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手持式電動套絲機,通過操縱轉換輪可改變電機轉向的電機總成和通過二級行星齒輪、一級圓錐齒輪、一級圓柱齒輪減速、換向的減速機構固定連接,夾持管子的支架組件以自身的兩支腳插入減速箱的兩固定孔中,分體式板牙與減速機構以平鍵滑動連接,形成一個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系的套絲機,本套絲機機械強度及可靠性好,傳遞速比和輸出扭矩大,可對1/2"—2"的管子套絲,從而減輕了過去手工操作的勞動強度,還大大提高了套絲效率。(*該技術在200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動工具,特別是管子套絲用的機械設備。套絲機是管子進行螺紋加工的必要裝置,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都是臺式套絲機,是手動操作的,工人勞動強度大,效率低。臺式電動套絲機的結構與手動臺式套絲機相似,其電機采用三相異步電機,自重大、出力小。國外有一種套絲機采用蝸輪蝸桿結構傳遞動力的,蝸輪是易損件,它的潤滑、冷卻熱平衡都難以保證,銅材制作的蝸輪副造價高,傳動效率低。到目前為止,市場上還沒有發現手持式電動套絲機。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而向社會提供一種適用于 1/2 ″--2″規格范圍的、能減輕工人勞動強度、提高套絲效率的手持式電動套絲機。實現本技術的套絲機由電機總成、減速機構、支架組件、分體式板牙四大部件組成。電機總成的電機采用單相串接電機,轉換輪換向,它與減速機構采用一止口一平面定位、螺釘緊固連接;分體式板牙與減速機構采用平鍵傳遞動力,是拆卸式的滑動連接;夾持管子的支架組件以自身的兩只支腳插入減速箱兩固定孔中大間隙配合,起被加工管子在作軸向進給中的導向作用,使支架組件帶著管子完成套絲任務。減速機構的左、右變速箱殼具有手把結構,實現減速換向的是二級行星齒輪、一級圓錐齒輪、一級圓柱齒輪傳動系。按本技術設計的手持式電動套絲機,電機采用單相串接電機,使得整機重量輕、體積小、出力大,機械部分采用了體積小、結構簡單、速比大的行星齒輪、圓錐齒輪、圓柱齒輪傳動,增大輸出扭矩,使本產品速比達到1487.4,而且機械強度及可靠性都比蝸輪副好,適用于 1/2 ″--2″的螺紋管加工,該套絲機不僅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還大大提高了套絲效率。 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總體圖(卸去支架組件7)。圖2為圖1的A向視圖(包含支架組件7)。圖3為本技術電機總成4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C-C剖視圖。圖5為圖1的B-B剖視圖(減速機構1)。圖6為支架組件7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的D向視圖。根據上述附圖實施例下面將作進一步詳述。手持式電動套絲機(見圖1-7)由電機總成(4)、減速機構(1)、支架組件(7)、分體式板牙(6)組成。電機總成(4)的機殼(13)與手柄(18)通過螺釘固定連接,機殼(13)內裝有定子(11)、轉子(12)、電刷組件(14),可與電源插接的插頭(19)導線穿過手柄(18)內腔與開關(17)相接,并通過開關(17)接入電刷組件(14),機殼(13)與手柄(18)之間的旋轉襯墊(16)上裝有正、反轉換向的轉換輪(15),電機機殼(13)內壁均布4個凸臺(20),該凸臺(20)與減速機構(1)形成一止口一平面(30)定位,并由一組螺釘固定連接成一體,動力就由電機軸(10)輸出。減速機構(1)的左、右變速箱殼(35)、(23)具有手把(3)結構,殼內裝有減速、換向的傳動系,它包括二級行星齒輪傳動的電機軸(10)(軸上有齒輪結構)和齒輪軸(33)分別與兩組行星齒輪(28)、(32)嚙合傳動,每組在圓周上均布3只,行星齒輪同時又與內齒圈(31)嚙合,并通過銷軸(29)與行星架(27)、(34)連接,構成二級行星齒輪減速傳動。行星架(34)通過鍵與小圓錐齒輪(26)連接,大、小圓錐齒輪(25)、(26)嚙合傳遞動力構成一級圓錐齒輪減速并換向。大圓錐齒輪(25)與齒輪軸(24)又是鍵聯接,動力經齒輪軸(24)傳遞給與其嚙合的大齒輪(21),又構成一級圓柱齒輪減速傳動。支架組件(7)是夾持被加工管子的,有支架體(36),兩側墻壁分別裝有固定的V形夾片(37)和活動可調的V形夾塊(38),固定式的夾片(37)根據 1/2 ″--2″的加工范圍設有5副,按管徑大小選用。夾塊(38)通過卡簧(39)浮動連接在螺桿(40)上,支架體(36)的下部左、右側固定有2只支腳(8),該支腳插入減速箱兩固定孔(5)中,大間隙(單邊0.5毫米)配合,兩支腳(8)在管子套絲中起導向作用,使其只能軸向移動不作轉動。分體式板牙(6)由板牙座、板牙片(9)、板牙蓋經螺釘連接而成,4片板牙片(9)均布插入板牙座中,構成具有一定尺寸排列的組合,它們設置在減速箱的另一側,與電機總成(4)相對應,通過平鍵(22)聯接在減速機構大齒輪(21)內孔中,為防板牙外脫,采用軸用彈性擋圈(2)固定。套絲的動作過程如下插上電源插頭(19),選取所需規格的4片板牙片(9)插入板牙座中,蓋上板牙蓋再裝入減速箱,通過平鍵(22)聯接在大齒輪(21)中,并借助卡簧鉗裝上軸用彈性擋圈(2),這樣,板牙片(9)就被固定。再將需套絲的管子夾緊在支架組件(7)的V形夾片(37)和V形夾塊(38)中,靠支腳(8)伸出的一邊留出約100mm長度,將夾好管子的支架組件(7)的兩支腳(8)插入左變速箱殼(35)的兩固定孔(5)中,使得管子碰到板牙為止,然后開動電源開關(17),一面推動管子一面對板牙加潤滑液,待螺紋套出1-2扣后,管子就能自動跟入,直至套出規定長度(一般為20-25mm)的螺紋后松開開關(17),并手動轉動轉換輪(15)給電機換向,再開動電源開關(17),電機就反轉使管子退出,即套絲完畢。本技術適用于規格為 1/2 ″、 3/4 ″、1″、1 1/2 ″、2″的管子套絲。權利要求1.一種手持式電動套絲機,由電機總成(4)、減速機構(1)、支架組件(7)、分體式板牙(6)組成,其特征在于a.電機總成(4)中的電機采用單相串接電機,機殼(13)上裝有正、反轉換向的轉換輪(15);b.電機總成(4)與減速機構(1)通過一止口一平面(30)定位固定連接一體;c.減速機構(1)的左、右變速箱殼(35)、(23)上具有手把(3)結構,殼內裝有減速、換向的二級行星齒輪、一級圓錐齒輪、一級圓柱齒輪傳動系;d.承擔套絲任務的分體式板牙(6)與減速機構(1)是可拆式的滑動連接;e.夾持管子的支架組件(7)以其自身的兩支腳(8)插入減速箱的兩固定孔(5)中。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絲機,其特征在于電機總成(4)包括機殼(13)與手柄(18)固定連接,機殼(13)內裝有定子(11)、轉子(12)、電刷組件(14)、可與電源插接的插頭(19)以導線通過手柄(18)上的開關(17)接入電刷組件(14),機殼(13)與手柄(18)之間的旋轉襯墊(16)上裝有正、反轉換向的轉換輪(15),機殼(13)內壁具有均布的凸臺(20),該凸臺(20)與減速機構(1)形成一止口一平面(30)定位,并由螺釘固定,動力經電機軸(10)輸出。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機構(1)的二級行星齒輪傳動包括電機軸(10)和齒輪軸(33)分別與兩組行星齒輪(28)、(32)嚙合,內齒圈(31)同時與兩組行星齒輪(28)、(32)嚙合,兩組行星齒輪(28)、(32)通過銷軸(29)與行星架(27)、(34)連接;一級圓錐齒輪傳動由小圓錐齒輪(26)與大圓錐齒輪(25)嚙合組成;一級圓柱齒輪傳動由齒輪軸(24)與大齒輪(21)嚙合組成。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組件包括支架體(36)、裝在支架體兩側壁上規格可調的V形夾片(37)和通過螺桿(40)進行夾緊的V形夾塊(38)以及2個可插入減速箱殼兩固定孔(5)中形成大間隙配合的支腳(8)。5.如權利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手持式電動套絲機,由電機總成(4)、減速機構(1)、支架組件(7)、分體式板牙(6)組成,其特征在于:a.電機總成(4)中的電機采用單相串接電機,機殼(13)上裝有正、反轉換向的轉換輪(15);b.電機總成(4)與減速機構(1)通過一止口一平面(30)定位固定連接一體;c.減速機構(1)的左、右變速箱殼(35)、(23)上具有手把(3)結構,殼內裝有減速、換向的二級行星齒輪、一級圓錐齒輪、一級圓柱齒輪傳動系;d.承擔套絲任務的分體式板牙(6)與減速機構(1)是可拆式的滑動連接;e.夾持管子的支架組件(7)以其自身的兩支腳(8)插入減速箱的兩固定孔(5)中。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桂強,
申請(專利權)人:余姚市機械電動工具廠,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