于所述過濾網外側和內側的兩個探頭。優選地,該系統還包括有混風風道進風口,該混風風道進風口設于所述主機箱的左右壁上對應所述送風風道前側的位置。優選地,所述第一送風風機和第二送風風機均為離心式風機,其數量分別為一個。優選地,該系統還包括有送風風門組件,該送風風門組件設于所述送風風道內對應所述送風風道進風口處。優選地,所述送風風門組件為電動式風門組件、或者重力式風門組件。或者,所述送風風門組件可拆卸地設置在所述送風風道內,且包括有電動式風門組件、和/或可替代該電動式風門組件安裝的重力式風門組件。優選地,該系統還包括有可拆卸地設于所述送風風道內對應所述送風風門組件位置,在所述送風風門組件拆卸狀態下安裝的送風風門過渡件。優選地,所述送風風門過渡件包括有分別固定在所述主機箱頂部下表面和所述隔板上表面的的下凹字形板件和上凹字形板件。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通過增設一個可拆卸的輔機箱,并采用簡潔的風道設置,達到了只需增加設備少量高度尺寸,就可使風量翻倍的效果,且內部結構簡單、配置靈活、緊湊實用。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第一實施例安裝輔機箱狀態的分解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第一實施例不安裝輔機箱狀態的分解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第一實施例安裝輔機箱狀態的正常送風狀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第一實施例安裝輔機箱狀態的應急送風狀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第一實施例安裝輔機箱狀態的停止送風狀態示意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第一實施例中安裝輔機箱狀態的壓力傳感器內置狀態的一個側面示意圖。圖7是圖6的A部放大圖。圖8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第二實施例安裝輔機箱狀態的分解示意圖。圖9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第二實施例安裝輔機箱狀態的正常送風狀態示意圖。圖10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第三實施例安裝輔機箱狀態的分解示意圖。圖11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第三實施例安裝輔機箱狀態的正常送風狀態示意圖。圖12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第三實施例安裝輔機箱狀態的應急送風狀態示意圖。圖13是本專利技術的智能新風系統第三實施例安裝輔機箱狀態的停止送風狀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機箱2…第一送風風機3…第二送風風機4…送風風門組件5···送風風道6…過濾網7…控制電路8…環境米樣裝置11…主機箱12…輔機箱13…頂蓋板14…過濾器蓋板10…隔板15…第一導風口16…第二導風口21…第一送風風道出風口 22…第二送風風道出風口 23…送風風道進風口24…混風風道進風口 41…電動式風門組件42…重力式風門組件43…送風風門過渡件71...控制電路蓋板72…控制面板81…壓力傳感器811…壓力傳感器探頭411…風門412…電磁驅動器413…風門驅動軸431…下凹型板件432…上凹型板件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考圖1-圖7詳細描述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智能新風系統的第一實施例;如圖1圖2所示,本實施例主要包括有設于機箱I上的送風風道進風口 23、送風風道出風口 21,設于機箱內的送風風道5、送風風機、與該送風風機電連接的控制電路7,且所述機箱I包括有主機箱11、與該主機箱11可拆卸地上下設置的輔機箱12、以及在所述輔機箱12拆卸狀態下蓋于所述主機箱11頂部的可拆卸的頂蓋板13 ;所述主機箱11內部空間通過一隔板10隔成上下兩層結構,其下層空間內水平設有第一送風風機2、上層空間為送風風道5,所述主機箱11的后壁上對應所述送風風道5的位置設有所述送風風道進風口 23,所述輔機箱12內水平設有第二送風風機3 ;在所述主機箱11的隔板10和頂壁上分別設有第一導風口 15和第二導風口 16,所述第一送風風機2和第二送風風機3分別通過所述第一導風口 15和第二導風口 16與所述送風風道5連通;所述主機箱11的一側壁上對應所述第一送風風機位置、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智能新風系統,包括有設于機箱上的送風風道進風口、送風風道出風口,設于機箱內的送風風道、送風風機、與該送風風機電連接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機箱包括有主機箱、與該主機箱可拆卸地上下設置的輔機箱、以及在所述輔機箱拆卸狀態下蓋于所述主機箱頂部的可拆卸的頂蓋板;所述主機箱內部空間通過一隔板隔成上下兩層結構,其下層空間內水平設有第一送風風機、上層空間為送風風道,所述主機箱的后壁上對應所述送風風道的位置設有所述送風風道進風口,所述輔機箱內水平設有第二送風風機;在所述主機箱的隔板和頂壁上分別設有第一導風口和第二導風口,所述第一送風風機和第二送風風機分別通過所述第一導風口和第二導風口與所述送風風道連通;所述主機箱的一側壁上對應所述第一送風風機位置、所述輔機箱的一側壁上對應所述第二送風風機位置分別設有所述第一送風風道出風口、第二送風風道出風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新風系統,包括有設于機箱上的送風風道進風口、送風風道出風口,設于機箱內的送風風道、送風風機、與該送風風機電連接的控制電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機箱包括有主機箱、與該主機箱可拆卸地上下設置的輔機箱、以及在所述輔機箱拆卸狀態下蓋于所述主機箱頂部的可拆卸的頂蓋板; 所述主機箱內部空間通過一隔板隔成上下兩層結構,其下層空間內水平設有第一送風風機、上層空間為送風風道,所述主機箱的后壁上對應所述送風風道的位置設有所述送風風道進風口,所述輔機箱內水平設有第二送風風機; 在所述主機箱的隔板和頂壁上分別設有第一導風口和第二導風口,所述第一送風風機和第二送風風機分別通過所述第一導風口和第二導風口與所述送風風道連通; 所述主機箱的一側壁上對應所述第一送風風機位置、所述輔機箱的一側壁上對應所述第二送風風機位置分別設有所述第一送風風道出風口、第二送風風道出風口。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智能新風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風風道出風口、和/或第二送風風道出風口設于所述主機箱的前壁。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新風系統,其特征在于 該系統還包括有與所述控制電路電連接的環境采樣裝置,在所述送風風道進風口處還設有過濾網,所述環境采樣裝置包括有安裝在第一送風風機殼體頂部的多路室內溫度傳感器和溫濕度傳感器、和/或設于所述主機箱內部或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楊葛俊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中興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AV无码之日韩精品| 99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毛片| 亚洲av无码片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有码无码人妻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柚蜜|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精品无码一级毛片免费视频观看|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五十路 | 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址| 国产午夜无码片免费|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四虎|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站|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国产高清无码二区| 五月婷婷无码观看|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无码免费午夜福利片在线|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式影视| 亚洲AV永久纯肉无码精品动漫|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无码专区永久免费AV网站| AA区一区二区三无码精片|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牙蜜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A∨|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 |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最新无码人妻在线不卡|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