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包括鞋底,鞋面,鞋底和鞋面共同圍結成一用以容納腳部的腔體,還包括一氣囊,氣囊設置于鞋底上,氣囊被壓扁后可自復位;氣囊有一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第一開口接通腔體,第二開口接通鞋子外圍空間;第一開口在受到腳部踩踏時呈關閉狀,第二開口設置有一單向閥,單向閥用以使氣體只能從氣囊向鞋子外圍空間單向流動。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以下優點:結構簡單合理,制造安裝方便,除臭效率高,能長時間使用。(*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鞋子的制造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
技術介紹
日常生活中,鞋子的除臭問題常常困擾人們,這是由于行走時腳部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腳汗,現有技術在解決這類問題時通常使用在鞋子中放置除臭劑,如申請號為201010545496的中國專利和申請號為201010168826中國專利。但這些技術有一共同缺點,除臭效率低下,長時間使用后除臭劑容易吸收飽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制造安裝方便,除臭效率高,能長時間使用的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本技術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包括鞋底,鞋面,鞋底和鞋面共同圍結成一用以容納腳部的腔體,還包括一氣囊,氣囊設置于鞋底上,氣囊被壓扁后可自復位;氣囊有一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第一開口接通腔體,第二開口接通鞋子外圍空間;第一開口在受到腳部踩踏時呈關閉狀,第二開口設置有一單向閥,單向閥用以使氣體只能從氣囊向鞋子外圍空間單向流動。本技術的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在著地時,氣囊受到腳部的踩踏力,氣囊被壓扁,同時第一開口在受到腳部踩踏時呈關閉狀,氣囊中的氣體通過第二開口排向鞋子外圍空間,當鞋子離地時,腳部對氣囊的踩踏力解除,氣囊自復位,氣囊通過第一開口吸收腔體中的氣體,這個過程在行走時交替發生,從而使腔體中的氣體不斷更新,達到高效除臭的目的。氣囊被壓扁后可自復位,氣囊可由富有彈性的材料制作,亦可在氣囊中加設彈簧。氣囊設置于鞋底上是為了保證氣囊在行走可以有節奏地形變,在實際制造中,氣囊既可以設置于鞋底的朝上面,也可以設置于鞋底的朝下面,甚至也可以穿設于鞋底中。在本專利技術方案中,氣囊排氣時第一開口關閉,第二開口打開,氣囊吸氣時第一開口打開,第二開口關閉,對氣體的單向流動性要求很搞,所以第一開口的設置方式和第二開口的單向閥設計就尤為重要。優選的,第一開口為一軟管,軟管橫放在鞋底上。鞋子在著地時,軟管受到腳部的踩踏力被壓扁處于不通氣的狀態,當鞋子離地時,腳部對軟管的踩踏力解除,軟管處于通氣的狀態。優選的,第一開口為一垂直狀管口。鞋子在著地時,腳底自上而下踩在垂直狀管口上,把管口堵死,當鞋子離地時,腳部對垂直狀管口的踩踏力解除,垂直狀管口處于通氣的狀態。優選的,單向閥包括一通道,通道下端接通氣囊,通道上端接通鞋子外圍空間,通道中滾動一彈性球,通道下端為一錐形管其管徑由上及下逐漸變小,如此當氣體從鞋子外圍空間向氣囊方向流動時推動彈性球彈壓在錐形管上,從而引起通道堵塞,通道上端為一多孔板,多孔板蓋住通道。鞋子在著地時,氣囊受到腳部的踩踏力,氣囊被壓扁,氣流推動彈性球至多孔板,由于多孔板具有多個小孔,彈性球不能引起通道堵塞,氣流被排出,反之當鞋子離地時,腳部對氣囊的踩踏力解除,氣囊自復位,氣囊吸氣引起彈性球被吸附在在錐形管上,從而引起通道堵塞,第二開口關閉。優選的,單向閥為一閥蓋,閥蓋設置于第二開口外部且與第二開口作轉動連接,閥蓋與第二開口的轉動連接點設置有一扭力彈簧,扭力彈簧向閥蓋施加一作用力以使閥蓋蓋住第二開口。鞋子在著地時,氣囊受到腳部的踩踏力,氣囊被壓扁,氣流頂開閥蓋進行排氣,反之當鞋子離地時,腳部對氣囊的踩踏力解除,氣囊自復位,氣囊的吸力和扭力彈簧共同作用使閥蓋蓋住第二開口,第二開口關閉。顯而易見,第一開口的設置方式和第二開口的單向閥設計還有更多的技術方案,就單向閥而言屬于成熟技術,機械上俗稱止回閥,上海福思流體技術有限公司就生產多款氣體單向閥,在中國專利上就有幾千項關于單向閥的技術方案,由于這一技術方案的多樣性,這里不一一贅述。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為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包括鞋底,鞋面,鞋底和鞋面共同圍結成一用以容納腳部的腔體,還包括一氣囊,氣囊設置于鞋底上,氣囊被壓扁后可自復位;氣囊有一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第一開口接通腔體,第二開口接通鞋子外圍空間;第一開口在受到腳部踩踏時呈關閉狀,第二開口設置有一單向閥,單向閥用以使氣體只能從氣囊向鞋子外圍空間單向流動。本技術具有以下優點結構簡單合理,制造安裝方便,除臭效率高,能長時間使用。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1中單向閥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2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2中單向閥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實施例1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包括鞋底1,鞋面2,鞋底I和鞋面2共同圍結成一用以容納腳部的腔體3,還包括一氣囊4,氣囊4設置于鞋底I上,氣囊4被壓扁后可自復位;氣囊4有一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 5,第一開口接通腔體3,第二開口 5接通鞋子外圍空間;第一開口在受到腳部踩踏時呈關閉狀,第二開口 5設置有一單向閥6,單向閥6用以使氣體只能從氣囊4向鞋子外圍空間單向流動。其中,氣囊4設置于鞋底I的朝上面。其中,第一開口為一軟管Al,軟管Al橫放在鞋底I上。其中,單向閥6包括一通道BI,通道BI下端接通氣囊4,通道BI上端接通鞋子外圍空間,通道BI中滾動一彈性球B2,通道BI下端為一錐形管B3其管徑由上及下逐漸變小,如此當氣體從鞋子外圍空間向氣囊4方向流動時推動彈性球B2彈壓在錐形管B3上,從而引起通道BI堵塞,通道BI上端為一多孔板B4,多孔板B4蓋住通道BI。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鞋子在著地時,氣囊4受到腳部的踩踏力,氣囊4被壓扁,同時第一開口在受到腳部踩踏時軟管Al被踩扁呈關閉狀,氣囊4中的氣流推動彈性球B2至多孔板B4,由于多孔板B4具有多個小孔,彈性球B2不能引起通道BI堵塞,氣流通過第二開口 5被排向鞋子外圍空間,當鞋子離地時,腳部對氣囊的踩踏力解除,氣囊自復位,彈性球B2被吸附在錐形管B3上第二開口 5關閉,氣囊通過第一開口吸收腔體中的氣體,這個過程在行走時交替發生,從而使腔體中的氣體不斷更新,達到高效除臭的目的。實施例2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包括鞋底1,鞋面2,鞋底I和鞋面2共同圍結成一用以容納腳部的腔體3,還包括一氣囊4,氣囊4設置于鞋底I上,氣囊4被壓扁后可自復位;氣囊4有一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 5,第一開口接通腔體3,第二開口 5接通鞋子外圍空間;第一開口在受到腳部踩踏時呈關閉狀,第二開口 5設置有一單向閥6,單向閥6用以使氣體只能從氣囊4向鞋子外圍空間單向流動。其中,氣囊4設置于鞋底I的朝下面。其中,第一開口為一垂直狀管口 A2。其中,單向閥6為一閥蓋Cl,閥蓋Cl設置于第二開口 5外部且與第二開口 5作轉動連接,閥蓋Cl與第二開口 5的轉動連接點設置有一扭力彈簧C2,扭力彈簧C2向閥蓋Cl施加一作用力以使閥蓋Cl蓋住第二開口 5。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鞋子在著地時,氣囊4受到腳部的踩踏力,氣囊4被壓扁,同時第一開口在受到腳部踩踏時垂直狀管口 A2被腳底堵住呈關閉狀,氣囊4中的氣流頂開閥蓋Cl進行排氣,當鞋子離地時,腳部對氣囊的踩踏力解除,氣囊自復位,閥蓋Cl復位第二開口 5關閉,氣囊通過第一開口吸收腔體中的氣體,這個過程在行走時交替發生,從而使腔體中的氣體不斷更新,達到高效除臭的目的。雖然本技術已通過參考優選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是,本專業普通技術人員應當了解,在權利要求書的范圍內,可作形式和細節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包括鞋底(1),鞋面(2),所述鞋底(1)和所述鞋面(2)共同圍結成一用以容納腳部的腔體(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氣囊(4),所述氣囊(4)設置于所述鞋底(1)上,所述氣囊(4)被壓扁后可自復位;所述氣囊(4)有一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5),所述第一開口接通所述腔體(3),所述第二開口(5)接通鞋子外圍空間;所述第一開口在受到腳部踩踏時呈關閉狀,所述第二開口(5)設置有一單向閥(6),所述單向閥(6)用以使氣體只能從所述氣囊(4)向鞋子外圍空間單向流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包括鞋底(1),鞋面(2),所述鞋底(I)和所述鞋面(2)共同圍結成一用以容納腳部的腔體(3),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氣囊(4),所述氣囊(4)設置于所述鞋底(I)上,所述氣囊(4)被壓扁后可自復位;所述氣囊(4)有一第一開口和第二開口(5),所述第一開口接通所述腔體(3),所述第二開口(5)接通鞋子外圍空間;所述第一開口在受到腳部踩踏時呈關閉狀,所述第二開口(5)設置有一單向閥¢),所述單向閥(6)用以使氣體只能從所述氣囊(4)向鞋子外圍空間單向流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口為一軟管(Al),所述軟管(Al)橫放在所述鞋底(I)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開口為一垂直狀管口(A2)。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能自動除臭的鞋子,其特征在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葉如康,
申請(專利權)人:葉如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