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U型復合濕法脫硫裝置,它包括一級液柱噴淋管、二級噴淋管、循環泵、攪拌器、氧化風機、石灰石漿液泵、石膏排出泵、工藝水噴淋管、除霧器和U型吸收塔;煙氣首先在U型吸收塔左側與一級液柱噴淋管噴嘴噴出的液柱逆流接觸,再進入U型吸收塔右側與二級噴淋管噴嘴霧化成的細小微滴逆流接觸,完成煙氣脫硫,凈化后的煙氣經除霧器去除煙氣中的細小液滴,除濕煙氣從U型吸收塔頂部的煙氣出口排出。該裝置具有外形尺寸降低、循環泵流量揚程降低,降低了能耗、節約了成本,以及結構簡單、脫硫效果好等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U型復合濕法脫硫裝置
本技術屬于燃煤電廠煙氣凈化
,特別涉及一種用于煙氣濕法脫硫裝 置,即U型復合濕法脫硫裝置。
技術介紹
傳統濕法脫硫裝置中,雖然煙氣與吸收液逆流接觸,但是煙氣停留時間較短,導致 氣液接觸時間較短,傳質效果達不到預期。為了提高氣液傳質效果及吸收塔的脫硫效率,將 傳統裝置改造為U型復合濕法脫硫裝置,增加液氣接觸機率,增強氣液傳質過程,使煙氣中 的SO2很容易擴散到漿液中被脫除,盡可能達到很高的脫硫效率,同時除去大顆粒的粉塵, 達到煙氣除塵、脫硫的目的。傳統濕法脫硫裝置中,吸收塔外形尺寸、液氣比和循環泵流量揚程都較大,同時能 耗較高,成本必然增加。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U型復合濕法脫硫裝置; 該裝置能夠極大提高煙氣脫硫的效率。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U型復合濕法脫硫裝置, 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級液柱噴淋管、二級噴淋管、循環泵、攪拌器、氧化風機、石灰石漿液 泵、石膏排出泵、工藝水噴淋管、除霧器和U型吸收塔;其中,U型吸收塔的一端頂部具有煙 氣入口,另一端頂部具有煙氣出口 ;一級液柱噴淋管安裝在煙氣入口下方,煙氣出口下方從 上至下依次安裝除霧器和二級噴淋管;除霧器分為上下兩個單元,在除霧器上層單元的下 方和下層單元的上、下方分別布置有工藝水噴淋管,一級液柱噴淋管通過一臺循環泵與U 型吸收塔的底部相連,二級噴淋管的每根噴淋管各通過一臺循環泵與U型吸收塔的底部相 連;氧化風機、石灰石漿液泵和石膏排出泵均與U型吸收塔的底部相連。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有效地提高了煙氣脫硫效率,設備改造投資小,操作運行費用低,運行簡單、穩 定,符合國家工程設計要求及相關標準。2、一級液柱噴淋段(U型吸收塔的左側)通過一級液柱噴淋管向上噴射,形成覆蓋 整體吸收塔斷面的若干根液柱,煙氣此時與漿液進行一次逆向接觸洗滌,漿液在液柱頂部 散開后自然下落的過程中又相互碰撞形成剛密度微粒,煙氣與漿液再一次接觸洗滌,由此 完成煙氣與漿液雙重接觸的全過程,漿液在上升及下落時兩次與煙氣接觸進行脫硫,漿液 在反應區停留時間較長,落下的液體與向上噴出的漿液相互碰撞在塔內形成大量的液滴, 大大提高了氣液的接觸面積,因此具有高的脫硫效率;液柱噴淋段壓損低于傳統的噴淋塔; 落下的液體對噴淋管和噴嘴進行自沖洗,不會結垢,且液柱噴淋管只有一層,維修容易;噴 淋系統采用母管設計,根據需要配置多臺石灰石漿液循環泵,不受單臺循環泵流量限制;因 為采用無壓力噴嘴,因此液柱噴淋段的設計適用于更高固體顆粒濃度,有利于吸收效率的提高,而且可以改善石膏的品質。由于液柱噴淋管安置較低,一級液柱噴淋段吸收塔的高度 可以低于傳統的吸收塔,使石灰石漿液泵的壓頭降低,這將降低能耗。3、SO2在U型吸收塔左側實現一次脫除,可使煙氣中SO2含量大大降低(特別適應 于高硫煤),這樣二級噴淋段(U型吸收塔的右側)內的液氣比將大幅度降低。4、由于進入U型吸收塔右側的煙氣內SO2含量大大降低,在出口濃度不變的情況 下,將使U型吸收塔右側內石灰石漿液噴淋層數量的減少,實現了成本節約。5、由于U型吸收塔右側SO2煙氣的液氣比降低,將使石灰石循環漿液量的減少,從 而實現噴嘴數量的大量減少,實現噴嘴采購成本的降低。吸收塔的石灰石漿液噴淋層數量 的減少將使吸收塔高度的降低;石灰石漿液循環量的減少,將使吸收本體的高度有所降低, 這都能實現成本的節約。6、由于吸收塔本體變小,所需的攪拌器數量必然變少,從而實現采購成本的降低。 由于吸收塔本體的變小、變低,以及進入吸收塔右側的煙氣內SO2濃度降低,將使氧化風機 流量及壓頭降低,從而實現成本節約。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煙氣入口1、一級液柱噴淋管2、二級噴淋管3、循環泵4、攪拌器5、氧化風機6、石灰石漿液泵7、石膏排出泵8、工藝水噴淋管9、除霧器10、煙氣出口 11、U型吸收塔12。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技術,本技術的目的和效果將 變得更加明顯。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U型復合濕法脫硫裝置,包括一級液柱噴淋管2、二級 噴淋管3、循環泵4、攪拌器5、氧化風機6、石灰石漿液泵7、石膏排出泵8、工藝水噴淋管9、 除霧器10和U型吸收塔12 ;其中,U型吸收塔12的一端頂部具有煙氣入口 I,另一端頂部 具有煙氣出口 11 ;一級液柱噴淋管2安裝在煙氣入口 I下方,煙氣出口 11下方從上至下依 次安裝除霧器10和二級噴淋管3 ;除霧器10分為上下兩個單元,在除霧器10上層單元的 下方和下層單元的上、下方分別布置工藝水噴淋管9 ;一級液柱噴淋管2通過一臺循環泵4 與U型吸收塔12的底部相連,二級噴淋管3的每根噴淋管各通過一臺循環泵4與U型吸收 塔12的底部相連;氧化風機6、石灰石漿液泵7和石膏排出泵8均與U型吸收塔12的底部 相連。本技術使用過程如下煙氣從煙氣入口 I進入U型吸收塔12,首先在一級液 柱噴淋段(U型吸收塔12的左側)與一級液柱噴淋管2噴嘴噴出的液柱逆流接觸,初步凈 化后的煙氣由一級液柱噴淋段出來后,再由底部切向進入二級噴淋段(U型吸收塔12的右 側),形成一股氣流向上運行,煙氣進入二級噴淋段與二級噴淋管3噴嘴霧化成的細小微滴 逆流接觸,完成煙氣二次脫硫,凈化后的煙氣經除霧器10去除煙氣中的細小液滴,除濕煙 氣從U型吸收塔12頂部的煙氣出口 11排出。在一級液柱噴淋段中,石灰石漿液通過循環泵4循環,經由一級液柱噴淋管2向上 噴淋與煙氣逆流接觸,進行初次脫硫;在二級噴淋段中,石灰石漿液通過循環泵4循環,經由二級噴淋管3向下噴淋與煙氣逆流接觸,進行二次脫硫;凈化后的煙氣經過除霧器10除 霧,除濕煙氣從U型吸收塔12頂部的煙氣出口 11排出;工藝水噴淋管9噴淋工藝水除去除 霧器10上截留的煙塵(防止堵塞),并調節U型吸收塔12內漿液密度;石灰石漿液泵7將石 灰石漿液連續加入吸收塔,同時U型吸收塔12內的石灰石漿液被攪拌器5、氧化風機6吹出 的氧化空氣和吸收塔循環泵4不停地攪動,以加快石灰石在漿液中的均勻分布和溶解,煙 氣中的S02、SO3> HCl和HF被石灰石漿液吸收去除;S02吸收產物的氧化和中和反應在U型 吸收塔12底部的氧化區完成并最終形成石膏漿液,石膏漿液由石膏排出泵8排出U型吸收 塔12。氣液之間的強湍流流動,漿液分段噴淋,可實現增大氣液接觸面積和延長氣液接 觸時間,通過氣液逆流流動方式,達到高效氣液接觸、傳質的目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U型復合濕法脫硫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級液柱噴淋管、二級噴淋管、循環泵、攪拌器、氧化風機、石灰石漿液泵、石膏排出泵、工藝水噴淋管、除霧器和U型吸收塔;其中,U型吸收塔的一端頂部具有煙氣入口,另一端頂部具有煙氣出口;一級液柱噴淋管安裝在煙氣入口下方,煙氣出口下方從上至下依次安裝除霧器和二級噴淋管;除霧器分為上下兩個單元,在除霧器上層單元的下方和下層單元的上、下方分別布置有工藝水噴淋管;一級液柱噴淋管通過一臺循環泵與U型吸收塔的底部相連,二級噴淋管的每根噴淋管各通過一臺循環泵與U型吸收塔的底部相連;氧化風機、石灰石漿液泵和石膏排出泵均與U型吸收塔的底部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U型復合濕法脫硫裝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級液柱噴淋管、二級噴淋管、循環泵、攪拌器、氧化風機、石灰石漿液泵、石膏排出泵、工藝水噴淋管、除霧器和U型吸收塔; 其中,U型吸收塔的一端頂部具有煙氣入口,另一端頂部具有煙氣出口 ;一級液柱噴淋管安裝在煙氣入口下方,煙氣出口下方從上至下依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貞良,錢東升,施平平,呂志超,謝芳,朱小雅,李雲,俞小偉,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藍天求是環保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