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包括穿刺留置組件和外部液體輸入組件,以及連接穿刺留置組件和外部液體輸入組件的連接管,所述穿刺留置組件由穿刺病患體表的穿刺部件和留置病患體內的留置部件組成,所述穿刺部件密封插裝在留置部件中并可從留置部件中移除,所述穿刺部件從留置部件中移除后,所述留置部件中形成供外部液體流通的輸液通道,所述連接管連接在留置部件上與所述輸液通道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合理、實用性強,可以有效地解決現有輸液接頭可能會造成醫護人員被針刺傷和針尖穿刺時帶入肝素帽上的密封物質顆粒,導致嚴重或潛在血源性病原體感染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
本技術涉及臨床醫學應用
,特別是一種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
技術介紹
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在國外已得到廣泛應用,近些年來,此項技術在國內的應用也日漸增多,有關這項技術的臨床調查表明在靜脈輸液中應用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 可以減少靜脈穿刺次數,延長了每次靜脈穿刺的間隔時間,使靜脈輸液更加方便,減輕了護士的工作量,受到越來越多病人的歡迎,置管操作簡便、成功率高、副作用小,可明顯減少多次靜脈穿刺給病人造成的痛苦,能保證靜脈用藥,又能提高護士的工作效率。目前,國內的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結構型式大多為筆桿型、加藥型、蝴蝶型,結構型式及功能單一。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提供一種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結構合理、實用性強,可以有效地解決現有輸液接頭可能會造成醫護人員被針刺傷和針尖穿刺時帶入肝素帽上的密封物質顆粒,導致嚴重或潛在血源性病原體感染的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包括穿刺留置組件和外部液體輸入組件,以及連接穿刺留置組件和 外部液體輸入組件的連接管,所述穿刺留置組件由穿刺病患體表的穿刺部件和留置病患體內的留置部件組成,所述穿刺部件密封插裝在留置部件中并可從留置部件中移除,所述穿刺部件從留置部件中移除后,所述留置部件中形成供外部液體流通的輸液通道,所述連接管連接在留置部件上與所述輸液通道連通。進一步的,所述穿刺部件包括針管和針座,所述針管的前端穿刺病患體表,所述針座設在針管的后端,所述留置部件包括導管和導管座,所述導管的前端留置在病患體內,所述導管座設在導管的后端并與導管連通,所述針管與導管配合穿裝在導管中且針管的前端伸出導管,所述針座定位在導管座的后端,所述導管座上設有與連接管連通的導管接頭,所述導管座中位于導管接頭與導管座后端之間設有在針管移除后自動密閉的密封塞,所述導管接頭、導管座的前端和導管形成輸液通道。進一步的,所述導管的前端面與針管的管口斜面重合并連接為一個面。在針管和導管一起刺入病患體表時,讓病患感覺是一次刺破,而不是針管和導管兩次刺破。進一步的,所述導管座的前端設有錐度面,所述錐度面的前端的直徑小于錐度面的后端的直徑,所述錐度面的前端設有導管楔子與導管的后端連接。錐度面的平滑過渡能夠避免留置部件對病患體表造成局部壓迫。進一步的,所述針座上設有針座翼片,所述導管座上設有導管座翼片。便于執針操作。進一步的,所述導管上設有套住導管和針管的護套。安裝衛生。進一步的,所述外部液體輸入組件包括與連接管連通的接頭座,所述接頭座上設有輸液接頭。進一步的,所述輸液接頭為無針接頭。安全衛生。進一步的,所述接頭座上設有子接頭,所述子接頭上設有蓋帽。便于加藥,蓋帽可以旋緊在子接頭上,也可以通過錐度環面配合固定。進一步的,所述連接管上設有開關夾。防止在結束輸液時連接管內失壓。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結束輸液進行沖管時,無需使用針頭,避免醫護人員被針刺傷而導致自身感染;2、自動密閉的密封塞,減少導管相關性菌血癥的發生率;3、無乳膠和DEHP,可廣泛應用于新生兒、兒童、成人;4、注射器脫開后無針接頭自動產生正壓,以保持輸液通道的通暢,降低堵管危險;5、平滑的接頭頂部,易消毒; 6、留置時間長達72小時且安全可靠;7、針座結構采用單翼柄型式,便于醫護人員持針操作。附圖說明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實施例移除穿刺部件后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和2所示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包括穿刺留置組件和外部液體輸入組件,以及連接穿刺留置組件和外部液體輸入組件的連接管1,所述穿刺留置組件由穿刺病患體表的穿刺部件和留置病患體內的留置部件組成,所述穿刺部件密封插裝在留置部件中并可從留置部件中移除,所述穿刺部件從留置部件中移除后,所述留置部件中形成供外部液體流通的輸液通道2,所述連接管連接在留置部件上與所述輸液通道連通。·所述穿刺部件包括針管21和針座22,所述針管的前端穿刺病患體表,所述針座設在針管的后端,所述留置部件包括導管31和導管座32,所述導管的前端留置在病患體內, 所述導管座設在導管的后端并與導管連通,所述針管與導管配合穿裝在導管中且針管的前端伸出導管,所述針座定位在導管座的后端,所述導管座上設有與連接管連通的導管接頭33,所述導管座中位于導管接頭與導管座后端之間設有在針管移除后自動密閉的密封塞 34,所述導管接頭、導管座的前端和導管形成輸液通道。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導管的前端面與針管的管口斜面重合并連接為一個面。所述導管座的前端設有錐度面35,所述錐度面的前端的直徑小于錐度面的后端的直徑,所述錐度面的前端設有導管楔子36與導管的后端連接。所述針座上設有針座翼片23,所述導管座上設有導管座翼片37。所述導管上設有套住導管和針管的護套38。另外,所述外部液體輸入組件包括與連接管連通的接頭座41,所述接頭座上設有輸液接頭42。優選的,所述輸液接頭為無針接頭。所述接頭座上設有子接頭43,所述子接頭上設有蓋帽44。所述連接管上設有開關夾5。上述實施例中,所述針管為醫用316L不銹鋼針管,所述導管為醫用聚全氟乙丙烯導管,所述密封塞為醫用異戊二烯密封塞,所述導管座為醫用聚碳酸脂導管座,所述針座為醫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針座,所述導管鍥子為醫用316L不銹鋼導管鍥子,所述連接管為醫用聚氨酯連接管,所述接頭座為醫用聚碳酸脂接頭座。本技術可替代筆桿型、加藥型和蝴蝶型靜脈留置針,結構合理、實用性強,可以有效地解決現有輸液接頭可能會造成醫護人員被針刺傷和針尖穿刺時帶入肝素帽上的密封物質顆粒,導致嚴重或潛在血源性病原體感染的問題。除上述優選實施例外,本技術還有其他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 用新型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均應屬于本技術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包括穿刺留置組件和外部液體輸入組件,以及連接穿刺留置組件和外部液體輸入組件的連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留置組件由穿刺病患體表的穿刺部件和留置病患體內的留置部件組成,所述穿刺部件密封插裝在留置部件中并可從留置部件中移除,所述穿刺部件從留置部件中移除后,所述留置部件中形成供外部液體流通的輸液通道(2),所述連接管連接在留置部件上與所述輸液通道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包括穿刺留置組件和外部液體輸入組件,以及連接穿刺留置組件和外部液體輸入組件的連接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留置組件由穿刺病患體表的穿刺部件和留置病患體內的留置部件組成,所述穿刺部件密封插裝在留置部件中并可從留置部件中移除,所述穿刺部件從留置部件中移除后,所述留置部件中形成供外部液體流通的輸液通道(2),所述連接管連接在留置部件上與所述輸液通道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使用靜脈留置針,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部件包括針管(21)和針座(22),所述針管的前端穿刺病患體表,所述針座設在針管的后端,所述留置部件包括導管(31)和導管座(32),所述導管的前端留置在病患體內,所述導管座設在導管的后端并與導管連通,所述針管與導管配合穿裝在導管中且針管的前端伸出導管,所述針座定位在導管座的后端,所述導管座上設有與連接管連通的導管接頭(33),所述導管座中位于導管接頭與導管座后端之間設有在針管移除后自動密閉的密封塞(34),所述導管接頭、導管座的前端和導管形成輸液通道。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鮑憶,吉恒權,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蘇嘉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