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關于廚房用具,更具體的說,是關于盛飯、盛湯、炒菜用的勺子。
技術介紹
目前的勺子,從球形鍋底盛最后一勺飯時,要盛至少3 4次才能基本盛凈,費時費力。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技術是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從球形鍋底里向鍋外盛最后一勺飯時、不需要盛多次、一勺盛凈的勺子。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包括勺柄和舀體,舀體的緣口上,至少有一段弧,這段弧半徑為7. 4 40厘米。所述的S體就是勺子上S飯的凹形部分,與勺柄的下端連接。所述的一段弧,其半徑為8. 8 10厘米,這種半徑的弧與球形鍋底吻合得最好。所述的一段弧的弧長為3 20厘米;最好為7 10厘米。所述的勺柄后端設有掛鉤。掛鉤是方便勺子懸掛。鑒于使用勺子的不同,所以所述的一段弧在舀體緣口的位置是以下幾種位置的組合左前側緣口,前端緣口,右前側緣口。所述的一段弧設在左前側緣口是為了習慣用右手的人使用方便,設在右前側緣口是為了習慣用左手的人使用方便,設在前端緣口是為了方便推動球形鍋底里的固體食物。勺子的材料可以是金屬、木、竹、塑料。所述的舀體上在緣口設有尖嘴,目的是盛湯時,往小碗里倒不容易,湯會灑到碗外面,有尖嘴就容易些。尖嘴在S體的位置是一般在右側緣口。所述的舀體,其左側緣口或右側緣口附近設有若干個孔洞。設置孔洞的目的是讓舀體為盛帶湯的飯為主要功能,偶爾用一下漏勺的功能。具體做法是在舀體的一側緣口附近、比如右側的緣口附近設有孔洞,最好是沒有設孔洞的在水平面下,設置的彎月狀孔洞帶高出這一水平面,并與這水平面的一側連接。所述的勺柄,其長度為22 65厘米。柄長一點是為了避免火烤;家庭用的27厘米左右,農(nóng)村紅白事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勺子,包括勺柄和舀體,其特征是,舀體的緣口上,至少有一段弧,這段弧的半徑為7.4~40厘米。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勺子,包括勺柄和S體,其特征是,S體的緣口上,至少有一段弧,這段弧的半徑為7. 4 40厘米。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勺子,其特征是,所述的一段弧,其半徑為8.8 10厘米。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勺子,其特征是,所述的一段弧在S體緣口位置是以下幾種位置的組合左...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