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新型的垃圾分解處理裝置,包括:進氣通道,觸媒槽、分解倉、電加熱部分、熱流體媒質加熱部分、隔熱層、電氣控制箱、分解殘留物收集區、排氣通道;其方法如下,空氣由入口通道進入觸媒放置區,空氣通過觸媒后,由觸媒將空氣活化,產生一種帶有活化離子的活性氣體,該活性氣體進入由加熱手段加熱的容器內,與置于容器內的有機物垃圾進行分解反應,進而將該有機物垃圾分解和消滅。本發明專利技術裝置具有可單獨電氣加熱、單獨熱流體媒質加熱和電氣與熱流體媒質同時加熱等多種加熱方式,提供了廣泛的應用條件和用途。本發明專利技術裝置具有提供穩定的環境工作溫度之功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垃圾處理裝置,特別涉及具有觸媒或者催化劑的垃圾處理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主要基于直接焚燒或者直接填埋作為主要垃圾處理方式。垃圾焚燒是一種較古老的傳統的處理垃圾的方法。垃圾焚燒后會產生大量廢氣,煙霧和大量的二氧化碳,焚燒爐尾氣中排放的上百種主要污染物,組成極其復雜,其中含有許多溫室氣體和有毒物。尤其是二噁英(dioxin)類污染物,屬于公認的一級致癌物,即使很微量也能在體內長期蓄積。因此通過焚燒方式的垃圾處理在國內外已開始進入萎縮期。目前有超過15個國家和地區,通過了對焚燒垃圾的部分禁令。另外,焚燒方式需要建造焚燒廠以及配套的煙塵凈化裝置,需要集中的土地和相應的運輸系統,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高溫燃燒需要使用大量的燃料,造成能源的浪費,后期維護成本也相當的高昂。 直接填埋處理法將大量有害物質埋入地下,增加了滲濾液對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不僅導致了蒼蠅、老鼠的大量繁殖,甚至產生沼氣引起爆炸、或造成大氣污染。而且一經掩埋,則無法進行再清理,所造成的污染會一直延續下去,經久不斷。近年來,已經發展了一種在不產生任何環境影響的情況下利用微生物對有機物垃圾進行分解處理(發酵),然后再將其排除的技術,并且已經利用垃圾處理裝置來進行這項處理。該種垃圾處理裝置由一個處理容器構成,處理容器內裝滿攜有一種微寄生物的木屑狀垃圾處理劑,例如一種荷勒劑(holler agent)(例如,曾在日本特許公布號2-10378和公布號2-30760及日本專利技術公布號3-22385中公開過)o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入口放進處理容器的垃圾與攜有微寄生物的垃圾處理劑混合并與空氣接觸,利用垃圾處理劑中的微寄生物分解垃圾,同時蒸發水份。這種垃圾處理裝置的一例完整結構已在日本專利技術公布號5-88683中公開。在日本專利技術公布號2-1291中,曾經公開過一種處理裝置,其處理容器有一個帶攪拌部件的旋轉軸,用以攪拌放入處理容器的垃圾。然而,在上述垃圾處理裝置中,不論投入處理容器的垃圾有多少,旋轉軸或垃圾排出裝置的運行時間是固定的。因此,當垃圾數量極大時,就會出現問題,或者所需處理時間要延長,或者會引起處理不充分,并且連續數日向裝置投入垃圾會使垃圾量過大而要求進一步延長所需的處理時間。一旦為了增大處理容量而讓整個裝置采用了某個尺寸,則當垃圾投入量減少時,裝置處理所需的能量就會浪費,并且通常裝置尺寸增大,會使制造費用增大。目前國家與各級政府己將城市生活垃圾的綜合處理列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點項目,但是城市垃圾處理技術卻相應滯后。垃圾處理是新興行業,由于沒有權威機構和統一標準去評判認證,所以各地各廠采用的現有技術與裝備,都因城市生活垃圾的復雜特性和各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差異而存在不同的缺陷。中國專利申請200610040458. 5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工藝中所述的擠壓脫水在實施中會造成易腐物質漿化,給后續工藝帶來困難。中國專利申請200710039019. 7生活垃圾處理方法首先需增加大量的設備與設施,其次需要大 量的專業技術人員,最重要的是其產品未經市場驗證,盲目投入會帶來極大的投資風險。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處理方式的缺陷與不足,提供一種輕型便捷 且具有節約能源功效的新型的垃圾分解裝置和新的處理方法,將傳統手段的垃圾焚燒或掩 埋處理方法轉變為垃圾的分解和消滅處理的方法。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一種垃圾分解處理裝置,包括外殼與主體,所述主體固定于外殼內;所述 主體由多孔性內壁、呈多層構造的側壁、外壁隔熱層、觸媒槽、電氣加熱棒體與熱流體媒質 加熱通道構成;所述外殼包括殼底、四周的殼壁與頂部的殼頂,所述殼底底部設有支撐腳, 所述殼壁上開有投入口和取出口,所述該投入口和所述取出口上均設有一門;所述外殼上 還設有熱流體媒質入口和出口 ;所述殼頂部設有氣體排出口。進一步地,所述主體下部設有觸媒槽,所述觸媒槽的底部具有網狀結構;所述觸媒 槽的側部開有供氣體通過的開口 ;所述觸媒槽的頂部帶有可開閉的蓋,蓋與容器由鉸鏈連 接;所述觸媒槽底部的進氣開口處設有可滑動的蓋。進一步地,所述主體具有多層構造,主體最內側設有孔內壁;所述內壁的外側設有 加熱腔,所述加熱腔設有為熱流體媒質流動的通道;所述主體加熱腔的外面設有由隔熱材 料構成的隔熱層。進一步地,所述主體的底部設有電氣加熱棒體,多條加熱棒體以一定的間隔分布 排列,該加熱棒體由外部保護體和內部電氣加熱器件構成;所述電氣加熱棒體內設有供測 溫傳感器安裝用的孔,該孔內裝有溫度檢測用的溫度傳感器。進一步地,所述主體的下部設有網狀或多孔狀的隔層,并固定于電氣加熱棒體的 上方。進一步地,所述主體的側壁上安裝有通向內部的溫度感應體。進一步地,所述外殼表面設有控制箱,控制箱內設有溫度控制器,溫度顯示器,電 路開閉器,繼電器,操作開關等電氣元器件。進一步地,所述該投入口和所述取出口上均設有一側帶有鉸鏈的可開閉的門。本專利技術一種垃圾分解處理裝置,可獲得如下有益效果;1、由于采用的是利用活性氣體將有機廢棄物(垃圾)分解的處理方法,改變了傳統 的焚燒處理方式,節省了能耗,也不會有大量廢氣產生,避免了二噁英等強致癌物質的產生 及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2、由于具有電加熱和熱流體物質加熱兩種功能,可以方便地利用風力發電、小水 力發電、波浪發電、潮汐發電等來源于大自然的清潔能源來處理有機廢棄物(垃圾);也因處 理垃圾所需要的工作環境不高,可以利用火力發電廠、煉鐵煉鋼的高爐、玻璃窯爐等等各種 生產過程當中所排出的余熱來處理有機廢棄物(垃圾),實現更清潔、更節能、更環保。3、裝置結構簡單可靠,故障率低維護方便。體積小輕便靈活,移動性好,價格低廉, 易于推廣。4、由于采用了電氣自動化控制,可實現無人值守工作模式。5、工作過程中所需的溫度在200°C左右,實用了輔助的蒸汽等熱源加熱后,降低了 電力的消耗,減低了垃圾處理分解的運行成本。6、由于垃圾的處理方式是分解,所以處理后的殘留物很少,容易取出后另作處理, 有效的解決垃圾焚燒后殘留物多且有毒害的問題。附圖說明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并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本專利技術的實 施例一起用于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在附圖中圖1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垃圾處理裝置的整體結構圖2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垃圾處理裝置的整體剖面圖3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垃圾處理裝置的分解倉外觀圖4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垃圾處理裝置的觸媒槽的結構圖5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垃圾處理裝置的觸媒槽的底面結構圖6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垃圾處理裝置的電加熱棒體結構和分布圖7是本專利技術所涉及垃圾處理裝置的工作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 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有機廢棄物(垃圾)處理裝置是由主體與外殼構成。如圖1所示, 外殼的前部設置有垃圾投入口 17,投入口上設有可開閉的門171 ;待處理的有機廢棄物(垃 圾)由投入口 17投入至裝置內室。如圖1所示,外殼的側面設有熱流體媒質入口 141和入 口法蘭盤142 ;外殼的側面還設有熱流體媒質出口 143和出口法蘭盤144 ;入口法蘭盤142 和出口法蘭盤144供接入閥門以及入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垃圾分解處理裝置,包括:外殼與主體,所述主體固定于外殼內;所述主體由多孔性內壁、呈多層構造的側壁、外壁隔熱層、觸媒槽、電氣加熱棒體與熱流體媒質加熱通道構成;所述外殼包括殼底、四周的殼壁與頂部的殼頂,其特征在于:所述殼底底部設有支撐腳,所述殼壁上開有投入口和取出口,所述該投入口和所述取出口上均設有一門;所述外殼上還設有熱流體媒質入口和出口;所述殼頂部設有氣體排出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垃圾分解處理裝置,包括外殼與主體,所述主體固定于外殼內;所述主體由多孔性內壁、呈多層構造的側壁、外壁隔熱層、觸媒槽、電氣加熱棒體與熱流體媒質加熱通道構成;所述外殼包括殼底、四周的殼壁與頂部的殼頂,其特征在于所述殼底底部設有支撐腳,所述殼壁上開有投入口和取出口,所述該投入口和所述取出口上均設有一門;所述外殼上還設有熱流體媒質入口和出口 ;所述殼頂部設有氣體排出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解處理裝置,其下部設有觸媒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觸媒槽的底部具有網狀結構;所述觸媒槽的側部開有供氣體通過的開口 ;所述觸媒槽的頂部帶有可開閉的蓋,蓋與容器由鉸鏈連接;所述觸媒槽底部的進氣開口處設有可滑動的蓋。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解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具有多層構造,主體最內側設有孔內壁;所述內壁的外側設有加熱腔,所述加熱腔設有為熱流體媒質流動的通...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石晶,
申請(專利權)人:石晶,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