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凝膠給藥器,它包括一瓶體,瓶體上端的瓶嘴上設置有外螺紋;一瓶蓋,螺設在瓶嘴上,中間開設有一通孔,通孔內緣的上部設置有一圈凸緣;一給藥管,啟其為桿狀,桿中設置出藥通道,其頭部設置有四片呈十字型交叉設置的翼片,兩兩翼片之間分別設置若干與出藥通道相連通的出藥孔,給藥管的末端設置一圈凹槽,所述給藥管通過瓶蓋上的通孔容設在所述瓶體中,并可在通孔中抽拉;一功能蓋,為中空結構,其底部的內徑與所述瓶蓋的外徑相配合,頂部的外徑與瓶嘴的內徑相配合;一頂蓋,套設在功能蓋的頂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體積輕巧、便于攜帶、衛生,且實用舒適的優點,方便女性日常護理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凝膠給藥器
本技術與一種凝膠給藥器有關,特別是指一種女性使用的便于攜帶、衛生方便的給藥器。
技術介紹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給藥器的結構主要有兩種,其一為縱向擠壓式,此類給藥器的瓶體為想、彈性螺紋體結構,給藥器螺設在瓶口上。此種結構造成了凝膠給藥器使用操作不方便,裝液時藥液易灑落在瓶子外面,且藥液不能充分使用,造成了浪費。另一種為儲液、沖洗一體式結構,即給藥器的瓶體兼具儲液瓶的作用。此種結構雖然免除了裝液時藥液易灑落在外的問題。但使用后會因藥液回流而污染待用藥液,再加上使用后清洗不便,使得此種清洗器無法達到衛生要求,一旦待用藥液被污染,便只能丟棄,造成極大浪費。另外,現有的凝膠給藥器均存在體積較大,攜帶不方便,顏色單調,外觀普通,給藥器瓶嘴制作粗糙,使用時感覺不適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體積輕巧、衛生、便于攜帶, 且使用舒適的凝膠給藥器。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凝膠給藥器,其呈現一瓶體,所述瓶體上端的瓶嘴上設置有外螺·紋;一瓶蓋,螺設在所述瓶嘴上,中間開設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內緣的上部設置有一圈凸緣;一給藥管,其為桿狀,桿中設置出藥通道,其頭部設置有四片呈十字型交叉設置的翼片,兩兩翼片之間分別設置若干與出液通道相連通的出液孔,所述給藥管的末端設置一圈凹槽,所述給藥管通過瓶蓋上的通孔容設在瓶體中,并可在通孔中抽拉;一功能蓋,為中空結構,其底部的內徑與瓶蓋的外徑相配合,頂部的外徑與瓶嘴的內徑相配合;一頂蓋,套設在功能蓋的頂部。本技術在所述瓶體的瓶身與所述瓶嘴之間還設置一螺紋狀彈性段。所述功能蓋頂部的下方設置一尖刺。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本技術的各部件采用靈魂的各自獨立的結構,給藥器在不用時大部分溶置在瓶體之中,縮小了體積,便于攜帶。2、本技術各部件之間連接緊密,密封性好,杜絕了污染物進入瓶體的問題,符合衛生要求。 3、本技術給藥器頭部的翼片采用圓弧形結構,提高了使用時的舒適感。4、本技術設置了呈漏斗狀的功能蓋結構,解決了裝藥灑落在平外的問題,不易造成浪費。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組合狀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瓶體及瓶蓋的立體分解圖;圖2A是本技術給藥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B是本技術給藥器的俯視圖;圖2C是本技術功能蓋及頂蓋的結構示意圖;圖2D是沿圖2C中A-A向的剖析圖;圖3是本技術裝藥狀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使用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詳細說明本技術的結構及特征,現舉以下較好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說明下。如圖2、圖2A-圖2D所示,本技術包括一瓶體10,瓶體10采用彈性材料制成, 可用手擠壓。瓶體10上端的瓶嘴11上設置有外螺旋紋。在瓶體10的瓶身與瓶嘴11之間還設置有一可增加瓶體彈性段12。一瓶蓋20,密封螺設在瓶嘴11上,中間開設有一通孔21,在通孔21內緣的上部設置有一圈凸緣22。一給藥管30,為桿式形狀,其中設置有出藥通道31,其頭部設置有四片呈十字型交叉設置的翼片32, 翼片32呈光滑的圓弧形,增加了使用的舒適感。兩兩翼片之間形成間隔區域,其中分別設置有若干與出藥通道31相連通的出藥孔33。給藥管30的末端還設置有一圈凹槽34給藥管30通過瓶蓋20上的通孔21容設在瓶體10中,并可在通孔21中抽拉。給藥器30與瓶蓋20之間采用過盈配合,保證二者之間不會漏藥。當給藥管30抽拉末端時,其末端設置的凹槽34與瓶蓋20上的凸緣22嚙合,使給藥器30與瓶蓋20之間達到準確定位、不脫落、不漏藥的效果。一功能蓋40,為可容藥物通過的中空結構,其底部41的內徑與瓶蓋20的外徑相配合,即瓶蓋20可容置在其中。功能蓋40的頂部42比底部41略窄,使頂部42的外徑與瓶嘴11的內徑相配合,使頂部42的外徑與瓶嘴11的內徑相配合,使頂部42可放置于瓶嘴 11之中。在頂部42的下方還設置一尖刺43,可用來刺破盛藥的藥袋。尖刺43與功能蓋40 一體成型,與蓋體周緣之間存在間隙,可容藥從其間流過,使得倒置的功能蓋40,呈現一漏斗狀,藥可通過功能蓋40流入瓶中。一頂蓋50,套設在功能蓋40的頂部。本技術放置不用時,如圖1所示,瓶蓋20螺設在瓶嘴11上,給藥管30從瓶嘴 11中間的通孔21深入瓶體中,由四翼片32卡固在瓶嘴11上,功能蓋40套設在瓶蓋20的外緣,二者之間形成過盈配合的接合方式,使功能蓋40不易脫落,而給藥管30突伸在瓶蓋 20上面的部分便容置在其中。再將功能蓋50套設在功能蓋40的頂部,即完成了本技術的組裝,達到各部分密封良好,無污染物進入瓶中藥品的問題。當要使用時,首先要將藥裝入瓶中,如圖3所示,將功能蓋40、給藥管30級瓶蓋20均取下,然后將拔去頂蓋50的功能蓋40倒置在瓶嘴11上,將藥放入功能蓋40中,稍用力并旋轉,尖刺43即可刺破藥袋,使藥通過呈漏斗狀的功能蓋40順利進入瓶中,整個裝藥過程不被污染,且不會發生藥液灑落在外的現象。使用時,如圖4所示,取下功能蓋40,將瓶蓋20重新螺設在瓶嘴11上,給藥管30先伸入瓶中再向外拉出,直至其末端的凹槽34與瓶蓋20上的凸緣22嚙合定位。然后選擇適當的體位將給藥器輕輕送入陰道,擠壓瓶體10進行沖洗。除給藥管30前段的出藥孔33流出的藥,其它部分均無漏藥之處。綜上所述,本技術的瓶體、瓶蓋、給藥管、功能蓋及頂蓋各部分采用靈活的單體組裝結構,各部分之間配合緊密,密封良好,使本技術不但使用、攜帶方便,而且符合衛生要求,并避免了藥品 的浪費,既經濟又實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凝膠給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瓶體,所述瓶體上端的瓶嘴上設置有外螺紋;一瓶蓋,螺設在所述瓶嘴上,中間開設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內緣的上部設置有一圈凸緣;一給藥管,其為桿狀,桿中設置出藥通道,其頭部設置有四片呈十字型交叉設置的翼片,兩兩翼片之間分別設置若干與出藥通道相連通的出藥孔,給藥管的末端設置一圈凹槽,所述給藥管通過瓶蓋上的通孔容設在所述瓶體中,并可在所述通孔中抽拉;一功能蓋,為中空結構,其底部的內徑與所述瓶蓋的外徑相配合,頂部的外徑與瓶嘴的內徑相配合;一頂蓋,套設在所述功能蓋的頂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凝膠給藥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一瓶體,所述瓶體上端的瓶嘴上設置有外螺紋; 一瓶蓋,螺設在所述瓶嘴上,中間開設有一通孔,所述通孔內緣的上部設置有一圈凸緣; 一給藥管,其為桿狀,桿中設置出藥通道,其頭部設置有四片呈十字型交叉設置的翼片,兩兩翼片之間分別設置若干與出藥通道相連通的出藥孔,給藥管的末端設置一圈凹槽,所述給藥管通過瓶蓋上的通孔容設在所述瓶體中,并可在所述通孔中抽拉; 一功能蓋,為中空結構,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靜,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三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