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種紗線卷繞裝置,能夠提高布局的自由度,并且,能夠在短時間內將紗線引導至接紗裝置。其技術方案如下。自動絡紗機具有紗管支承部(7)、紗線蓄留裝置(18)、卷繞部(8)、接紗裝置(14)、上紗線引導部。紗管支承部(7)支承喂紗紗管(21)。紗線蓄留裝置(18)蓄留從喂紗紗管(21)退繞的紗線(20)。卷繞部(8)對蓄留在紗線蓄留裝置(18)上的紗線(20)進行卷繞并形成卷裝(30)。上紗線引導部從紗線蓄留裝置(18)引出紗線并引導至接紗裝置(14)。另外,上紗線引導部具有:將紗線蓄留裝置(18)上的紗線(20)引出并向紗管支承部(7)側吹起的引導筒(34);對被引導筒(34)吹起的紗線(20)進行捕捉并導入接紗裝置(14)的上紗線捕捉部(13)。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紗線卷繞裝置。詳細地說,涉及用于在接紗時將紗線引導至接紗裝置 的結構。
技術介紹
已知自動絡紗機等的紗線卷繞裝置,將卷繞在喂紗紗管上的紡織紗線的缺陷去 除,并回卷到卷繞卷裝上。在由自動絡紗機進行的紗線的回卷中,邊對從喂紗紗管退繞的紡織紗線付與張 力,邊將該紡織紗線經由多個紗線引導件等引導到橫動裝置,通過上述橫動裝置使紗線橫 動并將其卷繞在旋轉的卷繞卷裝的表面。而且,在所述喂紗紗管變空后,將該空的喂紗紗管 更換成新的喂紗紗管,通過接紗裝置進行接紗,并繼續向卷裝的卷繞。為了在接紗裝置中進行接紗,需要將卷裝側的紗線和喂紗紗管側的紗線引導至接 紗裝置。以往,在管狀的紗線引導部件的前端產生吸引流并吸引捕捉紗線后,使該紗線引導 部件轉動,由此將上述紗線引導至接紗裝置。參照圖19對這樣的以往的自動絡紗機的結構簡單地進行說明。圖19所示的是以 往的自動絡紗機所具備的絡紗單元90的概要側視圖。該絡紗單元90以將喂紗紗管21的 紡織紗線20回卷到卷裝30上的方式構成。另外,該絡紗單元100具備用于進行接紗的接 紗裝置14 ;紗線引導管(上紗線引導管91,下紗線引導管92)。紗線引導管91、92與省略圖示的負壓源連接,以分別能夠使上紗線引導管91的吸 引口 91a以及下紗線引導管92的吸引口 92a產生吸引流的方式構成。另外,上紗線引導管 91以能夠以支點91b為中心上下轉動的方式構成。相同地,下紗線引導管92以能夠以支點 92b為中心上下轉動的方式構成。對上述那樣的以往的自動絡紗機中的接紗動作進行說明。即,在因喂紗紗管21被 更換等原因導致卷裝30和喂紗紗管21之間的紗線的連續狀態被切斷后,通過下紗線引導 管92的吸引口 92a進行喂紗紗管21側的紗線端的吸引捕捉。接下來,使上紗線引導管91 向上方轉動,并使卷裝30反向旋轉。由此,紗線端從卷裝30被引出并被上紗線引導管91 的吸引口 91a吸引。將此時的樣子表示在圖20中。接下來,如圖21所示,使吸引保持了卷裝30側的紗線(上紗線)的狀態的上紗線 引導管91向下方轉動。由此,卷裝30側的上紗線被導入至接紗裝置14。接著如圖22所 示,使吸引保持了喂紗紗管21側的紗線(下紗線)的狀態的下紗線引導管92向上方轉動。 由此,喂紗紗管21側的下紗線被導入至接紗裝置14。該狀態下,使接紗裝置14工作,由此, 執行上紗線與下紗線的接紗,在卷裝30與喂紗紗管21之間紗線成為連續狀態。如以上那 樣進行接紗,由此能夠繼續紗線向卷裝30的卷繞。這樣,在通過使紗線引導部件(紗線引導管91、92)轉動來引導紗線端的現有的結 構的情況下,需要用于轉動驅動該紗線引導部件的機構,存在機構變得復雜的問題。另外, 由于機構變得復雜,難以自由地設計布局。另外,由于為了避免與轉動的紗線引導部件發生干涉而必須配置其他的結構,所以,這點也限制了布局。另外,為了轉動驅動紗線引導部件 從而引導紗線端而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接紗花費的時間變長。關于這點,作為用于將紗線引導至所希望的位置的結構,還提出了一種如上述那 樣轉動驅動紗線引導部件的結構以外的結構。例如專利文獻I公開的交叉卷繞紗管卷成機,具有通過負壓對卷裝側的紗線進行 吸入的吸入噴嘴。在該吸入噴嘴上形成有縱狹縫,通過吸入噴嘴被吸入的紗線從所述縱狹 縫被取出,并通過紗線握持部件將其引導至斷紗除去裝置(接紗裝置)。這樣,由于以從吸 入噴嘴經由縱狹縫將紗線取出的方式構成,所以,即使不使吸入噴嘴本身轉動,也能夠將該 吸入噴嘴所吸入的紗線引導至接紗裝置。另一方面,專利文獻2公開的喂紗處理裝置以如下方式構成通過從吹氣噴嘴噴 出空氣,使緯紗測長貯留裝置的導入口附近產生吸引空氣流,從而將紗線端導入紗線卷繞 管內。在這樣通過噴出空氣產生吸引空氣流的結構的情況下,能夠通過該吸引空氣流對紗 線端進行吸引,并且,能夠使該紗線端隨著噴出空氣的流動被引導至所希望的位置。因此, 為了引導紗線端不需要驅動任何的部件。在專利文獻I及專利文獻2那樣的結構中通過成為引導紗線的結構,能夠省略大 幅轉動的紗線引導部件(圖19的紗線引導管91、92等),因此,能夠使裝置整體的構造簡 單,并使各結構的布局的自由度提高。另外,與驅動紗線引導部件并對紗線進行引導的結構 相比,能夠縮短紗線的引導所需要的時間。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4-213563號公報專利文獻2 :日本特開平4-241136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因此,專利文獻I中,在形成有狹縫的吸入噴嘴上承受吸氣,由此,成為吸引交叉 卷繞紗管的紗線的結構。在該結構的情況下,空氣從所述狹縫流入到吸入噴嘴的內部,所 以,吸入噴嘴的前端的吸引力降低,存在難以可靠地吸引捕捉紗線端的問題。另外,專利文 獻I中,吸入噴嘴具有被擴大到紗管寬度的入口開口(此外,這點也與圖19的上紗線引導 管91的吸引口 91a相同)。這是由于不確定應被吸引捕捉的紗線端位于交叉卷繞紗管的紗 管寬度方向上的哪個位置,為了可靠地對該紗線端進行吸引捕捉,必須在交叉卷繞紗管的 紗管寬度整個區域的范圍內產生吸引空氣流。但是,在這樣較大地形成入口開口的情況下, 導致吸入噴嘴的吸引力進一步降低。關于這點,專利文獻2具有從緯紗筒子紗(cheese)剝離紗線端并引導至所述導入 口的起毛皮帶。通過該結構,由于只要通過緯紗測長貯留裝置的導入口對通過起毛皮帶送 來的紗線端進行吸引即可,所以,無需使該導入口的寬度擴大到筒子紗寬度。因此,能夠較 小地形成導入口的開口面積,保持該導入口處產生的吸引流的強度,提高紗線的吸引捕捉 的可靠性。但是,該起毛皮帶由于需要向相對于緯紗紗管接近或分離的方向驅動,所以構造 復雜。另外,起毛皮帶對筒子紗表面施加摩擦作用,可能會對該筒子紗形狀產生不良影響, 所以,在以制造筒子紗(卷裝)自身為目的的自動絡紗機等中不優選采用。而且,由于專利文獻2公開的結構不具有接紗裝置,所以,無法直接適用于具有接紗裝置的紗線卷繞裝置。本專利技術是鑒于以上的情況作出的專利技術,其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紗線卷繞裝置, 該紗線卷繞裝置能夠提高布局的自由度,且在短時間內將紗線引導至接紗裝置。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法及效果本專利技術欲解決的課題如以上所述,下面說明解決該課題的方法以及其效果。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觀點,提供以下的結構的紗線卷繞裝置。即,該紗線卷繞裝置具有 紗管支承部、紗線蓄留裝置、卷繞部、接紗裝置、紗線引導部。所述紗管支承部支承喂紗紗 管。所述紗線蓄留裝置對從所述喂紗紗管退繞的紗線進行蓄留。所述卷繞部對蓄留在所述 紗線蓄留裝置上的紗線進行卷繞并形成卷裝。所述接紗裝置在所述紗管支承部和所述紗線 蓄留裝置之間的紗線斷開時,對所述喂紗紗管側的紗線和所述紗線蓄留裝置側的紗線進行 接紗。所述紗線引導部,將所述紗線蓄留裝置上蓄留的紗線引導至所述接紗裝置。另外,所 述紗線引導部具有紗線引出噴出部、空氣噴出部、紗線捕捉部、紗線捕捉空氣流發生部。所 述紗線引出噴出部,將所述紗線蓄留裝置上蓄留的紗線引出并向所述紗管支承部側吹起。 所述空氣噴出部,使所述紗線引出噴出部產生用于引出并吹起紗線的空氣流。所述紗線捕 捉部,配置在所述接紗裝置和所述紗管支承部之間,對被所述紗線引出噴出部吹起的紗線 進行捕捉。所述紗線捕捉空氣流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7.15 JP 2010-1609681.一種紗線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支承喂紗紗管的紗管支承部; 對從所述喂紗紗管退繞的紗線進行蓄留的紗線蓄留裝置; 對所述紗線蓄留裝置上蓄留的紗線進行卷繞而形成卷裝的卷繞部; 在所述紗管支承部和所述紗線蓄留裝置之間的紗線斷開時,對所述喂紗紗管側的紗線和所述紗線蓄留裝置側的紗線進行接紗的接紗裝置; 將所述紗線蓄留裝置上蓄留的紗線引導至所述接紗裝置的紗線引導部, 所述紗線引導部具有 將所述紗線蓄留裝置上蓄留的紗線引出并向所述紗管支承部側吹起的紗線引出噴出部; 使所述紗線弓丨出噴出部產生用于引出并吹起紗線的空氣流的空氣噴出部; 配置在所述接紗裝置和所述紗管支承部之間,對被所述紗線引出噴出部吹起的紗線進行捕捉的紗線捕捉部; 使所述紗線捕捉部產生用于捕捉紗線并導入所述接紗裝置的空氣流的紗線捕捉空氣流發生部。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紗線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紗線引出噴出部是在紗線的卷繞時將喂紗紗管側的紗線引導至紗線蓄留裝置的引導筒, 所述空氣噴出部是向所述引導筒的內部噴射壓縮空氣的空氣噴出噴嘴。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紗線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將被所述紗線引出噴出部吹起的紗線引導至所述紗線捕捉部的偏轉引導部件。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紗線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轉引導部件為筒狀部件,沿筒的長度方向形成有狹縫。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紗線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轉引導部件位于從紗線卷繞時紗線所移動的移動路徑錯開的位置。6.如權利要求1 5的任一項所述的紗線卷繞裝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將所述喂紗紗管的紗線引導至所述接紗裝置的第二紗線引導部, 所述第二紗線引導部具有 配置在所述紗管支承部和所述接紗裝置之間,將所述喂紗紗管的紗線向所述接紗裝置側吹起的下紗線吹起部;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今村裕司,
申請(專利權)人:村田機械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